專利名稱:完全滾動向心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對向心軸承的設計制造提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其產品用于各種機械。
背景技術:
一、實際上直線接觸型(圓柱滾子及圓錐滾子)軸承的產生就肯定了圓弧接觸型(圓球滾子及不規則橢球滾子)軸承的本質并非純滾動。ニ、圓錐滾子軸承既保持了圓柱滾子軸承徑向的純滾動,又保持了圓球滾子軸承能夠承受較大軸向受カ的特征,但它將部分徑向受力轉移成軸向受力。因此說圓錐滾子軸承在性能上優于圓柱滾子軸承和圓球滾子軸承是ー種假象。三、由于以上兩種因素,世界上的軸承在100多年的時間里,呈現雙雄(直線接觸型、圓弧接觸型)爭覇的局面,都存在不科學的地方。 四、201010584308. 7公布了完全滾動軸承,如圖I,軸承的運轉才真正進入了無摩擦的新時代,完全滾動軸承既能承受軸向和徑向兩個方向的受力,又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純滾動。五、按受カ的側重面,軸承分為推力軸承和向心軸承,201110303239. 2公布的完全滾動推力軸承是在201010584308. 7完全滾動軸承基礎上,側重于軸向受力而發明的。六、在側重于徑向受力方面,也有必須改進的地方,圓錐滾子最大的弊端就是不直接正面承受受力,并且向大端面傳遞部分分解的力,沒有像圓柱滾子那樣直接正面承受力。
發明內容
一、怎樣能夠在完全滾動軸承基礎上,設法讓滾子起碼大部分直接正面承受徑向受カ呢?本發明——完全滾動向心軸承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在完全滾動軸承背靠背的兩組滾子之間安裝ー組圓柱滾子。ニ、完全滾動向心軸承,包括外圈I、內圈2、兩組菱錐體滾動體3和4、保持架5、一組圓柱體滾動元件6。6為一雙層圓柱體形成的整體,中間半徑大,兩邊半徑小,中間占總長的1/2,兩邊各占1/4,圓臺體大面麗與外圈I接觸,圓臺體小面AD. EF與內圈2接觸。從垂直于ZZ’的軸承截面VW上可以看出A點為2、3、6的同步運動點,OA為滾動體3的小圓錐體的錐面斜長,B為OA與ZC延長線的交點,B點為1、3、6的同步運動點,設計圓柱小半徑r = 0A,圓柱半徑R = 0B,從而維持圓柱體滾子在軸承中同步協調運轉,各受力接觸面實現完全滾動。三、本發明有益的效果是提高了徑向承載能力,保持軸承內部各元件受カ面的完全滾動,不產生摩擦阻力,不發熱,不易受損,適用于高負、荷高速運轉,完全滾動向心軸承結構簡單,容易實施。
圖I是完全滾動軸承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示意簡圖
權利要求
1.完全滾動向心軸承是ー種在完全滾動軸承基礎上發明的向心軸承,其特征是通過在完全滾動軸承背靠背的兩組滾動元件3和4間安裝ー組雙層圓柱體滾子6,用以最大限度直接正面承受徑向受力,準確確定內圈、外圈上的同步運動點A和B,設計圓柱體小半徑r =OA,圓柱體大半徑R = 0B,從而使得雙層圓柱體滾子6與外圈I、內圈2以及滾動元件3和4接觸,并進行同步運轉。
全文摘要
完全滾動向心軸承,包括外圈1、內圈2、兩組菱錐體滾動體3和4、保持架5、一組圓柱體滾動元件6。6為一雙層圓柱體形成的整體,中間半徑大,兩邊半徑小,中間占總長的1/2,兩邊各占1/4,圓臺體大面MN與外圈1接觸,圓臺體小面AD.EF與內圈2接觸。從垂直于ZZ’的軸承截面VW上可以看出A點為2、3、6的同步運動點,OA為滾動體3的小圓錐體的錐面斜長,B為OA與ZC延長線的交點,B點為1、3、6的同步運動點,設計圓柱小半徑r=OA,圓柱半徑R=OB,從而維持圓柱體滾子在軸承中同步協調運轉,各受力接觸面實現完全滾動。
文檔編號F16C19/38GK102678743SQ20121014714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明者馮立友 申請人:馮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