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在電磁鉗盤式制動器上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尤其是一種用在電磁鉗盤式制動器上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所用的電磁鉗盤式制動器沒有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存在如 下不足(I)增加了用戶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因為制動器摩擦片無級磨損到一定的設計值時,人工不及時進行調整,將導致制動器的無效剎車,嚴重威脅起重運輸機械安全性。(2)制動器夾緊力的不連續恒定。制動器設計時需要考慮摩擦片磨損帶來的制動彈簧釋放的問題。因此,新調整的制動器的制動力較大,隨著摩擦片的無級磨損,制動力也無級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制動器的免維護,從而減少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在電磁鉗盤式制動器上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該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與彈簧拉桿連接,所述彈簧拉桿由電磁鐵帶動;所述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外側是一個殼體,在殼體內設置一對頂塊,該對頂塊的外側均為斜面結構,該對頂塊的內側向中心方向均伸出一個螺紋柱,該兩個螺紋柱與內套的內螺紋配合,該內套的外圓周與單向軸承的內軸套過盈配合,該單向軸承的外軸套與外套過盈配合;所述的外套外側與撥桿的下端固定連接,該撥桿的上段伸入制動器固定板的孔內;當撥桿運動碰觸制動器固定板的孔壁時,單向軸承轉動帶動內套旋轉,帶動兩個螺紋柱均向外位移。進一步,所述內套為一個兩端為左右旋螺紋內套,兩個螺紋柱分別與左右旋螺紋內套兩端配合,相對應的單向軸承和外套均為一個。進一步,所述內套為兩個,每一個內套配合一個單向軸承和外套,該兩個外套均固定連接一個撥桿。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外套與殼體內壁之間為間隙配合,該外套外圓周周向設置有凹槽,在凹槽內設置有O型橡膠圈,該O型橡膠圈與殼體內壁有阻尼力。再進一步,所述兩個螺紋柱之間有間隙。進一步,所述兩個外套端面之間有一個隔離墊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I、本發明技術方案提供的電磁鉗盤式制動器具有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可實現制動器的免維護,從而減少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2、本發明技術方案提供的電磁鉗盤式制動器具有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可保證制動器夾緊力的連續恒定,從而減少對制動部件的不良沖擊。3、本發明技術方案提供的電磁鉗盤式制動器具有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可提高起重運輸機械安全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I是本發明具有一個單向軸承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結構主視剖面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具有兩個單向軸承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結構主視剖面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剖面示意圖。圖中1、固定板;2、彈黃拉桿;3 (3 )、外套;4 (4 )、撥桿;5、殼體;6 (6 )、單向軸承-J (7 ')、頂塊;8、0型橡膠圈;9 (9 ')、內套;10、螺紋柱。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用在電磁鉗盤式制動器上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該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與彈簧拉桿2連接,所述彈簧拉桿2由電磁鐵帶動;所述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外側是一個殼體5,在殼體5內設置一對頂塊7、7 ',該對頂塊7、7 '的外側均為斜面結構,該對頂塊7、7 '的內側向中心方向均伸出一個螺紋柱10,該兩個螺紋柱10與一個內套9的內螺紋配合,該內套9的外圓周與單向軸承6的內軸套過盈配合,該單向軸承6的外軸套與外套3過盈配合;所述的外套3外側與撥桿4的下端固定連接,該撥桿4的上段伸入制動器固定板I的孔內;所述內套9為一個兩端為左右旋螺紋內套,兩個螺紋柱10分別與左右旋螺紋內套9兩端配合,相對應的單向軸承6和外套3均為一個。當撥桿4運動碰觸制動器固定板I的孔壁時,單向軸承6轉動帶動內套9旋轉,帶動兩個螺紋柱10均向外位移。所述外套3與殼體5內壁之間為間隙配合,該外套3外圓周周向設置有凹槽,在凹槽內設置有O型橡膠圈8,該O型橡膠圈8與殼體5內壁有阻尼力。所述兩個螺紋柱之間有間隙h。如圖3和圖4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用在電磁鉗盤式制動器上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該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與彈簧拉桿2連接,所述彈簧拉桿2由電磁鐵帶動;所述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外側是一個殼體5,在殼體5內設置一對頂塊7、7 ',該對頂塊7、7 '的外側均為斜面結構,該對頂塊7、7 '的內側向中心方向均伸出一個螺紋柱10,該兩個螺紋柱10分別與兩個內套9、9,的內螺紋配合,該兩個內套9、9 ,的外圓周與分別與兩個單向軸承6、6 ^的內軸套過盈配合,該兩個單向軸承6、6 y的外軸套分別與外套3、3 y過盈配合;所述的外套3、3 外側與撥桿4、4 的下端固定連接,該撥桿4、4 y的上段伸入制動器固定板I的孔內;所述內套9、 Τ均為帶有內螺紋內套,兩個螺紋柱10分別與內套9、 Τ配合。當撥桿4或撥桿4 '運動碰觸制動器固定板I的孔壁時,單向軸承6或6 y轉動帶動內套9或9,旋轉,帶動兩個螺紋柱10均向外位移。所述外套3與殼體5內壁之間為間隙配合,該外套3外圓周周向設置有凹槽,在凹槽內設置有O型橡膠圈8,該O型橡膠圈8與殼體5內壁有阻尼力。所述兩個螺紋柱之間有間隙h。所述兩個外套3、3,端面之間設置有一個隔離墊圈。本發明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工作原理分別如下所述,一個單向軸承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工作原理當電磁鐵通電后,帶動彈簧拉桿2向左運動,與彈簧拉桿2相互連接的殼體5也一同向左運動。通過殼體5裝配在一起的撥桿4碰到制動器上固定不動的固定板I孔壁后,帶動受O型圈8 —定阻尼作用力的外套3作順時針旋轉,外套3又通過單向軸承6帶動內套9也作同向旋轉運動。兩端分別為左右旋螺紋的內套9,順時針旋轉后增大了頂塊7和頂塊7 y之間的距離h,從而彌補了因摩擦片磨損導致兩制動臂之間距離加大的問題。當電磁鐵斷電后,彈簧拉桿2向右運動,撥桿4碰到固定板I孔壁時,因軸承的單向作用,僅空轉,不能帶動其余零部件旋轉,不能改變已增大的距離h。兩個單向軸承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工作原理當電磁鐵通電后,帶動彈簧拉桿2向左運動,與彈簧拉桿2相互連接的殼體5也一同向左運動。通過殼體5裝配在一起的撥桿4和撥桿4y碰到制動器上固定不動的固定板I的孔壁時,分別帶動受O型圈8—定阻尼力作用的外套3和外套3 '作順時針旋轉。旋轉的外套3和外套3 '又分別通過各自單向軸承6和6y帶動內套9和內套9y作旋轉運動。從而增大了頂塊7和頂塊7y之間的距離h,彌補了因摩擦片磨損導致兩制動臂之間距離加大的問題。當電磁鐵斷電后,彈簧拉桿2向右運動,撥桿4和撥桿4 '碰到固定板I孔壁時,因軸承的單向作用,僅空轉,不能帶動其余零部件旋轉,不能改變已增大的距離h。
本發明保護范圍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凡是依據本發明技術原理所作的顯而易見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在電磁鉗盤式制動器上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與彈簧拉桿連接,所述彈簧拉桿由電磁鐵帶動; 所述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外側是一個殼體,在殼體內設置一對頂塊,該對頂塊的外側均為斜面結構,該對頂塊的內側向中心方向均伸出一個螺紋柱,該兩個螺紋柱與內套的內螺紋配合,該內套的外圓周與單向軸承的內軸套過盈配合,該單向軸承的外軸套與外套過盈配合; 所述的外套外側與撥桿的下端固定連接,該撥桿的上段伸入制動器固定板的孔內;當撥桿運動碰觸制動器固定板的孔壁時,單向軸承轉動帶動內套旋轉,帶動兩個螺紋柱均向外位移。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套為一個兩端為左右旋螺紋內套,兩個螺紋柱分別與左右旋螺紋內套兩端配合,相對應的單向軸承和外套均為一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套為兩個,每一個內套配合一個單向軸承和外套,該兩個外套均固定連接一個撥桿。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所述的任一項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與殼體內壁之間為間隙配合,該外套外圓周周向設置有凹槽,在凹槽內設置有O型橡膠圈,該O型橡膠圈與殼體內壁有阻尼力。
5.根據權利要求I至3所述的任一項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螺紋柱之間有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外套端面之間有一個隔離墊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在電磁鉗盤式制動器上的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該無級自動補償裝置與彈簧拉桿連接,所述彈簧拉桿由電磁鐵帶動;所述無級自動補償裝置的外側是一個殼體,在殼體內設置一對頂塊,該對頂塊的外側均為斜面結構,該對頂塊的內側向中心方向均伸出一個螺紋柱,該兩個螺紋柱與內套的內螺紋配合,單向軸承旋轉后帶動內套旋轉,內套旋轉帶動兩個螺紋柱向外位移,增大兩個頂塊之間的距離,從而補償由于摩擦片磨損所帶來的兩制動臂之間距離加大的問題,本發明技術方案提供的電磁鉗盤式制動器具有無級自動補償裝置,可實現制動器的免維護,從而減少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
文檔編號F16D127/00GK102808876SQ20121030651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7日
發明者崔麥香, 段京麗, 張榮躍, 黃垂總, 李娜, 焦福霞 申請人:焦作制動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