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速器,特別涉及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
背景技術:
重型汽車變速器形式多祥,多由前副箱、主箱、后副箱結構構成。前副箱為氣操縱,前副箱氣缸多布置在后副箱隔墻或者后蓋端面處 ,也有布置在變速器側面或者上蓋下。對筒式主箱、主副箱雙中間軸結構斜齒多檔位變速器,上述幾種布置方案都存在布置空間受限或撥叉軸過長或裝配困難等問題?,F有技術中,撥叉軸與氣缸體之間的O型密封圈(見圖2)基本都是在缸體上開槽,將O型圈嵌入,此種結構中,更換O型圈時,需將撥叉軸取出。對氣缸體與殼體鑄為一體的變速器,撥叉軸取出將導致變速器整箱解體,保養維修工作難度大、可行性差。鑒于以上缺陷,是有必要提供一種多檔位變速器前副箱氣缸以解決以上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指出的技術問題。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包括氣缸殼體、氣缸蓋、活塞和撥叉軸,所述的氣缸殼體設置在離合器殼體上,氣缸的一端通過氣缸蓋密封,氣缸的另一端通過密封裝置密封,拔叉軸的一端與活塞連接,另一端設置在變速器殼體或變速器上蓋的撥叉軸孔內。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氣缸殼體、撥叉軸,所述氣缸殼體上的設置有槽,所述拔叉軸和氣缸殼體通過O型圈進行密封,O型圈安裝在氣缸殼體上設置的槽內,通過緊固裝置固定。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緊固裝置包括卡環,卡環將O型圈壓緊并固定于氣缸殼體上設置的槽內。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緊固裝置還包括墊片,墊片將O型圈壓緊,卡環將墊片和O型圈壓緊并固定于氣缸殼體上設置的槽內;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所述氣缸活塞左側腔體通過氣缸殼體上的第一孔與隨動閥總成的第一進出氣孔連通,氣缸活塞右側腔體通過氣缸殼體上的第二孔與隨動閥總成的第二進出氣孔連通;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變速器前副箱氣缸位于主箱前端面,離合器殼體內;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變速器前副箱拔叉的叉腳對稱分布。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拔叉軸一端與活塞連接,另一端設置在變速器殼體內倒檔中間軸總成所處空間之前或變速器上蓋的拔叉軸孔內,也就是說,拔叉軸在兩端都有支點,因此,有效縮短前副箱撥叉軸的長度,從而避開了倒檔中間軸及倒檔中間軸齒輪所處的空間以及副箱焊接中間軸總成所處空間;此外,由于變速箱前端空間較大,本發明前副箱氣缸位于主箱前端面,從而充分利用該空間,且可以輕易的實現前副箱拔叉的對稱設計。
圖I是本發明前副箱氣缸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拔叉軸與氣缸之間的密封結構圖;圖3是圖I中a、b、C、d孔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詳細描述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包括氣缸殼體I、氣缸蓋6、活塞10,以 及拔叉軸15,所述氣缸殼體I設置在離合器殼體上,或與離合器殼體一體形成,所述氣缸蓋6通過鎖緊螺栓與氣缸殼體I固定連接,所述拔叉軸15的一端通過活塞鎖緊尼龍螺母與活塞10固定連接,另一端套在變速器殼體或變速器上蓋的撥叉軸孔16內。所述氣缸殼體I與活塞10之間用第一密封圈9密封連接,所述氣缸殼體I與氣缸蓋6之間采用第二密封圈8密封連接,所述活塞10與拔叉軸15之間采用第三密封圈7密封連接;所述氣缸殼體I上開設有氣缸的用于進出氣的第一氣孔a和第二氣孔d。氣缸活塞左側腔體通過氣缸殼體上的第一氣孔a與隨動閥總成2的第一進出氣孔b連通,氣缸活塞右側通過氣缸殼體上的第二氣孔d與隨動閥總成2的第二進出氣孔c連通。本發明氣缸殼體I設置在離合器殼體上,或氣缸殼體I和離合器殼體鑄為一體,氣缸殼體I上用于氣缸左側進出氣的第一孔a和隨動閥總成2的第一進出氣孔b直接連通,氣缸殼體I上用于氣缸右側進出氣的第二孔d和隨動閥總成2的第二進出氣孔c直接連通,這樣,省去了兩根連接氣缸與閥體的氣管,減少了漏氣點,對于直接檔和超速檔變速器,只需將隨動閥總成2調轉180°安裝即可;通過氣缸在離合器殼體內位置的優化,可保證前副箱撥叉14叉腳対稱性設計,確保兩叉腳的剛度相同。設計時,首先設計出対稱的叉腳,安裝到前副箱同步器的位置,通過旋轉撥叉,保證不與周圍零件干渉的前提下,找出撥叉軸孔的合適位置,投影到主箱前端面,即可推導出前副箱氣缸的位置。在變速器殼體或上蓋內設置撥叉軸孔16,有效縮短前副箱撥叉軸14的長度,解決了氣缸體在工作時產生拉傷、偏磨,延長Y型結構的第一密封圈9的使用壽命。原因為撥叉軸一端支撐,另一端懸空,相當于懸臂梁,撥叉工作時,叉腳離撥叉軸有一定距離,產生一個彎矩,撥叉軸彎曲變形大,活塞與氣缸接觸必定是部分接觸區受カ大,部分接觸區受カ小,甚至不受力,導致活塞偏磨,氣缸壁拉傷,Y型圈過早損壞,竄氣;本發明采用兩端支撐,撥叉軸剛性好,變形小,活塞與氣缸接觸受カ均勻。另外,本發明拔叉軸與氣缸殼體密封處還設置有卡環11、墊片12和O型圈13,卡環11壓緊墊片12,墊片12壓緊O型圈13,以此達到給O型圈13軸向定位的目的,對O型圈13維修時只需要拆下氣缸蓋和活塞,即可通過工具拆下卡環11和墊片12,解決撥叉軸與氣缸體間O型圈竄氣和漏氣時,更換O型圈需要拆解變速器等工作量過大的問題。參見圖1,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隨動閥總成2的第一進出氣孔b通過第一氣孔a與氣缸活塞10的左側腔體連通,第二進出氣孔c通過第二氣孔d與氣缸活塞10的右側腔體連通,隨動閥總成2通過調節氣缸活塞10兩側腔體內的氣壓,使氣缸活塞帶動撥叉軸向左側或右側移動,撥叉軸通過撥叉推動變速器的同步器滑套,從而實現變速器前副箱掛檔或摘擋。O型圈為易損件,當需要更換撥叉軸與氣缸體間O型密封圈13時,可先擰走4個氣缸蓋鎖緊螺栓4,取下氣缸蓋6,擰下活塞鎖緊尼龍螺母5,取下活塞總成,用內卡環鉗取下卡環11,拿走墊片12,即可更換O型密封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發明說明書而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換,均為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包括氣缸殼體(I)、氣缸蓋(6)、活塞(10)和撥叉軸(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缸殼體(I)設置在離合器殼體上,氣缸的一端通過氣缸蓋(6)密封,氣缸的另一端通過設置在撥叉軸(15)和氣缸殼體(I)之間的密封裝置密封,拔叉軸(15)的一端與活塞(10)連接,另一端設置在變速器殼體(16)或變速器上蓋的撥叉軸孔內。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O型圈,所述氣缸殼體(I)上設置有槽,所述拔叉軸(15)和氣缸殼體(I)通過O型圈(13)進行密封,O型圈(13)安裝在氣缸殼體(I)上設置的槽內,通過緊固裝置固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裝置包括卡環(11),卡環(11)將O型圈(13)壓緊并固定于氣缸殼體(I)上設置的槽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裝置還包括墊片(12),墊片(12)將O型圈(13)壓緊,卡環(11)將墊片(12)和O型圈(13)壓緊并固定于氣缸殼體(I)上設置的槽內。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活塞(10)左側腔體通過氣缸殼體上的第一氣孔(a)與隨動閥總成(2)的第一進出氣孔(b)連通,氣缸活塞(10)右側腔體通過氣缸殼體上的第二氣孔(d)與隨動閥總成(2)的第二進出氣孔(c)連通。
6.如權利要求I或4或5所述的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其特征在于變速器前副箱氣缸位于主箱前端面,離合器殼體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其特征在于變速器前副箱拔叉的叉腳對稱分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變速器前副箱氣缸,包括氣缸殼體、氣缸蓋、活塞、密封圈、緊固裝置以及拔叉軸,所述氣缸殼體設置在主箱前端面上,離合器殼體內;所述氣缸蓋通過鎖緊螺栓與氣缸殼體固定連接,所述拔叉軸的一端與活塞連接,另一端設置在變速器殼體或變速器上蓋的撥叉軸孔內。本發明在更換撥叉軸與氣缸殼體的密封圈時,只需要依次拆下氣缸蓋、活塞、緊固裝置即可,解決了更換密封圈時需要拆下撥叉軸的問題。
文檔編號F16H63/32GK102865361SQ20121036586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陳小國, 殷崇一, 王順利, 劉義, 楊林 申請人: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