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吸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附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一種吸附裝置,如中國專利數據庫公告的CN101766432B,包括硬質吸盤、抽真空機構、環形凹槽、防滑墊片、軟膠圈、C形軟膠圈。在硬質吸盤中有抽真空機構,該硬質吸盤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該表面凹設環形凹槽,該軟膠圈裝設在環形凹槽內。通過抽真空機構將硬質吸盤腔內抽真空,大氣壓力作用在硬質吸盤表面上,將軟膠圈擠壓至被吸物表面的縫隙中,填補被吸物表面的縫隙,產生周邊密閉的效果,使防滑墊片和被吸附物間產生的靜摩擦力將吸附裝置吸附在被吸附物上。由于需設防滑墊片,因此結構復雜,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吸附裝置,其克服了背景技術中吸附裝置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吸附裝置,包括一由硬質材料制成的本體部分(10),該本體部分(10)裝設負壓產生機構,該本體部分(10)設吸附平面(11)和吸附腔(12),該吸附腔(12)設位于吸附平面(11)的接通口(121);該吸附平面(11)凹設有環槽(13),該環槽(13)裝接彈性密封圈
(20),該彈性密封圈(20)具有突出吸附平面(11)的部分;通過負壓產生機構和吸附腔(12)配合以在吸附腔(12)內產生負壓,該負壓使彈性密封圈(20)變形以密封吸附腔(12),在彈性密封圈(20)和被吸附物間產生靜摩擦力,通過該靜摩擦力使吸附裝置吸附在被吸附物。一較佳實施例之中:還設有泄壓通道(41)和控制座(42);該泄壓通道(41)具有一接通吸附腔(12)的內端口和一能接通外界氣壓的外端口 ;該控制座(42)配合泄壓通道
(41)且能在泄壓狀態和密封狀態間活動,位于泄壓狀態時泄壓通道(41)通暢,位于密封狀態時泄壓通道(41)堵塞。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本體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體(14),該底座(15)具有底盤(151)和固設在底盤(151)頂面的周壁(152),該本體(14)固接在底座(15),該底盤(151)底面為上述的吸附平面(11);該負壓產生機構包括一滑動連接在周壁(152)內的活塞(51)和一連接活塞(51)和本體部分(10)的吸附彈性體(52),該底座(15)和活塞(51)間構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該接通口(121)貫穿設置在底盤(151)。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活塞(51)凸設伸出軸(511),該本體(14)具有一能裝接在周壁(152)的裝接套(141)和由裝接套(141)周緣向內延伸的環壁(142),該活塞(51)截面面積大于環壁(142)內孔截面面積,該伸出軸(511)穿過環壁(142)內孔;另設裝接在伸出軸(511)末端的滑動座(512 );該吸附彈性體(52 )頂抵在滑動座(512)和環壁(142 )間。一較佳實施例之中:另設旋轉連接在本體(14)的旋鈕(513),該旋鈕(513)傳動連接活塞(51)。[0011]一較佳實施例之中:另設轉動連接在本體(14)的杠桿(514),該杠桿(514)中部設頂桿(515),該頂桿(515)頂抵滑動座(512)。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泄壓通道(41)設在本體部分(10),該控制座(42)能相對本體部分(10)活動。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泄壓通道(41)設在活塞(51),該控制座(42)能相對活塞(51)活動。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本體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體(14),該底座(15)具有底盤(151)和固設在底盤(151)頂面的周壁(152),該本體(14)固接在底座(15),該底盤(151)底面為上述的吸附平面(11);該負壓產生機構包括一密封滑動連接在周壁(152)內的活塞(51)和一連接活塞
(51)和本體部分(10)的吸附彈性體(52),該底座(15)和活塞(51)間構成上述的吸附腔
(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該接通口(121)貫穿設置在底盤(151);該活塞(51)凸設伸出軸(511);該本體(14)具有一能裝接在外壁(152)的裝接套(141)和一由裝接套(141)周緣向內延伸的環壁(142);該活塞(51)截面面積大于環壁(142)內孔截面面積,該伸出軸(511)穿過環壁(142)內孔;另設裝接在伸出軸(511)末端的滑動座(512);該吸附彈性體
(52)頂抵在滑動座(512)和環壁(142)間;泄壓通道(41)包括一貫穿活塞(51)的貫穿孔(411)和一設在滑動座(512)的泄壓孔(412),該控制座(42)能相對滑動座(512)滑動,另設一頂抵活塞(51)和控制座(42)的泄壓彈性體(43)。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控制座(42)凸設按壓桿(421),該控制座(42)截面面積大于泄壓孔(412)截面面積,該按壓桿(421)穿過泄壓孔(412)且泄壓孔(412)和按壓桿(421)間留有泄壓間隙。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本體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體(14),該底座(15)具有底盤(151)和固設在底盤(151)頂面的周壁(152),該本體(14)固接在底座(15),該底盤(151)底面為上述的吸附平面(11);該負壓產生機構包括一滑動連接在周壁(152)內的活塞(51)和一連接活塞(51)和本體部分(10)的吸附彈性體(52),該底座(15)和活塞(51)間構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該接通口(121)貫穿設置在底盤(151);該泄壓通道(41)包括一貫穿設置底盤(151)的第一通孔(413),該控制座(42)活動連接在本體部分(10),另設一頂抵本體部分(10)和控制座(42)的泄壓彈性體(43)。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吸附平面(11)凹設至少兩道同心的凹槽(13),該每道凹槽
(13)內裝接有一彈性密封圈(20)。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彈性密封圈(20)呈“η”形結構,該“η”開口朝外。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彈性密封圈(20)具有一裝接在環槽(13)內的基部和一由基部向外向下延伸的外沿部。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1、本體部分設吸附平面,該吸附平面為平面,在彈性密封圈和被吸附物間產生靜摩擦力,只通過該靜摩擦力使吸附裝置吸附在被吸附物,能節省摩擦墊,降低生產成本。[0027]2、設泄壓通道和控制座,以能通過外界氣壓和吸附腔連通達到泄壓目的,以便松釋吸附,便于取下該吸附裝置。3、該底座和活塞間構成上述的吸附腔或吸附腔的部分,該接通口貫穿設置在底盤,結構簡單,便于安裝。4、該伸出軸穿過環壁內孔;另設裝接在伸出軸末端的滑動座,該吸附彈性體頂抵在滑動座和環壁間,便于安裝,便于操作。5、另設旋轉連接在本體的旋鈕,該旋鈕傳動連接滑動座以能通過轉動旋鈕帶動活塞下移,便于操作,操作省力。6、另設轉動連接在本體的杠桿,該杠桿中部設按壓桿,該按壓桿頂抵滑動座,便于操作,操作省力。7、該泄壓通道設在本體部分,該控制座能相對本體部分活動,便于吸附裝置擴展。8、該泄壓通道設在活塞,該控制座能相對活塞活動,則在產生負壓時還能通過泄壓通道排氣,操作方便、快速。9、該泄壓通道包括一貫穿活塞的貫穿孔和一設在滑動座的泄壓孔,該控制座能相對滑動座滑動,則結構簡單,布局合理,按壓滑動座時還能帶動控制座滑動,操作方便。10、該彈性密封圈具有基部和外沿部,增強密封性能,且在活塞排氣時還能通過外延部向外排氣,該外延部類似單向閥原理。11、該彈性密封圈呈η形結構,以產生兩級密封保護。12、吸附平面凹設至少兩道同心的凹槽,該每道凹槽內裝接有一彈性密封圈,以產生兩級密封保護。13、泄壓通道包括一貫穿設置底盤的第一通孔,該控制座活動連接在本體部分,吸附平面和被吸附物間的負壓直接和外界氣壓連通,松釋快速,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繪示了實施例一的一種吸附裝置的主視圖。圖2繪示了實施例一的一種吸附裝置的立體圖。圖3繪示了實施例一的一種吸附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繪示了實施例一的一種吸附裝置的剖面示意圖之一,此時密封狀態。圖5繪示了實施例一的一種吸附裝置的剖面示意圖之一,此時泄壓狀態。圖6繪示了實施例二的一種吸附裝置的主視圖。圖7繪示了實施例三的一種吸附裝置的主視圖。圖8繪示了實施例四的一種吸附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9繪示了實施例五的一種吸附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繪示了實施例六的一種吸附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繪示了實施例七的一種吸附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2繪示了實施例八的一種吸附裝置的俯視圖。
圖13繪示了實施例九的一種吸附裝置的俯視圖。
圖14繪示了實施例十的一種吸附裝置的剖面示意圖。[0054]
圖15繪示了實施例十一的一種吸附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請查閱
圖1至圖5,一種吸附裝置,包括一由硬質材料制成的本體部分10,該本體部分10裝設負壓產生機構。該本體部分10設吸附平面11和吸附腔12,該吸附腔12設位于吸附平面11的接通口 121 ;該吸附平面11凹設有環槽13。本實施例之中,該本體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體14。該底座15具有底盤151和固設在底盤151頂面的周壁152,它可一體成型,該底盤151底面為上述的吸附平面11,該接通口 121貫穿設置在底盤151中心且直徑小于周壁內徑,以能提高吸附力。該本體14包括一外套143、一固接在外套143內的裝接套141、一由裝接套141周緣向內延伸的環壁142和一固接在環壁142上的上回轉壁144,它可一體成型。該裝接套141螺接在周壁152之外,并使得外套143剛好套接在底盤之外且齊平。最好,本體部分10還包括一連接結構,本實施例之中,該連接結構例如,包括一螺接在上回轉壁144之外的外連接套16和一掛鉤17,該外連接套16設凸緣,該凸緣和環壁間形成環形槽,該掛鉤17套接在外連接套16且介于環形槽,以使得掛鉤17和本體連接在一起,根據需要也可采用其它連接結構。本實施例之中,該外套成圓形結構。該環槽13裝接0型的彈性密封圈20,該彈性密封圈20具有突出吸附平面11的部分。本實施例之中,該吸附平面只設一個環槽13,該環槽13內只連接一個彈性密封圈20。該負壓產生機構包括一滑動連接在周壁152內的活塞51和一連接活塞51和本體部分10的吸附彈性體52,該底座15和活塞51間構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使用時活塞51朝底座方向滑動以排除氣體并儲蓄彈性能,彈性密封圈20靠接在被吸附物30,彈性能釋放以帶動活塞51遠離底座方向滑動,以使吸附腔12內產生負壓,該負壓使彈性密封圈20變形以密封吸附腔12,以在彈性密封圈20和被吸附物間產生靜摩擦力,本實用新型只通過該靜摩擦力即可使吸附裝置吸附在被吸附物30,而且,處于吸附狀態的吸附平面和被吸附物間留有間隙。該活塞51凸設伸出軸511,該活塞51截面面積大于環壁142內孔截面面積,以限制活塞51的一個滑動極限位置,活塞51的另一個滑動極限位置為底盤。該伸出軸511穿過環壁142內孔;另設裝接在伸出軸511末端的滑動座512 ;該吸附彈性體52頂抵在滑動座512和環壁142間。本實施例之中,該活塞51外回轉面凹設一裝接槽,該裝接槽內裝接有一 Y型密封圈516,通過Y型密封圈516使活塞51滑動密封周壁152。本實施例之中,該滑動座512 —螺接在伸出軸511之外的螺接套和一由螺接套周緣向外延伸的按鈕部,該按鈕部適配外連接套16內壁。本實施例之中,該吸附彈性體52套接螺旋套且頂抵在環壁和按鈕部之間。還設有泄壓通道41和控制座42 ;該泄壓通道41具有一接通吸附腔12的內端口和一能接通外界氣壓的外端口 ;該控制座42配合泄壓通道41且能在泄壓狀態和密封狀態間活動,位于泄壓狀態時泄壓通道41通暢,位于密封狀態時泄壓通道41堵塞。本實施例之中,該泄壓通道41設在活塞51,該控制座42能相對活塞51活動。本實施例之中,泄壓通道41包括一貫穿活塞51的貫穿孔411和一設在滑動座512的泄壓孔412,該控制座42能相對滑動座512滑動,另設一頂抵活塞51和控制座42的泄壓彈性體43,以產生使控制座保持在密封狀態的彈力。本實施例之中,該控制座42凸設按壓桿421,該控制座42截面面積大于泄壓孔412截面面積以能密封泄壓孔,該按壓桿421穿過泄壓孔412且泄壓孔412和按壓桿421間留有泄壓間隙,則按壓按壓桿421即可帶動控制座42向活塞方向滑動并儲蓄彈性能,此時控制座離開泄壓孔412,外界空氣能通過泄壓間隙、貫穿孔411和吸附腔12相通,處于暢通狀態以泄壓。釋放按壓,彈性能釋放使控制座向遠離活塞方向滑動以密封泄壓孔412,處于密封狀態。本實施例之中,該螺旋套內設一環凸517,該環凸517內孔成為上述的泄壓孔的部分,該控制座截面面積小于螺旋套截面面積。最好,在按壓桿421末端還裝接有適配螺旋套內孔的按鈕44。實施例二請查閱圖6,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另設旋轉連接在本體14的旋鈕513,該旋鈕513傳動連接滑動座512以能通過轉動旋鈕513帶動滑動座512滑動。實施例三請查閱圖7,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另設轉動連接在本體14的杠桿514,該杠桿514中部設頂桿515,該頂桿515頂抵滑動座512。實施例四請查閱圖8,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該活塞51外回轉面凹設一裝接槽,該裝接槽內裝接有一 0型密封圈518,通過0型密封圈518使活塞51滑動密封周壁152。該泄壓通道41設在本體部分10,該控制座42能相對本體部分10活動。該泄壓通道41包括一貫穿底盤的第一通孔413、一貫穿外套143的第二通孔414和一接通第一通孔413和第二通孔414且介于周壁和外套間的腔體415 ;該控制座活動連接外套且在一密封第一通孔413和一遠離第一通孔413間活動。實施例五請查閱圖9,它與實施例四不同之處在于:該環槽13裝接一彈性密封圈20,該彈性密封圈具有一基部和一由基部向外向下延伸的外沿部,以增強密封性能,且在活塞排氣時還能通過外延部向外排氣,該外延部類似單向閥原理。實施例六請查閱
圖10,它與實施例四不同之處在于:該環槽13裝接一彈性密封圈20,該彈性密封圈呈n形結構,該n形開口朝外,該外圈部分起防滑作用,該內圈為密封作用。該連通口內徑和周壁內徑等同。實施例七請查閱
圖11,它與實施例四不同之處在于:還包括一第一搖桿45,該第一搖桿45中部樞接外套的外壁,一端樞接控制座,以通過第一搖桿另一端操作外拉控制座以克服彈力,以泄壓。實施例八請查閱
圖12,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之中,該外套成矩形結構。實施例九[0081]請查閱
圖13,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之中,該外套成異性結構。實施例十請查閱
圖14,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該吸附平面設兩同心的圓形環槽13,該每個環槽13內都連接一個彈性密封圈20,以增加密封性能。該連通口內徑和周壁內徑等同。該活塞之頂面設密封片53,當密封片頂抵在環壁時即實現密封,此時活塞外回轉面和周壁間不一定要密封。實施例^^一請查閱
圖15,它與實施例四不同之處在于:還包括一第二搖桿46,該第二搖桿46中部樞接底盤,一端樞接控制座,以通過第二搖桿另一端連接有一操作桿47,該操作桿伸出外套之外以供用戶操作,用戶通過操作桿能帶動第二搖桿轉動以帶動控制座活動。實施例十二它與實施例一和實施例四不同之處在于:該控制座相對活塞或本體部分轉動,通過轉動控制泄壓與否,采用轉動連接,根據需要還可節省泄壓彈性體。以上所述 ,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吸附裝置,包括一由硬質材料制成的本體部分(10),該本體部分(10)裝設負壓產生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本體部分(10)設吸附平面(11)和吸附腔(12),該吸附腔(12)設有位于吸附平面(11)的接通口(121);該吸附平面(11)凹設有環槽(13),該環槽(13)裝接彈性密封圈(20),該彈性密封圈(20)具有突出吸附平面(11)的部分;通過負壓產生機構和吸附腔(12)配合以在吸附腔(12)內產生負壓,該負壓使彈性密封圈(20)變形以密封吸附腔(12),在彈性密封圈(20)和被吸附物間產生靜摩擦力,通過該靜摩擦力使吸附裝置吸附在被吸附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設有泄壓通道(41)和控制座(42);該泄壓通道(41)具有一接通吸附腔(12)的內端口和一能接通外界氣壓的外端口 ;該控制座(42)配合泄壓通道(41)且能在泄壓狀態和密封狀態間活動,位于泄壓狀態時泄壓通道(41)通暢,位于密封狀態時泄壓通道(41)堵塞。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體(14),該底座(15)具有底盤(151)和固設在底盤(151)頂面的周壁(152),該本體(14)固接在底座(15),該底盤(151)底面為上述的吸附平面(11); 該負壓產生機構包括一滑動連接在周壁(152)內的活塞(51)和一連接活塞(51)和本體部分(10)的吸附彈性體(52),該底座(15)和活塞(51)間構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該接通口(121)貫穿設置在底盤(15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活塞(51)凸設伸出軸(511),該本體(14)具有一能裝接在周壁(152)的裝接套(141)和由裝接套(141)周緣向內延伸的環壁(142),該活塞(51)截面面積大于環壁(142)內孔截面面積,該伸出軸(511)穿過環壁(142 )內孔;另設裝接在伸出軸 (511)末端的滑動座(512 );該吸附彈性體(52 )頂抵在滑動座(512)和環壁(142)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另設旋轉連接在本體(14)的旋鈕(513 ),該旋鈕(513)傳動連接活塞(51)。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另設轉動連接在本體(14)的杠桿(514),該杠桿(514)中部設頂桿(515),該頂桿(515)頂抵滑動座(512)。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泄壓通道(41)設在本體部分(10),該控制座(42)能相對本體部分(10)活動。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泄壓通道(41)設在活塞(51),該控制座(42 )能相對活塞(51)活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本體部分(10 )包括底座(15 )和本體(14),該底座(15 )具有底盤(151)和固設在底盤(151)頂面的周壁(152),該本體(14)固接在底座(15),該底盤(151)底面為上述的吸附平面(11); 該負壓產生機構包括一滑動連接在周壁(152)內的活塞(51)和一連接活塞(51)和本體部分(10)的吸附彈性體(52),該底座(15)和活塞(51)間構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該接通口(121)貫穿設置在底盤(151);該活塞(51)凸設伸出軸(511); 該本體(14)具有一能裝接在外壁(152)的裝接套(141)和一由裝接套(141)周緣向內延伸的環壁(142);該活塞(51)截面面積大于環壁(142)內孔截面面積,該伸出軸(511)穿過環壁(142 )內孔;另設裝接在伸出軸(511)末端的滑動座(512 );該吸附彈性體(52 )頂抵在滑動座(512)和環壁(142)間; 泄壓通道(41)包括一貫穿活塞(51)的貫穿孔(411)和一設在滑動座(512)的泄壓孔(412),該控制座(42)能相對滑動座(512)滑動,另設一頂抵活塞(51)和控制座(42)的泄壓彈性體(43)。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座(42)凸設按壓桿(421),該控制座(42)截面面積大于泄壓孔(412)截面面積,該按壓桿(421)穿過泄壓孔(412)且泄壓孔(412)和按壓桿(421)間留有泄壓間隙。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本體部分(10 )包括底座(15 )和本體(14 ),該底座(15 )具有底盤(151)和固設在底盤(151)頂面的周壁(152),該本體(14)固接在底座(15),該底盤(151)底面為上述的吸附平面(11); 該負壓產生機構包括一滑動連接在周壁(152)內的活塞(51)和一連接活塞(51)和本體部分(10)的吸附彈性體(52),該底座(15)和活塞(51)間構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該接通口(121)貫穿設置在底盤(151); 該泄壓通道(41)包括一貫穿設置底盤(151)的第一通孔(413),該控制座(42)活動連接在本體部分(10 ),另設一頂抵本體部分(10 )和控制座(42 )的泄壓彈性體(43 )。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吸附平面(11)凹設至少兩道同心的凹槽(13 ),該每道凹槽(13 )內裝接有一彈性密封圈(20 )。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彈性密封圈(20)呈“η”形結構,該“η”開口朝外。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彈性密封圈(20)具有一裝接在環槽(13)內的基部和一由基部向外向下延伸的外沿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附裝置,包括一由硬質材料制成的本體部分(10),該本體部分(10)裝設負壓產生機構,該本體部分(10)設吸附平面(11)和吸附腔(12),該吸附腔(12)設位于吸附平面(11)的接通口(121);該吸附平面(11)凹設有環槽(13),該環槽(13)裝接彈性密封圈,該彈性密封圈(20)具有突出吸附平面(11)的部分;該負壓產生機構配合吸附腔(12)以通過負壓產生機構使吸附腔(12)內產生負壓,該負壓使彈性密封圈(20)變形以密封吸附腔(12),以在彈性密封圈(20)和被吸附物間產生靜摩擦力,通過該靜摩擦力使吸附裝置吸附在被吸附物。
文檔編號F16B47/00GK203161788SQ201320069969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6日
發明者林逢德, 陳健民, 曹斌, 周華松 申請人:廈門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周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