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級變速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中,雙離合器與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連接,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的動力一部分經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輸出,另一部分輸送給無極變速部分,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經動力輸出軸部分將動力傳遞給外部作業,無極變速部分將動力傳遞給差速行星傳動部分,再由差速行星傳動部分將動力輸送至驅動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和右側履帶驅動部分,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用于控制切換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對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的檔位輸出,外部控制連接部分用于實現直控轉向。本發明采用雙離合器自鎖式液壓馬達控制行星齒輪傳動機構的行星架以實現機械直驅與液壓無極調速,切換效率高,易集成控制,傳動效率高,操作簡便,轉向精度高。
【專利說明】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級變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變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
【背景技術】
[0002]履帶車輛傳動系統通常包含離合器與變速器兩大主要結構,輪式車輛傳動系統主要包含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主減速器和差速器等五大主要結構。由于履帶車輛與輪式車輛結構差異大,工作原理也有很大的差異,而履帶車輛的傳動系統通常具有輪式車輛轉向系統的功能;目前履帶車輛主要以履帶式拖拉機為主,以履帶式拖拉機通常采用純機械式動力傳動系統傳遞動力,其具有結構簡單、效率高等優點,然而純機械式動力傳動機構,換擋操作復雜,同時由于農機操作者通常不具備駕駛汽車或拖拉機的技能,對離合器、油門、換擋的配合難以掌控,進而限制了拖拉機的發展。目前,不少履帶拖拉機生產廠家采用液壓泵-馬達一體系統實現了履帶拖拉機的無極驅動系統,由于采用無極驅動系統的履帶拖拉機駕駛操作性得到了提高,農機操作者不用參加專業的技術培訓,僅需簡單訓練即可掌握駕駛技能,因而被廣大用戶所接受,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加入液壓系統后,提高了操作系統的復雜性和制造成本。在日常生產使用過程中履帶式拖拉機通常要掛接農機具,而農機具在田間作業時,發動機一般處于大油門狀態,接近于發動機額定工況,車速變化小,機械的功率與扭矩都比較大,進而增加了履帶式拖拉機能量消耗。
[0003]同時,目前市場上的履帶式拖拉機車輛通常采用轉向拉桿操作牙嵌式離合器與多盤式制動器的轉向方案,其實現過程是:當履帶式拖拉機車輛向左轉向時,駕駛員操作左轉向拉桿使左側牙嵌式離合器分離與左側輸出軸制動,由于履帶拖拉機車輛左側傳動動力中斷并制動停止旋轉,此時在拖拉機右側動力的驅動下,機具向左側實現轉向;同理反向操作即可實現右側轉向,然而這種轉向機構采用分離和結合牙嵌式離合器與制動器實現,其轉向精度低,轉向操控性差。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缺點。
[0005]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6]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包括雙離合器、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動力輸出軸部分、箱體、無極變速部分、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外部控制連接部分、差速行星傳動部分、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及右側履帶驅動部分;其中,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動力輸出軸部分、無極變速部分、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差速控制部分、差速行星傳動部分、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及右側履帶驅動部分均安裝在箱體上,箱體安裝在發動機動力輸出位置處,且雙離合器與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連接,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分別與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無極變速部分連接,動力經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輸入,一部分經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輸出,另一部分輸送給無極變速部分;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與動力輸出軸部分連接,用于將動力傳遞給外部作業部分,無極變速部分與差速行星傳動部分連接,而差速行星傳動部分分別與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右側履帶驅動部分連接,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與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連接,用于控制切換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對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的高空低三擋輸出,外部控制連接部分與差速行星傳動部分連接,用于實現直控轉向。
[0007]上述各部分的具體連接結構如下:
[0008]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中,前進擋動力輸入軸安裝于箱體內,端蓋(一)緊固于箱體上,前進擋主動錐齒輪過渡配合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用于將前進擋動力輸入軸的動力傳遞給后續相關裝置,雙聯換擋齒輪間隙配合套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花鍵上,前進擋動力輸入軸通過花鍵帶動雙聯換擋齒輪旋轉傳遞動力,動力滑動軸承過盈配合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雙聯減速齒輪間隙安裝于動力滑動軸承上,圍繞前進擋動力輸入軸的回轉中心旋轉,前進擋離合器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并通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的花鍵傳遞動力;倒擋動力輸入軸一端通過滾針軸承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內,另一端安裝于箱體內,且倒擋動力輸入軸上安裝有用于軸向限位的擋圈(三),倒擋離合器安裝于倒擋動力輸入軸上,并通過倒擋動力輸入軸上的花鍵傳遞動力;此外,在倒擋動力輸入軸的一端套裝有套筒(二)和倒擋主動錐齒輪,套筒(二)用于軸向間隙調整及限位,并通過倒擋動力輸入軸上的花鍵將動力傳遞給倒擋主動錐齒輪,帶動其旋轉并將動力傳遞給后續相關設備;
[0009]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中,動力承接軸一端安裝于箱體內,另一端與動力輸出軸對接,并在動力承接軸上設置有花鍵,三聯齒輪套裝于動力承接軸花鍵上;
[0010]動力輸出軸部分中,動力輸出軸兩端安裝于箱體內,并在其一端的外部設置有動力輸出軸花鍵,動力輸出齒輪套裝在動力輸出軸花鍵上,且動力輸出齒輪與雙聯減速齒輪的左側齒輪嚙合,雙聯減速齒輪的右側齒輪與三聯齒輪的左側齒輪嚙合;
[0011 ] 無極變速部分中,錐齒輪支撐軸兩端安裝于箱體內,并在其一端套裝有從動錐齒輪,從動錐齒輪通過錐齒輪支撐軸上設置的花鍵帶動錐齒輪支撐軸旋轉,支撐軸滑動軸承與行星架滑動軸承分別過渡配合安裝于錐齒輪支撐軸上,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套裝于支撐軸滑動軸承上空轉,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套裝于行星架滑動軸承上空轉,無級變速太陽輪套裝于錐齒輪支撐軸,并位于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與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之間,且無級變速行星齒輪通過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周向均布安裝于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上,同時無級變速行星齒輪與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的內圈齒輪、無級變速太陽輪的外圈齒輪嚙合;支撐軸擋圈套裝于錐齒輪支撐軸上,并位于支撐軸滑動軸承與支撐軸承之間,用于調整錐齒輪支撐軸的軸向間隙;液壓馬達緊固安裝于箱體上,液壓馬達齒輪套裝液壓馬達的主動軸上,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的外部齒輪與液壓馬達齒輪嚙合;中間軸兩端安裝于箱體內,中間齒輪套裝于中間軸上,且與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的外圈齒輪嚙合,中間軸擋圈套裝于中間軸上,同時位于中間軸承與中間齒輪之間,用于調整中間軸的軸向間隙,從動錐齒輪與前進擋主動錐齒輪嚙合;
[0012]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中,撥叉軸安裝于箱體內,撥叉軸上設置有撥叉空檔鎖止環、高檔鎖止環及低檔鎖止環,撥叉內設置有撥叉鋼球和撥叉彈簧并套裝在撥叉軸上,其撥叉鋼球和撥叉彈簧用于鎖定撥叉的位置,撥叉轉軸安裝于撥叉端蓋內,且其一端插入撥叉槽內,用于撥動撥叉在撥叉軸上滑動,從而獲得高-空-低三檔切換,另一端設置有用于安裝外部操縱桿的轉軸鍵槽;
[0013]外部控制連接部分中,連接端蓋關于中間卡環對稱并安裝在箱體內,轉向花鍵軸套裝在轉向軸承(一)和轉向軸承(二)內,轉向軸承(一)和轉向軸承(二)關于中間卡環對稱安裝在連接端蓋內,轉向錐齒輪套裝于轉向花鍵軸,且同時與左太陽輪和右太陽輪的外部錐齒輪嚙合;
[0014]差速行星傳動部分中,轉向軸上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左行星減速控制部分和右行星減速控制部分,且這兩個行星減速控制部分關于中間卡環對稱,轉向軸兩端安裝在箱體內,中間卡環安裝于轉向軸上,并在中間卡環兩側的轉向軸上分別過渡配合安裝有左滑動軸承
(一)、左滑動軸承(二)、右滑動軸承(一)及右滑動軸承(二),左齒輪式行星架套裝于左滑動軸承(二)上,右齒輪式行星架套裝于右滑動軸承(二)上,左齒輪式齒圈套裝于左滑動軸承(一)上空轉,右齒輪式齒圈套裝于右滑動軸承(一)上空轉,轉向軸上套裝有左滾針軸承(二)與右滾針軸承(二),左滾針軸承(三)套裝于轉向軸,并位于左齒輪式齒圈與左太陽輪之間,右滾針軸承(三)套裝于轉向軸,其位于右齒輪式齒圈與右太陽輪之間;此外,左行星齒輪通過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周向均布于左齒輪式行星架上,同時左行星齒輪與左齒輪式齒圈的內圈齒輪、左太陽輪的外圈齒輪嚙合,右行星齒輪通過右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周向均布于右齒輪式行星架上,同時右行星齒輪與右齒輪式齒圈的內圈齒輪、右太陽輪的外圈齒輪嚙合;左軸承右側設置有轉向主動齒輪,轉向主動齒輪通過花鍵套裝于轉向軸上,右軸承左側設置有右擋圈,右擋圈套裝于轉向軸上,左滾針軸承(一)設置在轉向主動齒輪與左齒輪式行星架之間,右滾針軸承(一)設置在右軸承與右齒輪式行星架之間;左軸承和右軸承分別套裝于轉向軸上,并安裝在緊固于箱體上的端蓋內;
[0015]左側履帶驅動部分中,左側端蓋安裝于箱體上,左側連接套一端與左側軸承座套固接,另一端與左側端蓋固接;左側行駛輸出軸一端安裝于箱體內,另一端安裝于左側軸承座套內,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套裝于左側行駛輸出軸一端外側,并通過左側軸用卡環限位,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通過花鍵將動力傳遞給左側行駛輸出軸,同時在左側行駛輸出軸還設置有左側套筒,左側套筒用于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的軸向限位及左側行駛輸出軸的軸向間隙調整;
[0016]右側履帶驅動部分中,右側端蓋安裝于箱體上,右側連接套一端與右側軸承座套固接,另一端與右側端蓋固接;右側行駛輸出軸一端安裝于箱體內,另一端安裝于右側軸承座套內,右側輸出軸驅動齒輪套裝于右側行駛輸出軸一端外側,并通過右側軸用卡環限位,右側輸出軸驅動齒輪通過花鍵將動力傳遞給右側行駛輸出軸。
[0017]在本發明中,端蓋(一)內安裝有油封(一),用于對前進擋動力輸入軸的動態旋轉密封。
[0018]在本發明中,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包括組件動力軸、組件擋圈、組件滑動軸承;組件滑動軸承過渡配合安裝于無級變速行星齒輪內,無級變速行星齒輪通過組件滑動軸承套裝于組件動力軸上,組件動力軸一端過盈配合安裝于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內,另一端過盈配合安裝有組件擋圈,用來限制無級變速行星齒輪的軸向竄動。
[0019]在本發明中,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包括左組件動力軸、左組件滑動軸承、左組件擋圈,左組件滑動軸承過渡配合安裝于左行星齒輪內,左行星齒輪通過左組件滑動軸承套裝于左組件動力軸上,左組件動力軸一端過盈配合安裝于左滑動軸承(二)內,另一端過盈配合安裝有左組件擋圈,用來限制左行星齒輪的軸向竄動;右行星齒輪支撐組件結構與此一致。
[0020]在本發明中,安裝在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的雙聯減速齒輪兩端分別安裝有用于軸向限位及間隙調整的擋圈(一)和擋圈(二)。
[0021]在本發明中,撥叉軸兩端分別設置有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
[0022]在本發明中,撥叉軸一端設置有用于對撥叉軸進行鎖定的卡環(二)。
[0023]在本發明中,撥叉端蓋內設置有撥叉密封圈,用于撥叉轉軸的動態旋轉密封。
[0024]在本發明中,動力輸出軸內安裝有動力輸出滾針軸承,動力承接軸的一端通過動力輸出滾針軸承與動力輸出軸對接。
[0025]在本發明中,前進擋離合器與倒擋離合器交錯嚙合、斷開,當前進擋離合器嚙合時,倒擋離合器斷開,當倒擋離合器嚙合時,前進擋離合器斷開;履帶車輛前進時,換擋手柄置于前進檔空擋位置,倒擋離合器斷開,前進擋離合器嚙合,前進擋離合器的動力一部分經前進檔動力輸入軸帶動前進檔主動錐齒輪旋轉,并經與前進檔主動錐齒輪嚙合的從動錐齒輪傳遞帶動旋轉,另一部分經雙聯換擋齒輪傳遞給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經動力輸出軸部分將動力傳遞給外部作業部分,以帶動外部設備工作,錐齒輪支撐軸通過花鍵帶動套裝在其上的無級變速太陽輪旋轉,無級變速太陽輪帶動無級變速行星齒輪旋轉,此時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受到外部行駛阻力的作用,而液壓馬達在外部系統的控制下處于無阻力非自鎖狀態,此時無級變速行星齒輪的旋轉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旋轉,并帶動液壓馬達齒輪繞液壓馬達的主動軸空轉,傳動系統無輸出;而換擋手柄置于前進檔行車位置時,外部系統控制液壓馬達自鎖,旋轉的無級變速行星齒輪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旋轉,并將動力經中間齒輪輸出驅動后續相關設備,當外部系統控制液壓馬達的輸出轉速時和轉向時,可通過液壓馬達齒輪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旋轉,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正向旋轉可增加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的輸出速度,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反向旋轉可降低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的輸出速度,改變液壓馬達的旋轉速度可獲得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不同的輸出速度,從而實現履帶車輛無極變速前進;當換擋手柄置于倒車檔空擋位置時,前進擋離合器斷開,倒擋離合器嚙合,動力直接經倒檔動力輸入軸帶動倒擋主動錐齒輪旋轉,并將動力傳遞給無極變速部分,驅動原理方式與前進時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此時外部作業設備停止工作;倒車時,將換擋手柄置于倒車位置即可。在使用過程中,操作者僅需操縱離合器即可實現檔位的改變,操作簡單便捷,雙離合器控制切換效率高,易于實現電腦集成控制,有利于履帶車輛實現無線遠程集成控制與遙控駕駛。
[0026]在本發明中,轉向主動齒輪將動力經花鍵傳遞給轉向軸并帶動其旋轉,轉向軸通過花鍵分別同時帶動左太陽輪和右太陽輪旋轉,進而帶動左行星齒輪和右行星齒輪旋轉,外部控制裝置通過轉向錐齒輪同時對左齒輪式齒圈和右齒輪式齒圈進行鎖定,此時左齒輪式行星架和右齒輪式行星架以相同的轉速輸出,左齒輪式行星架將動力傳遞驅動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右齒輪式行星架將動力傳遞驅動右側履帶驅動部分;當外部驅動裝置通過轉向花鍵軸驅動轉向錐齒輪旋轉時,帶動左齒輪式齒圈和右齒輪式齒圈做不同方向的旋轉,如此一邊對行星傳動部分進行減速,另一邊對行星傳動部分進行加速,在左齒輪式齒圈和右齒輪式齒圈間產生速差,從而實現轉向,轉向錐齒輪的正反轉實現履帶車輛的左右轉向。
[0027]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雙離合器自鎖式液壓馬達控制行星齒輪傳動機構的行星架以實現機械直驅與液壓無極調速,有效解決了機械式直驅傳動與液壓無極式結合的問題,雙離合器控制切換效率高,易于實現電腦集成控制,有利于履帶車輛實現無線遠程集成控制與遙控駕駛,同時差速驅動采用錐齒輪直控齒圈式結構,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統的控制精度與響應特性,轉向過程中無動力中斷,傳動效率高,且無極變速用于行進中變化,操作簡便,易于駕駛,便于履帶式拖拉機實現方向盤轉向,轉向精度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為圖1中B-B處剖視圖。
[0030]圖3為圖1中D-D處剖視圖。
[0031]圖4為圖2中E-E處剖視圖。
[0032]圖5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與倒擋離合器、前進擋離合器結構示意圖。
[0033]圖6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與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動力輸出軸部分結構示意圖。
[0034]圖7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動力輸出軸部分結構示意圖。
[0035]圖8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無極變速部分結構示意圖。
[0036]圖9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支撐組件結構示意圖。
[0037]圖10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差速行星傳動部分結構示意圖。
[0038]圖11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結構示意圖。
[0039]圖12為圖1中C-C處剖視圖。
[0040]圖13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左側履帶驅動部分結構示意圖。
[0041]圖14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右側履帶驅動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43]參見圖1?圖2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包括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X、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Y、動力輸出軸部分Z、箱體W、倒擋離合器P、前進擋離合器Q、無極變速部分L、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U、外部控制連接部分R、差速行星傳動部分S、左側履帶驅動部分NI及右側履帶驅動部分N2 ;其中,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X、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Y、動力輸出軸部分Z、無極變速部分L、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U、差速控制部分R、差速行星傳動部分S、左側履帶驅動部分NI及右側履帶驅動部分N2均安裝在箱體W上,且箱體W安裝在發動機動力輸出位置處,倒擋離合器P、前進擋離合器Q與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X連接,動力經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X輸入,一部分經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Y輸出,另一部分輸送給無極變速部分L,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Y經動力輸出軸部分Z將動力傳遞給外部作業部分,無極變速部分L將動力傳遞給差速行星傳動部分S,再由差速行星傳動部分S將動力分別輸出驅動左側履帶驅動部分NI和右側履帶驅動部分N2,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U用于控制切換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X對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Y的高空低三擋輸出,外部控制連接部分R用于實現直控轉向。
[0044]參見圖3?圖7所示,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X包括倒擋離合器P、前進擋離合器Q、油封(一)X1、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端蓋(一)X3、軸承(一)X4、螺栓(一)X5、倒擋動力輸入軸X6、雙聯換擋齒輪X7、擋圈(一)X8、雙聯減速齒輪X9、擋圈(二)X10、軸承(二)XI1、前進擋主動錐齒輪X12、動力滑動軸承X13、套筒(一)X14、滾針軸承X15、擋圈(三)X16、軸承(三)X17、套筒(二)X18、倒擋主動錐齒輪X19 ;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Y包括三聯齒輪Y1、軸承(四)Y2、動力承接軸Y3、端蓋(二)Y4、螺栓(二)Y5 ;動力輸出軸部分Z包括螺栓(三)Z1、動力輸出軸Z2、擋圈(四)Z3、軸承(五)Z4、動力輸出滾針軸承Z5、軸承
(六)Z6、端蓋(三)Z7、油封(二)Z8、動力輸出齒輪Z9 ;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U包括密封圈
(一)U1、撥叉軸U2、撥叉U3、撥叉空檔鎖止環U4、卡環(二)U5、密封圈(二)U6、高檔鎖止環U7、撥叉鋼球U8、撥叉彈簧U9、低擋鎖止環U10、撥叉轉軸U11、撥叉端蓋U12、卡環(三)U13、轉軸鍵槽U14、撥叉密封圈U15、內六角螺栓(一)U16。
[0045]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通過兩端的軸承(一)X4和軸承(二)Xl I安裝于箱體W內,端蓋(一)X3通過螺栓(一)X5緊固于箱體W上,油封(一)X1安裝于端蓋(一)X3內,用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的動態旋轉密封,軸承(二)X11與箱體W為過盈配合,前進擋主動錐齒輪X12過渡配合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上,用于將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的動力傳遞給后續相關裝置,雙聯換擋齒輪X7間隙配合套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花鍵上,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通過花鍵帶動雙聯換擋齒輪X7旋轉傳遞動力,動力滑動軸承X13過盈配合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上,雙聯減速齒輪X9間隙安裝于與動力滑動軸承X13上,圍繞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的回轉中心旋轉,并在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上的雙聯減速齒輪X9兩端安裝有用于軸向限位及間隙調整的擋圈(一)X8和擋圈(二)X10,前進擋離合器Q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上,并通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上的花鍵傳遞動力;倒擋動力輸入軸X6—端通過滾針軸承X15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內,另一端通過軸承(三)X17安裝于W內,且倒擋動力輸入軸X6上安裝有擋圈(三)X16用于軸向限位,倒擋離合器P安裝于倒擋動力輸入軸X6上,并通過倒擋動力輸入軸X6上的花鍵傳遞動力,另外,倒擋動力輸入軸X6的一端套裝有套筒(二)X18和倒擋主動錐齒輪X19,套筒(二)X18用于軸向間隙調整及限位,通過倒擋動力輸入軸X6上的花鍵將動力傳遞給倒擋主動錐齒輪X19,帶動其旋轉并將動力傳遞給后續相關設備。
[0046]軸承(四)Y2安裝于箱體W內,并通過端蓋(二)Y4密封限位,端蓋(二)Y4通過螺栓(二)Y5緊固于箱體W上,動力輸出軸Z2 —端通過軸承(五)Z4安裝于箱體W內,并通過擋圈(四)Z3限制其軸向竄動,其另一端通過軸承(六)Z6安裝于箱體W內,并通過端蓋(三)Z7限位,端蓋(三)Z7通過螺栓(三)Zl緊固于箱體W上,油封(二)Z8安裝于端蓋(三)Z7內,對動力輸出軸Z2進行動態旋轉密封。
[0047]動力輸出軸Z2內安裝有動力輸出滾針軸承Z5,動力承接軸Y3兩端分別安裝于動力輸出滾針軸承Z5和軸承(四)Y2內,三聯齒輪Yl套裝于動力承接軸Y3的花鍵上,且在動力輸出軸Z2 —端外部設置有動力輸出軸花鍵,動力輸出齒輪Z9套裝于動力輸出軸花鍵上;動力輸出齒輪Z9與雙聯減速齒輪X9的左側齒輪嚙合,雙聯減速齒輪X9的右側齒輪與三聯齒輪Yl的左側齒輪嚙合,雙聯換擋齒輪X7在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上從左至右移動,以實現檔位從高-空-低三檔切換;如圖6所示,以低檔為例說明其傳動路線:雙聯換擋齒輪X7的右側齒輪與三聯齒輪Yl的右側齒輪嚙合一三聯齒輪Yl的左側齒輪與雙聯減速齒輪X9的右側齒輪嚙合一雙聯減速齒輪X9的左側齒輪與動力輸出齒輪Z9嚙合,最終動力輸出齒輪Z9通過花鍵將動力傳遞給動力輸出軸Z2,帶動其旋轉,該傳動過程整體為減速傳動。
[0048]撥叉軸U2安裝于箱體W內,其兩端通過密封圈(一)Ul和密封圈(二)U6密封,并通過卡環(二)U5鎖定,撥叉軸U2上設計有撥叉空檔鎖止環U4、高檔鎖止環U7和低擋鎖止環U10,撥叉U3套裝于撥叉軸U2上,撥叉U3內設計有撥叉鋼球U8和撥叉彈簧U9,用于鎖定撥叉U3的位置,撥叉轉軸Ull —端插入撥叉槽內,用于撥動撥叉U3在撥叉軸U2上滑動,從而獲得高-空-低三檔切換,撥叉轉軸Ull的另一端設置有轉軸鍵槽U14,用于外部操縱桿的安裝,撥叉轉軸Ull安裝于撥叉端蓋U12內,并通過卡環(三)U13鎖定限位,撥叉端蓋U12通過內六角螺栓(一)U16緊固于箱體W上,撥叉端蓋U12內設置有撥叉密封圈U15,用于撥叉轉軸Ull的動態旋轉密封。
[0049]參見圖8?圖9所示,無極變速部分L包括支撐軸滑動軸承L1、支撐軸擋圈L2、支撐軸承L3、緊固螺栓(一)L4、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中間軸承L7、緊固螺栓(二)L8、中間軸擋圈L9、中間齒輪L10、中間軸滾針軸承LU、中間軸L12、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支撐軸滾針軸承L14、行星架滑動軸承L15、錐齒輪支撐軸L16、無級變速太陽輪L17、行星齒輪支撐組件L18、從動錐齒輪L19、馬達卡環L20、液壓馬達齒輪L21、馬達緊固螺釘L22、液壓馬達L23、支撐軸端蓋L24、中間軸端蓋L25、組件動力軸L18-1、組件擋圈L18-2、組件滑動軸承L18-3。
[0050]錐齒輪支撐軸L16兩端分別通過支撐軸承L3和支撐軸滾針軸承L14安裝于箱體W內,且支撐軸承L3端通過由緊固螺栓(一)L4緊固在箱體W上的中間軸端蓋L25限位密封,錐齒輪支撐軸L16 —端套裝有從動錐齒輪L19,從動錐齒輪L19通過花鍵帶動錐齒輪支撐軸L16旋轉,支撐軸滑動軸承LI和行星架滑動軸承L15分別過渡配合安裝于錐齒輪支撐軸L16上,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套裝于支撐軸滑動軸承LI上空轉,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套裝于行星架滑動軸承L15上空轉,錐齒輪支撐軸L16上套裝有無級變速太陽輪L17,無級變速太陽輪L17位于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和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之間,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通過行星齒輪支撐組件L18周向均布安裝于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上,且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與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的內圈齒輪和無級變速太陽輪L17的外圈齒輪同時嚙合,錐齒輪支撐軸L16上套裝有支撐軸擋圈L2,其位于在支撐軸承L3和支撐軸滑動軸承LI之間,用于調整錐齒輪支撐軸L16的軸向間隙;液壓馬達L23通過馬達緊固螺釘L22緊固安裝于箱體W上,且液壓馬達齒輪L21安裝于液壓馬達L23的主動軸上,并通過馬達卡環L20限位,液壓馬達齒輪L21與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的外部齒輪嚙合;中間軸L12兩端分別通過中間軸承L7和中間軸滾針軸承Lll安裝于箱體W內,且中間軸承L7這端通過由緊固螺栓(二)L8緊固在箱體W上的支撐軸端蓋L24限位密封,中間齒輪LlO套裝于中間軸L12上,并與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的外部齒輪嚙合,在中間軸承L7和中間齒輪LlO之間,中間軸L12上套裝有中間軸擋圈L9,中間軸擋圈L9用于調整中間軸L12的軸向間隙。
[0051]行星齒輪支撐組件L18中,組件滑動軸承L18-3過渡配合安裝于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內,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通過組件滑動軸承L18-3套裝于組件動力軸L18-1上,組件動力軸L18-1 —端過盈配合安裝于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內,另一端過盈配合安裝有組件擋圈L18-2,用來限制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的軸向竄動。
[0052]在本實施例中,當前進擋離合器Q嚙合時,倒擋離合器P斷開,當倒擋離合器P嚙合時,前進擋離合器Q斷開,下面以前進擋離合器Q嚙合為例予以說明:履帶車輛前進時,換擋手柄置于前進檔空擋位置,倒檔離合器P斷開,前進擋離合器Q嚙合,發動機的動力經前進檔離合器Q輸入,而前進擋離合器Q的動力一部分經前進擋動力輸入軸X2帶動前進擋主動錐齒輪X12旋轉,并經與前進擋主動錐齒輪X12嚙合的從動錐齒輪L19傳遞帶動旋轉,另一部分經雙聯換擋齒輪X7傳遞給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Y和動力輸出軸部分Z輸出,帶動外部設備工作,錐齒輪支撐軸L16通過花鍵帶動套裝在其上的無級變速太陽輪L17旋轉,無級變速太陽輪L17帶動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旋轉,此時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受到外部行駛阻力的作用,而L23在外部系統的控制下處于無阻力非自鎖狀態,此時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的旋轉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旋轉,并帶動液壓馬達齒輪L21繞液壓馬達L23的主動軸空轉,傳動系統無輸出;當換擋手柄置于前進檔行車位置時,外部系統控制液壓馬達L23自鎖時,旋轉的無級變速行星齒輪L5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旋轉,并將動力經中間齒輪LlO輸出驅動后續相關設備,當外部系統控制液壓馬達L23的輸出轉速時和轉向時,可通過液壓馬達齒輪L21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旋轉,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正向旋轉可增加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的輸出速度,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L13反向旋轉可降低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的輸出速度,改變液壓馬達L23的旋轉速度可獲得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L6不同的輸出速度,從而實現履帶車輛無極變速前進;當換擋手柄置于倒車檔空擋位置,前進擋離合器Q斷開,倒擋離合器P嚙合,發動機的動力直接經倒擋動力輸入軸X6帶動倒擋主動錐齒輪X19旋轉,并將動力傳遞給無極變速部分L,驅動原理方式與前進時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此時外部作業設備停止工作,液壓系統不鎖止,傳動系統無輸出;倒車時,將換擋手柄置于倒車位置,此時液壓系統鎖止,實現履帶車輛倒車,因所有履帶式拖拉機牽引的機具倒車都無需工作,故倒車檔與動力輸出軸無關。
[0053]參見圖10?圖12所示,差速行星傳動部分S包括左行星傳動控制部分SI和右行星傳動控制部分S2,具體如下:左行星傳動控制部分SI包括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S1-1、左滑動軸承(一)S1-2、左齒輪式行星架S1-3、左滑動軸承(二)S1-4、左滾針軸承(一)
51-5、左滾針軸承(二)S1-7、左太陽輪S1-8、左行星齒輪S1-9、左滾針軸承(三)S1-10、左齒輪式齒圈Sl-1l ;右行星傳動控制部分S2包括右行星齒輪支撐組件S2-1、右滑動軸承
(一)S2-2、右齒輪式行星架S2-3、右滑動軸承(二)S2-4、右滾針軸承(一)S2-5、右滾針軸承(二)S2-7、右太陽輪S2-8、右行星齒輪S2-9、右滾針軸承(三)S2-10、右齒輪式齒圈
52-11;轉向軸S3、中間卡環S4、轉向主動齒輪S5、右端蓋S6、右緊固螺栓S7、右軸承S8、右擋圈S9、左端蓋S10、左緊固螺栓S11、左軸承S12 ;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Sl-1包括左組件動力軸S1-1-1、左組件滑動軸承S1-1-2、左組件擋圈S1-1-3 ;且右行星齒輪支撐組件S2-1與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Sl-1結構一致;外部控制連接部分R包括連接端蓋R1、轉向花鍵軸R2、轉向軸承(一)R3、轉向錐齒輪R4、轉向軸承(二)R5、端蓋緊固螺栓R6。
[0054]轉向軸S3兩端分別通過左軸承S12和右軸承S8安裝于箱體W內,并通過由左緊固螺栓Sll緊固的左端蓋SlO和由右緊固螺栓S7緊固的右端蓋S6密封限位,中間卡環S4安裝于轉向軸S3上,左行星傳動控制部分SI和右行星傳動控制部分S2關于中間卡環S4對稱安裝于轉向軸S3上。
[0055]左滑動軸承(二 ) S1-4和左滑動軸承(一 )S1-2分別過渡配合安裝于轉向軸S3上,左齒輪式行星架S1-3套裝于左滑動軸承(二)S1-4上空轉,左齒輪式齒圈Sl-1l套裝于左滑動軸承(一 )S1-2上空轉,左太陽輪S1-8通過花鍵套裝于轉向軸S3上,在左齒輪式行星架S1-3和左太陽輪S1-8之間,轉向軸S3上套裝有左滾針軸承(二)S1-7 ;在左齒輪式齒圈Sl-1l和左太陽輪S1-8之間,轉向軸S3上套裝有左滾針軸承(三)S1-10,左行星齒輪S1-9通過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Sl-1周向均布安裝于左齒輪式行星架S1-3上,且左行星齒輪S1-9與左齒輪式齒圈Sl-1l的內圈齒輪、左太陽輪S1-8的外圈齒輪同時嚙合;轉向主動齒輪S5通過花鍵套裝于轉向軸S3上,位于左軸承S12右側,在轉向主動齒輪S5和左齒輪式行星架S1-3之間設置有左滾針軸承(一)S1-5 ;同理,右滑動軸承(二)S2-4和右滑動軸承(一)S2-2分別過渡配合安裝于轉向軸S3上,右齒輪式行星架S2-3套裝于右滑動軸承(二)S2-4上空轉,右齒輪式齒圈S2-11套裝于右滑動軸承(一)S2-2上空轉,右太陽輪S2-8通過花鍵套裝于轉向軸S3上,在右齒輪式行星架S2-3和右太陽輪S2-8之間,轉向軸S3上套裝有右滾針軸承(二)S2-7,在右齒輪式齒圈S2-11和右太陽輪S2-8之間,轉向軸S3上套裝有右滾針軸承(三)S2-10,右行星齒輪S2-9通過右行星齒輪支撐組件S2-1周向均布安裝于右齒輪式行星架S2-3上,且右行星齒輪S2-9與右齒輪式齒圈S2-11的內圈齒輪、右太陽輪S2-8的外圈齒輪同時嚙合,在右軸承S8左側,右擋圈S9套裝于轉向軸S3上,在右軸承S8和右齒輪式行星架S2-3之間設置有右滾針軸承(一)S2-5。
[0056]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Sl-1中,左組件滑動軸承S1-1-2過渡配合安裝于左行星齒輪S1-9內,左行星齒輪S1-9通過左組件滑動軸承S1-1-2套裝于左組件動力軸S1-1-1上,左組件動力軸S1-1-1 —端過盈配合安裝于左滑動軸承(二)S1-4內,另一端過盈配合安裝有左組件擋圈S1-1-3,用來限制左行星齒輪S1-9的軸向竄動。
[0057]連接端蓋Rl關于中間卡環S4對稱通過端蓋緊固螺栓R6緊固安裝于箱體W上,轉向花鍵軸R2套裝于轉向軸承(一)R3和轉向軸承(二)R5內,轉向軸承(一)R3和轉向軸承(二)R5關于中間卡環S4對稱安裝于連接端蓋Rl內,轉向錐齒輪R4套裝于轉向花鍵軸R2上,并通過花鍵傳遞動力,轉向錐齒輪R4同時與左太陽輪S1-8和右太陽輪S2-8的外部錐齒輪嚙合。
[0058]轉向主動齒輪S5將動力經花鍵傳遞給轉向軸S3并帶動其旋轉,轉向軸S3通過花鍵分別同時帶動左太陽輪S1-8和右太陽輪S2-8旋轉,進而左太陽輪S1-8帶動左行星齒輪
S1-9旋轉,右太陽輪S2-8帶動右行星齒輪S2-9旋轉,外部控制裝置通過轉向錐齒輪R4同時對左齒輪式齒圈Sl-1l和右齒輪式齒圈S2-11進行鎖定(當左齒輪式齒圈Sl-1l受到左行星齒輪S1-9的作用力和右齒輪式齒圈S2-11受到右行星齒輪S2-9的作用力相同時具有自鎖功能),此時左齒輪式行星架S1-3和右齒輪式行星架S2-3以相同的轉速輸出,左齒輪式行星架S1-3將動力傳遞驅動左側履帶驅動部分NI,右齒輪式行星架S2-3將動力傳遞驅動右側履帶驅動部分N2 ;當外部驅動裝置通過轉向花鍵軸R2驅動轉向錐齒輪R4旋轉時,帶動左齒輪式齒圈Sl-1l和右齒輪式齒圈S2-11做不同方向的旋轉,如此一邊對行星傳動部分進行減速,另一邊對行星傳動部分進行加速,在左齒輪式行星架S1-3和右齒輪式行星架S2-3間產生速差,從而實現轉向,轉向錐齒輪R4的正反轉實現左右轉向。
[0059]參見圖13所示,左側履帶驅動部分NI包括左側軸承(一)N1-1、左側行駛輸出軸N1-2、左側軸用卡環N1-3、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N1-4、左側端蓋N1-5、左側連接套N1-6、左側軸承座套N1-7、左側孔用卡環N1-8、左側軸承(二)N1-9、左側緊固螺栓N1-10及左側套筒Nl-1l ;其中,左側端蓋N1-5通過左側緊固螺栓N1-10安裝于箱體W上,左側連接套N1-6兩端分別與左側軸承座套N1-7和左側端蓋N1-5固接,左側軸承(一)Nl-1和左側軸承
(二)N1-9分別套裝于左側行駛輸出軸N1-2兩端,左側軸承(一)Nl-1安裝于箱體W內,左側軸承(二)N1-9安裝于左側軸承座套N1-7內,并通過左側孔用卡環N1-8限位,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N1-4套裝于左側行駛輸出軸N1-2 —端,并通過左側軸用卡環N1-3限位,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N1-4通過花鍵將動力傳遞給左側行駛輸出軸N1-2,在左側軸承(一)Nl-1和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N1-4之間,左側行駛輸出軸N1-2上套裝有左側套筒Nl-1I,用于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N1-4的軸向限位及左側行駛輸出軸N1-2的軸向間隙調整。
[0060]參見圖14所示,右側履帶驅動部分N2包括右側軸承(一)N2-1、右側行駛輸出軸N2-2、右側軸用卡環N2-3、右側輸出軸驅動齒輪N2-4、右側端蓋N2-5、右側連接套N2-6、右側軸承座套N2-7、右側孔用卡環N2-8、右側軸承(二)N2-9及右側緊固螺栓N2-10 ;其中,右側端蓋N2-5通過右側緊固螺栓N2-10安裝于箱體W上,右側連接套N2-6兩端分別與右側軸承座套N2-7和右側端蓋N2-5固接,右側軸承(一)N2-1和右側軸承(二)N2-9分別套裝于右側行駛輸出軸N2-2的兩端,右側軸承(一)N2-1安裝于箱體W內,右側軸承(二)N2-9安裝于右側軸承座套N2-7內,并通過右側孔用卡環N2-8限位,右側輸出軸驅動齒輪N2-4套裝于右側行駛輸出軸N2-2 —端,并通過右側軸用卡環N2-3限位,右側輸出軸驅動齒輪N2-4通過花鍵將動力傳遞給右側行駛輸出軸N2-2。
[0061]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包括雙離合器、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動力輸出軸部分、箱體、無極變速部分、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外部控制連接部分、差速行星傳動部分、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及右側履帶驅動部分;其特征在于,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動力輸出軸部分、無極變速部分、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差速控制部分、差速行星傳動部分、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及右側履帶驅動部分均安裝在箱體上,箱體安裝在發動機動力輸出位置處,且雙離合器與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連接,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分別與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無極變速部分連接;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與動力輸出軸部分連接,無極變速部分與差速行星傳動部分連接,而差速行星傳動部分分別與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右側履帶驅動部分連接,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與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連接,外部控制連接部分與差速行星傳動部分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部分的具體連接結構如下: 雙離合器動力輸入部分中,前進擋動力輸入軸安裝于箱體內,端蓋(一)緊固于箱體上,前進擋主動錐齒輪過渡配合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雙聯換擋齒輪間隙配合套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花鍵上,動力滑動軸承過盈配合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雙聯減速齒輪間隙安裝于動力滑動軸承上,圍繞前進擋動力輸入軸的回轉中心旋轉,前進擋離合器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倒擋動力輸入軸一端通過滾針軸承安裝于前進擋動力輸入軸內,另一端安裝于箱體內,且倒擋動力輸入軸上安裝有用于軸向限位的擋圈(三),倒擋離合器安裝于倒擋動力輸入軸上;此外,在倒擋動力輸入軸的一端套裝有套筒(二)和倒擋主動錐齒輪; 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中,動力承接軸一端安裝于箱體內,另一端與動力輸出軸對接,并在動力承接軸上設置有花鍵,三聯齒輪套裝于動力承接軸花鍵上; 動力輸出軸部分中,動力輸出軸兩端安裝于箱體內,并在其一端的外部設置有動力輸出軸花鍵,動力輸出齒輪套裝在動力輸出軸花鍵上,且動力輸出齒輪與雙聯減速齒輪的左側齒輪嚙合,雙聯減速齒輪的右側齒輪與三聯齒輪的左側齒輪嚙合; 無極變速部分中,錐齒輪支撐軸兩端安裝于箱體內,并在其一端套裝有從動錐齒輪,支撐軸滑動軸承與行星架滑動軸承分別過渡配合安裝于錐齒輪支撐軸上,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套裝于支撐軸滑動軸承上空轉,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套裝于行星架滑動軸承上空轉,無級變速太陽輪套裝于錐齒輪支撐軸,并位于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與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之間,且無級變速行星齒輪通過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周向均布安裝于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上,同時無級變速行星齒輪與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的內圈齒輪、無級變速太陽輪的外圈齒輪嚙合;支撐軸擋圈套裝于錐齒輪支撐軸上;液壓馬達緊固安裝于箱體上,液壓馬達齒輪套裝液壓馬達的主動軸上,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的外部齒輪與液壓馬達齒輪嚙合;中間軸兩端安裝于箱體內,中間齒輪套裝于中間軸上,且與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的外圈齒輪嚙合,中間軸擋圈套裝于中間軸上,從動錐齒輪與前進擋主動錐齒輪嚙合; 動力輸出軸換擋部分中,撥叉軸安裝于箱體內,撥叉軸上設置有撥叉空檔鎖止環、高檔鎖止環及低檔鎖止環,撥叉內設置有撥叉鋼球和撥叉彈簧并套裝在撥叉軸上,撥叉轉軸安裝于撥叉端蓋內,且其一端插入撥叉槽內,另一端設置有用于安裝外部操縱桿的轉軸鍵槽; 外部控制連接部分中,連接端蓋關于中間卡環對稱并安裝在箱體內,轉向花鍵軸套裝在轉向軸承(一)和轉向軸承(二)內,轉向軸承(一)和轉向軸承(二)關于中間卡環對稱安裝在連接端蓋內,轉向錐齒輪套裝于轉向花鍵軸,且同時與左太陽輪和右太陽輪的外部錐齒輪嚙合; 差速行星傳動部分中,轉向軸上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左行星減速控制部分和右行星減速控制部分,且這兩個行星減速控制部分關于中間卡環對稱,轉向軸兩端安裝在箱體內,中間卡環安裝于轉向軸上,并在中間卡環兩側的轉向軸上分別過渡配合安裝有左滑動軸承(一)、左滑動軸承(二)、右滑動軸承(一)及右滑動軸承(二),左齒輪式行星架套裝于左滑動軸承(二)上,右齒輪式行星架套裝于右滑動軸承(二)上,左齒輪式齒圈套裝于左滑動軸承(一)上空轉,右齒輪式齒圈套裝于右滑動軸承(一)上空轉,轉向軸上套裝有左滾針軸承(二)與右滾針軸承(二),左滾針軸承(三)套裝于轉向軸,并位于左齒輪式齒圈與左太陽輪之間,右滾針軸承(三)套裝于轉向軸,其位于右齒輪式齒圈與右太陽輪之間;此外,左行星齒輪通過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周向均布于左齒輪式行星架上,同時左行星齒輪與左齒輪式齒圈的內圈齒輪、左太陽輪的外圈齒輪嚙合,右行星齒輪通過右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周向均布于右齒輪式行星架上,同時右行星齒輪與右齒輪式齒圈的內圈齒輪、右太陽輪的外圈齒輪嚙合;左軸承右側設置有轉向主動齒輪,轉向主動齒輪通過花鍵套裝于轉向軸上,右軸承左側設置有右擋圈,右擋圈套裝于轉向軸上,左滾針軸承(一)設置在轉向主動齒輪與左齒輪式行星架之間,右滾針軸承(一)設置在右軸承與右齒輪式行星架之間;左軸承和右軸承分別套裝于轉向軸上,并安裝在緊固于箱體上的端蓋內; 左側履帶驅動部分中,左側端蓋安裝于箱體上,左側連接套一端與左側軸承座套固接,另一端與左側端蓋固接;左側行駛輸出軸一端安裝于箱體內,另一端安裝于左側軸承座套內,左側輸出軸驅動齒輪套裝于左側行駛輸出軸一端外側,并通過左側軸用卡環限位,同時在左側行駛輸出軸還設置有左側套筒; 右側履帶驅動部分中,右側端蓋安裝于箱體上,右側連接套一端與右側軸承座套固接,另一端與右側端蓋固接;右側行駛輸出軸一端安裝于箱體內,另一端安裝于右側軸承座套內,右側輸出軸驅動齒輪套裝于右側行駛輸出軸一端外側,并通過右側軸用卡環限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包括組件動力軸、組件擋圈、組件滑動軸承;組件滑動軸承過渡配合安裝于無級變速行星齒輪內,無級變速行星齒輪通過組件滑動軸承套裝于組件動力軸上,組件動力軸一端過盈配合安裝于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內,另一端過盈配合安裝有組件擋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左行星齒輪支撐組件包括左組件動力軸、左組件滑動軸承、左組件擋圈,左組件滑動軸承過渡配合安裝于左行星齒輪內,左行星齒輪通過左組件滑動軸承套裝于左組件動力軸上,左組件動力軸一端過盈配合安裝于左滑動軸承(二)內,另一端過盈配合安裝有左組件擋圈。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安裝在前進擋動力輸入軸上的雙聯減速齒輪兩端分別安裝有用于軸向限位及間隙調整的擋圈(一)和擋圈(二)。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撥叉軸一端設置有用于對撥叉軸進行鎖定的卡環(二)。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撥叉軸兩端分別設置有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動力輸出軸內安裝有動力輸出滾針軸承,動力承接軸的一端通過動力輸出滾針軸承與動力輸出軸對接。
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履帶車輛前進時,換擋手柄置于前進檔空擋位置,倒擋離合器斷開,前進擋離合器嚙合,前進擋離合器的動力一部分經前進檔動力輸入軸帶動前進檔主動錐齒輪旋轉,并經與前進檔主動錐齒輪嚙合的從動錐齒輪傳遞帶動旋轉,另一部分經雙聯換擋齒輪傳遞給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動力輸出軸減速部分經動力輸出軸部分將動力傳遞給外部作業部分工作,錐齒輪支撐軸通過花鍵帶動套裝在其上的無級變速太陽輪旋轉,無級變速太陽輪帶動無級變速行星齒輪旋轉,此時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受到外部行駛阻力的作用,而液壓馬達在外部系統的控制下處于無阻力非自鎖狀態,此時無級變速行星齒輪的旋轉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旋轉,并帶動液壓馬達齒輪繞液壓馬達的主動軸空轉,傳動系統無輸出;而換擋手柄置于前進檔行車位置時,外部系統控制液壓馬達自鎖,旋轉的無級變速行星齒輪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旋轉,并將動力經中間齒輪輸出驅動,當外部系統控制液壓馬達的輸出轉速時和轉向時,通過液壓馬達齒輪帶動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旋轉,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正向旋轉增加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的輸出速度,無級變速齒輪式行星架反向旋轉降低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的輸出速度,改變液壓馬達的旋轉速度以獲得無級變速齒輪式齒圈不同的輸出速度,從而實現履帶車輛無極變速前進;當換擋手柄置于倒車檔空擋位置時,前進擋離合器斷開,倒擋離合器嚙合,動力直接經倒檔動力輸入軸帶動倒擋主動錐齒輪旋轉,并將動力傳遞給無極變速部分,驅動原理方式與前進時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此時外部作業設備停止工作;倒車時,將換擋手柄置于倒車位置即可。
1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雙離合器直控式履帶車輛用無極變速器,其特征在于,轉向主動齒輪將動力經花鍵傳遞給轉向軸并帶動其旋轉,轉向軸通過花鍵分別同時帶動左太陽輪和右太陽輪旋轉,進而帶動左行星齒輪和右行星齒輪旋轉,外部控制裝置通過轉向錐齒輪同時對左齒輪式齒圈和右齒輪式齒圈進行鎖定,此時左齒輪式行星架和右齒輪式行星架以相同的轉速輸出,左齒輪式行星架將動力傳遞驅動左側履帶驅動部分,右齒輪式行星架將動力傳遞驅動右側履帶驅動部分;當外部驅動裝置通過轉向花鍵軸驅動轉向錐齒輪旋轉時,帶動左齒輪式齒圈和右齒輪式齒圈做不同方向的旋轉,在左齒輪式齒圈和右齒輪式齒圈間產生速差,從而實現轉向。
【文檔編號】F16H3/62GK104141750SQ201410360000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5日
【發明者】肖名濤, 孫松林 申請人: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