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帶接頭軟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2271閱讀:526來源:國知局
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軟管與接頭連接的帶接頭軟管,特別涉及接頭的管接頭由樹脂形成的帶接頭軟管。



背景技術:

日本特開2013-139839號公報中示出的帶接頭軟管是如下的帶接頭軟管的示例:其中通過套管使插入管接頭的軟管收束。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種類型的接頭中,管接頭和套管通常由金屬形成。

然而,當管接頭材料從金屬變成樹脂,并且利用與管接頭為金屬時相同的載荷對套管進行收束時,管接頭可能會因作用于管接頭的表面壓力而被損壞,因此就管接頭的耐久性而言存在改進的空間。

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目的是確保如下帶接頭軟管中的管接頭的耐久性:在該帶接頭軟管中,設置有樹脂制的管接頭的接頭與軟管連接。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第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包括:軟管;樹脂制的管接頭,所述管接頭在一端側包括插入所述軟管內的插入部、在另一端側包括與連接對象連接的連接部;套管,所述套管設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側,所述軟管被夾持在所述套管與所述插入部之間;不同直徑的多個環狀部,所述多個環狀部設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收束部,所述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并壓接所述管接頭,從所述軟管接收到的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壓力在與所述收束部相對的位置處具有最大值,并且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壓力的最大值被設定為100MPa以下。

在根據第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中,管接頭的插入部插入軟管內,并且軟管配置在插入部與套管之間。配置在管接頭與套管之間的軟管以被套管的收束部壓抵插入部的環狀部的狀態被夾持,從而確保了軟管與管接頭之間的水密性。

軟管被夾持在環狀部與收束部之間,因此軟管被收束部加壓并且表面壓力作用于管接頭。雖然作用于管接頭的插入部的表面壓力在與收束部相對的位置處具有最大值,但是因為作用于管接頭的插入部的表面壓力被抑制為100MPa以下,所以能夠確保由樹脂形成的管接頭的耐久性,

根據第二方面的帶接頭軟管是根據第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其中,所述表面壓力的最大值的部位是指所述凸曲面狀部分與所述環狀部之間的距離最短的部位。

由于將表面壓力的最大值的部位設定在凸曲面狀部分與環狀部之間的距離最短的部位,所以能夠可靠地確保由樹脂形成的管接頭的耐久性。

根據第三方面的帶接頭軟管是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帶接頭軟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具有朝向所述環狀部突出的凸狀,以形成凸曲面狀部分,該凸曲面狀部分的當在沿軸向的截面中觀察時的形狀形成朝向所述環狀部的凸曲面狀。

雖然表面壓力在收束部的最小內徑部分與環狀部之間較大,但是在根據第三方面的帶接頭軟管中,收束部的最小內徑部分被形成為凸曲面狀輪廓,介于收束部的最小內徑部分與環狀部之間的軟管的構成材料容易朝向軸向兩側移動。因此,當形成收束部時,介于環狀部與收束部的最小內徑部分之間的軟管的構成材料朝向軸向兩側適度移動,從而抑制了作用于管接頭的表面壓力的局部增大。

根據第四方面的帶接頭軟管是根據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其中,所述管接頭由聚苯硫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一者形成。

通過形成聚苯硫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一者的管接頭,能夠提高管接頭的耐久性。

根據第五方面的帶接頭軟管是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其中,所述軟管設置有由聚烯烴系樹脂形成的內層。

在根據第五方面的帶接頭軟管中,構成內層的聚烯烴系樹脂具有柔軟性,使得當形成收束部時聚烯烴系樹脂朝向軸向兩側適度移動,由此抑制了作用于管接頭的插入部的表面壓力的增大。

根據第六方面的帶接頭軟管是根據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其中,當在沿軸向的截面中觀察時,所述套管的內表面在所述收束部包括位于所述軟管的頂端側的相反側的第一傾斜部和位于所述軟管的頂端側的第二傾斜部,并且所述第二傾斜部相對于軸向的傾斜角度被設定為比所述第一傾斜部相對于軸向的傾斜角度大。

根據第六方面的帶接頭軟管的收束部在軟管的頂端側設置有傾斜角度被設定為較大的第二傾斜部,使得當力沿拉出軟管的方向作用時,軟管容易被收束部鉤住,從而使軟管不容易脫落。注意,這能夠減小使軟管不容易脫落的表面壓力,由此能夠改善管接頭的耐久性。

根據第七方面的帶接頭軟管是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形成在所述套管的與所述軟管的端部的配置側相反的那一側。

在根據第七方面的帶接頭軟管中,收束部形成在套管的與軟管的端部被配置側相反的那一側。即,軟管的被強地夾持在套管與管接頭之間的部分形成在遠離軟管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大的張力作用于軟管并且軟管在遠離接頭的方向上相對移位的情況下,也能夠使直至軟管脫離的移動距離、即從軟管的端部至收束部的軸向尺寸變長,使得與收束部配置軟管的端部側的情況相比,軟管不容易脫落。

根據第八方面的帶接頭軟管是根據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所述帶接頭軟管包括多個所述收束部,所述收束部與所述環狀部之間的距離最短的部位處的收束部的收束寬度比其它收束部的收束寬度窄。

在根據第八方面的帶接頭軟管中,收束部中的位于收束部與環狀部之間的距離最短的部位處的收束部具有最窄寬度,由此能夠使軟管可靠地保持在最窄寬度收束部與管接頭之間,從而能夠確保樹脂制的管接頭的耐久性。

當對套管進行收束時,由套管與管接頭夾持的軟管被壓縮,因此形成軟管的軟管材料朝向收束部的兩側移動。然而,當使在表面壓力高的部位處的收束寬度寬時,套管的寬收束部與管接頭之間的軟管材料不容易朝向收束部的兩側移動,表面壓力較高的區域的寬度增大,從而管接頭更容易被損壞。

與之相比,當使收束寬度窄時,套管的寬收束部與管接頭之間的軟管材料容易朝向收束部的兩側移動,因為表面壓力較高的區域的寬度不寬,所以抑制了管接頭的損壞。

根據第九方面的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是如下的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該帶接頭軟管包括:軟管;樹脂制的管接頭,所述管接頭在一端側包括插入所述軟管內的插入部、在另一端側包括與連接對象連接的連接部;套管,所述套管設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側,所述軟管被夾持在所述套管與所述插入部之間;不同直徑的多個環狀部,所述多個環狀部設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多個收束部,所述多個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所述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對所述套管進行收束,使得寬度最窄的收束部位于所述收束部與所述環狀部之間的距離最短的部位。

在根據第九方面的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中,對套管進行收束,使得收束部中的收束部與環狀部之間的距離最短的部位為寬度最窄的收束部,由此獲得能夠在軟管被可靠地保持在管接頭與套管之間的同時確保樹脂制的管接頭的耐久性的帶接頭軟管。

當對套管進行收束時,由套管與管接頭夾持的軟管被壓縮,因此形成軟管的軟管材料朝向收束部的兩側移動。然而,當使表面壓力高的部位處的收束寬度寬時,套管的寬收束部與管接頭之間的軟管材料不容易朝向該收束部的兩側移動,表面壓力較高的區域的寬度增大,從而管接頭更容易被損壞。

與之相比,當使收束寬度窄時,套管的寬收束部與管接頭之間的軟管材料容易朝向該收束部的兩側移動,因為表面壓力較高的區域的寬度不寬,所以抑制了管接頭的損壞。

根據第十方面的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是根據第九方面的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其中,將對每個部位處的所述收束部進行的收束分成以多次的方式執行該收束。

在根據第十方面的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中,將對每個部位處的收束部進行的收束分成以多次的方式執行該收束。因而,作用于管接頭的表面壓力逐步增大,因為表面壓力不像一次進行整個收束時那樣突然增大,所以能夠抑制因表面壓力的突然增大對管接頭造成的損壞。

發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第一方面的帶接頭軟管具有如下優異的有益效果:能夠確保樹脂制的管接頭的耐久性,并且能夠在即使在低表面壓力下也不漏水等的情況下確保性能。

根據第九方面的帶接頭軟管的制造方法能夠獲得如下帶接頭軟管:能夠確保樹脂制的管接頭的耐久性,并且能夠在即使在低表面壓力下也不漏水等的情況下確保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了軟管與接頭連接的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的沿軸線的截面圖。

圖2是示出了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的沿軸線的截面圖。

圖3是示出了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的沿軸線的截面圖。

圖4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的沿軸線的截面圖。

圖5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的沿軸線的截面圖。

圖6是示出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的沿軸線的截面圖。

圖7A是示出了第二收束部(second crimping portion)的沿軸線的放大截面圖。

圖7B是示出了第三收束部的沿軸線的放大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8。帶接頭軟管8用于向諸如清洗坐便器單元、廚房水龍頭以及餐具清洗機(供給冷水和熱水)等的水機器供水,并且包括用于使軟管12與作為連接對象的示例的供水管14連接的接頭10。注意,在圖1中,箭頭A方向表示接頭10的軸向上的一個方向,箭頭B方向表示接頭10的軸向上的另一方向。

軟管12是例如由絲網(mesh)16增強的樹脂軟管或者內表面設置有樹脂層的樹脂和橡膠的復合軟管。例如可以采用交聯聚乙烯、聚乙烯、聚異丁烯或者氯乙烯作為軟管12用的樹脂。還可以采用其它樹脂。另外,可以采用由彈性材料形成的公知的軟管作為軟管12。

(接頭的整體構造)

接頭10被構造成包括管接頭(nipple)18、套管20、O形環22、蓋螺母24以及密封環60。

(蓋螺母)

蓋螺母24是用于緊固到作為連接對象的供水管14的外螺紋14A的部件。蓋螺母24在其箭頭A方向側具有開口部24A。在蓋螺母24中形成有從開口部24A沿箭頭B方向到預定深度的內螺紋24B。在蓋螺母24的開口部24A所在側的相反側(箭頭B方向側)的端部形成有直徑比內螺紋24B的內徑小的小徑部24C。

(管接頭)

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管接頭18由樹脂形成。例如可以采用聚苯硫醚(PPS)、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甲醛(POM)或者聚醚醚酮(PEEK)作為該樹脂。還可以采用其它樹脂。另外,可以將諸如玻璃纖維等的眾所周知的增強材料混入該樹脂。

管接頭18是插穿蓋螺母24且與蓋螺母24聯接的構件,并且管接頭18被形成為整體圓筒狀。在管接頭18的箭頭B方向側形成有插入軟管12內的插入部26。在插入部26的箭頭A方向側順次形成有第一大徑部28、套管固定環狀槽部30、第二大徑部32以及凸緣部34。

插入部26的外徑被形成為比軟管12的內徑略大。第一大徑部28的外徑被形成為比插入部26的外徑大且比蓋螺母24的小徑部24C的直徑小。

第二大徑部32的外徑被形成為比第一大徑部28的外徑大且比蓋螺母24的小徑部24C的直徑小。

凸緣部34的外徑被形成為比第二大徑部32的外徑大,并且凸緣部34的外徑被形成為比蓋螺母24的小徑部24C的直徑大且比蓋螺母24的內螺紋24B的內徑小。

插入部26包括直徑朝向箭頭B方向上的頂端逐漸減小的漸縮部36。在漸縮部36的箭頭A方向側順次形成有第一恒定直徑部38、供O形環22嵌入的O形環槽40、第二恒定直徑部42、第一環狀槽部44、第三恒定直徑部46、第二環狀槽部48、第四恒定直徑部50以及第三環狀槽部52。

第一恒定直徑部38、第二恒定直徑部42、第三恒定直徑部46、第四恒定直徑部50以相同外徑沿軸向延伸。在這四個恒定直徑部中,第二恒定直徑部42被設定為軸向上的長度最長。第三恒定直徑部46和第四恒定直徑部50的軸向上的長度彼此相等,并且在這四個恒定直徑部中,第三恒定直徑部46和第四恒定直徑部50被形成為具有最短的軸向長度。

第一環狀槽部44、第二環狀槽部48以及第三環狀槽部52被形成為具有相同的外徑。第一環狀槽部44和第三環狀槽部52均具有相對窄的槽寬,第二環狀槽部48的槽寬被形成為比第一環狀槽部44的槽寬和第三環狀槽部52的槽寬寬。

注意,第一恒定直徑部38、第二恒定直徑部42、第一環狀槽部44、第三恒定直徑部46、第二環狀槽部48、第四恒定直徑部50、第三環狀槽部52、第一環狀槽部55A、第二環狀槽部55B、第三環狀槽部55C、第四環狀槽部55D、第一恒定直徑部57A、第二恒定直徑部57B以及第三恒定直徑部57C均為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的環狀部。

(套管)

套管20由不銹鋼、鋼材、被鍍覆處理的鋼材(plated steel)或者諸如鋁或銅等的非鐵金屬材料形成,并且套管20具有因收束而使直徑減小的多個部位。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套管20的位于箭頭A方向側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收束部54。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套管20還形成有朝向箭頭B方向側與第一收束部54間隔開的第二收束部56和朝向箭頭B方向側與第二收束部56間隔開的第三收束部58。第一收束部54的端部插入管接頭18的套管固定環狀槽部30內,由此將套管20固定到管接頭18。

第二收束部56形成在與管接頭18的第二環狀槽部48相對的位置。在第二收束部56的內表面、在最小內徑部分形成有以恒定直徑沿軸向延伸的內表面恒定直徑部56A。另外,第二收束部56的內表面在內表面恒定直徑部56A的與插入套管20內的軟管12的頂端側相反的那一側(箭頭B方向側)形成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6B,并且第二收束部56的內表面在內表面恒定直徑部56A的與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6B所在側相反的那一側(箭頭A方向側)形成有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6C。

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6B相對于套管20的軸向的傾斜角度θ1和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6C相對于套管20的軸向的傾斜角度θ2被設定為相同的角度。因而,第二收束部56的位于內表面恒定直徑部56A的兩側的箭頭A方向側與箭頭B方向側為對稱形狀。注意,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6B的傾斜角度θ1是形成在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6B的位于內表面恒定直徑部56A側的端部的切線與套管20的軸線之間的角度。另外,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6C的傾斜角度θ2是形成在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6C的位于內表面恒定直徑部56A側的端部的切線與套管20的軸線之間的角度。

第三收束部58形成在與管接頭18的第二恒定直徑部42相對的位置(即,形成在第二恒定直徑部42的徑向外側)。在第三收束部58的內表面的徑向內側、即在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內徑部分形成有凸曲面狀部分58A,該凸曲面狀部分58A形成朝向第二恒定直徑部42側的凸曲面狀輪廓。第三收束部58的內表面在凸曲面狀部分58A的與插入套管20內的軟管12的頂端側相反的那一側(箭頭B方向側)設置有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8B,并且第三收束部58的內表面在凸曲面狀部分58A的與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8B所在側相反的那一側(箭頭A方向側)設置有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8C。

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8C相對于套管20的軸向的傾斜角度θ4被設定為與第二收束部56的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6B的傾斜角度θ1和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6C的傾斜角度θ2相等的角度。然而,第三收束部58的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8B相對于套管20的軸向的傾斜角度θ3被設定為比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8C的傾斜角度θ4小。因而,當在沿軸向的截面中觀察時,第三收束部58的內表面形狀的箭頭A方向側與箭頭B方向側為非對稱形狀。

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咬入介于套管20與管接頭18的插入部26之間的軟管12的外周面以使軟管12的直徑局部(in places)減小,插入部26的第一環狀槽部44、第二環狀槽部48以及第三環狀槽部52咬入軟管12的內周面,從而使軟管12的內周面緊密地附接于插入部26的O形環22。由此軟管12與插入部26之間的空間被密封,并且軟管12被夾持固定在套管20與管接頭18的插入部26之間。

注意,第二收束部56的內徑和第三收束部58的內徑彼此相同。

帶接頭軟管8的環狀密封環60配置在供水管14的端面與凸緣部34的端面之間,并且蓋螺母24緊固于供水管14以便固定于供水管14。

(組裝過程)

接著,以下說明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8的組裝過程。

(1)將O形環22嵌入管接頭18的O形環槽40內。

(2)將管接頭18的插入部26插入套管20內,在套管20的端部形成第一收束部54,并且將第一收束部54的端部插入管接頭18的套管固定環狀槽部30內。由此套管20與管接頭18形成為一體。

(3)將管接頭18插穿蓋螺母24的開口側,并且將管接頭18和蓋螺母24聯接在一起。

(4)將軟管12的端部插在管接頭18的插入部26與套管20之間。

(5)在兩個部位處對套管20進行收束以形成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由此使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咬入軟管12的外周面,從而使軟管12的內周面緊密地附接于插入部26的外周面和O形環22的外周面。這里,當形成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時的載荷被設定成使得作用于管接頭18的插入部26的表面壓力為100MPa以下。

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插入部26上的表面壓力最大的位置是套管20與插入部26之間的徑向距離最小的位置、即與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內徑部分(凸曲面狀部分58A)相對的位置P(穿過凸曲面狀部分58A的和軸向成直角的假想面與插入部26交叉的位置)。執行收束使得位置P處的表面壓力為100MPa以下。

注意,雖然在上述組裝過程中是順次執行步驟(1)至(5)來組裝帶接頭的軟管8,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而是能夠使用(1)、(3)、(4)、(2)、(5)的順序來組裝帶接頭軟管8。

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夾持軟管12的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中,套管收束以使得在與收束寬度最窄的第三收束部58相對的位置處套管20與插入部26之間的徑向距離最短的方式對套管20進行收束。

注意,收束寬度是按如下方法測量的尺寸。

如圖7A的沿軸線的截面所示,當第二收束部56的軸向一側的套管內表面的延長線20La與穿過第二收束部56的最內端的與軸線平行的假想線FL1的交點之間為A,第二收束部56的軸向另一側的套管內表面的延長線20Lb與假想線FL1之間的交點為B時,第二收束部56的收束寬度W56是交點A與交點B之間的沿軸向測量的間隔尺寸。

另外,如圖7B的沿軸線的截面所示,當第三收束部58的軸向一側的套管內表面的延長線20Lc與穿過第三收束部58的最內端的與軸線平行的假想線FL2之間的交點為C,第三收束部58的軸向另一側的套管內表面的延長線20Ld與假想線FL2之間的交點為D時,第三收束部58的收束寬度W58是交點C與交點D之間的沿軸向測量的間隔尺寸。

如圖7A和圖7B所示,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三收束部58的收束寬度W58比第二收束部56的收束寬度W56窄。

注意,能夠通過例如如下方式測量作用于插入部26的表面壓力:將因壓力而改變顏色的壓力測量用膜配置在軟管12與插入部26之間,在收束之后拆下接頭10并取出壓力測量用膜,測量變色(color change)的濃度。能夠通過非破壞檢查例如通過利用X射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精確地測量各部分的尺寸、考慮各構件的材料的強度等并測量與收束部分相對的位置處的管接頭18的變形量(徑向變化量)來間接地獲知表面壓力。

在已對套管20執行收束且軟管12已被以該方式固定之后,將密封環60配置在蓋螺母24內,從而完成了帶接頭軟管8。

通過將蓋螺母24緊固至作為連接對象的示例的供水管14的外螺紋14A,能夠使帶接頭軟管8與供水管14連接。

(作用和有益效果)

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8中,通過對套管20形成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使得軟管12的收束部分處的直徑減小、軟管12的內周面緊密地附接于管接頭18的除了插入部26的漸縮部36的一部分以外的整個外周面(第一恒定直徑部38、第二恒定直徑部42、第一環狀槽部44、第三恒定直徑部46、第二環狀槽部48、第四恒定直徑部50以及第三環狀槽部52)、并且軟管12的內周面緊密地附接于O形環22的外周部,能夠在管接頭18與軟管12之間獲得高氣密性和水密性。

通過對套管20形成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使得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咬入軟管12的外周面并且軟管12的內周面進入第一環狀槽部44、第二環狀槽部48以及第三環狀槽部52使作用于軟管12的表面壓力在第三收束部58和第二恒定直徑部42之間最大,能夠有效地抑制軟管12的脫落。

當軟管12被夾持在第二恒定直徑部42與第三收束部58之間時,表面壓力作用于第二恒定直徑部42與第三收束部58之間的軟管12。雖然表面壓力在第二恒定直徑部42與第三收束部58之間較高,但是因為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內徑部分是被形成為凸曲面狀輪廓的凸曲面狀部分58A,所以與軟管12的構成材料被設置在最小內徑部分處的、具有以恒定直徑沿軸向延伸的內表面恒定直徑部的收束部夾持的情況相比,介于第二恒定直徑部42與第三收束部58之間的軟管12的構成材料容易朝向第三收束部58的軸向兩側移動。

因此,當形成第三收束部58時,介于第二恒定直徑部42與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直徑部分之間的軟管12的構成材料朝向軸向兩側適度移動,從而抑制了由管接頭18承受的表面壓力的局部增大。

注意,因為第一環狀槽部44被設置成與第二恒定直徑部42在第二恒定直徑部42的箭頭A方向側鄰接,所以軟管12的構成材料容易朝向第一環狀槽部44側行進。還要注意,雖然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二恒定直徑部42的箭頭A方向側形成有第一環狀槽部44,但是第二恒定直徑部42的箭頭B方向側(而且在O形環40的箭頭A方向側)能夠形成有與第一環狀槽部44同樣的環狀槽。通過在第二恒定直徑部42的箭頭B方向側形成環狀槽,軟管12的構成材料容易向第三收束部58的兩側行進。

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8中,作用于配置在套管20與插入部26之間的軟管12的表面壓力在第二恒定直徑部42與第三收束部58的凸曲面狀部分58A之間具有最大值,由于將由管接頭18承受的表面壓力抑制為100MPa以下,所以確保了由樹脂形成的管接頭18的耐久性。

注意,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8中,用聚苯硫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意樹脂形成管接頭18能夠使管接頭18獲得高耐久性。此外,通過使這些樹脂中包含玻璃纖維,能夠獲得更高的耐久性。

在套管20的第三收束部58的內表面、在軟管12的頂端側設置有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8C,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8C的傾斜角度比配置在套管20的第三收束部58的內表面的與插入套管20內的軟管12的頂端側相反的那一側的第一圓弧狀傾斜部58B的傾斜角度大。因此,當軟管12接收到遠離套管20的方向(箭頭B方向)上的張力時,第三收束部58的內周面容易鉤住軟管12的外周面,從而使軟管12不容易脫落。注意,第二圓弧狀傾斜部58C的傾斜角度θ4優選地設定在30°至80°的范圍內。

對管接頭18產生最高表面壓力的第三收束部58形成在套管20的與軟管12的端部的被配置側相反的那一側。即,套管20的將軟管12最強地夾持在套管20與管接頭18之間的部分形成在與軟管12的端部間隔開位置。

因此,即使在大的張力作用于軟管12并且軟管12在遠離接頭10的方向(箭頭B方向)上相對移位的情況下,也能夠使直至軟管12脫離的移動距離(從軟管12的端部至第三收束部58的軸向尺寸)變長,使得軟管12不容易從接頭10脫落。

具有耐水性和適度的柔軟性的諸如聚丁烯或者交聯聚乙烯等的聚烯烴系樹脂對于軟管12的內層所采用的樹脂是理想的。因此,在采用內周設置有由聚烯烴系樹脂形成的內層的軟管12的情況下,聚烯烴系樹脂能夠因形成第三收束部58時的壓力而朝向第三收束部58的軸向兩側適度移動,從而能夠可靠地抑制表面壓力的局部增大。

雖然已給出了本發明的示例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上述說明,顯而易見地,可以在不背離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實施各種其它變型。

(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

形成于套管20的收束部的數量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數量。形成于管接頭18的恒定直徑部和環狀槽部的數量也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數量。作為示例,在根據圖2所示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帶接頭軟管8中,在第一大徑部28與第二恒定直徑部42之間形成有截面為矩形形狀的第三恒定直徑部46、第四恒定直徑部50、第五恒定直徑部62以及第六恒定直徑部64。

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當在沿軸向的截面中觀察時,雖然設置于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內徑部分的凸曲面狀部分58A的截面輪廓具有凸曲面狀輪廓,但是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即使當凸曲面狀部分58A包括與軸向平行行進、具有0.7mm以下的長度的直線狀部分時,也認為凸曲面狀部分58A是凸曲面狀。即使當第三收束部58包括與第三收束部58平行的直線狀部分時,只要直線部分的長度為0.7mm以下,就能夠因軟管12的構成材料在收束時能夠朝向軸向兩側適度移動而能夠抑制表面壓力的局部增大。

(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

在圖1和圖2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雖然軟管12被夾持在第三收束部58與具有較長的軸向長度的第二恒定直徑部42之間,但是軟管12可以被夾持在第三收束部58與環狀槽部之間。

圖3示出了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在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插入部26順次形成有第一環狀槽部55A、第一恒定直徑部57A、第二環狀槽部55B、第二恒定直徑部57B、第三環狀槽部55C、第三恒定直徑部57C以及第四環狀槽部55D,并且軟管12通過收束而被夾持在第二收束部56與第三環狀槽部55C之間以及第三收束部58與第二環狀槽部55B之間。在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同樣地,抑制了表面壓力的局部增大并且作用于管接頭18的表面壓力為100MPa以下。

(第四示例性實施方式)

圖4示出了作為圖3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變型例的第四示例性實施方式。在圖4的第四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將套管20被收束的量設定為比圖3的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小。在第四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同樣地,抑制了表面壓力的局部增大并且作用于管接頭18的表面壓力為100MPa以下。

(第五示例性實施方式)

圖5示出了作為圖3所示的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變型例的第五示例性實施方式。在圖5的第五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二恒定直徑部57B被形成為具有比第一恒定直徑部57A和第三恒定直徑部57C的直徑大的直徑。在第五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同樣地,抑制了表面壓力的局部增大并且作用于管接頭18的表面壓力為100MPa以下。

(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

圖6示出了作為圖1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變型例的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在圖6的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不在套管20形成第三收束部58,并且第二收束部56的內表面恒定直徑部56A被形成為比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長。在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內表面恒定直徑部56A在從管接頭18的第一恒定直徑部38跨至第四恒定直徑部50的范圍與管接頭18相對。在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同樣地,抑制了表面壓力的局部增大并且作用于管接頭18的表面壓力為100MPa以下。

(試驗例)

為了確認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制備設置有金屬制的管接頭的多個接頭以及設置有樹脂制的管接頭的多個接頭,將軟管聯接至這些接頭,制造具有不同套管收束率的帶接頭軟管。調查各帶接頭軟管的收束率、表面壓力、管接頭狀態以及軟管拉伸強度。注意,試驗中采用的接頭的形狀與圖1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接頭的形狀相同。

注意,軟管被構造成具有下述表1記載的結構。管接頭和套管的材料以及管接頭的插入部的尺寸也為如下述表1所記載的。

表1

下述表2中示出了帶接頭軟管的收束率、作用于管接頭的表面壓力、管接頭狀態、軟管拉伸強度以及劣化處理后的管接頭狀態。

注意,收束率按如下公式計算:

·收束率=(收束部的外徑-(軟管厚度×2+管接頭的插入部的外徑+套管厚度×2))/軟管厚度×2

表1所示的收束率是第三收束部的收束率。

表面壓力是與管接頭的第三收束部相對的部分處的表面壓力,并且通過將壓力測量用膜配置在軟管與插入部之間、在執行收束之后拆下接頭、取出壓力測量用膜并且在視覺上檢查變色的濃度來獲得表面壓力。

注意,收束率是在假設管接頭和套管的厚度不因收束而改變的情況下計算的。

對于管接頭狀態:在收束之后,拆下接頭,并且通過視覺檢查調查有無龜裂。

對于拉伸強度:將接頭固定,并且對軟管施加拉伸載荷,逐漸增大拉伸載荷,測量軟管脫落時的拉伸載荷。用指數對評價進行表達,將當軟管從收束率為55%的帶接頭軟管中脫落時的拉伸強度(載荷)設定為100。指數值越大表示軟管越不容易從接頭脫落。

對于劣化處理后的管接頭狀態:在執行下述劣化處理之后,拆下接頭,并且通過視覺檢查調查有無龜裂。

劣化處理意味著假設接頭是樹脂制的且包括玻璃纖維,將樹脂制的樣品接頭放置在高溫、高壓、高濕環境下216小時以從樹脂制的接頭內去除玻璃纖維。結果,能夠獲得具有玻璃纖維被去除所在處的空腔的樣品。

表2

從這些試驗結果中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作用于管接頭的表面壓力為100MPa以下,則能夠長期確保樹脂制的管接頭的耐久性。還顯而易見的是,如果收束率為60%以下,則能夠長期確保樹脂制的管接頭的耐久性。

關于軟管的拉伸強度,根據穿過軟管的流體的壓力適當地設定。作為示例,優選的是,在家庭用的水管采用帶接頭軟管的情況下,表面壓力為10MPa以上,收束率為30%以上。

注意,當收束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時,特別是當收束施加最大表面壓力的第三收束部58時,優選的是,進行多次收束使得套管20的直徑逐步減小。因而,作用于管接頭18的表面壓力逐步增大,并且因為表面壓力不像一次進行整個收束時那樣突然增大,所以能夠抑制因表面壓力的突然增大對管接頭18造成的損壞。

通過引用將2014年6月30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2014-135209號公開的全部內容并入本說明書。

通過引用并入本說明書的在本說明書中提及的所有文獻、專利申請和技術標準與具體且分別表示通過引用而并入的單個文獻、專利申請或技術標準程度相同。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城县| 雷山县| 乌拉特中旗| 建平县| 乐山市| 将乐县| 榆林市| 北流市| 泗水县| 广水市| 阿城市| 大厂| 体育| 普宁市| 东丰县| 江油市| 抚远县| 延川县| 临沂市| 红河县| 林甸县| 岑巩县| 盐山县| 桂阳县| 乳源| 新郑市| 宣武区| 绥滨县| 周口市| 玉树县| 长宁区| 理塘县| 伊吾县| 南陵县| 宜章县| 扶风县| 嘉义县| 呼和浩特市| 连州市| 清镇市|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