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護管接頭,具體涉及組合式護管接頭。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工程機械用推拉式軟軸在收壓在收壓時,先收壓護管接頭,然后將芯軸穿入護管接頭內收壓兩側芯軸接頭,在收壓后一端的收壓端頭必然會在護管接頭外,在使用的過程中一旦行程過大就會出現端頭卡在護管接頭上的現象,影響軟軸的使用,且容易出現磨損,使用壽命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連接可靠,且可以防止軟軸運動過程中心軸接頭與芯軸連接部位超出護管接頭而造成的卡滯現象,安裝方便的組合式護管接頭。
本實用新型組合式護管接頭,包括上護管接頭和下護管接頭,所述上護管接頭和下護管接頭均為中空筒狀,且上護管接頭與下護管接頭通過軸向限位結構活動連接,所述上護管接頭和下護管接頭之間設置有固定座。
優選地,軸向限位結構包括設置在上護管接頭上的兩個限位銷和設置在下護管接頭一端的兩個限位槽;所述限位銷的中心軸線均在同一直線上,且與上護管接頭的中心軸線相交并垂直;所述限位槽均由相互連接的短邊槽和長邊槽組成,短邊槽和長邊槽組成 “L”形,且短邊槽和長邊槽之間的夾角大于30度且小于90度;所述限位槽與限位銷滑動相連,當限位銷劃入短邊槽,限位槽限制限位銷的軸向運動。
優選地,上護管接頭和下護管接頭上分別設置有一環形凸臺,環形凸臺的中心軸線與所在護管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環形凸臺將所在護管接頭分為連接段和防護段,所述限位銷和限位槽均設置在所在護管接頭的連接段上。
優選地,上護管接頭的連接段上設置有兩相互平行的平臺,兩平臺所在平面均與上護管接頭的中心軸線和限位銷的中心軸線所確定的平面平行;所述下護管接頭的連接端上也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平臺,當上護管接頭與下護管接頭連接,上護管接頭的兩平臺與下護管接頭的兩平臺分別在同一平面內;所述固定座為U形卡座,U形卡座的兩側邊分別與上、下護管接頭的兩平臺卡合。
優選地,固定座的高度大于上護管接頭或下護管接頭的連接段長度,但不大于上護管接頭和下護管接頭卡合后兩環形凸臺之間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利用上、下護管接頭對芯軸起到防護作用,并且利用上護管接頭與下護管接頭通過軸向限位結構使得其連接可靠,下護管接頭與護管相連,在軟軸使用過程中可以防止軟軸芯軸接頭與芯軸連接部位超出護管接頭而造成的卡滯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上接頭護管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下接頭護管結構示意圖。
圖4為固定座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俯視圖。
附圖標記:1-上護管接頭,2-固定座,3-下護管接頭,4-限位銷,5-環形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組合式護管接頭,包括上護管接頭1和下護管接頭3,所述上護管接頭1和下護管接頭3均為中空筒狀,且上護管接頭1與下護管接頭3通過軸向限位結構活動連接,所述上護管接頭1和下護管接頭3之間設置有固定座2。軸向限位結構包括設置在上護管接頭1上的兩個限位銷4和設置在下護管接頭3一端的兩個限位槽;所述限位銷4的中心軸線均在同一直線上,且與上護管接頭1的中心軸線相交并垂直;所述限位槽均由相互連接的短邊槽和長邊槽組成,短邊槽和長邊槽組成 “L”形,且短邊槽和長邊槽之間的夾角大于30度且小于90度;所述限位槽與限位銷4滑動相連,當限位銷4劃入短邊槽,限位槽限制限位銷4的軸向運動。上護管接頭1和下護管接頭3上分別設置有一環形凸臺5,環形凸臺5的中心軸線與所在護管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環形凸臺5將所在護管接頭分為連接段和防護段,所述限位銷4和限位槽均設置在所在護管接頭的連接段上。上護管接頭1的連接段上設置有兩相互平行的平臺,兩平臺所在平面均與上護管接頭1的中心軸線和限位銷4的中心軸線所確定的平面平行;所述下護管接頭3的連接端上也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平臺,當上護管接頭1與下護管接頭3連接,上護管接頭1的兩平臺與下護管接頭3的兩平臺分別在同一平面內;所述固定座2為U形卡座,U形卡座的兩側邊分別與上、下護管接頭1、3的兩平臺卡合。固定座2的高度大于上護管接頭1或下護管接頭3的連接段長度,但不大于上護管接頭1和下護管接頭3卡合后兩環形凸臺5之間的距離。
使用時,裝配好上、下護管接頭1、3,并將固定座2與上、下護管接頭1、3相連,由于固定座2為U形卡座,U形卡座的兩側邊與上、下護管接頭1、3的兩平面均卡合,使得上、下護管接頭連接后不能轉動,同時上、下護管接頭1、3上的限位銷4與限位槽配合,限制上、下護管接頭1、3的軸向運動,保證連接的可靠,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過程中將護管接頭分成上、下護管接頭1、3兩部分,其中防護段先與護管連接,連接段在芯軸接頭等都安裝好以后再進行連接,這樣可以根據行程調節選取適合的護管接頭的長度,使芯軸接頭的端頭不會超出護管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