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型材。
背景技術:
隨著節能減排的宣傳及推行,鋁型材在工業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有“輕金屬”之稱的鋁金屬,由于其質輕、比強度高、抗沖擊性能好、耐腐蝕和表面處理性能優異、加工成型性好及再生性高等特點,且相對其他輕質材料價格相對便宜,已經成為汽車輕量化領域的重要材料。且鋁合金的吸能性好,全鋁車身吸收的撞擊力量比鋼還要大,發生碰撞時比鋼更能保證車內駕乘人員的安全。因此,鋁合金車身汽車也因其節能低耗、安全舒適及相對載重能力強等優點而備受青睞,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的首選材料。但全鋁車身對其結構強度、剛度、屈曲強度和疲勞強度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全鋁車身的結構及其連接強度決定了整體車身的綜合強度性能。由于鋁合金的焊接強度遠不如鋼,除了非主受力構件可以采用焊接外,主受力構件大都不允許像鋼車身那樣直接采用焊接連接,一般采用螺栓連接、鉚接和鉚粘結合等連接方式。由于車運行過程中,連接處會受到各種應力,如何防止連接處的松動,確保連接處可靠、有效是連接技術優劣的關鍵點。
目前的鋁型材之間通常采用的一種方式為:鋁型材的外側面與角件貼合,鋁型材的外側面上設有通孔或者螺紋孔,螺釘或者鉚釘通過該通孔或者螺紋孔將角件與鋁型材連接起來;還有一種方式是:在鋁型材上設有T形槽,該T形槽與外設的螺釘或者鉚釘進行配合,角件仍然與鋁型材的外側面貼合。這兩種連接方式存在的共同缺點為:鋁型材上設置的T形槽或者通孔、螺紋孔僅實現與外部的螺釘或者鉚釘的配合連接,無法實現鋁型材與角件的配合連接,從而使鋁型材與角件之間的剪切力主要作用在螺釘或者鉚釘上,容易出現螺釘或者鉚釘的連接容易出現松動或者斷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增強外設連接件連接穩固性的鋁型材。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鋁型材,所述鋁型材的同一側面上設有與外設的第一連接件厚度適配的第一凹槽,以及與外設的第二連接件厚度適配的第二凹槽,所述鋁型材、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通過螺釘或者鉚釘連接固定;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側壁低于內側壁,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側壁與內側壁的高度差與所述螺釘或者鉚釘適配;所述第二凹槽的外側壁低于內側壁,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外側壁與內側壁的高度差與所述螺釘或者鉚釘適配。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內側壁上均設有與所述螺釘或者鉚釘配合的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對稱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鋁型材的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面上均設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鋁型材上還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內側壁與所述第二凹槽的內側壁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板的頂部低于所述第一凹槽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內側壁。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板的頂部與所述第一凹槽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內側壁的頂部平齊。
進一步的,所述鋁型材的內腔中設有矩形凸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側壁與內側壁的高度差與所述螺釘或者鉚釘適配;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外側壁與內側壁的高度差與所述螺釘或者鉚釘適配鋁型材的第一凹槽用于在厚度方向上限位外設的第一連接件,鋁型材的第二凹槽用于在厚度方向上限位外設的第二連接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于鋁型材的同一側面上,則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平行設置,螺釘或者鉚釘將鋁型材、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同時固定,方便第一連接件、第二 連接件在鋁型材上的定位,增強三者連接的穩固性,同時大大減少螺釘或者鉚釘所受到的剪切力;第一凹槽的外側壁低于內側壁,可減少鋁型材上的加工孔位數量,用于避讓螺釘或者鉚釘,防止螺釘或者鉚釘凸出于鋁型材的外側面,第一連接件通過螺釘或者鉚釘貼合在第一凹槽的內側壁上,第一連接件與鋁型材之間仍然為面面接觸,而且接觸面積較大,結構定位合理;第二凹槽的外側壁低于內側壁,可減少鋁型材上的加工孔位數量,用于避讓螺釘或者鉚釘,防止螺釘或者鉚釘凸出于鋁型材的外側面,第二連接件通過螺釘或者鉚釘貼合在第二凹槽的內側壁上,第二連接件與鋁型材之間仍然為面面接觸,而且接觸面積較大,結構定位合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二的鋁型材的截面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垂直設置的兩個鋁型材與外設的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連接的斷面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三的鋁型材的截面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垂直設置的兩個鋁型材與外設的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垂直設置的兩個鋁型材與外設的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連接的側視圖。
標號說明:
1、鋁型材;2、第一連接件;3、第二連接件;4、螺釘;5、第三連接件;
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連接板;14、矩形凸起;15、通孔;16、凹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通過鋁型材上設置的與外設的第一連接件 厚度適配的第一凹槽,以及與外設的第二連接件厚度適配的第二凹槽,并使外設的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與鋁型材之間具有較大的面接觸,來減少螺釘或者鉚釘所受的剪切力,增強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與鋁型材之間連接的穩固性。
請參照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鋁型材,所述鋁型材1的同一側面上設有與外設的第一連接件2厚度適配的第一凹槽11,以及與外設的第二連接件3厚度適配的第二凹槽12,所述鋁型材1、第一連接件2、第二連接件3通過螺釘4或者鉚釘連接固定;所述第一凹槽11的外側壁低于內側壁,且所述第一凹槽11的外側壁與內側壁的高度差與所述螺釘4或者鉚釘適配;所述第二凹槽12的外側壁低于內側壁,且所述第二凹槽12的外側壁與內側壁的高度差與所述螺釘4或者鉚釘適配。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11的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12的內側壁上均設有與所述螺釘4或者鉚釘配合的通孔15。
由上述描述可知,鋁型材1的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第二凹槽12內側壁上設有通孔15,該通孔15與外設的螺釘4或者鉚釘配合,則螺釘4或者鉚釘穿設于鋁型材1本體上,鋁型材1與第一連接件2、第二連接件3之間連接穩固。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11與所述第二凹槽12對稱設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12對稱設置,便于第一連接件2與第二連接件3相對受力的均勻性。
進一步的,所述鋁型材1的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面上均設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
由上述描述可知,鋁型材1的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面上均設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則一根鋁型材1可與外設的兩個第一連接件2和第二連接件3連接,一個第一連接件2可同時連接鋁型材1的兩個第一凹槽11,一個第二連接件3可同時連接鋁型材1的兩個第二凹槽12,連接穩固,結構靈活,應用廣泛。
進一步的,所述鋁型材1上還設有連接板13,所述連接板1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內側壁與所述第二凹槽12的內側壁之間。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凹槽11的內側壁與第二凹槽12的內側壁通過連接 板13進行連接,結構簡單合理,保證鋁型材1本身結構強度的同時,使鋁型材1具有質量輕的優勢。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板13的頂部低于所述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12內側壁。
由上述描述可知,連接板13頂部低于所述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12內側壁,則在連接板13與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第二凹槽12內側壁之間形成一個凹腔16,所述凹腔16與外設的第三連接件5插接連接,安裝使用便捷,凹腔16中插接第三連接件5可增強第一凹槽11內側壁與第二凹槽12內側壁的結構強度和剛度,增強鋁型材1的承壓能力。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板13的頂部與所述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12內側壁的頂部平齊。
由上述描述可知,連接板13的頂部與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第二凹槽12內側壁的頂部平齊,則保證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12之間連接結構強度的同時,連接板13的頂面還可作為所述鋁型材1與外設的鋁型材1之間配合的定位面。
進一步的,所述鋁型材1的內腔中設有矩形凸起14。
由上述描述可知,鋁型材1內腔中設有矩形凸起14,具有增強鋁型材1的結構強度和剛度的效果,同時可作為所述鋁型材1與外設的連接件之間定位配合使用,增強鋁型材1與外設的連接件之間連接的快速性、準確性及連接結構強度。
請參照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為:
一種鋁型材,所述鋁型材1的同一側面上設有與外設的第一連接件2厚度適配的第一凹槽11,以及與外設的第二連接件3厚度適配的第二凹槽12,所述鋁型材1、第一連接件2、第二連接件3通過螺釘4或者鉚釘連接固定;所述第一凹槽11的外側壁低于內側壁,且所述第一凹槽11的外側壁與內側壁的高度差與所述螺釘4或者鉚釘適配;所述第二凹槽12的外側壁低于內側壁,且所述第二凹槽12的外側壁與內側壁的高度差與所述螺釘4或者鉚釘適配,所述第一凹槽11的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12的內側壁上均設有與所述螺釘4或者鉚釘 配合的通孔15,所述第一凹槽11與所述第二凹槽12對稱設置,所述鋁型材1的外形為矩形,所述鋁型材1的其中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面上設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鋁型材1上還設有連接板13,所述連接板1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內側壁與所述第二凹槽12的內側壁之間,所述鋁型材1的內腔中設有矩形凸起14。
使用時,外設的第一連接件2可從垂直于鋁型材1長度的方向插入第一凹槽11,也可從鋁型材1的端面外側插入第一凹槽11,此時,第一連接件2可同時插入鋁型材1的兩個第一凹槽11中,外設的第二連接件3可從垂直于鋁型材1長度的方向插入第二凹槽12,也可從鋁型材1的端面外側插入第二凹槽12,此時,第二連接件3可同時插入鋁型材1的兩個第二凹槽12中,外設的螺釘4或者鉚釘依次穿設第一連接件2、鋁型材1的通孔15、第二連接件3后進行固定;當外設的第一連接件2和第二連接件3從鋁型材1的端面插入時,第一連接件2可同時插入鋁型材1的兩個第一凹槽11中,第二連接件3可同時插入鋁型材1的兩個第二凹槽12中;第一連接件2的兩端分別插入兩根平行或者垂直設置的鋁型材1的第一凹槽11中,第二連接件3的兩端也分別插入兩根平行或者垂直設置的鋁型材1的第二凹槽12中,則通過第一連接件2與第二連接件3實現了兩根鋁型材1的連接。
請參照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為:
一種鋁型材,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連接板13的頂部低于所述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12內側壁,在連接板13與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第二凹槽12內側壁之間形成凹腔16,該凹腔16與外設的第三連接件5進行插接配合。
參見圖2,兩根鋁型材1垂直設置,使用時,可將外設的第三連接件5插接在由連接板13、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第二凹槽12內側壁形成的凹腔16中,也可不使用第三連接件5,第一連接件2的兩端分別插入兩根垂直設置的鋁型材1的第一凹槽11中,第二連接件3的兩端也分別插入兩根垂直設置的鋁型材1的第二凹槽12中,然后外設的螺釘4或者鉚釘依次穿設第一連接件2、鋁型材1的通孔15、第三連接件5、鋁型材1的通孔15、第二連接件3后進行固定。
請參照圖3至圖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為:
一種鋁型材,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連接板13的頂部與所述第一凹槽11內側壁和所述第二凹槽12內側壁的頂部平齊,所述連接板13的頂部可作為與外設的鋁型材1連接配合時的定位面。
參見圖4和圖5,兩根鋁型材1垂直設置,使用時,第一連接件2的兩端分別插入兩根垂直設置的鋁型材1的第一凹槽11中,第二連接件3的兩端也分別插入兩根垂直設置的鋁型材1的第二凹槽12中,然后外設的螺釘4或者鉚釘依次穿設第一連接件2、鋁型材1的通孔15、第二連接件3后進行固定。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鋁型材,鋁型材1上的同一側面上設有與外設的第一連接件2配合的第一凹槽11、與外設的第二連接件3配合的第二凹槽12、與外設的第三連接件5插接配合的凹腔16、與外設的螺釘4或者鉚釘配合的通孔15,所述鋁型材1上還是設有起加強和定位作用的矩形凸起14,大大減小外設的螺釘4或者鉚釘所受的剪切力,結構合理穩固,使鋁型材1與外設的連接件和鋁型材1之間定位配合快速準確穩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