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底腳墊片,具體涉及一種方便疊加且穩固的底腳墊片。
背景技術:
現有的腳底墊片結構較為簡單,多為方形塊狀結構,如圖1所示,墊片本體1成方形,上表面設有一個固定孔2,固定孔2有利于將設備的底角部分和墊片固定,下表面為平面光滑結構,該墊片可以多個疊加使用,以滿足不同的高度要求。
然而,該墊片互相之間并無固定結構,多個組合使用時,相鄰的墊片之間無法固定,容易出現錯位,滑動等現象,且墊片的下表面較為光滑,更容易造成滑動,從而造成坍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疊加且穩固的底腳墊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墊片本體,墊片本體上部設有固定設備底角的固定孔,墊片本體上部還設有若干間隔設置的凹陷部,下端面間隔設置與凹陷部形狀相配合的墊腳,墊腳與凹陷部一一對應。
進一步的,所述墊片本體下表面且位于固定孔正下方設有一個可插入固定孔的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墊片本體的外圓周為圓形,凹陷部和墊腳均為三個且均勻分布在墊片本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墊片本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向上凸起,底腳墊片疊加時,相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間互相貼合。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墊腳與凹陷部一一配 合,從而限制了墊片之間的滑動錯位,凸起可以插入固定孔中,墊片本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向上凸起,這樣增加相臨墊片之間的接觸面積,且可以有效防止相鄰墊片之間出現橫向滑動的現象,進一步增加相鄰的墊片之間穩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底腳墊片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底腳墊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底腳墊片的下表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底腳墊片包括一個墊片本體1,墊片本體1的上端面的中間位置一個固定孔2,固定孔2可以是圓錐形也可以是圓柱形,本實用新型中優選采用圓柱形,設備的底角可以直接放入固定孔2中,墊片本體1的上端面還間隔設置三個凹陷部3,下端面間隔設置三個墊腳4,墊片本體的外圓周為圓形,墊腳4與凹陷部3一一對應,三個凹陷部3的中心點位于一個正三角形的頂點,同理,三個墊腳3的中心點也位于一個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正三角形有利用結構的穩定,同時也可以減少墊腳和凹陷部的數量,簡化結構,當兩個墊片疊加時,墊腳可以放入凹陷部中,凹陷部的底部呈平面形,每個墊腳的底部也呈平面形,當兩個墊片疊加時,可以保持上面的墊片平穩。墊腳與凹陷部一一配合,從而限制了墊片之間的滑動錯位。
在疊加時,為了進一步增加相鄰的墊片之間穩固性,在墊片本體1下表面且位于固定孔2正下方設置凸起5,如圖3所示,凸起5的形狀與固定孔2的形狀相同,本實用新型中均采用圓柱形,凸起5的直徑略小于固定孔2的直徑,在疊加時,凸起5可以插入固定孔中。
墊片本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向上凸起5,呈曲面形,相鄰的兩個底腳墊片疊加時,相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間互相貼合。這樣增加相臨墊片之間的接觸面積,且可以有效防止相鄰墊片之間出現橫向滑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