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變速箱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方便安裝面板的自動變速箱操縱機構。
背景技術:
自動變速箱是相對于手動變速箱而出現的一種能夠自動根據引擎轉速來換擋的設備。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需要隨時變換擋位,這就要求駕駛員能對油門踏板及換擋桿進行準確地協調配合,從而保證汽車具有良好的動力性和經濟性。
現有技術的自動變速箱操縱機構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操縱主體以及固定在操縱主體上的面板,面板在與操縱主體安裝后也難以拆卸,這就導致該自動變速箱操縱機構只適合一種車型,并不通用。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安裝面板的自動變速箱操縱機構,可以配合不同車型的汽車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方便安裝面板的自動變速箱操縱機構,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操縱主體、位于操縱主體上方的面板以及通過一換檔桿與操縱主體連接的換檔把手,所述面板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兩第一凸塊,所述面板的前后兩側均設有一帶通孔的扣條和一第二凸塊;
所述換檔桿包括第一連接段、第二連接段以及設置在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之間的第三連接段,所述第一連接段的頂端設有第一螺紋部,所述第三連 接段的底端設有供第一螺紋部旋入的第一內螺紋孔,所述第三連接段的頂端設有第二螺紋部,所述第二連接段的底端設有供第二螺紋部或第一螺紋部旋入的第二內螺紋孔。
進一步地,所述面板的中間設有一透孔,透孔中卡入有一固定圈。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圈的底端設有多個卡扣,所述面板的底端具有一凸臺,所述凸臺的底部設有與卡扣數量相等且用于卡住卡扣的凸起。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塊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一第一卡塊,所述第二凸塊的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二卡塊。
進一步地,所述換檔把手的下方設有保護套,所述保護套設置在面板和換檔把手之間。
應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方便安裝面板的自動變速箱操縱機構,其有益效果是:面板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兩第一凸塊,所述面板的前后兩側均設有一帶通孔的扣條和一第二凸塊,第一凸塊、扣條和第二凸塊方便將面板安裝在汽車上,面板不與操縱主體連接在一起,不同的車型只要生產不同型號的面板即可;而且,換檔桿包括第一連接段、第二連接段和第三連接段,第一連接段的頂端設有第一螺紋部,第三連接段的底端設有供第一螺紋部旋入的第一內螺紋孔,第三連接段的頂端設有第二螺紋部,第二連接段的底端設有供第二螺紋部或第一螺紋部旋入的第二內螺紋孔,即換檔桿能夠被組裝成兩種長度,配合根據不同的車型來選擇換檔桿的長度,使得換檔桿能夠有效地配合面板使用,能夠在不同車型的汽車中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面板與固定圈安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面板與固定圈安裝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換檔桿的組裝示意圖。
圖中所示:1-底座,2-操縱主體,3-面板,31-凸臺,4-換檔桿,41-第一連接段,42-第二連接段,43-第三連接段,5-換檔把手,6-第一凸塊,61-第一卡塊,7-扣條,71-通孔,8-第二凸塊,81-第二卡塊,9-第一螺紋部,10-第一內螺紋孔,11-第二螺紋部,12-第二內螺紋孔,13-透孔,14-固定圈,15-卡扣,16-凸起,17-保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為比較直觀、完整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現就結合本實用新型附圖進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說明如下:
如圖1-圖4所示,方便安裝面板的自動變速箱操縱機構,包括底座1、設置在底座1上的操縱主體2、位于操縱主體2上方的面板3以及通過一換檔桿4與操縱主體2連接的換檔把手5,面板3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兩第一凸塊6,面板3的前后兩側均設有一帶通孔71的扣條7和一第二凸塊8;換檔桿4包括第一連接段41、第二連接段42以及設置在第一連接段41和第二連接段42之間的第三連接段43,第一連接段41的頂端設有第一螺紋部9,第三連接段43的底端設有供第一螺紋部9旋入的第一內螺紋孔10,第三連接段43的頂端設有第二螺紋部11,第二連接段42的底端設有供第二螺紋部11或第一螺紋部9旋入的第二內螺紋孔12。
為了方便將面板3有效地固定到汽車上,面板3的中間設有一透孔13,透孔13中卡入有一固定圈14,固定圈14的底端設有多個卡扣15,面板3的底端 具有一凸臺31,凸臺31的底部設有與卡扣15數量相等且用于卡住卡扣15的凸起16。
第一凸塊6的底端向外延伸形成一第一卡塊61,第二凸塊8的底端向內延伸形成第二卡塊81,使得面板3能夠穩固地固定到汽車上。
換檔把手5的下方設有保護套17,保護套17設置在面板3和換檔把手5之間,能夠起到保護換檔桿4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方便安裝面板的自動變速箱操縱機構,第一凸塊6、扣條7和第二凸塊8方便將面板3安裝在汽車上,面板3不與操縱主體2連接在一起;而且,換檔桿4能夠被組裝成兩種長度,配合根據不同的車型來選擇換檔桿4的長度,不同的車型只要生產不同型號的面板即可,使得換檔桿4能夠有效地配合面板3使用,能夠在不同車型的汽車中使用。
當然,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