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一種重型載荷制動盤,尤其是一種新型重型載荷制動盤組合。
背景技術:
C/C-SiC復合材料,即炭纖維增強炭和炭化硅雙基體材料,該材料具有密度低、抗氧化性能好、耐腐蝕、優異的力學性能和熱物理性能等優點,是一種能滿足1650℃使用的新型高溫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其作為剎車材料不僅具有盤件密度小、剎車平穩,磨損失重率小、熱容量大等優勢,而且克服了炭/炭復合材料摩擦盤吸濕性摩擦性能降低(濕態摩擦系數低)、靜摩擦系數低、適應性差的不足。在重型載荷摩擦材料中,C/C-SiC材料由于其優越的高溫摩擦性能、導熱性能好,機械強度高等優點而在重載和高速制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F1賽車、超級跑車、艦載機等。但由于C/C-SiC復合材料的脆性,在裝配過程中往往出現C/C-SiC摩擦材料基體的壓潰現象,且在剎車過程中,存在剎車盤溫升過高,散熱性能差的情況。現有的制動盤配副設計結構中,有效摩擦面積受限,剎車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型重型載荷制動盤組合,該組合降低了裝配過程中壓潰的可能性,并增加了剎車時的有效摩擦面積,方便排屑、散熱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重型載荷制動盤組合,包括動盤及靜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盤由多個分體式剎車片和動背板通過鉚釘鉚接而成,所述的靜盤由整體式剎車片和靜背板通過鉚釘鉚接而成,安裝后的多個分體式剎車片留有具有排屑功能的間隙。安裝后的動盤隨車輪軸轉動,靜盤則固定在車體上,二者之間留有距離,在剎車過程中,通過軸向力使動盤靠近靜盤并擠壓靜盤,擠壓的同時產生摩擦力,完成剎車。而且,剎車過程中,多個分體式剎車片結構使制動盤的結構穩定,摩擦面積增大,提高了制動盤的整體穩定性及制動效果。
進一步地,分體式剎車片和整體式剎車片均為C/C-SiC復合材料,剎車片性能高。
進一步地,所述的靜背板為鋼芯背板。
進一步地,所述的鉚釘外套設有與動背板或靜背板膨脹系數接近的材質的保護套,且鉚接完成后的保護套與動背板或靜背板之間留有一定間隙。也既是兩者配合采用預留膨脹空間的間隙配合,使安裝后的剎車片和背板浮動連接,具有浮動空間,防止因C/C-SiC復合材料的脆性而導致的壓潰現象。
進一步地,分體式剎車片的摩擦面上設置有倒角,且該倒角規格為2.5x4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重型載荷制動盤組合的結構與眾不同,該組合從結構上優化了C/C-SiC復合材料剎車制動盤結構,降低其在裝配過程中壓潰的可能性并增加了有效摩擦面積;同時安裝后的多個分體式剎車片之間的間隙形成排屑槽,便于在制動過程中形成穩定氣流方向,使制動盤的散熱效果提高;另一方面,該結構能及時排出磨屑,不會形成中間夾雜磨屑的三體顆粒磨損現象,可有效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附圖1為該制動盤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該制動盤組合中動盤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2中A-A方向剖視圖;
附圖4為該制動盤組合中靜盤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附圖4中B-B方向剖視圖;
附圖6為附圖2中分體式剎車片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重型載荷制動盤組合,包括動盤1及靜盤2,如圖2-3所示,所述的動盤1由多個分體式剎車片3和動背板6通過鉚釘5鉚接而成,如圖4-5所示,分體式剎車片3和整體式剎車片7均為C/C-SiC復合材料,所述的靜盤2由整體式剎車片7和靜背板10通過鉚釘5鉚接而成,而且從圖2中可以看出,安裝后的多個分體式剎車片3留有具有排屑功能的間隙,從圖3及圖5中可以看出,鉚釘5外套設有與動背板6或靜背板10膨脹系數接近的材質的保護套4,且鉚接完成后的保護套4與動背板6或靜背板10之間留有一定間隙,從圖6中可以看出,分體式剎車片3的摩擦面上設置有倒角,且該倒角規格為2.5x 45°。
具體應用時,安裝后的動盤1隨車輛的車輪轉動,靜盤2則固定在車體上,車輛正常運行時,動盤1和靜盤2之間保持正常距離,而當車輛需要剎車時,動盤1通過外部軸向力靠近靜盤2并擠壓摩擦靜盤,實現剎車,而且,在剎車過程中摩擦掉的粉屑通過多個分體式剎車片3之間的間隙排出,而且該間隙可用于通氣流散熱。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