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堵漏夾具,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有外連接線的堵漏夾具。
背景技術:
運行中的流程裝置發生介質泄漏,以夾具包容泄漏點建立密封腔,采用專用的高壓注劑工具將密封劑注入腔室,填滿壓實整個空腔,使密封劑層的擠壓力達到或略超于泄漏系統壓力阻止泄漏,從而建立一個新的密封結構,實現再密封。
帶壓堵漏這項技術由專用夾具、專用密封劑、專用工具和封堵操作技術四部分組成,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夾具的設計。根據現場泄漏部位的不同,我們必須要設計合理可行的夾具。對于這種注膠夾具,我們都是制造成一個整體。
雖然現場多數都是使用這種類型的夾具進行堵漏作業,但是對于一些特殊的法蘭,又不具備現場拆卸的可能就顯然不適用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有外連接線的堵漏夾具,可以在不關閉設備的條件下,完成漏點的封堵,設計精巧,應用廣。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適用于有外連接線的堵漏夾具,其特點是,包含:
殼體,其包含:上殼體和對合設置在上殼體下方的下殼體,所述的上殼體開設有上空腔;所述的下殼體開設有下空腔,所述的下空腔與上空腔對合形成一收納腔;
所述殼體的一側面開設有開口,其與所述收納腔相貫通,另一側面設有若干填料函夾具組件;
所述的填料函夾具組件設有第一引出線孔,用于引出外連接線。
所述的填料函夾具組件包含:第一、二夾片;所述的第一夾片與第二夾片貼合后與所述的殼體連接固定;
所述的第一夾片設有第一夾片孔,所述的第二夾片設有第二夾片孔,其與第一夾片孔對合形成第一引出線孔。
在所述的殼體上且與填料函夾具組件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凹槽,且所述殼體內側設有一第二引出線孔,所述第二引出線孔與凹槽相貫通。
所述的填料函夾具組件還包含:依次設置在凹槽上的填料函和軋蘭,所述的外連接線依次穿過第二引出線孔、填料函、軋蘭并由第一引出線孔穿出。
所述的殼體另一面還設有若干個注膠孔。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可以在不關閉設備的條件下,完成漏點的封堵,設計精巧,應用廣。
2、使用填料函來對連接線孔洞進行輔助堵漏,這樣我們在注膠堵漏時,有效的防止注膠從孔洞內流出。既有效的保護了連接線,又對連接線引出孔洞進行了合理的封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有外連接線的堵漏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填料函夾具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填料函夾具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適用于有外連接線的堵漏夾具,包含:殼體1,其包含:上殼體和對合設置在上殼體下方的下殼體,所述的上殼體開設有上空腔;所述的下殼體開設有下空腔,所述的下空腔與上空腔對合形成一收納腔;所述殼體的一側面開設有開口,其與所述收納腔相貫通,另一側面設有若干填料函夾具組件;所述的填料函夾具組件2設有第一引出線孔,用于引出外連接線。
如圖2、3所示,上述的填料函夾具組件2包含:第一、二夾片(21、22);第一夾片21與第二夾片22通過緊固螺絲23連接,所述的第一夾片21與第二夾片22貼合后通過連接螺栓24與所述的殼體1連接固定;所述的第一夾片21設有第一夾片孔,所述的第二夾片22設有第二夾片孔,其與第一夾片孔對合形成第一引出線孔25。
在所述的殼體1上且與填料函夾具組件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凹槽,且所述殼體內側設有一個第二引出線孔11,該第二引出線孔11與凹槽相貫通。
在具體實施例中,上述的填料函夾具組件還包含:依次設置在凹槽上的填料函26和軋蘭27,所述的外連接線依次穿過第二引出線孔11、填料函26軋蘭27并由第一引出線孔25穿出。
上述的殼體1另一面還設有若干個注膠孔12。
本實用新型具體應用時,耳板螺栓13連接上、下殼體的耳板14,使之對合,形成的收納腔套住法蘭的泄露部位,殼體1的一側面的開口小于法蘭的直徑,便于在打堵漏膠時收緊空隙,殼體1的內腔總深度為6cm,其中去除原法蘭的厚度后中間還余約3cm空間,一方面可用于打膠封堵,另一方面留有這么大一個空間可讓溫度引出線在被小夾具導引排列整齊時不至于直接彎曲折斷,加工時將填料函車圓完成;在填料函26內加入四氟填料,第一、二夾片對合后形成第一引出線孔25,通過第一引出線孔11包覆住外連接線,通過連接螺栓將第一、二夾片(21、22)緊固在殼體上面,緊固的同時觀察填料的移位,以保證填料完全包覆在外連接線周圍,最后向注膠孔內注膠,完成對漏點的封堵。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以在不關閉設備的條件下,完成漏點的封堵,設計精巧,應用廣。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實用新型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