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無級變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
背景技術:
金屬帶式無級變速器(Metal 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因具有駕駛舒適、體積小、油耗低、排放低、較自動變速器節油7%~15%等優點而成為乘用車領域最成功的無級變速器之一。伴隨著全國持續高速增長的乘用車費和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全國性的空氣污染等因素,從而大大提高了MB-CVT應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MB-CVT所具有的低油耗和低排放將使其成為乘用車變速器選擇的關鍵因素,由于其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在此背景下,一些學者嘗試改變原有的結構,采用鋼絲繩代替原有的金屬帶,鋼絲繩式無級變速器運用鋼絲繩重量輕、強度高、耐沖擊、耐疲勞、壽命長等性能優點,將鋼帶環替換成鋼絲繩得到新型的無級變速器。但目前的鋼絲繩無級變速器金屬塊普遍采用的是單純的半圓形繩槽,參閱圖3,圖3為現有技術中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的截面圖,這種繩槽有明顯的缺陷,其最大當量摩擦系數較小,傳力性能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其設計新穎合理,結構簡單,可降低鋼絲繩與金屬塊底部接觸部分之間的應力,降低了鋼絲繩在傳遞過程中的形變和疲勞,提高了鋼絲繩的傳遞效率和使用壽命,同時減少了金屬塊的質量,降低了金屬塊高速繞輪運動時的離心力,提升傳力性能,更加節能舒適,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其特征在于:包括兩條無接頭鋼絲繩和與兩條無接頭鋼絲繩配合的金屬塊,所述金屬塊包括塊體,塊體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半圓形繩槽,半圓形繩槽的底部設置有切槽,無接頭鋼絲繩與半圓形繩槽滑動連接,金屬塊的數量為多個,多個金屬塊與兩條無接頭鋼絲繩配合形成環形傳動金屬帶。
上述的一種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無接頭鋼絲繩的橫截面為圓形,無接頭鋼絲繩的橫截面半徑不大于半圓形繩槽的半徑。
上述的一種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塊的厚度為1.4mm。
上述的一種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槽與半圓形繩槽的底部連通。
上述的一種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槽為U形切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金屬塊底部設置半圓形繩槽以及與半圓形繩槽連通的切槽,該結構降低了鋼絲繩與金屬塊底部接觸部分之間的應力,降低了鋼絲繩在傳遞過程中的形變和疲勞,提高了鋼絲繩的傳遞效率和使用壽命,便于推廣使用。
2、本實用新型的切槽結構減小了金屬塊的質量,降低了金屬塊高速繞輪運動時的離心力,改善了傳動金屬帶的傳遞效率,同時降低了傳遞過程中產生的噪聲,使整車更加節能舒適,使用效果好。
3、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合理,安裝方便,鋼絲繩在底部開有切槽的半圓形繩槽上滑動時最大當量摩擦系數增大,傳力性能提高,使得金屬帶可靠性更好,工作更加穩定,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合理,結構簡單,可降低鋼絲繩與金屬塊底部接觸部分之間的應力,降低了鋼絲繩在傳遞過程中的形變和疲勞,提高了鋼絲繩的傳遞效率和使用壽命,同時減少了金屬塊的質量,降低了金屬塊高速繞輪運動時的離心力,提升傳力性能,更加節能舒適,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無接頭鋼絲繩與金屬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截面圖。
圖3為現有技術中無級變速器傳動金屬帶的截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無接頭鋼絲繩; 2—金屬塊; 2-1—塊體;
2-2—半圓形繩槽; 2-3—切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兩條無接頭鋼絲繩1和與兩條無接頭鋼絲繩1配合的金屬塊2,所述金屬塊2包括塊體2-1,塊體2-1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半圓形繩槽2-2,半圓形繩槽2-2的底部設置有切槽2-3,無接頭鋼絲繩1與半圓形繩槽2-2滑動連接,金屬塊2的數量為多個,多個金屬塊2與兩條無接頭鋼絲繩1配合形成環形傳動金屬帶。
需要說明的是,無接頭鋼絲繩1為環形結構,形成的環形傳動金屬帶中的多個金屬塊2的頂端均朝向環形結構的無接頭鋼絲繩1外側,多個金屬塊2的底端均朝向環形結構的無接頭鋼絲繩1內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無接頭鋼絲繩1的橫截面為圓形,無接頭鋼絲繩1的橫截面半徑不大于半圓形繩槽2-2的半徑。
實際使用中,無接頭鋼絲繩1可在半圓形繩槽2-2內前后滑動,保證無接頭鋼絲繩1與金屬塊2的工作穩定,無接頭鋼絲繩1在金屬塊2中的受力點要盡量均衡,通過無接頭鋼絲繩1的橫截面半徑不大于半圓形繩槽2-2的半徑確保無接頭鋼絲繩1的重心落入半圓形繩槽2-2內,使其工作穩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金屬塊2的厚度為1.4mm,實際使用數百個金屬塊2依次以相同的排列方式并接形成環形傳動金屬帶。
本實施例中,所述切槽2-3與的底部連通。
本實施例中,所述切槽2-3為U形切槽,所述U形切槽設置在半圓形繩槽2-2的底部中間位置,保持半圓形繩槽2-2在豎向軸線上為對稱結構,保證無接頭鋼絲繩1滑動平穩,U形切槽同時可增大無接頭鋼絲繩1滑動的摩擦力。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在金屬塊2上設置圓弧形槽,無接頭鋼絲繩1穿過金屬塊2上的半圓形繩槽2-2繞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上,對于金屬塊2而言,無接頭鋼絲繩1滑動的過程中,無接頭鋼絲繩1與金屬塊2之間存在正壓力,且該正壓力幾乎均由半圓形繩槽2-2底部承受,可通過在半圓形繩槽2-2底部開設切槽2-3,減少半圓形繩槽2-2底部受壓,降低無接頭鋼絲繩1在傳遞過程中的形變和疲勞,提高了無接頭鋼絲繩1的傳遞效率和使用壽命,同時增大最大當量摩擦系數,提高傳力性能,使得傳動金屬帶可靠性更好,工作更加穩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