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管件接頭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耐高壓活接頭。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提供的活接頭一般由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組成,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連接及連通。但是,由于兩者的連接處的端面均為齊整的平面,所以其連接的嚴密性及耐高壓的性能并不好,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泄漏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以上現有技術的難題,提供了一種耐高壓活接頭,該活接頭通過將第一主體、第二主體的連接端面設為相互配合的凹凸面,來增加第一主體、第二主體的接觸面積,延長密封軌跡,提高整體結構的密封性能要求,從而使活接頭能夠應用于高壓介質或有嚴密性要求的技術領域。
為實現以上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耐高壓活接頭,包括第一主體、第二主體和螺帽,其中第一主體包括相互連接及連通的第一連接端及第一承口端,第一承口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第二主體包括相互連接及連通的第二連接端及第二承口端,第二承口端的外周沿其圓周方向開設有一環狀的卡扣部;第一承口端的端面與第二承口端的端面連接,且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為相互配合的凹凸面,所述螺帽通過第一承口端的外螺紋與第一主體連接,且螺帽通過卡扣部對第二主體進行鎖緊固定。
其中,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用于連接管材,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將管材承插入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內,即可完成整個的連接過程。
優選地,所述第一承口端的端面與第二承口端的端面在徑向方向上為相互配合的呈臺階式設置的端面。
優選地,為了進一步增強兩者之間連接的嚴密性,所述第一承口端的臺階式端面上,沿第一承口端圓周方向開設有環狀的凹槽,凹槽內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與第一承口端、第二承口端的端面接觸。
優選地,所述第一承口端的臺階式端面上,各級端面沿第一承口端圓周方向均開設有環狀的凹槽,凹槽內均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與第一承口端、第二承口端的端面接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的活接頭通過將第一主體、第二主體的連接端面設為相互配合的凹凸面,來增加第一主體、第二主體的接觸面積,延長密封軌跡,提高整體結構的密封性能要求,從而使活接頭能夠應用于高壓介質或有嚴密性要求的技術領域。
附圖說明
圖1為活接頭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闡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耐高壓活接頭包括第一主體1、第二主體2和螺帽3,其中第一主體1包括相互連接及連通的第一連接端11及第一承口端12,第一承口端12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第二主體2包括相互連接及連通的第二連接端21及第二承口端22,第二承口端22的外周沿其圓周方向開設有一環狀的卡扣部221;第一承口端12的端面與第二承口端22的端面連接,且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為相互配合的凹凸面,所述螺帽3通過第一承口端12的外螺紋與第一主體1連接,且螺帽3通過卡扣部221對第二主體2進行鎖緊固定。
其中,第一連接端11、第二連接端21用于連接管材,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將管材承插入第一連接端11、第二連接端21內,即可完成整個的連接過程。
本發明提供的活接頭通過將第一主體1、第二主體2的連接端面設為相互配合的凹凸面,來增加第一主體1、第二主體2的接觸面積,延長密封軌跡,提高整體結構的密封性能要求,從而使活接頭能夠應用于高壓介質或有嚴密性要求的技術領域。
本實施例中,第一承口端12的端面與第二承口端22的端面在徑向方向上為相互配合的呈臺階式設置的端面。
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增強兩者之間連接的嚴密性,所述第一承口端12的臺階式端面上,沿第一承口端12圓周方向開設有環狀的凹槽121,凹槽121內放置有密封圈122,密封圈122與第一承口端12、第二承口端22的端面接觸。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承口端12的臺階式端面上,各級端面沿第一承口端12圓周方向均開設有環狀的凹槽121,凹槽121內均設置有密封圈122,密封圈122與第一承口端12、第二承口端22的端面接觸。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