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石油、化工、熱力輸送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以直接包覆粘貼于設備表面或用于保溫設備修復的納米復合保溫修復結構。
背景技術:
工業能耗約占國家全部能耗的70%左右,所以降低工業能耗,對于節能減排、推動工業綠色高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和社會意義。在石油、化工、熱力輸送等行業需要非常強大的熱能支持,而在這些行業當中熱力輸送等環節普遍存在熱能使用不充分、輸送環節能耗高等問題。
近年來保溫材料在石油、化工、熱力輸送等行業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但是發展的過程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如當前對于管道、設備保溫多采用巖棉、泡沫等保溫材料,這些材料存在如下問題:(1)施工性能較差,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危害;(2)防水性能差,遇水后保溫性能幾乎喪失;(3)防火性能較差,易引發次生災害;(4)服務周期短,后期維護困難,維護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熱力輸送環節熱能使用不充分、能耗高、保溫材料施工性能差、防水和防火性能差、服務周期短等不足,提供一種有效降低熱能損耗量、施工簡便快捷、保溫性能優異、防水防火性能好、服務周期長的納米復合保溫修復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納米復合保溫修復結構,設置在設備或管道的外表面。本實用新型包括由內到外依
次設置的納米熱屏蔽層、復合隔熱保溫層、防火涂層和防水涂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納米熱屏蔽層的厚度為0.5~1m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復合隔熱保溫層的厚度為2~4m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防火涂層的厚度為0.1~0.2m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防水涂層的厚度為0.06~0.15m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納米熱屏蔽層包括第一結構層和納米熱屏蔽涂層。所述納米熱屏蔽涂層設置在所述第一結構層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復合隔熱保溫層包括第二結構層和復合保溫涂層。所述復合保溫涂層設置在所述第二結構層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納米熱屏蔽層和復合隔熱保溫層采用直接纏繞或粘貼方式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防火涂層和防水涂層采用刷涂或噴涂方式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可以在石油、化工的熱力輸送環節收集多余熱量,適時的平穩釋放,梯度
變化小,有效降低損耗量。
2、本實用新型施工方便快捷。
3、本實用新型具有優異的防水、防火性能。
4、本實用新型服務周期長,后期維護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首選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設置”在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一種納米復合保溫修復結構,設置在設備1的外表面。本實用新型包括由
內到外依次設置的納米熱屏蔽層3、復合隔熱保溫層5、防火涂層7和防水涂層9。
其中,納米熱屏蔽層3的厚度為0.5mm,復合隔熱保溫層5的厚度為2mm,防火涂層7的厚度為0.1mm,防水涂層9的厚度為0.06mm。
其中,如圖2所示,納米熱屏蔽層3包括第一結構層31和納米熱屏蔽涂層32。納米熱屏蔽涂層32設置在第一結構層31的外表面。
具體的,第一結構層31包括芳綸纖維和膨化玻璃纖維。納米熱屏蔽涂層32由熱屏蔽粉體納米氧化鋁、納米氧化硅、納米碳化硅、稀土摻雜碳化硅、納米氮化鈦中的一種或幾種與水性粘結劑制備。熱屏蔽粉體能夠很好的吸收散發出來的熱量,并重新輻射回設備內部,極大地減緩熱量的向外散失。
其中,如圖2所示,復合隔熱保溫層5包括第二結構層51和復合保溫涂層52。復合保溫涂層52設置在第二結構層51的外表面。
具體的,第二結構層51包括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保溫涂層52由具有極低導熱系數的空心陶瓷微球、空心玻璃微珠、空心彈性塑料微珠作為主要的隔熱填料,復配水性粘結劑制備而成。極低的導熱系數能夠進一步減緩降溫梯度,減少熱量損失。
其中,防火涂層7是采用幾種性能優異的防火原料與水性醋丙乳液進行復配制備而成,成膜后附著力強,防火性能優異。
具體的,防水涂層9由改性的小分子丙烯酸乳液與隔熱填料制備而成,具有優異的防水效果,同時協同增強結構的保溫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納米熱屏蔽層3和復合隔熱保溫層5采用粘貼的方式施工。防火涂層7和防水涂層9采用刷涂的方式施工。
實施例2
請參閱圖1,一種納米復合保溫修復結構,設置在設備1的外表面。本實用新型包括由
內到外依次設置的納米熱屏蔽層3、復合隔熱保溫層5、防火涂層7和防水涂層9。
其中,納米熱屏蔽層3的厚度為0.8mm,復合隔熱保溫層5的厚度為3mm,防火涂層7的厚度為0.15mm,防水涂層9的厚度為0.1mm。
其中,如圖2所示,納米熱屏蔽層3包括第一結構層31和納米熱屏蔽涂層32。納米熱屏蔽涂層32設置在第一結構層31的外表面。
具體的,第一結構層31包括芳綸纖維和膨化玻璃纖維。納米熱屏蔽涂層32由熱屏蔽粉體納米氧化鋁、納米氧化硅、納米碳化硅、稀土摻雜碳化硅、納米氮化鈦中的一種或幾種與水性粘結劑制備。熱屏蔽粉體能夠很好的吸收散發出來的熱量,并重新輻射回設備內部,極大地減緩熱量的向外散失。
其中,如圖2所示,復合隔熱保溫層5包括第二結構層51和復合保溫涂層52。復合保溫涂層52設置在第二結構層51的外表面。
具體的,第二結構層51包括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保溫涂層52由具有極低導熱系數的空心陶瓷微球、空心玻璃微珠、空心彈性塑料微珠作為主要的隔熱填料,復配水性粘結劑制備而成。極低的導熱系數能夠進一步減緩降溫梯度,減少熱量損失。
其中,防火涂層7是采用幾種性能優異的防火原料與水性醋丙乳液進行復配制備而成,成膜后附著力強,防火性能優異。
具體的,防水涂層9由改性的小分子丙烯酸乳液與隔熱填料制備而成,具有優異的防水效果,同時協同增強結構的保溫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納米熱屏蔽層3和復合隔熱保溫層5采用纏繞的方式施工。防火涂層7和防水涂層9采用噴涂的方式施工。
實施例3
請參閱圖1,一種納米復合保溫修復結構,設置在設備1的外表面。本實用新型包括由
內到外依次設置的納米熱屏蔽層3、復合隔熱保溫層5、防火涂層7和防水涂層9。
其中,納米熱屏蔽層3的厚度為1mm,復合隔熱保溫層5的厚度為4mm,防火涂層7的厚度為0.2mm,防水涂層9的厚度為0.15mm。
其中,如圖2所示,納米熱屏蔽層3包括第一結構層31和納米熱屏蔽涂層32。納米熱屏蔽涂層32設置在第一結構層31的外表面。
具體的,第一結構層31包括芳綸纖維和膨化玻璃纖維。納米熱屏蔽涂層32由熱屏蔽粉體納米氧化鋁、納米氧化硅、納米碳化硅、稀土摻雜碳化硅、納米氮化鈦中的一種或幾種與水性粘結劑制備。熱屏蔽粉體能夠很好的吸收散發出來的熱量,并重新輻射回設備內部,極大地減緩熱量的向外散失。
其中,如圖2所示,復合隔熱保溫層5包括第二結構層51和復合保溫涂層52。復合保溫涂層52設置在第二結構層51的外表面。
具體的,第二結構層51包括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保溫涂層52由具有極低導熱系數的空心陶瓷微球、空心玻璃微珠、空心彈性塑料微珠作為主要的隔熱填料,復配水性粘結劑制備而成。極低的導熱系數能夠進一步減緩降溫梯度,減少熱量損失。
其中,防火涂層7是采用幾種性能優異的防火原料與水性醋丙乳液進行復配制備而成,成膜后附著力強,防火性能優異。
具體的,防水涂層9由改性的小分子丙烯酸乳液與隔熱填料制備而成,具有優異的防水效果,同時協同增強結構的保溫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納米熱屏蔽層3和復合隔熱保溫層5采用粘貼的方式施工。防火涂層7和防水涂層9采用刷涂的方式施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可以在石油、化工的熱力輸送環節收集多余熱量,適時的平穩釋放,梯度
變化小,有效降低損耗量。
2、本實用新型施工方便快捷。
3、本實用新型具有優異的防水、防火性能。
4、本實用新型服務周期長,后期維護成本低。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