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閥門,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石油、天然氣開采用的井口、管道、油氣輸送管線等的耐高溫膨脹閥。
背景技術:
石油資源中70%以上是稠油、超稠油和瀝青資源,現開采稠油多采用蒸氣吞吐技術,對油層注入高溫高壓蒸汽,以提高原油采收率。閘閥作為井口裝置和采油樹的主要部件,其密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直接決定了井控質量的水平。平行閘閥因具有開關力矩小、密封可靠性高、制造維護方便等諸多優勢,在常溫井口和采油樹上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并具有逐步取代楔形閘閥的優勢。特別是對于35MPa以上的高壓井口閘閥,浮動式平板閘閥更突顯出自壓密封的優勢,然而在稠油熱采領域使用的熱采井口裝置,其工作溫度達到370℃,壓力達到21MPa,雖然強度上采取標準推薦的降壓處理方式能夠滿足高溫工況的要求,但由于高溫的原因使得已有的密封結構已無法滿足工況要求。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高溫膨脹閥,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于石油、天然氣開采用的井口、管道、油氣輸送管線等的耐高溫膨脹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溫膨脹閥,包含,
閥體(10),所述閥體(10)設置有中空的內腔以及與所述內腔連通的進口和出口;
閥座(104),設置在所述閥體(10)的內腔內,其內部設置有閥板總裝(102);
閥蓋(20),位于所述閥體(10)上部并固定連接所述閥體(10);
閥桿(7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閥蓋(20)內并延伸至所述閥板總裝(102);
所述閥板總裝(102)內設置有主閘板和副閘板,所述主閘板連接所述閥桿(70),所述閥桿(70)轉動以控制所述主閘板和副閘板之間的閉合狀態,
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蓋(20)上方設置有支架(30),所述支架(30)上方設置有軸承座(40),所述軸承座(40)內部設置有閥桿螺母(701),所述閥桿(70)位于所述閥桿螺母(701)內部,所述閥桿螺母(701)將所述軸承座(40)分為上下兩個空間,所述上下兩個空間中的每一個均設置有軸承(702),所述軸承座(40)外部對應每一個軸承(702)的位置設置有NPT油杯(703)。
進一步的,所述軸承座(40)上方設置有手輪(50),所述手輪(50)用于轉動所述閥桿(70)。
進一步的,所述手輪(50)上方設置有護罩(60),所述護罩(60)內設置有指示桿(601),所述指示桿(601)連接所述閥桿(70)的一端。
進一步的,所述閥座(104)和所述閥體(10)之間連接處設置有閥座密封圈(105),所述閥座密封圈(105)為316+石墨墊片。
進一步的,所述閥蓋(20)和所述閥體(10)之間設置有閥蓋密封圈(106),所述閥蓋密封圈(106)為316+石墨墊片。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30)內部設置有壓圈(202),所述壓圈(202)用于固定所述密封裝置(201)。
進一步的,所述閥蓋(20)內部設置有密封裝置(201),所述密封裝置(201)緊貼所述閥桿(70),所述密封裝置(201)為由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閥桿密封圈、隔環、墊片。
進一步的,所述閥體(10)上還設置有注脂口(103)。
進一步的,所述閥體(10)上還設置有泄壓閥(107),所述泄壓閥(107)設置有壓力測量裝置,當所述閥體(10)內部壓力超過設定值,所述泄壓閥(107)打開排放閥體(10)內部氣體。
借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中閥體、閥蓋材料為高溫用碳鋼材料制成;內置件由不銹鋼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抗腐蝕性能;
(2)本實用新型中各部件的密封面均采用新型硬質合金層(碳化鎢)涂層,使密封面抗磨損,耐沖刷性能得到顯著提升。此涂層改善了手工堆焊易變形的缺陷,提高了硬質合金層的可靠性。從而使閥門的截止功能更加可靠同時還可延長閥門的使用壽命。
(3)本實用新型中閥體與閥蓋、閥座與閥體、閥桿與閥蓋之間的密封均為316+石墨墊片進行密封,此種密封結構可在高溫環境下長期使用,同時利用石墨的低摩擦的性能,可減低閥門的操作力矩。
(4)本實用新型閥門在閥體上閥座位置安裝有注脂裝置,可在閥門日常使用過程對閥座與閥板密封面進行注脂,潤滑閥座與閥板的密封面。延長閥門主要部件的使用壽命。
(5)閥門在閥體上配置有自動安全泄壓裝置,當閥門內腔壓力達到閥門承受壓力最大上限值時,安全泄壓裝置將自動啟動,將閥門內腔的壓力排放到大氣,是閥門一直處于安全的壓力下工作,從而對閥門起到保護作用,防止閥門在過載壓力下引起的現場安全事故及閥門的損壞。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另一角度剖視圖;
圖中:10-閥體;101-導向板;102-閥板總裝;103-注脂口;104-閥座;105-閥座密封圈;106-閥蓋密封圈;107-泄壓閥;20-閥蓋;201-密封裝置;202-壓圈;203-壓板;30-支架;40-軸承座;401-緊固螺母;50-手輪;60-護罩;601-指示桿;70-閥桿;701-閥桿螺母;702-軸承;703-NPT油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溫膨脹閥,包含,
閥體10,所述閥體10設置有中空的內腔以及與所述內腔連通的進口和出口;
閥座104,設置在所述閥體10的內腔內,其內部設置有閥板總裝102;
閥蓋20,位于所述閥體10上部并固定連接所述閥體10;
閥桿7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閥蓋20內并延伸至所述閥板總裝102;
所述閥板總裝102內設置有主閘板和副閘板,所述主閘板連接所述閥桿70,所述閥桿70轉動以控制所述主閘板和副閘板之間的閉合狀態,
所述閥蓋20上方設置有支架30,所述支架30上方設置有軸承座40,所述軸承座40內部設置有閥桿螺母701,所述閥桿70位于所述閥桿螺母701內部,所述閥桿螺母701將所述軸承座40分為上下兩個空間,所述上下兩個空間中的每一個均設置有軸承702,所述軸承座40外部對應每一個軸承702的位置設置有NPT油杯703。
-所述軸承座40上方設置有手輪50,所述手輪50用于轉動所述閥桿70。
-所述手輪50上方設置有護罩60,所述護罩60內設置有指示桿601,所述指示桿601連接所述閥桿70的一端。
-所述閥座104和所述閥體10之間連接處設置有閥座密封圈105,所述閥座密封圈105為316+石墨墊片。
-所述閥蓋20和所述閥體10之間設置有閥蓋密封圈106,所述閥蓋密封圈106為316+石墨墊片。
-所述支架30內部設置有壓圈202,所述壓圈202用于固定所述密封裝置201。
-所述閥蓋20內部設置有密封裝置201,所述密封裝置201緊貼所述閥桿70,所述密封裝置201為由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閥桿密封圈、隔環、墊片。
-所述閥體10上還設置有注脂口103。
-所述閥體10上還設置有泄壓閥107,所述泄壓閥107設置有壓力測量裝置,當所述閥體10內部壓力超過設定值,所述泄壓閥107打開排放閥體10內部氣體。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中閥體、閥蓋材料為高溫用碳鋼材料制成;內置件由不銹鋼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抗腐蝕性能;
(2)本實用新型中各部件的密封面均采用新型硬質合金層(碳化鎢)涂層,使密封面抗磨損,耐沖刷性能得到顯著提升。此涂層改善了手工堆焊易變形的缺陷,提高了硬質合金層的可靠性。從而使閥門的截止功能更加可靠同時還可延長閥門的使用壽命。
(3)本實用新型中閥體與閥蓋、閥座與閥體、閥桿與閥蓋之間的密封均為316+石墨墊片進行密封,此種密封結構可在高溫環境下長期使用,同時利用石墨的低摩擦的性能,可減低閥門的操作力矩。
(4)本實用新型閥門在閥體上閥座位置安裝有注脂裝置,可在閥門日常使用過程對閥座與閥板密封面進行注脂,潤滑閥座與閥板的密封面。延長閥門主要部件的使用壽命。
(5)閥門在閥體上配置有自動安全泄壓裝置,當閥門內腔壓力達到閥門承受壓力最大上限值時,安全泄壓裝置將自動啟動,將閥門內腔的壓力排放到大氣,是閥門一直處于安全的壓力下工作,從而對閥門起到保護作用,防止閥門在過載壓力下引起的現場安全事故及閥門的損壞。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