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電器控制的清潔自動多點潤滑油添加裝置,屬于機械設備保養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生產設備廠家在設計設備時,很少有考慮到潤滑油的添加裝置,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少不了鏈條傳送、齒輪咬合、機械傳動等部位或結構,如缺少潤滑,其設備故障率明顯提高,設備使用壽命也會縮短,因此對于機械設備的潤滑工序一般采用工人定期巡檢,定期手動操作,而因人工操作難免產生諸如潤滑油添加不足,添加時造成泄漏等人為失誤,對設備造成損失,影響正常生產,給企業利益造成損失,為此,我們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器控制的清潔自動多點潤滑油添加裝置,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電器控制的清潔自動多點潤滑油添加裝置,本潤滑系統摒棄人工添加潤滑油方式,減少加注潤滑油工作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維修人員在潤滑保養設備方面的零工作量、零污染、高效率,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電器控制的清潔自動多點潤滑油添加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部固定設有油泵動力裝置,所述油泵動力裝置頂部連接設有儲油箱,所述儲油箱頂部連接有儲油箱蓋,所述油泵動力裝置一側連接設有分油油管,所述分油油管一端連接電磁控制閥,所述電磁控制閥一端連接潤滑油管,所述電磁控制閥連接電器控制柜,所述電器控制柜電性連接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電性連接有探測頭。
進一步而言,所述底座由槽鋼焊接成型,所述油泵動力裝置分別有電動機、減速機、聯軸器、加油泵構成。
進一步而言,所述儲油箱與儲油箱蓋連接方式為鉸鏈連接,所述儲油箱與儲油箱蓋的材質均為透明塑料。
進一步而言,所述電器控制柜、電磁控制閥、傳感器、探測頭均為電性連接,所述電器控制柜內置PLC程序控制。
進一步而言,所述分油油管、潤滑油管分別密封連接電磁控制閥兩端,所述分油油管、潤滑油管、電磁控制閥排列方式為并列排列,且數目為多個。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該用于電器控制的清潔自動多點潤滑油添加裝置通過PLC程序進行全自動控制多處需加注潤滑油的機構,潤滑系統摒棄人工添加潤滑油方式,減少加注潤滑油工作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維修人員在潤滑保養設備方面的零工作量、零污染、高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電器控制的清潔自動多點潤滑油添加裝置液加熱器結構圖。
圖中標號:1、底座;2、油泵動力裝置;3、儲油箱;4、儲油箱蓋;5、分油油管;6、電磁控制閥;7、潤滑油管;8、傳感器;9、探測頭;10、電器控制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頂部固定設有油泵動力裝置2,所述油泵動力裝置2頂部連接設有儲油箱3,所述儲油箱3頂部連接有儲油箱蓋4,所述油泵動力裝置2一側連接設有分油油管5,所述分油油管5一端連接電磁控制閥6,所述電磁控制閥6一端連接潤滑油管7,所述電磁控制閥6連接電器控制柜10,所述電器控制柜10電性連接有傳感器8,所述傳感器8電性連接有探測頭9。
所述底座1由槽鋼焊接成型,所述油泵動力裝置2分別有電動機、減速機、聯軸器、加油泵構成,槽鋼焊接底座更加穩固,動力結構組成簡單,便于拆卸維修,所述儲油箱3與儲油箱蓋4連接方式為鉸鏈連接,所述儲油箱3與儲油箱蓋4的材質均為透明塑料,有助于觀察潤滑油位置,便于及時加油,所述電器控制柜10、電磁控制閥6、傳感器8、探測頭9均為電性連接,所述探測頭9可探測溫度、密度,所述傳感器8由探測頭9所測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傳入電器控制柜10,所述電器控制柜10內置PLC程序控制,電器結構簡單,使用穩定正常,所述分油油管5、潤滑油管7分別密封連接電磁控制閥6兩端,所述分油油管5、潤滑油管7、電磁控制閥6排列方式為并列排列,且數目為多個,排列整齊,便于確認。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該用于電器控制的清潔自動多點潤滑油添加裝置通過內置探測頭,將所測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傳入電器控制柜,通過PLC程序對油泵動力裝置控制開啟,通過PLC程序對電磁控制閥控制開啟,自動加注多處需潤滑油的加油機構,減少加注潤滑油工作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維修人員在潤滑保養設備方面的零工作量、零污染、高效率。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