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變速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械式變速器選換擋機構。
背景技術:
在變速器的選換擋結構設計中,現有的換擋撥叉均對應設置有一個撥叉軸,導致變速器內部結構復雜,整體重量和體積較大,生產成本高,與現階段所提出的輕量化設計的理念相違背,同時由于撥叉用來推動齒輪嚙合,需要較大的強度,而對于撥叉的結構性能的設計是體現變速箱的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由于現階段的變速器的結構的設置,導致撥叉的結構形狀各異,為了實現換擋,根本沒有有效的考慮和計算撥叉的強度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傳遞銜接契合度高,性能穩定,撥叉結構能夠一致且強度高的機械式變速器選換擋機構。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機械式變速器選換擋機構,包括支撐軸、驅動軸、滑動套設在支撐軸上的第一拔叉、第二撥叉和第三撥叉,所述的支撐軸和驅動軸垂直布置,且不在同一平面內;第一拔叉、第二撥叉和第三撥叉上分別設置有呈L型的第一換擋搖臂、第二換擋搖臂和第三換擋搖臂,第一換擋搖臂、第二換擋搖臂和第三換擋搖臂的驅動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驅動齒條、第二驅動齒條和第三驅動齒條,第一驅動齒條、第二驅動齒條和第三驅動齒條并排平行設置,第一驅動齒條、第二驅動齒條、第三驅動齒條與驅動軸垂直設置,在所述的驅動軸上固定設置有齒輪,驅動軸的端部設置有選換擋球頭。
所述的支撐軸截面為正方形或正六邊形,第一撥叉、第二撥叉、第三撥叉均匹配滑動套設在支撐軸上。
所述的支撐軸為花鍵軸,第一撥叉、第二撥叉、第三撥叉均匹配滑動套設在支撐軸上。
第一拔叉、第二撥叉和第三撥叉的均采用鋼鑄造而成。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通過將多個撥叉設置在同一個支撐軸上,能夠有效的降低變速器的空間需求,通過齒輪齒條的嚙合傳動,能夠實現換擋的精準動作,且穩定性能好,本申請中的撥叉結構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并進行統一設計,使得整個變速箱中的撥叉強度一致,避免出現局部的撥叉強度性能差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為支撐軸、2為驅動軸、3為第一撥叉、4為第二撥叉、5為第三撥叉、6為第一換擋搖臂、7為第二換擋搖臂、8為第三換擋搖臂、9為第一驅動齒條、10為第二驅動齒條、11為第三驅動齒條、12為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實用新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
實施例一: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機械式變速器選換擋機構,包括支撐軸1、驅動軸2、滑動套設在支撐軸1上的第一拔叉3、第二撥叉4和第三撥叉5,所述的支撐軸1和驅動軸2垂直布置,且不在同一平面內;第一拔叉3、第二撥叉4和第三撥叉5上分別設置有呈L型的第一換擋搖臂6、第二換擋搖臂7和第三換擋搖臂8,第一換擋搖臂6、第二換擋搖臂7和第三換擋搖臂8的驅動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驅動齒條9、第二驅動齒條10和第三驅動齒條11,第一驅動齒條9、第二驅動齒條10和第三驅動齒條11并排平行設置,第一驅動齒條9、第二驅動齒條10、第三驅動齒條11與驅動軸2垂直設置,在所述的驅動軸2上固定設置有齒輪12,驅動軸2的端部設置有選換擋球頭。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支撐軸截面為正方形或正六邊形,第一撥叉、第二撥叉、第三撥叉均匹配滑動套設在支撐軸上。
實施例二:本實施例中的支撐軸為花鍵軸,第一撥叉3、第二撥叉4、第三撥叉5均匹配滑動套設在支撐軸1上,第一拔叉3、第二撥叉4和第三撥叉5的均采用鋼鑄造而成。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通過將多個撥叉設置在同一個支撐軸上,能夠有效的降低變速器的空間需求,通過齒輪齒條的嚙合傳動,能夠實現換擋的精準動作,且穩定性能好,本申請中的撥叉結構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并進行統一設計,使得整個變速箱中的撥叉強度一致,避免出現局部的撥叉強度性能差的問題。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