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支架。
背景技術:
發動機在安裝過程中,需要對發動機進行位置調整,以使發動機與測功機軸線對中。傳統的做法是松開支撐的地腳螺栓,整體左右平移支撐,使其達到左右方向對中,之后重新緊固地腳螺栓;再松開支撐絲杠的緊固螺栓,同時旋轉絲杠,調節發動機上下方向,使其達到水平方向對中,之后再預緊各螺栓,螺栓在預緊后會使支撐產生一定的偏移量,還需要根據偏移量再次進行對中操作。這種方法在操作時由于是較大部件的整體移動,所產生的誤差較大,精度較低,并且人員工作量大,需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時間,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產品中不足,提供一種可調式發動機支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調式發動機支架,包括豎直滑動機構、水平滑動機構、立柱,所述豎直滑動機構、水平滑動機構都固定在立柱上,所述豎直滑動機構包括第一螺桿、第一搖柄、第一滑軌、第一限位裝置,所述第一搖柄與第一螺桿連接,所述第一螺桿與第一滑軌連接,所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一滑軌滑動連接,所述水平滑動機構包括第二螺桿、第二搖柄、第二限位裝置、轉接板、底板,所述水平滑動機構與第一限位裝置相連接,所述第二限位裝置與底板相連接,所述底板上設有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搖柄與第二螺桿連接,所述第二螺桿與第二限位裝置連接,所述第二限位裝置與第二滑軌滑動連接,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和第二限位裝置都設有鎖止機構,所述轉接板與第二限位裝置相連接,所述轉接板用于固定發動機支架。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第一滑軌都設有標尺。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與第一限位裝置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螺桿位于第二滑軌內。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螺桿與第一滑軌相平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只需要轉動第一搖柄和第二搖柄,在發動機上下左右方向調節合格后進行鎖止,即可實現較高精度的對中,鎖止機構可使發動機固定于當前位置,不會因發動機的運轉而產生偏移,避免了因 緊固螺栓產生位移而造成的多次反復對中操作,限位裝置可以抵消鎖止機構在進行鎖止的過程中對發動機支架的作用力,不會產生鎖止位移,使發動機保持當前對中位置。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快速對中,減少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對中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可調式發動機支架,包括豎直滑動機構、水平滑動機構、立柱1,所述豎直滑動機構、水平滑動機構都固定在立柱1上,所述豎直滑動機構包括第一螺桿5、第一搖柄2、第一滑軌3、第一限位裝置6,所述第一搖柄2與第一螺桿5連接,所述第一螺桿5與第一滑軌3連接,所述第一限位裝置6與第一滑軌3滑動連接,所述水平滑動機構包括第二螺桿9、第二搖柄7、第二限位裝置11、轉接板10、底板8,所述水平滑動機構與第一限位裝置6相連接,所述第二限位裝置11與底板8相連接,所述底板8上設有第二滑軌12,所述第二搖柄7與第二螺桿9連接,所述第二螺桿9與第二限位裝置11連接,所述第二限位裝置11與第二滑軌12滑動連接,所述第一限位裝置6和第二限位裝置11都設有鎖止機構4,所述轉接板10與第二限位裝置11相連接,所述轉接板10用于固定發動機支架。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8、第一滑軌3都設有標尺13。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8與第一限位裝置6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螺桿9位于第二滑軌12內。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螺桿5與第一滑軌3相平行。
如圖1所示,具體實施方案:將發動機前端與轉接板相連接并緊固,調整發動機進行對中工作時,根據發動機對中設備提示,若要求上下調節發動機,則將豎直滑動機構的鎖止機構解鎖,手動轉動第一搖柄2,即可對發動機前端進行上下調節,調節合格后,啟動第一限位裝置,之后通過第一鎖止機構上鎖即可,此時不會對調節位置產生偏移;若要求左右調節發動機,則將水平滑動機構內的鎖止機構解鎖,手動轉動第二搖柄,即可對發動機前端進行左右調節,調節合格后,啟動第二限位裝置,將第二鎖止機構上鎖即可。記錄標尺上的數據,以便于之后進行相同機型試驗時,能夠根據標尺數據,快速調節到對中位 置。
本實用新型保證了在發動機上下左右方向調節合格后進行鎖止時,不會產生較大的位置偏移,避免了因緊固螺栓產生位移而造成的多次反復對中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發動機的對中精度,簡化了發動機對中操作步驟。
本實用新型只需要轉動第一搖柄和第二搖柄,在發動機上下左右方向調節合格后進行鎖止,即可實現較高精度的對中,鎖止機構可使發動機固定于當前位置,不會因發動機的運轉而產生偏移,避免了因緊固螺栓產生位移而造成的多次反復對中操作,限位裝置可以抵消鎖止機構在進行鎖止的過程中對發動機支架的作用力,不會產生鎖止位移,使發動機保持當前對中位置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快速對中,減少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對中精度。
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對中精度較高,較傳統對中裝置工作效率高,結構簡單,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例。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
總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