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紋副機械靜聯接兩個以上的物體的緊固連接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通過螺紋副機械靜連接曲軸連桿機構、軌道結構、飛機、船舶、設備、航空航天設備、航母、飛船、火箭、發動機、核反應設備、火車、高鐵、鐵軌、鋼結構建筑、鋼結構橋梁、汽車等等機械設備上的關鍵部位上的機械零件的緊固連接結構、止轉結構、緊固連接組件、曲軸連桿機構,這些機械零件的使用環境特別惡劣如震動大、高溫環境、載荷大等,且對螺紋副機械靜連接的連接可靠性要求特別高。
背景技術:
物體間的螺紋副機械靜聯接出現一些關鍵部位連接的螺栓斷裂、螺紋連接的失效引起的安全問題和安全事故,經常碰到,是全球面臨的通病,也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斷研究改進急待解決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小螺栓、大事故,經常因螺栓斷裂發生重大事故,如汽車的發動機的連桿螺栓斷裂造成搗缸事故;2009年4月18日發生的哈爾濱塔吊螺栓斷裂造成的1死4傷的事故;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的核二廠一號機反應爐檢出7支錨定螺栓斷裂、毀損可能引起核安全的事故;2012年6月29日16時45分發生的、5號座艙支撐系統的中導柱螺栓發生疲勞斷裂、造成深圳東部華僑城“太空迷航”娛樂項目發生6人死亡、10人受傷的重大安全事故;作為高端車輛的代表廠家,因無法解決螺絲斷裂的技術問題,導致寶馬發動機因螺絲斷裂瞬間失去動力熄火事件導致召回23萬輛車(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決定自2014年6月18日起,召回23萬輛車),制造廠家受到巨大經濟損失和商譽損失,更嚴重的是會造成車主的生命財產安全。雖然在很多情況下,特別是在振動狀態下,經常需要對已經鎖緊的緊固連接件定期檢修加固,防止螺紋副朝旋松方向旋轉松動甚至是松脫帶來的安全事故,但全世界每年因為螺紋連接失效導致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非常多,例子不勝枚舉。
螺紋連接的可靠性是靠螺紋副的摩擦產生自鎖以及螺紋副的接觸面間的摩擦來保證。一般來說,連接螺紋具有一定的自鎖性,在靜載荷條件下并不會自動松脫。但是,由于連接的工作條件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沖擊、振動、變載荷作用。在這些工況條件下,螺紋副之間的摩擦力會出現瞬時消失或減小;同時在高溫或溫度變化比較大的場合,材料會發生蠕變和應力松弛,也會使摩擦力減小。在多次作用下,就會造成螺紋連接的逐漸松脫。
螺紋連接的失效,主要原因是由于預緊力減少導致螺紋松脫,因此螺紋連接防松的本質,就是防止螺紋副的朝旋松方向旋轉(也就是內螺紋孔與外螺紋部之間的朝旋松方向旋轉),如螺栓與螺母間的朝旋松方向旋轉。
現有的機械機械防松方法主要包括利用開口銷、止動墊片及串鋼絲繩等機械防松方法。現在飛機上很多還采用串聯鋼絲繩的防松方法。
為了防止螺紋連接松脫,人們一直在不懈努力。
專利號為US1755807、申請日為1929年4月6日、公開日為1930年4月22日的美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防松的螺桿螺母結構,包括螺桿、鎖緊螺母、止轉套。鎖緊螺母內設有螺紋通孔和與其連通的內齒輪形的止轉孔,止轉孔的最小孔徑大于螺紋通孔的孔徑。止轉套設有止轉通孔,止轉套外周為外齒輪形,止轉通孔孔壁上設有止轉條,在螺桿上設有與止轉條配合的止轉槽。止轉套的外齒輪形外周與鎖緊螺母止轉孔內齒輪型孔壁配合約束鎖緊螺母相對止轉套旋轉,止轉套的止轉套插入螺桿的止轉槽約束螺桿相對止轉套旋轉,因此螺桿與鎖緊螺母不可轉動地安裝在一起。該專利中,由于止轉套完全容置在鎖緊螺母的止轉孔中,止轉套很難從鎖緊螺母的止轉孔中取出;而且在螺桿、螺母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止轉套、螺桿和螺母生銹、灰塵進入止轉套與螺桿和螺母間、止轉套與螺桿和螺母的相互滲透等會造成止轉套與螺桿螺母間產生很大的咬合力,從而造成止轉套無法從螺桿與螺母間取出。如果止轉套很難或無法從螺桿與螺母間取出,就很難或無法將螺母和螺桿分離,因而卻失去了使用螺紋副連接就是為了能夠很方便地將螺桿和螺母分離的最基本用途,因而這種螺桿和螺母結構是沒有多大的使用價值。
專利號為ZL201510198765.5、申請公布號為CN 104819197A、申請日為2015年4月24日、公布日為2015年8月6日的發明專利中,一種防松動螺母連接結構,包括連接件及穿過連接件的螺桿,螺桿上旋合螺母將連接件緊固,螺母外側套接一防松套圈,防松套圈與連接件間設有防旋轉結構,防旋轉結構包括連接件上對應螺母設置的沉槽,螺母旋合后底部設于沉槽內,防松套圈外圈設有卡頭,沉槽內側壁設有供卡頭卡入的卡槽;防松套圈高度小于沉 槽的高度,防松套圈與螺母和沉槽之間為過盈配合。該發明的防松動螺母連接結構,由于增加了一個防松套圈,且防松套圈與連接件間設有防旋轉結構,防松套圈內圈為與螺母配合的正六邊形結構,防松套圈內圈與螺母間不能相對旋轉,同時防旋轉結構防止防松套圈與連接件相對旋轉,因而可以防止螺母緊固后松動。這種防松動螺母連接結構,雖然實現了防止螺母的松動,但一方面由于防松套圈高度小于沉槽的高度、防松套圈與螺母和沉槽之間為過盈配合,在拆卸防松動螺母連接結構時,防松防松套圈是無法從沉槽內取出,無法取出防松防松套圈,就無法將螺母和螺桿分離,因而卻失去了使用螺紋副連接就是為了能夠很方便地將螺桿和螺母分離的最基本用途,,因而這種結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另一方面,沉槽內側壁設有供卡頭卡入的卡槽,這種卡槽結構無法機械加工出來,如果不是事先與被連接件一起成型,則需要用電火花等工藝才能加工出來,因而使用成本特別高;還有,如果不對螺桿止轉,螺桿相對鎖緊螺母還是會轉動,只對螺母止轉也是沒有任何現實意義。上述種種原因,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認為該發明的技術方案無任何使用價值,大大阻礙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改進該專利的技術方案的積極性。
專利號為ZL97112246.6、公開日為97112246.6的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防松螺母,包括工具安裝部及與其同軸向上突出設置的環形突出部,它們中間有貫通的螺紋孔。這種防松螺母,就是HardLock螺母,號稱世界上唯一的絕不松動的螺母,是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的社長若林克彥用了近20年的時間,通過不斷技術改進而研究出來的技術成果,現在高鐵上應用比較多。高鐵運營時,高速行駛的列車和鐵軌不斷接觸,形成的震動非常大,一般的螺絲在這種震動中會被震松震飛。不想被震飛,那么就需要螺絲和螺母絲絲入扣,永不松動才行。這個要求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滿足它并不容易。高鐵代表中國創造,卻用日本螺母,因而有媒體發出類似從一顆螺母看出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的差距的感嘆。但這種螺母制造工藝非常復雜,制造精度要求特別高,現在的情況是,有產品圖、有產品,沒有哈德洛克公司的獨特的技術和訣竅,卻無法制造出來,因而價格昂貴,一個至少幾十元錢;這種螺母也無法做到完全不松,只是在現有的防松螺母中防松效果算很好的;這種螺母,重復使用幾十次后就不能再用。
專利號為ZL201520399393.8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自緊螺母、螺栓緊固件,緊固件包括自緊螺母本體、自緊墊圈和普通螺栓;自緊螺母本體與自緊墊圈接觸面為平滑過渡的螺旋面;自緊螺母本體與普通螺栓螺紋連接;螺栓緊固件包括自緊螺栓、自緊墊圈和普通螺母;普通螺母與自緊螺栓螺紋連接。該自緊螺母、螺栓緊固件,采用自緊原理,在螺母或螺栓上設置一自緊結構,使其鎖緊后達到自緊的效果,讓螺母不再出現移位或者松動。這種自己螺母,又稱自緊王螺母和永不松動的螺母,并宣稱其防松能力超過hardlock螺母,在央視中有報道。這種螺母由于沒有廣泛使用,其防松效果如何,無法判斷。
公開號為CN201934467 U、公開日為2011年8月17日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前端單螺紋螺旋式后雙線錨固螺釘,它主要包括螺桿,螺桿上設有自攻螺紋,螺桿尾端設有連接結構件,連接結構件為外六角頭,外六角頭上設有墊片,墊片底部設有防松齒。該實用新型中,公開的僅是一種螺釘結構,所描述的所有結構均是螺釘結構的一部分,從圖和外六角頭上設有墊片的文字表達上來看,均可以毫無異議理解為墊片是螺釘的一部分,故不存在在墊片上設有與外六角頭配合的止轉通孔,墊片安裝在外六角頭外,墊片與螺桿是分開的兩個構件。由于墊片是螺釘的一部分,在螺釘的旋入過程中,墊片及墊片上的防松齒也隨著螺桿一起旋轉,這樣雖然在墊片上設有防松齒,防松齒在嵌入被連接的物體時并不是僅軸向嵌入被連接的物體,而是在旋轉的過程產生軸向和周向位移嵌入被連接的物體,這樣在螺釘旋轉的過程中防松齒會在被連接物體的表面形成一條沿螺釘旋入方向由淺漸深的周向槽。周向槽一方面破壞被連接物體外觀的美觀;另一方面大大減小防松齒與被連接的物體的嵌入力,可以說防松齒對螺釘的反向防松脫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特別是由于嵌入齒的存在,使螺釘很難鎖緊被連接的物體。因此這種結構的螺釘的防松齒,是起不了放松的作用的,這種結構的螺釘,是沒有任何使用價值的。
從專利號為US1755807、申請日為1929年4月6日的美國專利中,發明了用止轉套來限制螺栓相對螺母轉動的防松技術,到專利號為ZL201510198765.5、申請日為2015年4月24日的中國發明專利中,再次提出止轉套來限制螺母轉動的技術方案,歷時八十六年,都沒有解決既能用止轉套對螺栓和螺母防松或用止轉套對螺栓和螺母防松、又能方便快速可靠的將止轉套從止轉孔中取出從而使螺栓和螺母拆離的技術問題。現有的認為防松效果好的hardlock螺母、自緊王螺母,都不是通過采用止轉套阻止螺母轉動來實現螺栓螺母防松;快一個世紀過去了,還沒有通過采用止轉套阻止螺母轉動來實現螺栓螺母防松的技術應用;可見,人們陷入了雖然采用止轉套能阻止螺母轉動來實現螺栓螺母防松、但螺栓螺母卻很難或 無法拆卸的技術誤區,形成了采用止轉套阻止螺母轉動來實現螺栓螺母防松的技術無使用價值的慣性思維,從而阻止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改進采用止轉套阻止螺母轉動來實現螺栓螺母防松的技術方案的積極性。
上述現有技術的緊固連接結構,都是需要將止轉套置于止轉孔中約束鎖緊螺母相對螺桿朝旋松方向旋轉。缺點是如果止轉套完全容置在止轉孔中,如果又沒有將止轉套從止轉孔中取出的取出結構,止轉套很難從止轉孔中取出;還有,需要在附體上加工與止轉套配合的止轉孔,或需要一個與附體不可轉動地安裝在一起的止轉件,在止轉件上加工與止轉套外周配合的止轉孔,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認采用止轉套限制螺紋副朝旋松方向旋轉松脫的防松技術方案、因止轉套很難或無法從第一止轉孔中取出、導致無使用價值的慣性思維。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需要止轉件、也不需在止轉套外周設有止轉套外止轉部、在附體上加工與止轉套外周配合的止轉孔來約束止轉套相對附體旋轉、結構簡單、止轉套安裝拆卸方便的緊固連接結構、止轉結構、緊固連接組件、曲軸連桿機構。
一種緊固連接結構,包括緊固連接組件、母體、附體;緊固連接組件包括螺桿;螺桿包括外螺紋部、止轉抵擋部,止轉抵擋部徑向凸出外螺紋部;附體上設有與螺桿的外螺紋部配合的通孔,母體上設有與螺桿的外螺紋部配合的孔;螺桿穿過附體上的通孔與母體的孔安裝在一起;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止轉套;螺桿的止轉抵擋部的外周設有周向均勻排列、軸向的螺桿止轉部;在止轉套上僅設有一個軸向的止轉通孔,止轉通孔的孔壁上設有與螺桿止轉部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在止轉套的一個端面上軸向凸設有約束止轉套朝螺桿旋松方向旋轉的止轉套止轉凸臺,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抵擋位置在周向方向、朝向螺桿旋松方向;附體上背離母體的一側設有與止轉套止轉凸臺間隙配合的附體止轉孔;止轉套安裝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止轉套止轉凸臺插入附體止轉孔內,且止轉套被軸向限位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螺桿止轉部與止轉套內止轉部配合約束螺桿相對止轉套旋轉,止轉套止轉凸臺在朝向螺桿旋松方向的一側被附體止轉孔抵擋約束止轉套相對附體旋轉;螺桿不可旋轉地與母體、附體安裝在一起。
一種緊固連接結構,包括緊固連接組件、母體、附體;緊固連接組件包括螺桿;螺桿包括外螺紋部、止轉抵擋部,止轉抵擋部徑向凸出外螺紋部;附體上設有與螺桿的外螺紋部配合的通孔,母體上設有與螺桿的外螺紋部配合的孔;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止轉套、止轉墊;螺桿的止轉抵擋部的外周設有周向均勻排列、軸向的螺桿止轉部;在止轉套上僅設有一個軸向的止轉通孔,止轉通孔的孔壁上設有與螺桿止轉部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在止轉套的一個端面上軸向凸設有約束止轉套朝螺桿旋松方向旋轉的止轉套止轉凸臺,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抵擋位置在周向方向、朝向螺桿旋松方向;在止轉墊上設有與螺桿的外螺紋部配合的通孔、與止轉套止轉凸臺間隙配合的止轉墊止轉孔;在止轉墊朝向附體的端面上凸設有止轉墊止轉凸臺;止轉套止轉凸臺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止轉墊的厚度,在附體上設有與止轉墊止轉凸臺配合的附體止轉孔;螺桿穿過止轉墊的通孔、附體上的通孔與母體的孔安裝在一起;止轉墊止轉凸臺插入附體止轉孔內約束止轉墊相對附體旋轉;止轉套安裝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止轉套止轉凸臺插入止轉墊止轉孔內,且止轉套被軸向限位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螺桿止轉部與止轉套內止轉部配合約束螺桿相對止轉套旋轉,止轉套止轉凸臺在朝向螺桿旋松方向的一側被止轉墊止轉孔抵擋約束止轉套相對止轉墊旋轉;螺桿不可旋轉地與母體、附體、止轉墊安裝在一起。
一種止轉結構,止轉結構包括止轉套,止轉套為環狀,在止轉套上僅設有一個軸向的止轉通孔,在止轉通孔的孔壁上設有周向均勻排列、軸向的止轉套內止轉部;在止轉套的一個端面上軸向凸設有與附體止轉孔和/或止轉墊止轉孔配合、約束止轉套朝螺桿旋松方向旋轉的止轉套止轉凸臺,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抵擋位置在周向方向、朝向螺桿旋松方向。
作為改進,止轉套包括環狀的止轉套本體,在止轉套本體的軸心位置設有中心通孔,從止轉套本體同側軸向凸設有兩個以上的彈性臂、彈性臂的端部徑向向內形成限位部,在限位部的內側面上設有止轉套內止轉部,限位部設有止轉套內止轉部的內側面形成非閉合的止轉通孔;止轉套止轉凸臺與限位部同側。
作為改進,,還包括限位件,一個止轉套對應一個限位件;限位件包括環狀的限位件本體,在限位件本體的中心位置僅設有一個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最小孔徑大于止轉通孔的最大孔徑;還包括與限位件本體相連的兩個以上的彈性臂,在彈性臂端部向中心通孔軸心方向設有與限位件本體平行的限位部,限位部徑向凸出中心通孔;兩個以上的限位部的最小內徑小于 止轉通孔的最小內徑;在止轉套上設有與彈性臂配合、用來容置彈性臂且為彈性臂變形提供變形空間的避空空間;將限位件與止轉套安裝在一起,彈性臂與止轉套的避空空間配合;限位件的限位部徑向凸出止轉套的止轉通孔;在與限位件本體平行的方向、彈性臂最大的變形量大于限位件的限位部凸出止轉套的止轉通孔的孔壁的長度。
作為改進,在限位件的中心通孔的孔壁上設有兩個以上的凹槽;彈性臂包括與限位件本體相連的第一彈性臂,沿第一彈性臂端部向中心通孔的軸心彎曲的曲面彈性臂,沿曲面彈性臂的端部再垂直向下形成的第二彈性臂,限位部設置在第二彈性臂的端部;第一彈性臂、曲面彈性臂、第二彈性臂形成U形彈性臂,U形彈性臂正對凹槽。
這種結構的止轉限位組件,限位件可以為金屬沖壓件,并通過點焊將限位件與止轉套固定在一起,成本較低。
作為改進,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兩個以上的彈性限位件;彈性限位件包括水平的限位部,垂直限位部彎折而成的第一彈性臂、沿第一彈性臂端部向限位部方向且平行限位部彎折、再背離限位部方向反向斜向上彎折、再反向斜向下彎折、再朝向限位部方向且平行限位部彎折而成的卡扣,再沿卡扣端部向下彎折而成的第二彈性臂,再沿第二彈性臂的端部背離限位部方向平行限位部彎折而成的抵擋部;在止轉套上設有與彈性臂配合、用來容置彈性臂且為彈性臂變形提供變形空間的避空孔;將彈性限位件的限位部朝向止轉套的軸心、并將彈性卡扣穿過止轉套上的避空通孔,通過彈性限位件一側被卡扣抵擋、一側被抵擋部抵擋將彈性限位件與限位件安裝在一起,彈性限位件的限位部徑向凸出止轉套的止轉通孔的孔壁,彈性限位件的兩彈性臂之間的距離大于彈性限位件的限位部凸出止轉套的止轉通孔的孔壁的長度。
這種結構的止轉限位組件,彈性限位件可以為金屬沖壓件,彈性限位件直接扣在止轉套上將彈性限位件與止轉套安裝在一起,成本低,彈性限位件相對止轉套還可拆卸,而且還大大減少限位件的材料成本。
一種包含方案三或四止轉結構的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螺桿;螺桿包括外螺紋部、止轉抵擋部,止轉抵擋部徑向凸出外螺紋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的外周設有周向均勻排列、軸向的螺桿止轉部;止轉套安裝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螺桿止轉部與止轉套內止轉部配合約束螺桿相對止轉套旋轉。
一種包含方案五至七任意一項止轉結構的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螺桿;螺桿包括外螺紋部、止轉抵擋部,止轉抵擋部徑向凸出外螺紋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的外周設有周向均勻排列、軸向的螺桿止轉部、與限位部配合的限位部容置空間,在限位部容置空間朝向外螺紋部的面為用來抵擋限位部的抵擋面;止轉套安裝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彈性臂通過彈性變形使限位部插入限位部容置空間內、并被限位部容置空間的抵擋面抵擋、對止轉套背離外螺紋部的一側軸向限位;螺桿止轉部與止轉套內止轉部配合約束螺桿相對止轉套旋轉。
一種曲軸連桿機構,包括曲軸、連桿組、緊固連接組件;連桿組包括連桿體、連桿大頭蓋、連桿大頭軸瓦;緊固連接組件包括螺桿;螺桿包括外螺紋部、止轉抵擋部,止轉抵擋部徑向凸出外螺紋部;連桿體包括連桿大頭和連桿小頭,連桿大頭上設有與螺桿的外螺紋部配合的通孔;連桿大頭蓋上設有與螺桿的外螺紋部配合的孔;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止轉套、限位件;螺桿的止轉抵擋部的外周設有周向均勻排列、軸向的螺桿止轉部;在止轉套上僅設有一個軸向的止轉通孔,止轉通孔的孔壁上設有與螺桿止轉部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在止轉套的一個端面上軸向凸設有約束止轉套朝螺桿旋松方向旋轉的止轉套止轉凸臺,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抵擋位置在周向方向、朝向螺桿旋松方向;在連桿大頭背離連桿大頭蓋的一側設有與止轉套的止凸部配合的大頭止轉孔;連桿大頭軸瓦合抱在曲軸外,連桿大頭和連桿大頭蓋合抱在連桿大頭軸瓦外;螺桿的外螺紋部依次穿過連桿大頭的通孔與連桿大頭蓋上的孔安裝在一起;
止轉套安裝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止轉套止轉凸臺插入大頭止轉孔中,限位件安裝在螺桿上對止轉套背離螺桿大頭的一側軸向限位;螺桿止轉部與止轉套內止轉部配合約束止轉套相對螺桿相旋轉,止轉套止轉凸臺在螺桿的旋松方向被大頭止轉孔抵擋約束止轉套相對連桿大頭旋轉,連桿大頭蓋和連桿大頭無相對旋轉,螺桿不可旋轉地與連桿大頭蓋和連桿大頭安裝在一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既要阻止螺紋副朝旋松方向旋轉防松,又要保持機械螺紋連接的方便、快速、可靠地可拆卸性,是人們一直長期以來致力解決卻沒有徹底解決的技術難題。
本發明通過止轉套安裝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止轉套止轉凸臺插入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內,止轉套止轉凸臺在朝向螺桿旋松方向的一側被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抵擋約 束止轉套相對附體旋轉;螺桿止轉部與止轉套內止轉部配合約束螺桿相對止轉套旋轉;這樣螺桿不可旋轉地將母體、附體緊固連接在一起。螺桿無法轉動,螺桿就不會因為朝旋松方向旋轉而松脫,使螺桿保持在最初需要的鎖緊位置,螺桿的螺紋連接的鎖緊力在使用過程中基本無變化;即使采用普通的螺桿緊固連接母體和附體,在劇烈震動、高溫等惡劣環境下,螺桿的螺紋連接的鎖緊力在使用過程中基本無變化;因此達到最好的鎖緊效果,能有效避免螺紋連接失效。
止轉套止轉凸臺的高度大于止轉套內止轉部的軸線長度,當緊固連接結構的止轉套安裝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外時,在止轉套的止轉套內止轉部未與螺桿的螺桿止轉部接觸前,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抵擋位置在朝向螺桿旋松方向能與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接觸,從而使插入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的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抵擋位置靠近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或與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接觸。
螺桿要松脫,必須朝旋松方向旋轉,由于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抵擋位置靠近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或與附體止轉孔接觸,螺桿一朝旋松方向旋轉,止轉套止轉凸臺在朝向螺桿旋松方向的一側即被附體止轉孔抵擋,因此即使止轉套止轉凸臺與附體止轉孔間隙配合,止轉套也無法朝旋松方向旋轉或朝旋松方向僅能旋轉一點點、止轉套止轉凸臺即被附體止轉孔抵擋,止轉套無法旋轉約束螺桿無法反轉,能有有效避免螺桿朝旋松方向旋轉松脫,止轉效果好。
螺桿止轉部周向均勻排列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的外,這樣螺桿止轉部和與之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就可以至少為6個以上,止轉套內止轉部的個數為螺桿止轉部的整數倍,止轉套與螺桿的止轉抵擋部配合的結構可為齒輪形、花鍵形或正多邊形等,從而保證了螺紋連接的預緊力滿足使用要求,鎖緊效果好。如果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抵擋位置靠近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則止轉效果沒有那么好。
在止轉套上僅設有一個止轉通孔,緊固連接組件的適用范圍廣,不受母體和附體上用來安裝螺桿的孔的孔距限制。這種緊固連接結構,結構更緊湊,更符合通用的標準件緊固件的安裝和使用習慣,可以設計成標準件。
在止轉套上設有止轉套止轉凸臺,在附體上設有附體止轉通孔,通過止轉套止轉凸臺與附體止轉孔配合來約束止轉套相對附體,只需在附體上加工或成型與止轉套止轉凸臺配合的附體止轉孔,附體止轉孔一般為圓孔,加工成本低。
用止轉墊片止轉,在止轉墊片背離止轉套的一側設有嵌入部,止轉墊片的嵌入部嵌入附體內約束止轉墊片相對附體旋轉,不需要在附體上加工與止轉套止轉凸臺配合的孔,附體上不需要任何約束止轉套旋轉的止轉結構,止轉墊片可做成標準件,因而大大降低成本。在拆卸緊固連接組件時,止轉墊不需與附體分離,因而可確保止轉墊片的嵌入部嵌入附體內約束止轉墊相對附體旋轉。
用止轉墊片止轉,在止轉墊片背離止轉套的一側設有墊片止轉凸臺,墊片止轉凸臺插入附體止轉孔內約束止轉墊片相對附體旋轉,止轉套止轉凸臺與墊片止轉孔配合來約束止轉套相對附體旋轉,只需在附體上加工或成型與墊片止轉凸臺配合的附體止轉孔,附體止轉孔一般為圓孔,加工成本低。
用止轉墊片止轉,止轉墊片通過固定膠粘在附體上約束止轉墊片相對附體旋轉,不需要在附體上加工與止轉套止轉凸臺配合的孔,附體上不需要任何約束止轉套旋轉的止轉結構,止轉墊片可做成標準件,因而大大降低成本,對附體的材料也無限制,只需附體表面平整即可,成本特別低,也不會破壞附體表面。在拆卸緊固連接組件時,止轉墊不需與附體分離。
止轉套止轉凸臺與附體止轉孔或墊片止轉孔配合約束止轉墊相對附體旋轉,不需要在止轉套外周設有止轉套外止轉部,不需要與止轉套外周的止轉套外止轉部配合的止轉孔來約束止轉套相對附體旋轉;因而不需要在附體上加工與止轉套配合的止轉孔,也不需要一個與附體不可轉動地安裝在一起、設有與止轉套外止轉部配合的止轉孔的止轉件,也不需要在止轉套上設計兩個以上的止轉通孔來約束止轉套旋轉。相對在附體上加工設有與止轉套外止轉部配合的止轉孔,加工成本大大降低。相對用與附體不可轉動地止轉件來約束止轉套相對附體旋轉,節省了止轉件,省去了在安裝現場安裝止轉件,節省了安裝時間成本,大大降低了成本。
止轉套與螺桿抵擋部之間一般為間隙配合,便于止轉套的安裝和取出。由于止轉套沒有安裝在止轉孔中,完全外露,止轉套的安裝方便、快速;止轉套的拆卸即使不借助拆卸工具也能很方便地拆卸,拆卸方便、快速、可靠。
止轉套上設有彈性臂,在彈性臂的端部設有限位部,不再需要限位件對止轉套限位。止轉結構包括止轉套和限位件,在限位件上設有彈性臂,在彈性臂的端部設有限位部;在工廠 就將限位件和止轉套安裝在一起,并可做成標準件,在工廠,由于可實現自動化作業,因此安裝效率高。設有彈性臂的止轉套和包括設有彈性臂的限位件的止轉結構,在螺桿的安裝現場,不再需要安裝限位件,因此安裝快捷,效率高。
在鎖緊螺母上設有止轉凸臺約束鎖緊螺母相對母體旋轉,不需在母體上加工如內六角孔等,降低成本。止轉墊還包括鎖緊螺母止轉墊,止轉墊的嵌入部嵌入母體內約束止轉墊相對母體旋轉、或止轉墊的摩擦顆粒與附體間產生足夠大的摩擦力約束止轉墊相對附體旋轉、止轉墊通過固定膠固定在附體上約束止轉墊相對附體旋轉,不需在母體上加工約束鎖緊螺母相對母體旋轉的止轉結構,降低成本。
本發明的止轉結構,同樣適用對鎖緊螺母止轉。
母體與附體為一體式結構,形成帶斷口的環形體,這種機構的緊固連接結構,用來連接其它零件時,由于螺桿相對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不會旋轉,即使在緊固連接結構承受很大地力、或緊固連接結構處于劇烈震動的環境等,也不會因為螺桿朝旋松方向旋轉導致螺紋連接失效,確保螺桿可靠地將第二安裝部、第一安裝部緊固連接在一起。
采用本發明的緊固連接組件的曲軸連桿機構,通過緊固連接組件固定在一起的連桿體和連桿大頭蓋,由于螺桿相對連桿體、螺桿大頭蓋不會旋轉,因此即使連桿體承受很大地力、或曲軸連桿機構處于劇烈震動的環境等,也不會因為螺桿朝旋松方向旋轉導致螺紋連接失效,這樣確保連桿體和連桿大頭蓋可靠地安裝在一起,防止事故發生。
在止轉套上設有止轉孔,在附體上設有與止轉套的止轉孔配合的止轉凸臺,是本發明的一個簡單的等同置換,當然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將止轉凸臺設置在附體上,除非是注塑件、鑄造件等,在成型附體時就一起成型止轉凸臺,若加工止轉凸臺,成本特別高,故在本專利中不再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2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3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3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4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4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5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5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1為實施例6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12為實施例6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3為實施例7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4為實施例7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15為實施例8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6為實施例8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17為實施例9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8為實施例9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19為實施例9的止轉套與限位件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0為實施例10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1為實施例10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2為實施例10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23為實施例11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4為實施例12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5為實施例13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6為實施例14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27為實施例15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28為實施例15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9為實施例16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30為實施例16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31為實施例17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32為實施例17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3為實施例18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4為實施例19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35為實施例19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36為實施例19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7為實施例20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8為實施例20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的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39為實施例21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的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40為實施例21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1為實施例22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2為實施例23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3為實施例23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的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44為實施例24的緊固連接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5為實施例24的螺桿與止轉套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6為實施例24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的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47為實施例25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8為實施例26的緊固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9為實施例26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的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50為圖49的A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1為實施例27的止轉套與彈性限位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2為實施例27的緊固連接結構過螺桿的軸心位置剖切的剖視示意圖。
圖53為圖52的A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4為實施例28的止轉套限位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5為實施例29的止轉套限位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6為實施例30的曲軸連桿機構的立體分解示意。
圖57為實施例30的曲軸連桿機構過兩螺桿的軸線剖切的剖切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緊固連接組件,包括螺桿1、止轉套2、限位件,限位件為抵擋螺母3。
螺桿1包括依次排列的外螺紋部4、外齒輪形的止轉抵擋部5、在安裝和拆卸螺桿1時提供扳手夾持位的夾持部6和外螺紋部7。止轉抵擋部5徑向凸出外螺紋部4和夾持部6,夾持部6徑向凸出外螺紋部7。止轉抵擋部5的外周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三角形齒,一個三角形齒形成一個螺桿止轉部8。夾持部6的外周為正六角形。
止轉套2為圓環狀,止轉套2的軸心位置設有與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5間隙配合的軸向的內齒輪形狀的止轉通孔9,止轉通孔9的孔壁上設有多個均勻周向分布的三角形槽,止轉通孔9的孔壁上的單個三角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8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10。在止轉套2的一個端面上軸向凸出一個柱狀的止轉凸臺11,止轉凸臺11的抵擋位置在周向方向、朝向螺桿旋松方向。止轉凸臺11的高度大于止轉套內止轉部10的軸線長度。這樣在止轉套2的止轉套內止轉部10未與螺桿1的螺桿止轉部8接觸前,止轉凸臺11的抵擋位置能與止轉圓孔17接觸。
抵擋螺母3為階梯形,抵擋螺母3的軸心位置設有與螺桿1的外螺紋部7配合的螺紋通孔12,與螺紋通孔12連通、用來避空螺桿1的夾持部6的避空孔13。
緊固連接結構包括上述的緊固連接組件、母體14、附體15。
附體15上設有與螺桿1的外螺紋部4配合的通孔16,在附體15背離母體14的一側設有與止轉凸臺11配合的止轉圓孔17。
母體14上設有與螺桿1的外螺紋部4螺紋配合的螺紋盲孔18。
螺桿1的外螺紋部4依次穿過附體15上的通孔16、與母體14的螺紋盲孔18螺紋連接,止轉抵擋部5一側的端面軸向抵擋附體15,螺桿1將母體14與附體15緊固連接在一起。止轉套2安裝在螺桿1的止轉抵擋部5外,止轉凸臺11的抵擋位置靠近附體15的止轉圓孔17或與止轉圓孔17接觸,三角形齒的螺桿止轉部8插入相應的三角形槽的止轉套內止轉部10內,止轉套2的止轉凸臺11插入附體15的止轉圓孔17中,抵擋螺母3安裝在螺桿1的外螺紋部7上,螺桿1的夾持部6置于避空孔13內,抵擋螺母3對止轉套2背離附體15的一側軸向限位。止轉凸臺11在朝向螺桿旋松方向的一側被附體15的止轉圓孔17抵擋、螺桿1穿過止轉套2的止轉通孔9共同約束止轉套2相對附體15旋轉,螺桿止轉部8與止轉套內 止轉部10配合約束止轉套2相對螺桿1相旋轉,母體14和附體15無相對旋轉,因此螺桿1不可旋轉地與母體14和附體15安裝在一起。
實施例2
如圖3、圖4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抵擋螺母31為與螺桿32的外螺紋部33配合的外六角螺母。
螺桿32包括依次排列的外螺紋部34、止轉抵擋部35、外螺紋部33。止轉抵擋部35包括外周為圓柱形的抵擋圓凸環36和外周為正六角形的止轉部37,止轉部37與外螺紋部33相連。止轉部37的外周的六個平面形成周向排列的六個螺桿止轉部37。抵擋圓凸環36徑向凸出外螺紋部34和止轉部37,止轉部37徑向凸出外螺紋部33。
止轉套39的軸心位置設有與螺桿32的止轉部37間隙配合的軸向的止轉通孔40,與止轉通孔40連通、避空螺桿32的抵擋圓凸環36的避空孔38。止轉通孔40的孔壁為兩個結構相同的正六角形孔旋轉30°的相交結構,在止轉通孔40的孔壁上形成十二個尖角形凹槽,每個尖角形凹槽由正六角形孔的兩相交平面形成,尖角形凹槽的兩相交平面形成與止轉部37的螺桿止轉部41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42。在止轉套39近避空孔38的端面上軸向凸出一個止轉凸臺43。
止轉套39的止轉通孔40安裝在螺桿32的止轉部37外,螺桿32的抵擋凸環置于止轉套39的避空孔38內。
實施例3
如圖5、圖6所示,與實施例2不同的是,限位件為卡環51。
螺桿52包括依次排列的外螺紋部53、夾持部54、止轉抵擋部55和圓柱形的安裝部59。止轉抵擋部55的外周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梯形齒,一個梯形齒形成一個螺桿止轉部56。夾持部54的外周為正六角形。安裝部59上設有與卡環51配合的卡槽60。夾持部54徑向凸出外螺紋部53和與止轉抵擋部55,止轉抵擋部55從徑向凸出安裝部59。
緊固連接結構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卡環51扣在螺桿52的安裝部59的卡槽60內對止轉套57背離附體58的一側軸向限位。
實施例4
如圖7、圖8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限位件為卡環71。
螺桿72包括依次排列的外螺紋部73、止轉抵擋部74、夾持部75和圓柱形的安裝部76。止轉抵擋部74的外周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梯形齒,一個梯形齒形成一個螺桿止轉部77,夾持部75的外周為正六角形,安裝部76上設有與卡環71配合的卡槽78,止轉抵擋部74徑向凸出外螺紋部73與夾持部75,夾持部75徑向凸出安裝部76。
卡環71由金屬線材彎折而成,包括與止轉套79背離設置止轉凸臺的端面配合的非閉合的圓環狀限位部81,由圓環狀限位部81的兩端垂直圓環狀限位部81同方向彎折的兩連接部82,分別由兩連接部82的一端平行圓環狀限位部81朝環狀限位部81方向彎曲的兩平行的抵擋部83,及分別在兩抵擋部83的端部向外彎折后再反向彎折形成的環狀的抓取部84;在兩抵擋部83間形成與卡槽78底部的外周配合的避空空間80。
卡環71的兩抵擋部83安裝在螺桿72的安裝部76的卡槽78內,卡環71的環狀限位部81抵擋在止轉套79背離止轉凸臺的端面上對止轉套79背離附體的一側軸向限位。
實施例5
如圖9、圖10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限位件為卡環91。
螺桿92包括依次排列的外螺紋部93、止轉抵擋部94。止轉抵擋部94包括外周為圓柱形的抵擋圓凸環95和外周為正六角形的止轉部96,抵擋圓凸環95置于外螺紋部93與止轉部96之間。止轉部96上設有與卡環91配合的卡槽97,止轉部96的外周的六個平面形成周向排列的六個螺桿止轉部105。抵擋圓凸環95徑向凸出外螺紋部93和止轉部96。
止轉套99的軸心位置設有與螺桿92的止轉部96配合的軸向的止轉通孔98,止轉通孔98的孔壁為兩個結構相同的正六角形孔旋轉30°的相交結構,在止轉通孔98的孔壁上形成十二個尖角形凹槽,每個尖角形凹槽由正六角形孔的兩相交平面形成,尖角形凹槽的兩相交平面形成與螺桿92的螺桿止轉部105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106,在止轉套99的一個端面上軸向凸出一個止轉凸臺100。
卡環91包括非閉合的圓環狀的卡環本體101,卡環本體101的外周均勻分布六條徑向凸出的限位凸條102,在卡環97本體兩端的端部均設有拆卸用通孔103。限位凸條102徑向凸出螺桿92上的卡槽97的外周,限位凸條102的最大外徑大于止轉通孔98的最大孔徑;卡環本體101的內周與螺桿92的止轉抵擋部94的卡槽97底部的外周配合。
止轉套99安裝在螺桿92的止轉部96外,卡環91的卡環本體101安裝在螺桿92的止轉 部96的卡槽97內,卡環91的限位凸條102抵擋止轉套99背離附體104的一側的端面對止轉套99背離附體104的一側軸向限位。
拆卸螺桿92時,用特制的鉗類工具伸入到兩個拆卸用通孔103中,再向外張開卡環91,卡環91就可從螺桿92的卡槽97中脫出來。
實施例6
如圖11、圖12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一種緊固連接組件,包括螺桿111、止轉套112,不需限位件。
螺桿111包括外螺紋部113、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114和帶有倒角的圓柱形的限位抵擋部115。止轉抵擋部114置于外螺紋部113和限位抵擋部115之間,限位抵擋部115徑向凸出止轉抵擋部114,止轉抵擋部114徑向凸出外螺紋部113。止轉抵擋部114的外周為外齒輪形狀,止轉抵擋部114的外周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梯形齒,一個梯形齒形成一個螺桿止轉部116。
止轉套112包括環狀的止轉套本體127,在止轉套本體127的軸心位置設有中心通孔117,在中心通孔117的孔壁上均勻分布三個彈性臂118。每個彈性臂118包括從中心通孔117的孔壁徑向向內形成的水平凸部119、軸向向上再徑向向內再軸向下形成的U形彈性臂120;在U形彈性臂120的端部徑向向內形成限位部121、在三個限位部121的內側面上設有與螺桿111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114部分配合的內齒輪形狀的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三角形槽,限位部121的內側面上的單個三角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116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122,三個限位部121的內側面上的三角形槽形成非閉合的止轉通孔123。止轉套112背離U形彈性臂120的端面上軸向凸出一個止轉凸臺124。止轉抵擋部114的外周與限位抵擋部115朝向止轉抵擋部114的端面形成容置限位部121的限位部容置空間。
緊固連接結構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止轉套112的U形彈性臂120通過彈性變形置于螺桿111的止轉部外且止轉套112的止轉凸臺124插入附體125的止轉孔126中,止轉套112的限位部121被螺桿111的限位抵擋部115朝向止轉抵擋部114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112背離附體125的一側軸向限位。
實施例7
如圖13、圖14所示,與實施例6不同的是,止轉套141包括環狀的止轉套本體142,在止轉套本體142的軸心位置設有中心通孔143,沿止轉套本體142的外周和內周同向延伸設有相同高度的外凸環144和內凸環145,在內凸環145上沿內凸環145的頂面向內徑向設有三個限位部146,沿每個限位部146的周向兩側、以中心通孔143軸心為中心點設有切開內凸環145并部分切開止轉套本體142的放射狀的直線切槽147,與限位部146相連的內凸環145和止轉套本體142形成彈性臂148,限位部146、與限位部146相連的內凸環145和止轉套本體142形成彈性的止轉抵擋部149。在三個限位部146的內側面上設有與螺桿150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151部分配合的內齒輪形狀的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三角形槽,限位部146的內側面上的單個梯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152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153,三個限位部146的內側面上的三角形槽形成非閉合的止轉通孔。在止轉套本體142朝向內凸環145的一側、內凸環145和外凸環144之間軸向凸出一個止轉凸臺154。止轉抵擋部151的外周和限位抵擋部157朝向止轉抵擋部151的端面形成容置限位部146的限位部容置空間。
止轉套141的彈性臂148通過彈性變形置于螺桿150的止轉抵擋部151外且止轉套141的止轉凸臺154插入附體155的止轉圓孔156中,止轉套141的限位部146被螺桿150的限位抵擋部157朝向止轉抵擋部151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141背離附體155的一側軸向限位。實施例8
如圖15、圖16所示,與實施例6不同的是,螺桿171依次包括外螺紋部172、抵擋部173、止轉部174,止轉部174徑向凸出抵擋部173。抵擋部173和止轉部174形成螺桿的止轉抵擋部。
止轉套175包括環狀的止轉套本體176,在止轉套本體176的軸心位置設有中心通孔180,沿止轉套本體176的外周和內周同向延伸設有相同高度的外凸環177和內凸環178,在內凸環178上沿內凸環178的頂面向內徑向設有三個限位部179,沿每個限位部179的周向兩側、以中心通孔180軸心為中心點設有切開內凸環178并部分切開止轉套本體176的放射狀的直線切槽181,與限位部179相連的內凸環178和止轉套本體176形成彈性臂182。在內凸環178上不設有限位部179的內側面上設有與螺桿171的外齒輪形狀的止轉部174配合的內齒輪形狀的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梯形槽,單個梯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183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184,三個限位部179的內側面上的三角形槽形成非閉合的止轉通孔185。在止轉套本體176朝向內凸環178的一側、內凸環178和外凸環177之間軸向凸出一個止轉凸臺186。 抵擋部173的外周、止轉部174朝向抵擋部173的端面形成容置限位部179的限位部容置空間。
止轉套175的止轉套內止轉部184置于螺桿171的止轉部174外、止轉套175的彈性臂182通過彈性變形置于螺桿171的抵擋部173外且止轉套175的止轉凸臺186插入附體187的止轉圓孔188中,止轉套175的限位部179被螺桿171的止轉部174朝向抵擋部173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175背離附體187的一側軸向限位。
實施例9
如圖17至圖19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螺桿201依次包括外螺紋部202、抵擋部203、外齒輪形的止轉部204、正六角形的夾持部205,抵擋部203徑向凸出外螺紋部202,止轉部204徑向凸出抵擋部203與夾持部205。抵擋部203和止轉部204形成止轉抵擋部206,抵擋部203的外周與止轉部204朝向外螺紋部202的面形成限位部容置空間219。
限位件為塑膠件,包括圓環狀的限位件本體207,限位件本體207外周形狀與止轉套208外周形狀配合并相似,限位件本體207內圓直徑稍大于螺桿201的止轉部204的外徑。在限位件本體207的中心通孔218上設有三個與凹槽220,沿每個凹槽220的底面徑向向軸線方向再軸向同側凸出限位件本體形成三個彈性臂209,沿每個彈性臂209的端部徑向向軸線方向形成與限位件本體207平行的限位部210,限位部210徑向凸出中心通孔218的孔壁。在限位件本體207的同一個端面上凸出六根限位柱211,在限位柱211的端部設有抵擋環。限位柱211與限位部210置于限位件本體207的同一側。
止轉套208為金屬件,在止轉套208的止轉通孔212的孔壁周向均布三個避空限位件的彈性臂209的避空槽213,在止轉套208上設有六個周向分布的軸向的、與限位件的限位柱211配合的安裝孔214,在止轉套208的外周設有三個用來取出限位件的避空槽213。限位件的三個限位部210的最小內徑小于止轉通孔212的最小內徑。
將加工完成后的止轉套208放入成型限位件的注塑模具中,注塑成型限位件,這樣限位件的限位柱211穿過止轉套208的安裝孔214、通過限位柱211的抵擋環將限位件固定在止轉套208上,彈性臂209置于止轉套208的避空槽213中,限位部210徑向凸出止轉通孔212。
止轉套208與限位件一同安裝在螺桿201的止轉部204外,止轉套208的止轉套內止轉部217置于螺桿201的螺桿止轉部216外,限位件的限位部210通過彈性臂209彈性變形伸入限位部容置空間219內、并被止轉部204朝向抵擋部203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208背離附體215的一側軸向限位。
實施例10
如圖20至圖22所示,與實施例9不同的是,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圓環狀的止轉墊241。
附體242與母體243的形狀為圓環體,附體242外周與母體243的外周形狀相同。附體242上周向均布多個通孔244,通孔244的圓心分布在與圓環體的軸心同軸的同一圓周上。
母體243上設有與附體242上通孔244一一對應的螺紋盲孔245。止轉墊241的外周與附體242的外周形狀相同,止轉墊241上設有與附體242的通孔244一一對應、與螺桿246的外螺紋部247配合的通孔244,止轉墊241的每個通孔244外側的均設有一個與止轉套248的止轉凸臺249間隙配合的墊片止轉通孔244。
螺桿246穿過相應的墊片止轉通孔244、附體242相應的通孔244與母體243上相應的螺紋盲孔245螺紋連接。螺桿246將止轉墊241、附體242和母體243安裝在一起。
止轉墊241上的將止轉套248的止轉凸臺249正對止轉墊241的墊片止轉通孔244,由于墊片止轉通孔244的直徑大于止轉凸臺249的直徑,提供了一個微調空間,使止轉套248的止轉套內止轉部251與相應螺桿246的螺桿止轉部252能夠正對,從而將止轉套248與限位件一同安裝在螺桿246的止轉部254外,止轉套248的止轉套內止轉部251置于螺桿246的螺桿止轉部252外,限位件的彈性卡扣253通過彈性變形被止轉部254朝向抵擋部250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248背離附體242的一側軸向限位,止轉套248的止轉凸臺249伸入墊片止轉通孔244內約束止轉套248相對墊片旋轉,兩個以上的螺桿246約束止轉墊241相對附體242旋轉,母體243和附體242無相對旋轉,因此螺桿246均不可旋轉地與母體243、附體242和止轉墊241安裝在一起。
實施例11
如圖23所示,與實施例9不同的是,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止轉墊261。
母體262為圓弧過渡的L形件,包括直線部263,沿直線部263一端向一側彎曲90°的圓弧部264,連接圓弧部264另一端的直線部265。在母體262上沿母體262形狀分布多個螺紋盲孔266。
附體267與母體262的外周形狀相同,在附體267上設有與母體262的螺紋盲孔266一 一對應的通孔268。
止轉墊261的外周與附體267的外周形狀相同,止轉墊261上設有與附體267的通孔268一一對應的通孔269,止轉墊261的每個通孔269外側均設有一個與止轉套270的止轉凸臺間隙配合的墊片止轉通孔271。
實施例12
如圖24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止轉抵擋部281的外周為花鍵形,外周形成五個凸出部,每個凸出部形成一個螺桿止轉部282。
止轉通孔283的孔壁為與止轉抵擋部281的花鍵形狀的外周配合的花鍵形凹槽,止轉通孔283孔壁上的單個凹槽形成與螺桿止轉部282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284。
實施例13
如圖25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止轉抵擋部291的外周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梯形齒,一個梯形齒形成一個螺桿止轉部292。
止轉通孔293的孔壁上設有多個均勻周向分布的梯形槽,止轉通孔293的孔壁上的單個梯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292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294。
實施例14
如圖26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緊固連接結構包括緊固連接組件、一體式結構的母體和附體。母體與附體形成帶斷口的環形體301;在環形體301的斷口的兩端分別同向設有正對的第一安裝部302與第二安裝部303。在第一安裝部302上設有與螺桿304配合的通孔305。在第二安裝部303上設有與螺桿304配合、且與第一安裝部302上的通孔305相對應的螺紋孔307。螺桿304的外螺紋部306穿過第一安裝部302上的通孔305與第二安裝部303的螺紋孔307螺紋連接,螺桿304將第一安裝部302和第二安裝部303緊固連接在一起。
實施例15
如圖27、圖28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鎖緊螺母321。
鎖緊螺母321的外周包括正六角形的夾持部322、圓錐形的抵擋部323及設置在抵擋部323端面上的軸向的止轉凸臺324,鎖緊螺母321軸心位置設有與螺桿325的外螺紋部326配合的螺紋通孔327。
在母體328背離附體329的一側設有與鎖緊螺母321的止轉凸臺324間隙配合的圓止轉孔332。
鎖緊螺母321的止轉凸臺324插入母體328的圓止轉孔332中,鎖緊螺母321不可旋轉地安裝在母體328上,螺桿325的外螺紋部326依次穿過附體329上的通孔333、母體328上通孔334與鎖緊螺母321的螺紋通孔327螺紋連接,止轉抵擋部323一側的端面軸向抵擋附體329,鎖緊螺母321軸向抵擋母體328,螺桿325與鎖緊螺母321將母體328與附體329緊固連接在一起。
實施例16
如圖29、圖30所示,一種緊固連接組件,包括螺桿351、止轉套352。
螺桿351包括依次排列的外螺紋部353和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354,止轉抵擋部354徑向凸出外螺紋部353。止轉抵擋部354的外周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齒齒相連且圓滑過渡(未示出)的尖角圓滑過渡(未示出)的三角形齒,一個三角形齒形成一個螺桿止轉部355。止轉抵擋部354背離背離外螺紋部353的端面上設有用來安裝和拆卸螺桿351的內六角形的螺絲批孔356。
止轉套352包括環狀的止轉套本體357,止轉套本體357的軸心位置設有與止轉抵擋部354配合的軸向的止轉通孔358,止轉通孔358的孔壁為與止轉抵擋部354的外齒輪形狀間隙配合的內齒輪形狀的孔,止轉通孔358的孔壁上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三角形槽,止轉通孔358的孔壁上的單個三角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355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359。在止轉套本體357的一個端面上軸向凸出一個柱狀的止轉凸臺360,止轉凸臺360的抵擋位置在周向方向、朝向螺桿旋松方向。。
緊固連接結構包括上述的緊固連接組件、母體361、附體362。
附體362上設有與螺桿351的外螺紋部353配合的通孔363,在附體362背離母體361的一側設有與止轉凸臺360間隙配合的止轉圓孔364,。
母體361上設有與螺桿351的外螺紋部353螺紋配合的螺紋盲孔365。
螺桿351的外螺紋部353依次穿過附體362上的通孔363、與母體361的螺紋盲孔365螺紋連接,止轉抵擋部354一側的端面軸向抵擋附體362,螺桿351將母體361與附體362緊固連接在一起。
止轉套352安裝在螺桿351的止轉抵擋部354外,止轉凸臺360的抵擋位置靠近附體362的止轉圓孔364或與止轉圓孔364接觸,三角形齒的螺桿止轉部355插入相應的三角形槽的止轉套內止轉部359內,且止轉套352的止轉凸臺360插入附體362的止轉圓孔364中,在螺桿止轉部355和止轉套內止轉部359的間隙間填充有固定膠366,固定膠366凸出止轉套352背離附體362的端面,固定膠366將止轉套352與螺桿351的止轉抵擋部354固定在一起,從而對止轉套352背離附體362的一側軸向限位。止轉凸臺360在朝向螺桿旋松方向的一側被附體362的止轉圓孔364抵擋、螺桿351穿過止轉套352的止轉通孔358共同約束止轉套352相對附體362旋轉,螺桿止轉部355與止轉套內止轉部359配合約束止轉套352相對螺桿351相旋轉,母體361和附體362無相對旋轉,因此螺桿351不可旋轉地與母體361和附體362安裝在一起。
實施例17
如圖31、圖32所示,與實施例16不同的是,在止轉套381的止轉通孔382的孔壁上設有周向均布的三個圓弧形的膠槽383,在膠槽383與膠槽383相鄰的螺桿止轉部384和止轉套內止轉部的385間隙間填充有固定膠386。
實施例18
如圖33所示,與實施例16不同的是,螺桿391的止轉抵擋部392背離外螺紋部393的端面有倒角,增大固定膠394的附著面積,從而增大固定膠394的固定力。螺絲批孔395為十字形孔。
實施例19
如圖34至圖36所示,與實施例5不同的是,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止轉墊500。
螺桿501包括依次排列的外螺紋部502、光桿部503、止轉抵擋部504。止轉抵擋部504徑向凸出光桿部503。止轉抵擋部504上設有與卡環505配合的卡槽506。
止轉墊500的軸心位置設有與螺桿501的外螺紋部502間隙配合的圓中心通孔507,止轉墊500的端面設有一個與止轉套508的止轉凸臺509間隙配合的墊片圓止轉通孔510。圓中心通孔507的外周端面上軸向凸出一個止轉墊凸臺511。止轉墊500的最小外徑大于止轉套508的最大外徑。
附體512上設有與螺桿501的外螺紋部502配合的通孔513,在附體512背離母體514的一側設有與止轉墊凸臺511配合的止轉圓孔515。
將止轉墊500的止轉墊凸臺511插入止轉圓孔515內,且將止轉墊500的圓中心通孔507正對附體512上的通孔513。螺桿501的外螺紋部502依次穿過止轉墊500的圓中心通孔507、附體512上的通孔513與母體514的螺紋盲孔516螺紋連接,螺桿501的止轉抵擋部504一側的端面軸向抵擋止轉墊500,止轉墊500的止轉墊凸臺511插入附體512的止轉圓孔515中約束止轉墊500相對附體512旋轉,螺桿501將母體514、附體512和止轉墊500緊固連接在一起。
止轉套508安裝在螺桿501的止轉抵擋部504外,止轉套508的止轉凸臺509插入止轉墊500的墊片圓止轉通孔510中約束止轉套508相對止轉墊500旋轉。
實施例20
如圖37、圖38所示,一種緊固連接組件,包括螺桿661、止轉套662、止轉墊663。
螺桿661包括依次排列的外螺紋部664和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665,止轉抵擋部665徑向凸出外螺紋部664。止轉抵擋部665的外周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齒齒相連且圓滑過渡(未示出)的尖角圓滑過渡(未示出)的三角形齒,一個三角形齒形成一個螺桿止轉部666。止轉抵擋部665背離外螺紋部664的端面上設有用來安裝和拆卸螺桿661的內六角形的螺絲批孔667。
止轉套662包括環狀的止轉套本體668,止轉套本體668的軸心位置設有與止轉抵擋部665配合的軸向的止轉通孔669,在止轉套本體668的一個端面上軸向凸出一個柱狀的止轉凸臺670,止轉凸臺670的抵擋位置在周向方向、朝向螺桿旋松方向。
。止轉通孔669的孔壁為與止轉抵擋部665的外齒輪形狀間隙配合的內齒輪形狀的孔,在止轉通孔669的孔壁上設有周向均布的三個圓弧形的膠槽671,在止轉通孔669不設有膠槽671的孔壁上設有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三角形槽,止轉通孔669的孔壁上的單個三角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666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672。
止轉墊663軸心位置設有與螺桿661的外螺紋部664間隙配合的圓中心通孔673,止轉墊663的端面設有一個與止轉套662的止轉凸臺670間隙配合的墊片圓止轉通孔674,止轉墊663的一個端面上噴涂有很多個增大摩擦的摩擦凸粒675。
緊固連接結構包括上述的緊固連接組件、母體676、附體677。
附體677上設有與螺桿661的外螺紋部664配合的通孔678,附體677的硬度小于止轉墊663上的摩擦凸粒675上的硬度。
母體676上設有與螺桿661的外螺紋部664螺紋配合的螺紋盲孔679。
螺桿661的外螺紋部664依次穿過止轉墊663的中心通孔673、附體677上的通孔678與母體676上的螺紋盲孔679螺紋連接,螺桿661旋入的過程中止轉墊663的摩擦凸粒675嵌入附體677內、與附體677表面產生很大的摩擦力約束止轉墊663相對附體677旋轉,螺桿661將母體676與附體677、止轉墊663緊固連接在一起。
止轉套662安裝在螺桿661的止轉抵擋部665外,將止轉套662的止轉凸臺670插入墊片圓止轉通孔674中,由于墊片圓止轉通孔674的直徑大于止轉凸臺670的直徑,提供了一個微調空間,使止轉套662的止轉套內止轉部672與螺桿661的螺桿止轉部666能夠正對,從而將止轉套本體668安裝在螺桿661的止轉抵擋部665外,三角形齒的螺桿止轉部666插入相應的三角形槽的止轉套內止轉部672內,在膠槽671與膠槽671相鄰的螺桿止轉部666和止轉套內止轉部672的間隙間填充有固定膠680,固定膠680將止轉套662與螺桿661的止轉抵擋部665固定在一起,從而對止轉套662背離附體677的一側軸向限位。止轉凸臺670在朝向螺桿旋松方向的一側被墊片圓止轉通孔674抵擋、螺桿661穿過止轉墊663的中心通孔673共同約束止轉套2相對止轉套662相對止轉墊663旋轉,止轉墊663的摩擦凸粒675嵌入附體677內約束止轉墊663相對附體677旋轉,母體676和附體677無相對旋轉,因此螺桿661不可旋轉地與母體676、附體677和止轉墊663安裝在一起。
實施例21
如圖39、圖40所示,與實施例20不同的是,螺桿691包括外螺紋部692、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702和帶有倒角的圓柱形的限位抵擋部694。
止轉套695包括環狀的止轉套本體696,在止轉套本體696的軸心位置設有中心通孔697,在中心通孔697的孔壁上均勻分布三個抵擋止轉部698。每個抵擋止轉部698包括從中心通孔697的孔壁徑向向內形成的水平凸部699、軸向向上再徑向向內再軸向下形成的U形彈性臂700、從U形彈性臂700的端部徑向向內形成的抵擋部701、在三個抵擋部701的內側面上設有與螺桿691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702部分配合的內齒輪形狀的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三角形槽,抵擋部701的內側面上的單個三角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703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704,三個抵擋部701的內側面上的三角形槽的槽壁圍合形成非閉合的止轉通孔。止轉套695背離U形彈性臂700的端面上軸向凸出一個止轉凸臺705。
將止轉套695的止轉凸臺705部分插入墊片圓止轉通孔706中,止轉套695的U形彈性臂700通過彈性變形置于螺桿691的止轉抵擋部702外且止轉套695的止轉凸臺705繼續插入墊片圓止轉通孔706中,止轉套695的抵擋部701被螺桿691的限位抵擋部694朝向附體707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695背離附體707的一側軸向限位。止轉套695的止轉凸臺705伸入墊片圓止轉通孔706內約束止轉套695相對墊片旋轉,止轉墊708的摩擦凸粒709嵌入附體707內約束止轉墊708相對附體707旋轉,母體710和附體707無相對旋轉,因此螺桿691不可旋轉地與母體710、附體707和止轉墊708安裝在一起。
本實施例無需膠固定止轉套695,也無需限位件對止轉套695軸向限位,且通過止轉套695上的抵擋部701與螺桿691的限位抵擋部694配合,在使用過程中,能確保止轉套695不會與螺桿691松脫,從而確保螺桿691不會和母體710、附體707松脫。
實施例22
如圖41所示,與實施例21不同的是,止轉墊721上設有五個均勻分布的墊片止轉通孔722,每個墊片止轉通孔722以止轉墊721的軸心為圓心相隔15°設置。
止轉套723的U形彈性臂724通過彈性變形置于螺桿725的止轉抵擋部726外,止轉套723的止轉凸臺插入其中一個墊片止轉通孔722中,止轉套723的止轉凸臺與墊片止轉通孔722配合約束止轉套723相對止轉墊721旋轉。設有多個墊片止轉通孔722,便于調節止轉套723相對止轉墊721的安裝角度,在安裝止轉墊721時,更易于使螺桿725的螺桿止轉部726與止轉套723的止轉套內止轉部726正對,便于將止轉套723安裝在螺桿725外。
實施例23
如圖42、圖43所示,與實施例21不同的是,止轉套741上止轉凸臺742為沿止轉套741外周背離U形彈性臂743凸設的板條狀凸條,止轉凸臺742朝向止轉套741的軸心的內側面為一止轉用平面。
止轉墊745為帶倒角的四方形,四個外側面與止轉凸臺742間隙配合,為直線垂直切割面,止轉墊745的外側面到止轉墊745的中心通孔747軸心的最小距離稍小于止轉凸臺742朝向止轉套741的軸心的內側面的最小距離。止轉套741的U形彈性臂743通過彈性變形使 抵擋部置于螺桿748的止轉抵擋部746外,止轉套741的止轉凸臺742的內側面與止轉墊745的外側面配合,止轉套741的止轉凸臺742被止轉墊745的外側面抵擋約束止轉套741相對止轉墊745旋轉。
實施例24
如圖44至圖46所示,與實施例21不同的是,緊固連接組件還包括螺母止轉墊791。
鎖緊螺母792為階梯形,包括正六角形的夾持部793、和從夾持部793的端面凸設的定位部794及止轉凸臺795,鎖緊螺母792軸心位置設有與螺桿796的外螺紋部797配合的螺紋通孔798。定位部794設置在夾持部793的軸心位置,止轉凸臺795設置在定位部794的外周。
螺母止轉墊791軸心位置設有與鎖緊螺母792的定位部794外周間隙配合的圓中心通孔799,螺母止轉墊791的端面設有一個與螺母的止轉凸臺795間隙配合的止轉螺母圓通孔800。螺母止轉墊791的兩個端面均為光滑的面,不設有用來增大摩擦的摩擦顆粒或嵌入凸起等。
螺桿796依次包括外螺紋部797、光桿部801、止轉抵擋部802、夾持部824,止轉抵擋部802包括止轉部803和與光桿部801相連、避空用的圓柱形的抵擋部804,抵擋部804徑向凸出光桿部801,止轉部803徑向凸出抵擋部804和夾持部824。
止轉套805包括環狀的止轉套本體806,在止轉套本體806的軸心位置設有中心通孔807,沿止轉套本體806的外周和內周同向延伸設有相同高度的外凸環808和內凸環809,在內凸環809上沿內凸環809的頂面向內徑向凸設有三個抵擋部810,沿每個抵擋部810的周向兩側、以中心通孔807軸心為中心點設有切開內凸環809并部分切開止轉套本體806的放射狀的直線切槽812,與抵擋部810相連的內凸環809和止轉套本體806形成彈性臂811。在抵擋部810的內側面上設有與螺桿796外齒輪形狀的止轉抵擋部802部分配合的內齒輪形狀的多個均勻周向排列的三角形槽,內凸環809內側面上的單個三角形槽形成一個與螺桿止轉部813配合的止轉套內止轉部814,內凸環809內側面上的三角形槽的槽壁圍合形成非閉合的止轉通孔815。在止轉套本體806朝向內凸環809的一側、內凸環809和外凸環808之間軸向凸出一個止轉凸臺816。
止轉墊817軸心位置設有與螺桿796的外螺紋部797間隙配合的圓中心通孔818,止轉墊817的端面設有一個與止轉套805的止轉凸臺816間隙配合的墊片圓止轉通孔819。止轉墊817的兩個端面均為光滑的面,不設有用來增大摩擦的摩擦顆粒或嵌入凸起等。
在螺母止轉墊791的一個端面上涂滿膠,鎖緊螺母792的定位部794從螺母止轉墊791未涂有膠的端面伸入螺母止轉墊791的圓中心通孔799、止轉凸臺795伸入螺母止轉墊791的止轉螺母圓通孔800內,將螺母止轉墊791套在鎖緊螺母792上。
在止轉墊817的一個端面上涂滿膠,螺桿796的外螺紋部797從止轉墊817未涂有膠的端面依次穿過止轉墊817的圓中心通孔818、附體820上的通孔821與母體822上的通孔823與鎖緊螺母792螺紋連接;螺桿796和鎖緊螺母792將螺母止轉墊791、母體822與附體820、止轉墊817緊固連接在一起。螺桿796旋入的過程中止轉墊817與附體820表面粘合在一起、與附體820表面產生很大的粘合力約束止轉墊817相對附體820旋轉,螺母止轉墊791與母體822表面粘合在一起、與母體822表面產生很大的粘合力約束螺母止轉墊791相對母體822旋轉,止轉凸臺795伸入螺母止轉墊791的止轉螺母圓通孔800約束鎖緊螺母792相對螺母止轉墊791旋轉,鎖緊螺母792、螺母止轉墊791、止轉墊817相對母體822和附體820均不可轉動。
止轉套805置于螺桿796的止轉部803外、止轉套805的彈性臂811通過彈性變形置于螺桿796的光桿部801外且止轉套805的止轉凸臺816插入止轉墊817的墊片圓止轉通孔815中,止轉套805的抵擋部810被螺桿796的止轉部803朝向附體820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805背離附體820的一側軸向限位。
實施例25
如圖47所示,與實施例24不同的是,止轉墊1050為兩側為外圓弧的長方形。螺母止轉墊1051的外周包括連接關于中心軸對稱的兩圓弧面1052,連接兩圓弧面的平行的兩平面1053。
實施例26
如圖48至圖50所示,與實施例9不同的是,沿止轉通孔1061的外周周向均布三個方形的避空通孔1062,在止轉套1063的外周設有三個夾持槽1064。止轉通孔1061為閉合的內齒輪形孔。
限位件1065包括圓環狀的限位件本體1066,在限位件本體1066的中心位置設有中心通孔1067,中心通孔1067的最小孔徑大于止轉通孔1061的最大孔徑。在中心通孔1067的孔 壁周向均布三個凹槽1068,垂直限位件本體1066的端面、對應每個凹槽1068均同側設有與每個凹槽1068的底面齊平的第一彈性臂1069,沿第一彈性臂1069端部向中心通孔1067的軸心圓弧彎曲的弧形彈性臂1070,沿弧形彈性臂1070的端部再垂直向下形成第二彈性臂1071,在第二彈性臂1071的端部向中心通孔1067軸心水平彎折形成限位部1073。第一彈性臂1069、第二彈性臂1071關于弧形彈性臂1070的軸心線對稱。第一彈性臂1069、弧形彈性臂1070、第二彈性臂1071形成U形彈性臂1072。限位部1073與限位件本體1066在同一平面。限位件本體1066的外徑小于止轉套1063的外徑。U形彈性臂1072與避空通孔1062配合。
將止轉套1063的止轉通孔1061軸線與限位件1065的中心通孔1067的軸線位置關系對應,限位件1065上的三個U形彈性臂1072分別安裝在止轉套1063上的三個避空通孔1062內,限位件本體1066的端面與止轉套1063的端面碰焊在一起。限位件1065的限位部1073徑向凸出止轉套1063的止轉通孔1061。限位件1065的第一彈性臂1069和第二彈性臂1071之間的距離大于限位件1065的限位部1073凸出止轉套1063的止轉通孔1061的孔壁的長度,以提供變形空間。
止轉套1063與限位件1065一同安裝在螺桿1074的止轉部1075外,且止轉套1063的止轉凸臺(未示出)插入附體1077的止轉圓孔(未示出),限位件1065的U形彈性臂1072通過彈性變形使限位部1073插入止轉部1075與抵擋部1076形成的限位部1073容置空間內、并被止轉部1075朝向抵擋部1076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1063背離附體1077的一側軸向限位。
實施例27
如圖51至圖53所示,與實施例26不同的是,限位件包括三個結構相同的彈性限位件1091。彈性限位件1091由長條狀的金屬片彎折而成。彈性限位件1091包括水平的限位部1092,垂直限位部1092彎折而成的第一彈性臂1093、沿第一彈性臂1093端部向限位部1092方向水平彎折、再背離限位部1092方向反向斜向上彎折、再圓弧過渡反向斜向下彎折、再朝向限位部1092方向水平彎折而成的卡扣1094,再沿卡扣1094端部垂直向下彎折而成的第二彈性臂1095,再沿第二彈性臂1095的端部背離限位部1092方向水平彎折而成的抵擋部1096,抵擋部1096和限位部1092位于同一個平面。卡扣1094的兩水平部1097位于同一個平面。限位部1092與相應的卡扣1094的水平部1097之間的距離稍大于止轉套1098的厚度。
將彈性限位件1091的限位部1092朝向止轉套1098的軸心、并將卡扣1094穿過止轉套1098上的避空通孔1099將彈性限位件1091與止轉套1098安裝在一起,彈性限位件1091的限位部1092徑向凸出止轉套1098的止轉通孔的孔壁,彈性限位件1091的兩彈性臂之間的距離大于彈性限位件1091的限位部1092凸出止轉套1098的止轉通孔的孔壁的長度,以提供變形空間。以同樣的方式將另外兩個彈性限位件1091與止轉套1098安裝在一起。
止轉套1098與安裝在一起的三個彈性限位件1091一同安裝在螺桿1100的止轉部1101外,且止轉套1098的止轉凸臺(未示出)插入附體1102的止轉圓孔(未示出)中,彈性限位件1091的卡扣1094和第一彈性臂1093通過彈性變形使限位部1092插入止轉部1101與抵擋部1103形成的限位部1092容置空間內、并被止轉部1101朝向抵擋部1103的端面抵擋、對止轉套1098背離附體1102的一側軸向限位。
實施例28
如圖54所示,與實施例27不同的是,在每個彈性限位件1241的抵擋部1242背離卡扣1243的一側設有三個以上的墊高凸起1244,限位部1245和抵擋部1242在同一個平面上。墊高凸起1244使限位部1245與附體(未示出)和止轉套(未示出)間隙配合,在將止轉限位組件安裝在螺桿(未示出)的止轉抵擋部1242上的過程中,第一彈性臂1246和卡扣1243彈性變形時,便于限位部1245在止轉套與附體間運動。
卡扣1243與抵擋部1242之間的距離等于止轉套的厚度,從卡扣1243的最頂端向限位件的方向兩側逐步縮小,這種結構的彈性限位件1241,第二彈性臂1247與止轉套的避空通孔緊配合,在卡扣1243和第一彈性臂1246沒有彈性變形時,彈性限位件1241不會相對止轉套發生位移,在緊固連接結構處于劇烈震動的環境下,可大大降低噪音,且便于止轉限位組件安裝在螺桿的止轉抵擋部1242外;第一彈性臂1246與避空通孔間隙配合,在將止轉限位組件安裝在螺桿上過程中,第一彈性臂1246和卡扣1243彈性變形時,第一彈性臂1246可在避空通孔內自由運動,使限位部1245更易伸入限位部容置空間內。
實施例29
如圖55所示,與實施例26不同的是,從弧形彈性臂1261的最頂端向限位件的方向兩側逐步縮小,這種結構的限位件,第一彈性臂1262、與第一彈性臂1262相接的半個弧形彈性 臂1261與止轉套(未示出)的避空通孔(未示出)緊配合,與第二彈性臂1263相接的半個弧形彈性臂1261、第二彈性臂1263與避空通孔間隙配合,這樣在弧形彈性臂1261和第二彈性臂1263沒有彈性變形時,限位件不會相對止轉套發生位移,在緊固連接結構處于劇烈震動的環境下,可大大降低噪音,且便于止轉限位組件安裝在螺桿(未示出)的止轉抵擋部(未示出)外;在將止轉限位組件安裝在螺桿上過程中,弧形彈性臂1261和第二彈性臂1263彈性變形時,半個弧形彈性臂1261和第二彈性臂1263彈性可在避空通孔內自由運動,使限位部更易伸入限位部容置空間內。
實施例30
如圖56、圖57所示,曲軸連桿機構包括緊固連接組件、曲軸1281、連桿組。
緊固連接組件與實施例2不同的是還包括外正六角形的鎖緊螺母1282。
連桿組包括連桿體1283、連桿大頭蓋1284、連桿大頭軸瓦1285。連桿體1283包括連桿大頭1286和連桿小頭1287。連桿大頭1286上設有與螺桿1288的外螺紋部1289配合的通孔1290,連桿大頭蓋1284上設有與螺桿1288的外螺紋部1289配合的通孔1291。在連桿大頭1286背離連桿大頭蓋1284的一側設有與止轉套1292的止轉凸臺1293配合的圓形的大頭止轉孔1294。
連桿大頭軸瓦1285合抱在曲軸1281外,連桿大頭1286和連桿大頭蓋1284合抱在連桿大頭軸瓦1285外;螺桿1288的外螺紋部1289依次穿過連桿大頭1286的通孔1290、連桿大頭蓋1284上的通孔1291與的鎖緊螺母1282螺紋連接,鎖緊螺母1282的外周的一個平面被連桿大頭蓋1284的一側壁抵擋約束鎖緊螺母1282相對連桿大頭蓋1284旋轉,螺桿1288和鎖緊螺母1282將連桿大頭1286和連桿大頭蓋1284緊固連接在一起。
止轉套1292安裝在螺桿1288的止轉抵擋部1295外,止轉套1292的止轉凸臺1293的抵擋位置靠近或與大頭止轉孔1294接觸、止轉套1292的止轉凸臺1293插入大頭止轉孔1294中,抵擋螺母1296安裝在螺桿1288的外螺紋部1289上,抵擋螺母1296對止轉套1292背離連桿大頭1286的一側軸向限位。止轉套1292止轉凸臺1293在螺桿1288的旋松方向被大頭止轉孔1294抵擋約束止轉套1292相對連桿大頭1286旋轉,螺桿止轉部1297與止轉套內止轉部1298配合約束止轉套1292相對螺桿1288相旋轉,連桿大頭蓋1284和連桿大頭1286無相對旋轉,因此螺桿1288不可旋轉地與連桿大頭蓋1284和連桿大頭1286安裝在一起。
對于本發明,止轉套上的止轉套止轉凸臺可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在附體上設有與止轉套止轉凸臺一一配合的附體止轉孔;附體止轉孔也可是止轉套止轉凸臺的整數倍;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任何創造性勞動就可實現,故不再用具體的實施方式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