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軸承座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軸封端軸承座。
背景技術:
目前許多風閥裝置上都是將軸的兩端安裝軸承,再通過軸承座安裝在平板上,然后通過驅動軸的旋轉帶動閥門葉片的轉動,從而實現閥門的開啟和關閉,現有技術條件下的軸承座是圓柱體型,中間開設有軸承孔,但是問題在于:軸承轉動時需要添加并且保持一定量的潤滑油或者潤滑脂,這就對軸承座的密封性能提出了要求,而且軸承在工作時不能將軸承的內圈和外圈頂在同一平面上,如果頂在同一平面上,則軸承端面磨損會加快,這樣就對軸承座的型式提出了一定的考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軸封端軸承座,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軸封端軸承座,包括座體,所述的座體為階梯狀,在大圓盤邊上設置有兩個座耳,兩個所述的座耳關于座體中心線所在平面對稱,在兩個所述的座耳上分別設置有一個螺栓孔,從所述的座體的大圓盤的底面向內設置有一個軸承孔,所述的軸承孔的內徑與所安裝軸承的外圈的外徑相同,深度與軸承的寬度相同,所述的軸承孔的中心線與座體的中心線共線。
優選的,在所述的軸承孔的底平面開設有一個平槽,所述的平槽的內徑比所安裝軸承的外圈的外徑小,比所安裝軸承的內圈的外徑大。
優選的,在所述的座體的底平面上設置有一個凹槽,所述的凹槽的左側的平面與平槽的右側平面之間的距離為待安裝軸承的寬度相同。
優選的,在所述的座體的右側平面上設置有一圈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的深度比所要安裝的密封條的直徑要小。
優選的,在所述的座體的左側面開設有一個注油孔,所述的注油孔穿過座體,與平槽貫通,所述的注油孔為螺紋注油孔。
優選的,所述的座體上的拐角處均設置倒角,所述的座體的大圓盤的左平面與小圓盤之間的拐角設置為直角倒角,其余倒角均為圓倒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鑄造之后只需要稍微加工就能成型,加工方便;增加了注油孔,能夠保證軸承運轉時有充足的潤滑,同時增加了密封槽,使得潤滑油不易流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軸封端軸承座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軸封端軸承座的斷面剖視圖。
圖中:1-座體;2-座耳;21-螺栓孔;3-軸承孔;31-平槽;32-凹槽;4-密封槽;5-注油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軸封端軸承座,其結構如下:一個圓柱體階梯狀的座體1,在大圓盤邊上設置有兩個座耳2,這兩個座耳2關于座體1中心線所在平面對稱,并且在每只座耳2上分別設置有一個螺栓孔21,該螺栓孔21為圓柱體的通孔,從座體1的大圓盤的底面向內設置有一個軸承孔3,該軸承孔3的內徑與所安裝軸承的外圈的外徑相同,深度與軸承的寬度相同,并且軸承孔3的中心線與座體1的中心線共線。
一般情況下,自調心軸承的內圈、外圈不能被同一個平面同時頂死,如果同時頂死,則自調心軸承起不到調心作用,所以,在軸承孔3的底平面開設有一個平槽31,該平槽31的內徑比所安裝軸承的外圈的外徑小,比所安裝軸承的內圈的外徑大,這樣一來軸承安裝好之后,只有軸承的外圈被頂死,內圈可以少位移的移動,起到了調心的作用。同時在座體1的底平面上設置有一個凹槽32,該凹槽32的左側的平面與平槽31的右側平面之間的距離為待安裝軸承的寬度相同。
軸承在運轉時需要用到潤滑油進行潤滑,為了方便注油,在座體1的左側面開設有一個注油孔5,該注油孔5穿過座體1,與平槽31貫通,注油孔5為螺紋注油孔,注油孔5采用螺紋注油孔是為了在注完油之后在注油孔5內旋進油塞,防止潤滑油流出。
為了防止軸承座在安裝之后,潤滑油可能從座體1與安裝面之間泄露出來,所以在座體1的右側平面上設置有一圈密封槽4,密封槽4的深度比所要安裝的密封條的直徑要小;安裝時通過壓緊密封圈,防止潤滑油流出。為了避免軸承座上存在一些鋒利的尖角,在座體1上的拐角處均設置倒角,座體1的大圓盤的左平面與小圓盤之間的拐角設置為直角倒角,其余倒角均為圓倒角。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