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減速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承受較大軸向力的減速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使用的平行齒輪傳動式減速機,所使用的軸承為調心滾子軸承或圓錐滾子軸承。調心滾子軸承能承受較大徑向力,圓錐滾子軸承能承受較大軸向力。對于同時承受較大軸向力和較大徑向力的傳動選用軸承比較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承受較大軸向力的減速機,能夠同時承受較大軸向力和較大徑向力。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承受較大軸向力的減速機,具有安裝有齒輪的轉軸,所述轉軸端部固定有內端蓋,所述內端蓋具有沿轉軸徑向延伸的突柱,所述突柱具有軸向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內安裝有彈簧,所述彈簧軸向左側安裝第一球面滾子推力軸承,所述彈簧軸向右側安裝第二球面滾子推力軸承,所述第二球面滾子推力軸承的右側面與外端蓋相抵,所述第一球面滾子推力軸承的左側面與隔環相抵,所述隔環左側安裝調心滾子軸承,所述調心滾子軸承位于齒輪右側。
進一步地,所述外端蓋左側設有連接座,外端蓋、連接座與機座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隔環左側局部與機座相抵,所述隔環右側局部與連接座相抵。
進一步地,所述隔環與調心滾子軸承之間設有隔圈。
進一步地,所述調心滾子軸承的內圈與轉軸安裝,所述調心滾子軸承的外圈與機座的內壁相抵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減速機結構,利用調心滾子軸承承受較大徑向力,增加第一球面滾子推力軸承、第二球面滾子推力軸承來承受較大軸向力,能夠同時承受較大軸向力和較大徑向力,并使用彈簧保證軸向最小負荷,兩種軸承相互配合。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轉軸,2、內端蓋,3、彈簧,4、第一球面滾子推力軸承,5、第二球面滾子推力軸承,6、外端蓋,7、隔環,8、調心滾子軸承,9、齒輪,10、連接座,11、機座,12、隔圈。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承受較大軸向力的減速機,具有安裝有齒輪9的轉軸1,所述轉軸1端部固定有內端蓋2,所述內端蓋2具有沿轉軸1徑向延伸的突柱,所述突柱具有軸向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內安裝有彈簧3,所述彈簧3軸向左側安裝第一球面滾子推力軸承4,所述彈簧3軸向右側安裝第二球面滾子推力軸承5,所述第二球面滾子推力軸承5的右側面與外端蓋6相抵,所述第一球面滾子推力軸承4的左側面與隔環7相抵,所述隔環7左側安裝調心滾子軸承8,所述調心滾子軸承8位于齒輪9右側。
所述外端蓋6左側設有連接座10,外端蓋6、連接座10與機座11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隔環7左側局部與機座11相抵,所述隔環7右側局部與連接座10相抵。
所述隔環7與調心滾子軸承8之間設有隔圈12。
所述調心滾子軸承8的內圈與轉軸1安裝,所述調心滾子軸承8的外圈與機座11的內壁相抵觸。
本實用新型的減速機結構,利用調心滾子軸承承受較大徑向力,增加第一球面滾子推力軸承、第二球面滾子推力軸承來承受較大軸向力,能夠同時承受較大軸向力和較大徑向力,并使用彈簧保證軸向最小負荷,兩種軸承相互配合。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