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人體工學領域,特別涉及多功能支架。
背景技術:
1、目前的工作人員工作和學生學習時,電腦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書本、書本架等放置在桌面上,使用者會處于一種低頭彎腰的狀態。長時間的低頭使用習慣等不良行為習慣會導致頸椎和腰椎的承重壓力增大,其附近的肌肉和筋膜發生張力變化,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脊柱發生曲度變直、側彎旋轉等變化。這是造成脊柱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據媒體報道,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調查顯示,我國20-40歲青壯年人群頸椎病患病率高達59.1%,甚至很多未成年人也未能幸免。
2、此外,顯示屏和書本與眼睛的距離過近也容易對眼睛造成損傷。
3、用在工作臺上的多功能支架在生活中運用比較廣泛。適用于工作臺上的電腦支架大多數都是由升降臺或者升降桌構成。升降臺和升降桌都是直接放置在工作臺面上,面積一般小于工作臺面。升降臺的升降方式通常是先選定一個高度,然后鎖定這一高度。之后若要想重新調節高度就需要重新選定一個高度,然后再進行鎖定。高度調節通常為無檔位限制,可隨意調節高度。調整到需要的高度后需要調整鎖緊螺絲就能夠將高度固定在這個位置。大多數的升降桌的結構是內x型的結構。升降桌的臺面一般可同時容納顯示屏和筆記本。
4、上述現有的用于工作臺上的升降臺和升降桌,基本上都是直接放置在工作臺上,采用交叉固定升降,升降起來比較繁瑣,也使得操作臺容易晃動不穩固,長時間的工作容易給用戶造成疲勞或身體上的損傷,不利于用戶身體健康和給用戶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
5、此外,這種升降臺和升降桌一般只考慮升高放置電腦、書本或讀書架等對象物的操作臺面位置,并未考慮到操作臺面設置前臂特別是肘部的放置位置,從而當使用者長期操作時由于前臂特別是肘部的懸空對操作者的肩頸等部位造成勞損的問題,如圖16所示。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支架,包括:操作臺,便于操作者操作置于所述操作臺上的對象物;高度調節裝置,所述操作臺通過與所述高度調節裝置的連接而處于不同高度;以及支撐裝置,支撐所述操作臺并使所述操作臺相對于水平面的角度可調節,以使所述操作者操作所述對象物時呈仰視狀態。
2、本技術涉及的多功能支架由操作臺、高度調節裝置以及操作臺支撐裝置等部件構成。在操作臺上放置不同的對象物,該對象物可以是電子設備如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等,也可以是書本或書本架;在操作臺上還設有能夠放置鼠標鍵盤的區域,方便使用者在操作臺上對不同的對象物進行操作。操作臺活動連接于高度調節裝置上,根據使用者的身高和坐、站體位,將操作臺在高度調節裝置上調整至一個合適的高度。在操作臺的底部設有操作臺支撐裝置,該操作臺的支撐裝置不僅能支撐操作臺的同時還能夠調整操作臺基于水平面的角度,使操作臺上的對象物形成與使用者觀看對象物時的有益角度,讓使用者呈仰視狀態,有效緩解使用者的眼睛及脊椎的疲勞度。
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高度調節裝置包括立柱和與所述操作臺的連接裝置;所述立柱設置有多個傾斜的卡槽,所述連接裝置插入所述卡槽內而使所述操作臺固定于所述立柱的預定高度處。
4、高度調節裝置由立柱和連接裝置組成,連接裝置的一端與操作臺固定連接,連接裝置的另一端與立柱活動連接。在立柱上設置有多個向內傾斜的卡槽,連接裝置能與立柱上的卡槽完全相互卡合,將連接裝置卡入立柱上的卡槽內使連接裝置不會晃動;立柱上設置的多個卡槽都均勻分布在立柱上,每個卡槽的大小、角度以及卡槽深度均相同,連接裝置能夠卡入立柱上的任意一個卡槽內。根據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將連接裝置卡入對應高度的卡槽內,已使該連接裝置上的操作臺處于相對于使用者的最佳高度。
5、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功能支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連接裝置上的握持裝置,通過所述握持裝置帶動所述連接裝置沿所述卡槽移動而與所述卡槽脫開和接合,所述操作臺相對于所述立柱處于不同高度。
6、在連接裝置的頂部,也就是連接裝置的上面設置有一個手提握持裝置,該手提握持裝置向外傾斜,通過多個螺絲固定于連接裝置上;在連接裝置的底部固定連接操作臺,該操作臺通過多個螺釘與連接裝置進行固定,由此連接裝置及操作臺形成一體。使用者能夠通過手提握持裝置提起連接裝置同時帶動操作臺,在立柱上的所有卡槽內自由插入,使操作臺形成升降移動。當使用者確定好操作臺的高度后,將連接裝置對準立柱上需要調節高度的卡槽,直接將連接裝置插入對應高度的卡槽內就完成操作臺的高度調節。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裝置包括固定器,所述固定器設置于所述連接裝置內部,所述固定器包括卡片和擋板,所述卡片和所述擋板形成夾角,所述夾角與所述卡槽和所述立柱縱向所形成的角度相同。
8、本技術的多功能支架中的連接裝置內設置有固定器,固定器通過螺栓固定于連接裝置內部,連接裝置通過固定器插入高度調節裝置的卡槽內形成相互卡合。固定器由卡片和擋板組成,卡片和擋板一端相交,另外一端形成開口,卡片和擋板相交端形成一夾角,夾角的角度與立柱上設置的卡槽內的角度相同,固定器的卡片能夠插入立柱的卡槽內使連接裝置固定于立柱上。固定器上的擋板與立柱的外表形成部分貼合,使得連接裝置在立柱上不會晃動,固定器只能向上移動才能夠取出并脫離立柱。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立柱為單個柱體,或所述立柱包括多段柱體,通過多段柱體的拼接增加所述立柱的高度。
10、多功能支架中的立柱可以由多段柱體組成,每一段的長度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進行設定,也可以是一整段柱體構成。在所有柱體上都設置有卡槽,所有的卡槽大小都相同;在每一段立柱的兩端都設置有卡扣,該卡扣用于兩段立柱之間的相互連接,所有立柱的卡槽都是朝正前方;本技術中選用一整段柱體,根據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也可以采用多段立柱進行拼接,以增加立柱的長度,提升用戶的實際體驗。拼接方式可以是兩段柱體之間通過軸連接形成可轉動或卡合的方式,在立柱的后面可以設置一段備用立柱,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設定。當立柱需要增加高度時,直接從背面取出一段立柱,通過兩端的卡扣直接去主立柱的一端進行拼接,使調整立柱的長度更加方便快捷。立柱的規格可以是不同形狀的空心柱體或實現柱體。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立柱的底部連接底座,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架,所述第一支撐架的一端連接操作臺底部,另一端可活動地連接所述底座以改變所述操作臺相對于水平面的角度。
12、在立柱的底部設置有底座,立柱與底座形成一體,立柱垂直安裝在底座的上,通過常規的固定連接方式(如鉚接、螺紋連接、焊接等)將立柱與底座固定為一體。在操作臺底部設置有支撐裝置,該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架,第一支撐架為一體支架,由兩條第一支撐柱和連接兩條第一支撐柱中段的一條橫桿組成并形成“工”字形。其中兩條第一支撐柱各自的一端分別設置在底座的兩側,另一端分別活動支撐在操作臺底部的兩側。第一支撐架中的兩條第一支撐柱能夠以底座的交點為中心向下偏轉最大達到180度,以此來支撐不同角度和高度的操作臺。兩條第一支撐柱的底部可以在底座上的不同的位置活動,同時調節操作臺基于水平面的角度。在操作臺的底部還設置有兩個卡扣,用于固定第一支撐架的兩條第一支撐柱。在兩條第一支撐柱與操作臺的表面重疊(即向下偏轉180度)時,第一支撐架的兩條第一支撐柱才會卡入各自對應的卡扣內而避免松動。
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兩側設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撐架一端連接所述操作臺的底部,另一端可置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內。
14、在底座的兩側設有多個定位孔,每個定位孔用于卡入支撐架兩側第一支撐柱的底腳,防止第一支撐柱的底腳滑動。每個定位孔都均勻分布。底座兩側之間的每個定位孔都一一對應,能夠使第一支撐架兩條第一支撐柱的底腳在同一對應位置。第一支撐架的兩條第一支撐柱的底部根據操作臺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來選擇不同位置的定位孔,選擇不同定位孔的同時會對應調整操作臺相對于水平面的角度;從使用者的目視角度而言,第一支撐架底部相對于底座連接的角度越小(即第一支撐架在底座上定位孔的位置越靠后),操作臺前端相對于水平面向下傾斜的角度越大;第一支撐架底部相對于底座連接的角度越大(即第一支撐架在底座上定位孔的位置越靠前),操作臺前端相對于水平面向下傾斜的角度越小。操作臺的高度越低時,第一支撐架在底座上的位置越往后(即靠近立柱)的定位孔位置。反之第一支撐架在底座上的位置越往前方(即遠離立柱)的定位孔位置。第一支撐架不僅能夠支撐操作臺還用于調節操作臺前端(即靠近使用者的一端)相對于水平面的角度,以使操作者在操作臺上操作時呈仰視狀態,可以有效保護使用者的頸椎、腰椎和視力。
15、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技術提供的多功能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撐架,其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架,另一端根據所述操作臺的高度移動至底座上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內。當操作臺離底座的距離很近,第一支撐架無法支撐操作臺、也不能調節操作臺的傾斜角度時,該第二支撐架對操作臺提供替代支撐,并可用于調節操作臺的傾斜角度。
16、第二支撐架為“開”字型,包括兩條第二支撐柱,其頂端由第一連接桿固定連接,兩條第二支撐柱中間部位由第二連接桿固定連接。兩條第二支撐柱的頂端活動連接在第一支撐架的兩條第一支撐柱的內側的中段部位。第二支撐架的兩條第二支撐柱能夠以連接桿為中心相對于第一支撐架進行180度旋轉;第二支撐架的兩條支撐柱的底端能夠插入底座上的定位孔內。當第一支撐架不能支撐處于較低高度的操作臺和調節其傾斜角度時,由第二支撐架來支撐并調節操作臺的傾斜角度。
1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高度調節裝置上還設置有輔助支架,所述輔助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立柱上的卡槽進行配合以調節所述輔助支架在所述立柱上的位置。輔助支架上設置有插片,該插片能夠直接插入立柱上的卡槽內以固定輔助支架,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高度來調整輔助支架在立柱上的位置,輔助支架上的插片適用于立柱上的所有卡槽,便于使用者自行調節輔助支架的高度。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輔助支架包括伸縮桿以及設備支架,所述伸縮桿的一端設有球頭,所述球頭配合所述設備支架上的球頭座。
19、輔助支架由伸縮桿和設備支架組成,伸縮桿能夠進行自由長度伸縮,伸縮桿一端設置插片,插片能夠直接插入高度調節裝置上的所有卡槽內,伸縮桿的另一端設有球頭,該球頭配合設備支架上的球頭座使用,球頭座設置在設備支架的背面,設備支架通過球頭座能夠在伸縮桿的球頭上任意旋轉,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角度隨意調整設備支架的角度。設備支架能夠固定不同大小的智能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和文件夾,文件夾用于固定紙質文件及書稿之類。
2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臺上設置有限位條和限位板以及至少一個限位孔,所述限位條的兩端能夠插入于所述至少一個限位孔中將所述對象物固定于所述操作臺上,所述限位板的兩端能夠插入于所述至少一個限位孔中防止所述對象物在所述操作臺上滑動。所述操作臺包括從用于放置對象的位置向使用者方向延伸的延伸部,用于支撐操作對象物的使用者的前臂和/或肘部。使用者坐位和站立使用時均不會讓肘部懸空造成上肢疲勞。
2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立柱上方還設置有照明部,照明部主要為操作臺區域提供合適的照明光線,便于使用在操作臺上操作時視線更加清楚。起到視力保護作用。使用者需要增加操作臺的亮度時可以將照明部快速安裝在立柱上,不需要時也可快速拆卸。
22、照明部呈直角形狀,其中一端為燈光區域,另外一端通過緊固螺絲固定在立柱上。在照明部上與立柱固定的區域設有一條凹槽,緊固螺絲穿過該凹槽將照明部固定在立柱上,通過控制緊固螺絲的松緊度可以調節照明部的升降或旋轉照明部的角度。在照明部的另一端也設有一條凹槽,通過緊固螺絲與燈光組件連接,燈光組件通過緊固螺絲能夠在照明部另一端的凹槽內活動,使燈光組件與照明部形成伸縮或旋轉燈光組件的角度。
23、本技術提供的多功能支架用于各種適合的場合,例如辦公桌、工作臺、學習桌等。通過操作臺與高度調節裝置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夠使操作臺在高度調節裝置上進行升降調節,同時基于操作臺支撐裝置支撐操作臺時使操作臺與水平面形成角度,該操作臺的角度能夠根據操作臺支撐裝置進行調節使使用者處于仰視狀態,保護使用者頸椎、腰椎和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