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磁閥,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電磁閥。
背景技術:
1、電磁閥為常用的控制流體的自動化設備,其主要就是利用電磁以及彈簧的配合控制內部閥芯的朝靠近或遠離閥體的方向進行運動,從而達到對閥體啟閉的控制。
2、由于閥芯是運動在流體腔內的,而且閥芯需要通過頂桿與動鐵芯連接,為了防止流體進入動鐵芯處,需要在閥芯的四周設置環形密封件,而電磁閥領域內常用的環形密封件為氣封,氣封靠近閥芯的一端可以從徑向抵接閥芯完成密封,但是領域內常用的氣封遠離閥芯的一端同樣采用徑向抵接在極靴內周壁的方式完成密封,但是在實際生產時,極靴內周壁的粗糙度難以管控,對技術需求較高,容易出現密封效果差的問題。
3、因此人們亟需一種密封效果好的新型電磁閥。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電磁閥,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利用環形凸起完成軸向密封,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電磁閥,包括電磁閥本體,所述電磁閥本體的氣封包括支撐環體、第一密封環以及第二密封環,所述支撐環體環設在所述電磁閥本體的閥芯四周,所述支撐環體嵌設在所述電磁閥本體的極靴靠近所述閥芯的一端,所述支撐環體沿其軸向兩端分別設置有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所述第一密封環靠近所述極靴設置,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的內邊沿均抵接在所述閥芯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密封環靠近所述極靴的端面上設置有用于起密封作用的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與所述極靴抵接。
3、優選的,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的內徑小于所述閥芯的外徑。
4、優選的,所述支撐環體的內徑與所述閥芯的外徑相同。
5、優選的,所述支撐環體為鋁制支撐環體。
6、優選的,所述支撐環體周向上設置有多個軸向貫通的貫通孔,所述第一密封環與所述第二密封環通過設置在所述貫通孔內的連接柱連接。
7、優選的,所述連接柱、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一體設置。
8、優選的,所述支撐環體的軸向兩端設置有環形定位槽,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對應所述環形定位槽均設置有環形定位件,所述環形定位件位于所述環形定位槽中。
9、優選的,所述閥芯對應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的位置均設置有環形槽。
10、優選的,所述閥芯通過頂桿與所述電磁閥本體的動鐵芯連接,所述動鐵芯上設置有軸向通孔,所述頂桿與所述軸向通孔過渡配合,所述頂桿遠離所述閥芯的一端與所述動鐵芯遠離所述閥芯的一端焊接。
11、優選的,所述第一密封環的內邊沿與所述第二密封環的內邊沿形成的環形口為擴口結構。
12、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主要取得了以下技術效果:
13、取消氣封遠離閥芯一端與極靴之間的徑向密封,通過環形凸起與極靴之間形成軸向密封,而軸向面的粗糙度相較于徑向面更易控制,對技術需求較低,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密封效果。
1.一種新型電磁閥,包括電磁閥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閥本體的氣封包括支撐環體、第一密封環以及第二密封環,所述支撐環體環設在所述電磁閥本體的閥芯四周,所述支撐環體嵌設在所述電磁閥本體的極靴靠近所述閥芯的一端,所述支撐環體沿其軸向兩端分別設置有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所述第一密封環靠近所述極靴設置,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的內邊沿均抵接在所述閥芯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密封環靠近所述極靴的端面上設置有用于起密封作用的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與所述極靴抵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的內徑小于所述閥芯的外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環體的內徑與所述閥芯的外徑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環體為鋁制支撐環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環體周向上設置有多個軸向貫通的貫通孔,所述第一密封環與所述第二密封環通過設置在所述貫通孔內的連接柱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柱、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一體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環體的軸向兩端設置有環形定位槽,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對應所述環形定位槽均設置有環形定位件,所述環形定位件位于所述環形定位槽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對應所述第一密封環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環的位置均設置有環形槽。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通過頂桿與所述電磁閥本體的動鐵芯連接,所述動鐵芯上設置有軸向通孔,所述頂桿與所述軸向通孔過渡配合,所述頂桿遠離所述閥芯的一端與所述動鐵芯遠離所述閥芯的一端焊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環的內邊沿與所述第二密封環的內邊沿形成的環形口為擴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