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空氣彈簧,具體涉及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
背景技術:
1、空氣彈簧的剛度與其內容積相關,內容積越大剛度越小。不同的路況對空氣彈簧剛度的需求不同,因此出現了雙腔空氣彈簧,可以通過單雙腔容積的切換以適應不同的行駛路況。
2、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后空氣彈簧雙腔結構(cn218063189u),其主要結構包括,上氣室上下蓋之間通過上下兩道密封圈連接實現交界處的密封,或者通過鋼圈與上下安裝座的過盈配合實現交界處的密封;電磁閥通過電磁閥擋塊及卡簧被軸向固定在電磁閥下安裝座的底部端面上。
3、密封性是影響空氣彈簧的重要特性,在上述方案中,上下兩道密封圈或鋼圈會由于老化、熱脹冷縮、尺寸誤差、變形、毛刺等影響有潛在的失效風險,失效后會導致空氣彈簧漏氣;在空氣彈簧的使用過中,由于振動和空氣彈簧本身的體積變化,使得泥水會通過電磁閥擋塊與上安裝座之間的間隙進入電磁閥上密封槽內,泥水進去密封槽后會引起密封失效,導致空氣彈簧失效,因此上氣室上下蓋之間和電磁閥擋塊與上安裝座之間這兩處結構在整個空氣彈簧中對應的是主腔室和副腔室,任意一處出現密封失效就會導致整個雙腔空氣彈簧失效;如何控制這兩處結構的密封性,是技術人員致力于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上氣室上下蓋之間和電磁閥擋塊與上安裝座之間這兩處結構密封性較好的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
2、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包括:
3、一下腔室結構;
4、一上腔室結構,其中所述上腔室結構包括一上氣室上蓋和一上氣室下蓋;所述上氣室下蓋具有一下腔室氣路;所述下腔室氣路的下端被設置為與所述下腔室結構相通,上端被設置為從所述上氣室上蓋穿出并與外界連通;以及
5、一電磁閥結構,其中所述電磁閥結構被設置于所述下腔室結構和上腔室結構之間,以便控制所述下腔室結構和上腔室結構的內容積;所述電磁閥結構包括一電磁閥、一電磁閥擋塊和一防塵圈;所述電磁閥通過所述電磁閥擋塊固定于所述上氣室上蓋;所述防塵圈被設置于所述電磁閥的上端面,且所述防塵圈的側面被設置為與所述上氣室上蓋的側壁相配合,以防止泥水進入所述上腔室結構。
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上腔室結構包括上氣室上蓋和上氣室下蓋,上氣室下蓋具有下腔室氣路,且下腔室氣路直接從上氣室上蓋穿出,從而避免了在上氣室上下蓋之間使用密封圈,也避免了因密封圈老化、熱脹冷縮等因素引起的失效;電磁閥結構包括電磁閥、電磁閥擋塊和防塵圈,防塵圈被設置于電磁閥的上端面,且防塵圈的側面與上氣室上蓋的側壁相配合,在空氣彈簧使用過中振動和體積變化時,防塵圈可以隨之發生形變并使防塵圈的側面始終與上氣室上蓋的側壁相貼合,從而防止使用過程中防止泥水進入上腔室結構導致密封失效。
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中所述上氣室上蓋具有一氣路通孔;所述下腔室氣路被設置為從所述氣路通孔中穿出;所述氣路通孔包括被設置于至少一端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用于填充所述氣路通孔和下腔室氣路之間的空隙。
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中所述上氣室上蓋和上氣室下蓋被設置為金屬材質;所述密封部通過上氣室上蓋和上氣室下蓋焊接產生。
9、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中所述上氣室上蓋包括一錐形部;所述防塵圈被設置為固定于所述錐形部;所述防塵圈的側面為錐面,且與所述錐形部的側面過盈配合。
10、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中所述防塵圈包括一第一張力層和一第二張力層;所述第一張力層與所述錐形部的作用力被設置為小于所述第二張力層與所述錐形部的作用力,以便在錐形部振動或形變時所述第一張力層先于所述第二張力層發生形變。
1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中所述電磁閥結構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設置于所述錐形部與所述電磁閥的側壁之間。
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中所述上腔室結構進一步包括,
13、一活塞套,其中所述活塞套被設置于所述上氣室下蓋之外;
14、一上防塵罩,其中所述上防塵罩被設置于所述活塞套之外;
15、一防塵罩襯墊,其中所述防塵罩襯墊被設置于所述上防塵罩的下端;以及
16、一上卡箍,其中所述上卡箍被設置于所述上防塵罩的下端,以便連接所述上防塵罩與防塵罩襯墊。
1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中所述下腔室結構包括,
18、一囊皮;
19、一上氣室扣壓環,其中所述上氣室扣壓環用于將所述囊皮固定于所述上氣室下蓋的下端;
20、一護筒,其中所述護筒被設置于所述囊皮之外;
21、一下座;所述囊皮的下端被設置于所述下座;
22、一囊皮堆環;所述囊皮的下端通過所述囊皮堆環固定于所述下座;
23、一下防塵罩,其中所述下防塵罩被設置于所述囊皮下端之外,且所述下防塵罩的下端與所述下座固定連接;以及
24、一下卡箍;所述下卡箍用于固定所述下防塵罩的上端。
1.一種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氣室上蓋(21)具有一氣路通孔(211);所述下腔室氣路(221)被設置為從所述氣路通孔(211)中穿出;所述氣路通孔(211)包括被設置于至少一端的密封部(2111);所述密封部(2111)用于填充所述氣路通孔(211)和下腔室氣路(221)之間的空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氣室上蓋(21)和上氣室下蓋(22)被設置為金屬材質;所述密封部(2111)通過上氣室上蓋(21)和上氣室下蓋(22)焊接產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氣室上蓋(21)包括一錐形部(212);所述防塵圈(33)被設置為固定于所述錐形部(212);所述防塵圈(33)的側面為錐面,且與所述錐形部(212)的側面過盈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圈(33)包括一第一張力層(331)和一第二張力層(332);所述第一張力層(331)與所述錐形部(212)的作用力被設置為小于所述第二張力層(332)與所述錐形部(212)的作用力,以便在錐形部(212)振動或形變時所述第一張力層(331)先于所述第二張力層(332)發生形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閥結構(3)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密封圈(34);所述密封圈(34)被設置于所述錐形部(212)與所述電磁閥(31)的側壁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室結構(2)進一步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空氣彈簧雙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室結構(1)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