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氮氣供給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氮氣供給系統。
背景技術:
金屬冶煉企業通過壓縮機保證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氮氣需要,同時,金屬冶煉過程中,制氧機組在制氧過程中制備獲得的副產品氮氣可以供給金屬冶煉和加工車間使用。
實際生產環境中,中壓氮氣主要應用于金屬冶煉,其壓力范圍一般在1.2-1.6MPa之間,而其他絕大多數的加工設備需要將中壓氮氣降壓為低壓氮氣進行使用,低壓氮氣的壓力范圍一般在0.7-1.0MPa之間。
因此,制備獲得的中壓氮氣需在泄壓閥門處進行泄壓后才能供給至低壓設備,能量消耗在閥門處不僅造成了能量的浪費,而且增加氮氣壓縮機的能耗,增加企業的投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一種新型氮氣供給系統,具有能源浪費少,低壓氣體補給方便的優點。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氮氣供給系統,包括第一壓縮機和第二壓縮機,所述第一壓縮機的入口并聯所述第二壓縮機的入口,所述第一壓縮機的出口連接有第一中壓管道,所述第二壓縮機的出口連接有第二中壓管道;
所述第一中壓管道和所述第二中壓管道并聯有中壓總管,所述中壓總管連接有中壓設備;
所述第一壓縮機的出口和入口之間連通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連接有低壓管道,所述中壓管道還連接有減壓系統,所述減壓系統和所述低壓管道連接有低壓設備。
優選的,還包括第三壓縮機組,所述第三壓縮機組通過若干中低壓壓縮機并聯組成,所述第三壓縮機組的出口連接所述第一中壓管道、第二中壓管道和所述低壓管道。
優選的,還包括液氮補充裝置,所述液氮補充裝置包括液氮存儲罐和設置在液氮存儲罐上的液氮泵,所述液氮泵連接所述中壓總管。
優選的,所述低壓管道還連接有第一存儲設備,所述第一存儲設備與所述低壓管道之間設有第一截止閥。
優選的,所述第一存儲設備為一種中低壓存儲罐。
優選的,所述中壓總管和低壓管道之間設置有連通調節閥組。
優選的,所述連通調節閥組包括第二截止閥、第三截止閥和調節閥,所述第二截止閥設置在所述低壓管道上,所述第三截止閥和所述調節閥設置在所述中壓總管上。
優選的,所述第一中壓管道和所述第二中壓管道之間還設有第一聯通管道,所述第一聯通管道上設置有盲板和第四截止閥。
優選的,所述低壓管道與所述低壓設備通過低壓分支管連接,所述低壓管道和所述低壓分支管上安裝有流量計和壓力變送器,所述流量計和壓力變送器連接有控制系統。
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壓縮機的入口和第二壓縮機的入口并聯,所述第一壓縮機出口連接的第一中壓管道和第二壓縮機出口連接的第二中壓管道并聯在中壓總管上,所述中壓總管連接有中壓設備,本申請通過上述方案實現第一壓縮機和第二壓縮機共同保證中壓管道的中壓氣體輸出。
所述第一壓縮機還旁通有低壓管道,所述低壓管道連接有低壓設備。
中壓管道通過減壓系統向低壓設備提供,或低壓管道直接向低壓設備提供低壓氣體,本方案避免了現有技術先升壓再降壓的供給系統造成的能源浪費,保證中壓氣體的供給的同時保證低壓氣體的供給,具有能源浪費少的優點。
第三壓縮機組包括若干并聯的低壓壓縮機,所述第三壓縮機組通過調節并聯入中壓總管或低壓管道的低壓壓縮機設備數量,調節氣體輸出壓力,既滿足中壓氣體輸出需要,也可以滿足低壓氣體輸出需要。
連通調節閥組將中壓總管和低壓管道相聯,中壓總管中的中壓氣體可降壓旁通至低壓管道,以及時補充低壓氣體的供氣壓力。
低壓管道及低壓分支管上安裝有流量計和壓力變送器,所述流量計和壓力變送器用于同步統計中壓總管中的氣體流量,所述流量數據輸送至控制系統,方便管理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連通調節閥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新型氮氣供給系統,包括第一壓縮機1、第二壓縮機2和第三壓縮機組3,所述第一壓縮機1的入口與所述第二壓縮機2的入口并聯在制氧機7的出口,所述第三壓縮機組3通過若干相同壓縮功率的低壓壓縮機31并聯組成,所述第一壓縮機1的出口連接有第一中壓管道41,所述第一壓縮機1的入口和出口還連接有旁通管12,所述旁通管12連接有低壓管道5,所述第二壓縮機2的出口連接有第二中壓管42道,所述第一中壓管道41和第二中壓管道42之間連接有第一聯通管道71,所述第一中壓管道41和所述第二中壓管道42并聯有中壓總管4,所述第三壓縮機組3的出口連接所述第一中壓管道41、第二中壓管道42和所述低壓管道5。
其中,第一壓縮機1優選為中高壓氮氣壓縮機,所述第二壓縮機2優選為中高壓氧氣壓縮機,所述第三壓縮機組3優選為中低壓氧氮壓縮機。
所述中壓總管4還連接有液氮補充裝置61,所述中壓總管4連接有中壓設備8,所述中壓設備8優選為一種煉鋼設備。
所述中壓總管4和低壓管道5之間設置有連通調節閥組9,所述連通調節閥組9包括第二截止閥91、第三截止閥92和調節閥93,所述第二截止閥91設置在低壓管道5上,所述第三截止閥92和所述調節閥93設置在中壓總管4上。
所述中壓總管4還連接有減壓系統10,所述減壓系統10的低壓端連接有低壓設備11。
低壓管道5還連接有低壓存儲設備62,所述低壓存儲設備62與所述低壓管道之間設有第一截止閥94。
所述低壓管道5與所述低壓設備11通過低壓分支管53連接,所述低壓管道5和所述低壓分支管53上安裝有流量計95,所述流量計95連接有控制系統13。
第一壓縮機和第二壓縮機并聯,所述第一壓縮機出口連接的第一中壓管道和第二壓縮機出口連接的第二中壓管道并聯有中壓總管,本申請通過上述方案實現第一壓縮機和第二壓縮機共同保證中壓管道內的中壓氣體輸出。
所述第一壓縮機還旁通有第一低壓管道,所述第二壓縮機還旁通有第二低壓管道,所述第一低壓管道和所述第二低壓管道并聯有低壓管道,所述低壓管道連接有低壓設備。
中壓管道通過降壓向低壓設備供氣,或低壓管道直接向低壓設備供氣。
第三壓縮機組包括若干并聯的低壓壓縮機,所述第三壓縮機組通過調節并聯入中壓總管或低壓管道的低壓壓縮機設備數量,調節氣體輸出壓力,既滿足中壓氣體輸出需要,也可以滿足低壓氣體輸出需要。
連通調節閥組將中壓總管和低壓管道相聯,中壓總管中的中壓氣體可降壓旁通至低壓管道,以及時補充低壓氣體的供氣壓力。
低壓管道及低壓分支管上安裝有流量計和壓力變送器,所述流量計和壓力變送器用于同步統計中壓總管中的氣體流量,所述流量數據輸送至控制系統,方便管理控制。
本申請還具有方便檢修,具有系統故障過程中保證中低壓供氣壓力的優點,具體如下:
第一壓縮機或第二壓縮機出現故障時,可立即啟動第三壓縮機組,輸出低壓氮氣,其余低壓氮氣需求可通過中壓總管進行補充,另還可開啟液氮補充裝置對中壓氮氣進行補充。
第一壓縮機出現故障的時,使用第二壓縮機輸出其所產生的全部氮氣,輸出壓力為中壓(1.6-2.0MPa),保障中壓設備的中壓氮氣使用,同時可立即開啟第四壓縮機,另還可開啟液氮補充裝置對中壓氮氣進行補充。
檢修第二壓縮機時,開啟第三壓縮機組,第一壓縮機將其所產氮氣以低壓氮氣輸出,所產氧氣以中壓輸出,第三壓縮機組所產氮氣和氧氣分別以中壓輸出。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