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特別是關于一種通過對重量的誤差分析,檢測物料是否短缺的方法與系統。
背景技術:
對于以制造生產為營業項目的公司、工廠或企業而言,一項產品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包括設計、測試、制造、銷售以及售后服務。就以現今的產品,特別是電子信息產品,如筆記本型計算機等,構成完整產品所需要的零部件可能成千上百,再加上其系統的運行需要考慮到的操作便利性、系統穩定性、設備擴充性及熱傳導效應等種種問題。因此從產品設計到消費者手上的過程中,與產品有關的過程則包括任何有關的加工工序、加工指南與相關批準、使用權、安全、工作標準與方法、工作流程、機構關系及工程測試等所有過程處理的程序。
就以筆記本型計算機的制造組裝為例,在眾多的制造組裝流程中,產品制造的工作一般可區分為印刷電路板插件與系統組裝。印刷電路板插件流程可分成表面粘裝插件(SMT)、自動插件(A/I,AutoInsertion)、于工插件、測試及烤機測試(Burn-In)等。系統組裝流程則主要可分為外殼組裝、老化、測試與包裝等。筆記本型計算機的組裝如同裝配計算器一樣以整機方式進行,作業的復雜度比桌上型高,包裝作業多以自動化方式進行。
與以往單純通過人工方式執行制造或組裝流程相比,自動化的機制確實可以將制造或組裝的失誤率降至最低。但卻不能代表絕對不會有誤差產生,這也是自動化程度再高的制造廠商仍然必須有測試及品管人員執行品質把關工作的原因所在。在品管檢測的流程中多半是由人工方式加以檢測,或許在零部件外露的情況下,可由品管檢測人員以目測方式加以檢測,暫不論目測的準確性如何,一旦有未檢測出錯誤的產品已完成包裝,之后便無法再通過人工方式加以檢測,影響所及將會是出廠產品優良率的降低以及后續處理成本的提升。
綜上所述,如何能夠提供一種有效率且精確的對象檢測方法以及系統,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通過一重量誤差分析機制,借以分析判斷重量有誤差的對象其誤差的成因。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通過一分析報告機制,生成一誤差結果分析報告,供使用者有效地判斷誤差的成因。
為達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發明的秤重檢測系統包括一用以依據預設的輸送流程,將待檢測對象運送至預設的重量測量點的輸送單元;一設置在該預設的重量檢測點,當該輸送單元將該待測對象運送至該預設的重量檢測點時,用以執行重量測量的秤重單元;一在該秤重單元測量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時,在數據庫中對應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數據字段中記錄并儲存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測量值的儲存模塊;一將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數據字段中儲存的重量資料,與預先儲存在該數據庫中對應該帶檢測對象的預設重量誤差值相對比,并在對比結果超過預設誤差值時,分析組成該帶檢測對象的零部件重量資料,判斷出該重量誤差值可能由哪一個或哪些零部件的組裝誤差造成的分析模塊;以及一依據該分析模塊判斷出的誤差值可能排列組合資料,生成一分析報告的報告模塊。
通過該秤重檢測系統,執行秤重檢測系統的方法是首先,令該輸送單元依據預設的輸送流程,將待檢測對象運送至預設的重量測量點;其次,令該設置在預設重量檢測點的秤重單元,在該輸送單元將該待測對象運送至該預設重量檢測點時執行重量測量;再者,令該儲存模塊在該秤重單元測量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時,在一數據庫中對應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數據字段中,記錄并儲存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測量值;接著,令該分析模塊將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數據字段中儲存的重量資料,與預先儲存在該數據庫中對應該帶檢測對象的預設重量誤差值相對比,并在對比結果超過預設誤差值時,分析組成該帶檢測對象的零部件重量資料,判斷出該重量誤差值可能由哪一個或哪些零部件的組裝誤差所造成;最后,令該報告模塊依據該分析模塊判斷出的誤差值可能排列組合資料生成一分析報告。
與現有的對象檢測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除了能夠通過一重量誤差分析機制,分析判斷重量有誤差的對象其誤差的成因外,還能夠通過一分析報告機制生成一誤差結果分析報告,供使用者有效地判斷誤差的成因。據此,使用者無須就該對象拆裝分解即可預先獲知造成該對象重量產生誤差的可能原因,借以增加對象檢測的效率。
圖1顯示本發明的秤重檢測系統的系統架構示意圖;以及圖2顯示通過本發明的秤重檢測系統執行秤重檢測的步驟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圖1所示即為本發明的秤重檢測系統1的系統架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它包括一數據庫10、一輸送單元11、一秤重單元12、一儲存模塊13、一分析模塊14以及一報告模塊15。須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的秤重檢測系統1是應用在一筆記本型計算機在組裝完成并已裝箱而待秤重的作業流程中,但并不限定于此一作業流程,如前述的印刷電路板插件或半成品組裝流程等,均可適用本發明的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1。且本發明的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1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還包括其它步驟或單元模塊,為突顯本發明的技術特征,故不予重復說明。
數據庫10,是儲存使用者預先輸入的零部件規格資料,其中還包括對應該筆記本型計算機產品型號的物料清單資料,該物料清單資料則至少包括組成該筆記本型計算機各個零部件的重量等規格資料,此外尚包括該筆記本型計算機在完成包裝后的重量資料以及可容許的誤差重量范圍資料。
在本實施例中,該數據庫10是一關系型數據庫,通過這種關系型數據庫的建立,當使用者輸入上述任一種資料時,該秤重檢測系統1即可快速的找尋到其對應的資料。須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各個資料僅是舉例而已,在實際情況下,其內容應更為明確詳細。此外,各個資料內容也有可能包括有其它數據字段或是資料列表,礙于篇幅所限及陳述上的簡潔,僅顯示與本發明的秤重檢測系統1有關的部分資料。另一方面,該關系型數據庫的系統架構也有多種,如何建立乃是現有技術,故也不另外敘述。
該輸送單元11,是依據預設的輸送流程,將待檢測對象運送至預設的重量測量點。承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該待測對象是該筆記本型計算機,且該筆記本型計算機是已完成組裝及包裝作業流程,該重量測量點是設置在將多個該已完成包裝的筆記本型計算機裝入外箱工作站中的重量測量點。此外,該輸送單元11是一具有程控功能以及對象運送功能的輸送帶。
該秤重單元12,是設置在該預設的重量檢測點,當該輸送單元11將該待測對象運送至該預設的重量檢測點時,該秤重單元12執行重量測量。承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當該輸送單元11將該筆記本型計算機運送至該外箱包裝工作站的重量測量點時,該秤重單元12通過一重量感測單元12a進行該筆記本型計算機重量的測量,其中該重量感測單元12a是一電子秤,至于其測量范圍與精確度則應視實際需要加以選擇設定。又,該輸送單元11及該秤重單元12可以是一整合的架構,如將該秤重單元12置于該輸送單元11的輸送帶下等。
該儲存模塊13,是在該秤重單元12的重量感測單元12a測量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時,在該數據庫10中對應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數據字段中,記錄并儲存該待檢測對象重量的測量值。承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當該重量感測單元12a在測量出該筆記本型計算機的重量數值后,隨即通過該儲存模塊13將該重量資料記錄在該數據庫10中對應該筆記本型計算機出廠流水編號位置的完成包裝后的重量數據字段中。
該分析模塊14,是將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數據字段中儲存的重量資料,與預先儲存在該數據庫10中對應該帶檢測對象的預設重量誤差值相對比,并在對比結果超過預設誤差值時,分析組成該帶檢測對象的零部件重量資料,判斷出該重量誤差值的可能由哪一個或哪些零部件的組裝誤差所造成。承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設該重量感測單元12a測量出該筆記本型計算機的重量為2.4公斤,則該分析模塊14隨即自該數據庫10中檢索與該筆記本型計算機出廠流水編號相對應的完成包裝后的重量資料以及可容許的誤差重量范圍資料并加以對比。
此外,當該分析模塊14對比出的結果超過或不足重量默認值時,該分析模塊14隨即進一步自該數據庫10中檢索出至少包括用以組成該筆記本型計算機各個零部件重量等規格資料的該物料清單資料,并就可能造成該誤差值的可能組合加以分析。設在本實施例中,該包裝后的重量默認值應為2.6公斤,該可容許的誤差值范圍為3克,則其重量誤差值是負0.2公斤,表示該筆記本型計算機有零部件的缺漏,該物料清單中的這些零部件可能夠成0.2公斤誤差情況的可能包括一重量200克的無線網絡卡、二支各重100克的液晶面板用冷陰極螢光燈管,也可能是一重100克冷陰極螢光燈管以及二支各重50克的內存單元等。該分析模塊14會將上述例示告知這些可能及其它可能情況加以逐一分析出來。當然,其分析的條件與范圍可由使用者加以設定,如限制組成的范圍、組成的數量或零部件的重量等等,分析出的資料自然有一定的范圍限縮,借以提供使用者縮小判斷的范圍。
該報告模塊15,是依據該分析模塊14判斷出的誤差值可能的排列組合資料生成一分析報告。承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當該分析模塊14分析出可能是一重量200克的無線網絡卡、二支各重100克的液晶面板用冷陰極螢光燈管,也可以是一重100克冷陰極螢光燈管以及二支各重50克的內存單元等零部件組合,則該報告模塊15可將這些分析結果生成一分析報告,再通過一與本發明的秤重檢測系統1相互連接的數據處理系統,例如個人計算機、筆記本型計算機、服務器或工作站等具有的輸出單元16,如打印機或顯示屏幕等,將該分析報告以書面或窗口形式呈現出來,供使用者參考,借以有效地取得該組裝并包裝完成的筆記本型計算機組裝錯誤的可能原因。
圖2顯示通過本發明的秤重檢測系統1,執行秤重檢測的流程步驟在步驟S201中,令該輸送單元11依據預設的輸送流程將待檢測對象運送至預設的重量測量點。承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該輸送單元11將該筆記本型計算機運送至該外箱包裝工作站的重量測量點,并通過該重量感測單元12a進行該筆記本型計算機重量的測量,接著進行步驟S202。
在步驟S202中,在該數據庫10中對應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數據字段中,記錄并儲存通過該重量感測單元12a測量出的重量測量值,接著進行步驟S203。
在步驟S203中,令該分析模塊14將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數據字段中儲存的重量資料,與預先儲存在該數據庫10中對應該帶檢測對象的預設重量誤差值相對比,并在對比結果超過預設誤差值時,分析組成該檢測對象的零部件重量資料,判斷出該重量誤差值可能由哪一個或哪些零部件的組裝誤差所造成。承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該分析模塊14分析出可能構成0.2公斤誤差的情況包括一重量200克的無線網絡卡、二支各重100克的液晶面板用冷陰極螢光燈管,也可能是一該重100克冷陰極螢光燈管以及二支各重50克的內存單元等,接著進行步驟S204。
在步驟S204中,令該報告模塊15依據該分析模塊14判斷出的誤差值可能的排列組合資料生成一分析報告。承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該分析模塊14分析出可能是一重量200克的無線網絡卡、二支各重100克的液晶面板用冷陰極螢光燈管,也可能是一該重100克冷陰極螢光燈管以及二支各重50克的內存單元等零部件組合,則該報告模塊15將這些分析結果生成一分析報告并通過該輸出單元16予以輸出。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能夠通過一重量誤差分析機制,分析判斷重量有誤差的對象其誤差的成因;它還能通過一分析報告機制生成一誤差結果分析報告,供使用者有效地判斷誤差的成因。據此,使用者無須就該對象拆裝分解,就能夠預先獲知造成該對象重量產生誤差的可能原因,借以增加該對象的檢測效率。
權利要求
1.一種秤重檢測方法,應用在一產品處理流程中,其特征在于,該秤重檢測方法包括令一輸送單元依據預設的輸送流程,將待檢測對象運送至預設的重量測量點;令一設置在該預設的重量檢測點的秤重單元,在該輸送單元將該待測對象運送至該預設的重量檢測點時執行重量測量;令一儲存模塊,在該秤重單元測量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時,在一數據庫中對應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數據字段中,記錄并儲存該待檢測對象重量的測量值;令一分析模塊將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數據字段中儲存的重量資料,與預先儲存在該數據庫中對應該帶檢測對象的預設重量誤差值相對比,并在對比結果超過預設誤差值時,分析組成該帶檢測對象零部件的重量資料,判斷造成該重量誤差值的成因;以及令一報告模塊用以依據該分析模塊判斷出的誤差值可能排列組合資料生成一分析報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輸送單元及該秤重單元是一整合的架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秤重單元通過一重量感測單元進行該帶檢測對象重量的測量。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秤重單元是電子秤。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秤重單元的測量范圍與精度,可由使用者視實際需要加以選擇設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數據庫是儲存使用者預先輸入的零部件規格資料,其中還包括對應該筆記本型計算機產品型號的物料清單資料,該物料清單資料則至少包括用以組成該筆記本型計算機各個零部件的重量等規格資料,此外尚包括該筆記本型計算機在完成包裝后的重量資料以及可容許的誤差重量范圍資料。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分析模塊分析的條件與范圍可由使用者加以設定。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報告模塊是與一具有輸出單元的數據處理系統相互連接,將該分析報告呈現出來。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輸出單元是打印機及顯示屏幕中的一個。
10.一種秤重檢測系統,應用在一產品處理流程中,其特征在于,該秤重檢測系統包括一輸送單元,依據預設的輸送流程將待檢測對象運送至預設的重量測量點;一秤重單元,設置在該預設的重量檢測點,當該輸送單元將該待測對象運送至該預設的重量檢測點時執行重量測量;一儲存模塊,在該秤重單元測量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時,在一數據庫中對應該待檢測對象的重量數據字段中,記錄并儲存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測量值;一分析模塊,將該待檢測對象重量數據字段中儲存的重量資料,與預先儲存在該數據庫中對應該帶檢測對象的預設重量誤差值相對比,并在對比結果超過預設誤差值時,分析組成該帶檢測對象的零部件重量資料,判斷造成該重量誤差值的成因;以及一報告模塊,依據該分析模塊所判斷出的誤差值可能排列組合資料生成一分析報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輸送單元及該秤重單元是一整合的架構。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秤重單元通過一重量感測單元進行該帶檢測對象重量的測量。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秤重單元是電子秤。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秤重單元的測量范圍與精度可由使用者視實際需要加以選擇設定。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數據庫是用以儲存使用者預先輸入的零部件規格資料,其中還包括對應該筆記本型計算機產品型號的物料清單資料,該物料清單資料至少包括用以組成該筆記本型計算機的各個零部件的重量等規格資料,此外尚包括該筆記本型計算機在完成包裝后的重量資料以及可容許誤差重量范圍資料。
16.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分析模塊分析的條件與范圍可由使用者加以設定。
17.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報告模塊是與一具有輸出單元的數據處理系統相互連接,將該分析報告呈現出來。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輸出單元是打印機及顯示屏幕中的一個。
全文摘要
一種秤重檢測方法以及系統,應用在一產品處理流程中,例如制造、測試、品管或包裝等等流程,讓使用者在運送對象的過程中,通過秤重機制檢測對象的重量,再借由一分析機制將秤重結果的誤差與一數據庫中預先儲存至少包括組成該對象所需物料的重量等規格資料進行分析對比,分析出該誤差值可能是因何種物料的配裝錯誤所造成的,據此,使用者無須就該對象拆裝分解即可預先獲知造成該對象重量產生誤差的可能原因,借以增加對象檢測的效率。
文檔編號G01N5/00GK1635359SQ20031011036
公開日2005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31日
發明者巫永財, 翁壽良, 盧博文, 劉文虎 申請人: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