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可以測試納米顆粒或其它有機分子吸附層在巖心片表面的吸附能力以及吸附有效期的評價,屬于實驗流體力學與機電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納米降壓增注技術是針對油田注水井高壓欠注問題開發的一項新技術,其作用機理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疏水納米粉體通過在巖心孔道壁面吸附形成納米顆粒吸附層,納米顆粒吸附層具有強疏水性,可以顯著降低表面水流的阻力,從而達到降壓增注的目的。因此,納米吸附層在巖心表面存在的穩定性非常關鍵,納米顆粒與巖心孔壁表面的吸附強度關系到納米顆粒的減阻效果與有效時間。目前尚沒有合適的測試裝置來測試和評價納米顆粒與孔壁的吸附能力以及有效時間,方便觀測納米顆粒吸附層的變化狀況。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采用循環水流,水流速度可調,可以測試不同速度下納米顆粒或其它有機分子等微粒能夠在巖心表面吸附的時間;也可以測試吸附層在短時間內經受的最大水流速度,從而能夠評價微粒在巖心表面的吸附強度。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包括循環驅替泵、流量計、進口壓力表、進口三通閥、沖刷槽、出口三通閥、旁通流道和出口壓力表;所述驅替泵一端依次用管線連接所述流量計、進口壓力表,然后通過進口三通閥并行分別連接沖刷槽和旁通流道,再通過出口三通閥,連接出口壓力表,出口壓力表通過管線與循環驅替泵連接,形成循環流道;沖刷槽由流入穩定段、沖刷段和流出穩定段組成,沖刷段有巖心片插槽。上述旁通流道和沖刷槽的大小與形狀相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突出的優點
本發明裝置能夠為納米顆粒和表面活性劑等多種物質的吸附層提供耐水流沖刷能力的評價測試,可以調節流量,測試不同流量時吸附層耐水流沖刷的有效時間;采用了雙管路循環水流,可以不間斷地進行沖刷實驗,并保證流體的流態不變。
圖I為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沖刷裝置中沖刷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將本發明結合附圖I和圖2的具體實施例敘述于后。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發明測試裝置包括循環驅替泵I、流量計2、進口壓力表3、進口三通閥4、沖刷槽5、出口三通閥7、旁通流道8和出口壓力表9 ;所述驅替泵I 一端依次用管線連接所述流量計2、進口壓力表3,然后通過進口三通閥4并行分別連接沖刷槽5和旁通流道8,再通過出口三通閥7,連接出口壓力表9,出口壓力表9通過管線與循環驅替泵I連接,形成循環流道;所述旁通流道8和沖刷槽5的大小與形狀相同。
如圖2所示沖刷槽5由流入穩定段51、沖刷段52和流出穩定段53組成,沖刷段52有巖心片插槽6。本實施例所述沖刷段52由10個巖心片插槽6組成,兩側管壁各五個。
權利要求
1.一種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環驅替泵(I)、流量計(2)、進口壓力表(3)、進口三通閥(4)、沖刷槽(5)、出口三通閥(7)、旁通流道(8)和出口壓力表(9);所述驅替泵(I) 一端依次用管線連接所述流量計(2)、進口壓力表(3),然后通過進口三通閥(4 )并行分別連接沖刷槽(5 )和旁通流道(8 ),再通過出口三通閥(7 ),連接出口壓力表(9),出口壓力表(9)通過管線與循環驅替泵(I)連接,形成循環流道;沖刷槽(5)由流入穩定段(51)、沖刷段(52)和流出穩定段(53)組成,沖刷段(52)有巖心片插槽(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流道(8)和沖刷槽(5)的大小與形狀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沖刷段(52)由10個巖心片插槽(6)組成,兩側管壁各五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體表面吸附層耐沖刷測試裝置,裝置包括循環驅替泵、流量計、進口三通閥、進口壓力表、沖刷槽、出口三通閥、出口壓力表和旁通流道,沖刷槽中沖刷段壁面設計有10個巖心片插槽,每側5個,可同時安裝10塊巖心插片。本發明能夠為納米顆粒和表面活性劑等多種物質的吸附層提供耐水流沖刷能力的評價測試裝置,可以調節流量,測試不同流量時吸附層耐水流沖刷的有效時間,具有保持流體相似、不間斷循環測試的特征。
文檔編號G01N19/04GK102879325SQ2012103611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狄勤豐, 顧春元, 王新亮, 程毅翀 申請人: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