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試樣分析裝置以及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處理單元動作而進行測定的試樣分析裝置以及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例如在日本特開2008 - 64680號公報中,公開了搬送支承了多個檢測體容器的檢測體架子,來進行檢測體容器中的檢測體分析的檢測體分析裝置。在日本特開2008 — 64680號公報中,公開了通過取樣器搬送檢測體架子,并測定檢測體架子中收容的標準試樣、被檢試樣的自動分析裝置。在該自動分析裝置中,處理標準試樣的數據來制作檢量線。在如日本特開2008 — 64680號公報記載的自動分析裝置那樣,測定標準試樣來制作檢量線的情況下,通常,使多個標準試樣按照濃度順序被支承于檢測體架子,并按照濃度順序進行測定。在上述測定中,有時必須測定比能夠在ー個檢測體架子中收容的根數更多的標準試樣。此時,如果遍及多個檢測體架子來支承收容了標準試樣的容器,則對于用戶,有可能弄錯取樣器中的檢測體架子的配置順序。在該情況下,標準試樣的測定順序變得不適當,而有可能無法制作正確的檢量線。另ー方面,在測定比一個檢測體架子具有的容器支承部的數量少的根數的標準試樣的情況下,收容有標準試樣的容器有時不連續而隔開間隔地配置于檢測體架子內。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從未配置標準試樣的容器支承部不吸引試樣而發生吸引異常,有時無法適宜地制作檢量線。另外,為了恰當地進行標準試樣的測定,與測定相關的控制有可能復雜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能夠恰當地進行標準試樣的測定,適宜地制作檢量線的試樣分析裝置以及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僅由所附的權項限定,并且不受本發明內容部分中的陳述的任何程度上的影響。本發明提供以下( I) 一種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搬送部,搬送第I架子和第2架子,所述第I架子具有第I數量的用干支承收容有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所述第2架子具有與所述第I數量不同的第2數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標準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測定部,測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容器內的試樣;以及控制部,判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第I架子還是第2架子,在判定為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進行與第2架子對應的搬送動作,并且控制所述測定部以按照規定的順序測定所述第2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根據所得到的多個測定結果,制作在生物體試樣的測定結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檢量線。(2)根據(I)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信息取得部,用于從附加于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的第I記錄部,取得用于識別該架子是所述第I架子還是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以及存儲部,與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對應起來存儲測定項目,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的情況下,基于與該架子識別信息對應的測定項目,執行用于所述檢量線制作的測定。(3)根據(2)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顯示部;以及輸入部,所述顯示部顯示具有第I輸入欄和第2輸入欄的命令登記畫面,所述第I輸入欄用于通過所述輸入部輸入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所述第2輸入欄用于通過所述輸入部輸入測定項目,所述存儲部將所述第2輸入欄中輸入的測定項目與所述第I輸入欄中輸入的架子識別信息對應起來存儲。(4)根據(I) (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是在所述第I架子中安裝了具有所述第2數量的用干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適配器的架子,該試樣分析裝置還具備用于檢測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檢測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檢測部檢測到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情況下,判定為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5)根據(4)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具有的支承部的上方。(6)根據(4)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架子的多個支承部是隔著第I間隔而形成的,所述適配器的多個支承部是隔著與所述第I間隔不同的第2間隔而形成的。(7)根據(6)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部具有用于朝向規定的位置搬送架子的搬送路徑,所述測定部構成為測定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的容器內的試樣,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部,以便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I架子的情況下,沿著所述搬送路徑,使所述第I架子朝向所述搬送路徑上的所述規定的位置移動與所述第I間隔對應的第I距離,從而使所述第I架子的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沿著所述搬送路徑,使所述第2架子朝向所述規定的位置移動與所述第2間隔對應的第2距離,從而使所述第2架子的適配器的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8)根據(7)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的狀態下,從上方觀察時,在同一位置配置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開頭的支承部和位于所述適配器的開頭的支承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部,以便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I架子的情況下,在使所述第I架子的開頭的支承部移動到所述規定的位置之后,使所述第I架子朝向所述規定的位置移動所述第I距離,從而使所述開頭的支承部的下一個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在使所述適配器的開頭的支承部移動到所述規定的位置之后,使所述第2架子朝向所述規定的位置移動所述第2距離,從而使所述開頭的支承部的下一個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9)根據(8)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從上方觀察時,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開頭的支承部至所述第I架子的前端為止的距離與位于所述適配器的開頭的支承部至所述適配器的前端為止的距離相同。( 10 )根據(8 )或者(9 )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的狀態下,從上方觀察時,在同一位置配置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最后方的支承部和位于所述適配器的最后方的支承部。(11)根據(I) (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吸引部,包括吸液管和探測液面的液面探測傳感器,通過將所述吸液管插入到容器內而吸引該容器內的液體,所述吸引部在吸引容器內的液體時,使所述吸液管下降,基于由所述液面探測傳感器探測到液面,使所述吸液管的下降停止。(12)根據(2)或者(3)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是具有所述第2數量的用干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的架子,該試樣分析裝置還具備用于檢測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檢測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檢測部檢測到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情況下,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所述第I架子的識別信息的情況下,執行用于警告的處理。( 13)根據(I) (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在容器的排列方向上具有與所述第I架子相同的長度。(14)根據(2)或者(3)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部將測定項目與用于識別第I架子中收容的生物體試樣的試樣識別信息對應起來存儲,對所述第I架子所支承的各容器,附加了記錄有試樣識別信息的第2記錄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表示第I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進行與第I架子對應的搬送動作,并且使所述信息取得部從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所支承的各容器的第2記錄部取得試樣識別信息,使所述測定部基干與由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試樣識別信息對應的測定項目,執行各容器內的生物體試樣的測定。(15)根據(I) (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測定部以便按照濃度順序測定所述第2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16)根據(I) (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數量是檢量線制作所需的容器的數量。(17)根據(I) (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數量多于所述第I數量。
( 18) 一種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該試樣分析裝置具有搬送部,搬送架子;以及測定部,測定所述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內的試樣,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判別步驟,判別第I架子和第2架子中的哪ー個是所述搬送部的搬送對象,所述第I架子具有第I數量的用干支承收容有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所述第2架子具有與所述第I數量不同的第2數量的用干支承收容有標準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搬送步驟,在通過所述判別步驟判別為所述搬送對象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進行與第2架子對應的搬送動作;測定步驟,控制所述測定部以按照規定的順序測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以及檢量線制作步驟,基于通過所述測定步驟得到的多個測定結果,制作生物體試樣的測定結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檢量線。(19)根據(18)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是具有所述第2數量的用干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的架子,該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還具備用于檢測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檢測步驟,在所述判別步驟中,在所述檢測步驟中檢測到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情況下,判別為所述搬送對象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20)根據(18)或者(19)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測定步驟中,按照濃度順序,測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中保持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根據上述(I)或者(18)的結構,與第I架子獨立地設置能夠支承與第I架子不同的根數的容器的第2架子,如果所搬送的架子被識別為第2架子,則能夠自動地執行用于檢量線制作的搬送動作以及測定動作。因此,即使在測定與測定通常的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情況不同的根數的標準試樣的情況下,也易于恰當地測定。例如,在測定比測定通常的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情況更多的根數的標準試樣的情況下,能夠通過第2架子支承更多的容器。由此,無需使容器遍及2個架子,而能夠在I個架子中保持所有標準試樣的容器,能夠抑制按照錯誤的順序測定標準試樣。因此,能夠恰當地進行標準試樣的測定,適宜地制作檢量線。另外,根據上述(2)的結構,能夠可靠地執行期望的檢量線測定。另外,根據上述(3)的結構,能夠容易地設定用于檢量線制作的測定命令信息。另外,根據上述(4)的結構,通過在架子上安裝適配器,變更可支承的容器的根數,所以無需使用多個種類的架子。另外,能夠僅與単一的架子對應地設計搬送部,所以能夠抑制搬送部的結構復雜化。另外,根據上述(6)的結構,即使在使容器排列的方向上的架子的長度和適配器的長度成為相同的情況下,也能夠變更容器的支承根數。另外,在該情況下,與単一的架子的長度對應地設計搬送部即可,能夠簡化搬送部的設計。另外,根據上述(7)的結構,通過根據搬送對象是第I架子還是第2架子來變更搬送距離,即使在容器的支承間隔不同的情況下,也能夠將容器高精度地對位到規定位置。另外,根據上述(11)的結構,在安裝了適配器的情況和未安裝適配器的情況下,無需切換吸液管的控制,所以能夠簡化控制。另外,根據上述(12)的結構,能夠更可靠地防止進行用戶未經意的測定。 另外,根據上述(13)的結構,能夠簡化搬送部的設計,能夠抑制搬送部的結構復雜化。
圖1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分析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從上側觀察了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檢測體搬送部的情況的結構的俯視圖。圖3 (a) 圖3 Cd)是示出安裝了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檢測體容器、檢測體架子、樣品杯、以及適配器的檢測體架子的結構的圖。圖4 (a廣圖4 (d)是示出從上側觀察了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檢測體架子、和安裝了適配器的檢測體架子的情況的結構的俯視圖、以及示出傳感器的位置的側面圖。圖5 (a)以及圖5 (b)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動機構的結構的俯視圖以及示出卡合單元(engaging unit)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圖。圖6是示出從上側觀察了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測定部的情況的結構的俯視圖。圖7 Ca)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檢測體分注臂的移液管的附近的側面圖,圖7(b)以及圖7 (c)是示出進行液面探測的狀態的側面圖。圖8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檢測體搬送部以及測定部的結構的圖。圖9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的圖。圖10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檢量線架子設定畫面的圖。圖11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檢量線畫面的圖。圖12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由測定部的CPU執行的處理的流程圖。圖13 Ca) 圖13 Ce)是說明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檢測體架子的搬送的圖。圖14 Ca) 圖14 Cd)是說明安裝了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適配器的檢測體架子的搬送的圖以及示出架子ID異常畫面的圖。圖15是示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由控制裝置的CPU執行的處理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方式是用于使用血液等檢測體來進行B型肝炎、C型肝炎、腫瘤標記以及甲狀腺激素等各種項目的檢查的免疫分析裝置。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免疫分析裝置。圖1是示出免疫分析裝置I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免疫分析裝置I具備檢測體搬送部(取樣器)2、測定部3、以及控制裝置4。檢測體搬送部2構成為能夠搬送支承了收容有檢測體的檢測體容器T的檢測體架子し對于檢測體容器T和檢測體架子L的結構,隨后參照圖3 (a)、(b)來說明。測定部3從通過檢測體搬送部2搬送而對位到規定位置的檢測體容器T,吸引檢測體來進行測定。使用通過測定濃度既知的標準試樣(校準器)而預先求出的檢量線,對由測定部3測定出的檢測體的測定數據進行變換。由此,得到關于檢測體的解析結果。控制裝置4具備本體400、和由觸摸面板構成的顯示輸入部410,接收來自用戶的指示來控制檢測體搬送部2和測定部3。圖2是示出從上側觀察了檢測體搬送部2的情況的結構的俯視圖。檢測體搬送部2具備架子設置部210、架子搬送部220、以及架子儲存部230。架子設置部210、架子搬送部220、以及架子儲存部230構成為能夠沿著單點劃線的箭頭搬送能夠支承5根檢測體容器T的檢測體架子し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架子設置部210、架子搬送部220、以及架子儲存部230構成為還能夠同樣地搬送通過安裝適配器A而能夠支承6個樣品杯C的檢測體架子し圖3 (a)、(b)分別是示出檢測體容器T和檢測體架子L的結構的圖。參照圖3 Ca),檢測體容器T是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者合成樹脂構成的管狀容器,上端開ロ。在檢測體容器T的側面,粘貼有條形碼標簽Tl。在條形碼標簽Tl中,印刷有表示檢測體ID的條形碼。檢測體容器T收容從患者提取出的血液檢測體,上端的開ロ被蓋部T2密封。參照圖3 (b),在檢測體架子L中,形成了能夠垂直地支承5根檢測體容器T的支承部L0fL05。在檢測體架子L的前方的側面(Y軸負方向側的面),粘貼有條形碼標簽LI。在條形碼標簽LI中,印刷有表示架子ID的條形碼。在檢測體架子L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L2。凹部L2成為后述架子搬送部220的下方中配置的卡合爪Blla、B12a具有能夠卡合(engage)的形狀。另外,在檢測體架子L的前方的側面,根據支承部LOf L05的位置形成有5個開ロ部L3。同樣地,在檢測體架子L的后方的側面,也根據支承部LOf L05的位置形成有5個開
ロ部。圖3 (C)、(d)分別是示出樣品杯C、和安裝了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的結構的圖。參照圖3 (C),樣品杯C收容有用于制作檢量線的標準試樣,被蓋部Cl密封。另夕卜,在樣品杯C上未粘貼條形碼標簽。參照圖3 (d),適配器A的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的寬度(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的寬度)與檢測體架子L相同。在適配器A中,形成有能夠垂直地支承6個樣品杯C的支承部A01 A06。另外,在適配器A的下端,在與檢測體架子L的支承部L01、L03、L05對應的位置,分別形成了凸緣部Af A3。通過針對圖3 (b)的狀態的檢測體架子L,使凸緣部Af A3從上側嵌合支承部L01、L03、L05,如圖3 (d)所示適配器A被安裝到檢測體架子し這樣,如果針對僅形成5個支承部的檢測體架子L,安裝形成了 6個支承部的適配器A,則能夠針對檢測體架子L支承6個樣品杯C。另外,在支承部A0fA06上支承了樣品杯C的情況下,樣品杯C的下端對位到比適配器A的下表面靠近上側。由此,不依賴于檢測體架子L的支承部的數量,而能夠根據適配器A的支承部的數量支承樣品杯C。另外,在適配器A中,將濃度最稀的標準試樣設為開頭,按照濃度順序收容6個標準試樣。圖4 (a)、(b)分別是示出從上側觀察了檢測體架子L、和安裝了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的情況的結構的俯視圖。
參照圖4 (a),在檢測體架子L中,右端的支承部LOl與左端的支承部L05的中心間的距離是D1,右端的支承部LOl的中心從右側面離開D2。另外,支承部L01 L05的中心間的距離是dl。參照圖4 (b),與檢測體架子L同樣地,在適配器A中,右端的支承部AOl與左端的支承部A06的中心間的距離也是D1,右端的支承部AOl的中心從右側面離開D2。另外,支承部A01 A06的中心間的距離是比dl小的d2。返回到圖2,如果在架子設置部210中,設置安裝了檢測體架子L或者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則通過架子設置部210中配置的傳感器檢測該檢測體架子し然后,該檢測體架子L的前方的側面通過架子送入機構211被推向后方(Y軸正方向),對位到架子搬送部220的搬送路徑221上的左端位置。在架子搬送部220的左端附近,配置有透射型的傳感器222a、222b、和桿式的傳感器223。如圖4 (c)所示,在上下方向(Z軸方向)上,傳感器222a、222b配置于檢測體架子L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間,傳感器223配置于檢測體架子L中安裝的適配器A的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通過傳感器222a、222b,檢測從架子設置部210對位到搬送路徑221上的左端位置的檢測體架子し另外,在對位到搬送路徑221上的左端位置的檢測體架子L上安裝了適配器A的情況下,傳感器223通過適配器A的側面向Y軸正方向推入。由此,檢測在檢測體架子L中安裝了適配器A。在架子搬送部220的搬送路徑221的下方(Z軸負方向側),配置有用于向左右(X軸方向)搬送檢測體架子L的移動機構B。通過移動機構B在搬送路徑221上向右搬送對位到搬送路徑221上的左端位置的檢測體架子し在架子搬送部220的中央附近,配置有反射型的傳感器224a、224b。傳感器224a、224b如圖4 (d)所示,配置于上下方向(Z軸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在圖4 (d)中,一并示出支承著檢測體容器T和樣品杯C時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傳感器224a配置干與檢測體架子L的后方的側面(Y軸正方向側的面)的開ロ部對應的高度位置,傳感器224b配置于在檢測體架子L中安裝的適配器A上支承了樣品杯C時與樣品杯C的蓋部Cl對應的高度位置。如果檢測體架子L的支承部對位到傳感器224a的正面(Y軸負方向側),則通過傳感器224a,經由檢測體架子L的后方的側面(Y軸正方向側的面)的開ロ部,檢測是否在該支承部上支承了檢測體容器T。如果適配器A的支承部對位到傳感器224b的正面,則通過傳感器224b,檢測是否在該支承部上支承有樣品杯C。另外,在架子搬送部220的中央附近,配置有條形碼讀取器225。條形碼讀取器225能夠在架子搬送部220的中央附近,向左右方向移動。如果檢測體架子L的條形碼標簽LI對位到條形碼讀取器225的正面(Y軸正方向側),則通過條形碼讀取器225,從條形碼標簽LI讀取架子ID。另外,如果條形碼讀取器225向左右方向移動,而條形碼讀取器225對位到檢測體容器T的正面(Y軸負方向側),則通過條形碼讀取器225,從檢測體容器T的條形碼標簽Tl讀取檢測體ID。另外,在架子搬送部220的中央附近,設定有通過測定部3吸引檢測體容器T內的檢測體,且吸引樣品杯C內的標準試樣 的吸引位置P1。如果吸引對象的檢測體容器T或者樣品杯C對位到吸引位置P1,則通過后述測定部3的檢測體分注臂311,吸引檢測體容器T中收容的檢測體或者樣品杯C中收容的標準檢測體。吸引結束了的檢測體架子L被搬送至搬送路徑221的右端位置。通過架子推出機構226向前方(Y軸負方向)移動,對位到搬送路徑221的右端位置的檢測體架子L被推出到架子儲存部230。被推出到架子儲存部230的檢測體架子L通過架子送入機構231被搬送至架子儲存部230的前方位置。圖5 (a)是示出在架子搬送部220的搬送路徑221的下方(Z軸負方向側)配置的移動機構B的結構的俯視圖。移動機構B由在Y軸方向上排列配置的2個架子橫送部BI構成。2個架子橫送部BI具備能夠針對檢測體架子L卡合的卡合單元B10、使卡合單元BlO左右移動的移動單元B20、以及透射型的傳感器B31、B32。移動單元B20具備在搬送路徑221的左端附近處配置的滑輪B21 ;在搬送路徑221的右端附近處配置的滑輪B22 ;在滑輪B21、B22上掛設的帶B23 ;使滑輪B22旋轉的步進馬達B24 ;以及輸出與步進馬達B24的旋轉變位量對應的脈沖數的旋轉編碼器B25。卡合單元BlO構成為與帶B23連結,如果步進馬達B24被驅動,則左右移動。根據旋轉編碼器B25輸出的脈沖數來檢測卡合単元BlO的移動量。另外,卡合單元BlO的移動始點位置和移動終點位置被分別設定為卡合単元BlO的驅動范圍內的左端和右端。傳感器B31、B32分別檢測移動始點位置和移動終點位置中配置的卡合單元B10。圖5 (b)是示出卡合單元BlO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圖。卡合單元BlO具有卡合部件Bll、B12。在卡合部件Bll、B12的上端,分別形成了卡合爪Blla、B12a。另外,卡合部件Bll、B12構成為能夠在卡合單元BlO內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并且能夠在X — Z平面內旋轉。卡合單元BlO在搬送路徑221的下方(Z軸負方向側)在沿著X軸方向配置的導軌227上可移動地卡合。卡合單元BlO通過導軌227和移動單元B20向左右方向移動。在搬送路徑221上左右搬送檢測體架子L的情況下,首先,卡合部件Bll、B12向上側移動。由此,卡合爪Blla、B12a經由搬送路徑221的溝221a或者221b (參照圖2)向搬送路徑221的上側突出,被插入到檢測體架子L的凹部L2內。接下來,以使卡合爪Blla、B12a相互背離的方式,使卡合部件B11、B12在X — Z平面內旋轉。由此,如圖5 (b)所示,卡合爪Blla、B12a卡合到檢測體架子L的凹部L2。在該狀態下,通過卡合單元BlO向左右方向移動,向左右方向搬送檢測體架子し如果檢測體架子L的搬送結束,則以使卡合爪Blla、B12a相互接近的方式,使卡合部件B11、B12在X — Z平面內旋轉。接下來,卡合部件B11、B12移動到下側,卡合爪B11 a、B12a對位到搬送路徑221的下側。在搬送路徑221的下方,如圖5 (a)所示,在Y軸方向上,配置有具有這樣的卡合單元BlO的架子橫送部BI。由此,在架子搬送部220中,獨立地向左右方向搬送2個檢測體架子し圖6是示出從上側觀察測定部3的情況的結構的俯視圖。測定部3具備檢測體分注臂311、Rl試劑分注臂312、R2試劑分注臂313、R3試劑分注臂314、反應部320、試管供給部330、I次BF (Bound Free,結合游離)分離部341、2次BF分離部342、移液管尖頭供給部350、檢測部360、R4/R5試劑供給部370、以及試劑設置部380。在免疫分析裝置I中,使作為測定對象的血液等檢測體和緩沖液(Rl試劑)混合,并對所得到的混合液添加包含承載了與檢測體中包含的抗原結合的捕捉抗體的磁性微粒的試劑(R2試劑)。通過使I次BF分離部341的磁鐵吸引承載與抗原結合的捕捉抗體的磁性微粒,去除未與捕捉抗體結合的檢測體內的成分。然后,在進而添加了標識抗體(R3試劑)之后,通過使2次BF分離部342的磁鐵吸引承載與標識抗體以及抗原結合的捕捉抗體的磁性微粒,去除包含未反應的標識抗體的R3試劑。進而,在與分散液(R4試劑)以及標識抗體的反應過程中添加了發光的發光基質(R5試劑)之后,測定由于標識抗體和發光基質的反應而產生的發光量。經由這樣的過程,定量地測定與標識抗體結合的檢測體中包含的抗原。試管供給部330構成為能夠收容多個試管,向利用檢測體分注臂311的吐出位置P2依次逐個供給試管。在Rl試劑分注臂312中,安裝了用于進行Rl試劑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311a。Rl試劑分注臂312使用移液管312a,吸引試劑設置部380中設置的Rl試劑,將所吸引的Rl試劑分注(吐出)到吐出位置P2中配置的試管。移液管尖頭供給部350將所投入的多個移液管尖頭350a (參照圖7 Ca))逐個搬送至利用檢測體分注臂311的尖頭安裝位置。然后,在尖頭安裝位置,在檢測體分注臂311的移液管311a的前端,安裝移液管尖頭350a。檢測體分注臂311使用所安裝的移液管尖頭350a,吸引通過檢測體搬送部2搬送到吸引位置Pl的檢測體容器T內的檢測體或者樣品杯C內的標準試樣。圖7 (a)是示出檢測體分注臂311的移液管311a的附近的側面圖。圖7 (a)示出在移液管311a的下端(Z軸負方向側的端),安裝有移液管尖頭350a的狀態。在移液管311a的前端附近的內側,配置有用于探測壓カ的傳感器311b。另外,檢測體分注臂311具有排出/吸引空氣的注射器部311c。檢測體分注臂311通過用于使檢測體分注臂311上下(Z軸方向)移動的機構支承,使上述機構通過步進馬達311d (參照圖8)上下移動。另外,旋轉編碼器311e (參照圖8)輸出與步進馬達311d的旋轉變位對應的脈沖數。在通過檢測體分注臂311吸引了對位到吸引位置Pl的檢測體以及標準試樣的情況下,首先,檢測體分注臂311在X — Y平面內移動,而移液管311a對位到吸引位置P1。然后,檢測體分注臂311通過步進馬達311d向下方移動。此時,從注射器部311c送出空氣,從移液管尖頭350a的下端繼續排出空氣。如圖7 (b)、(c)所示,如果移液管尖頭350a的下端貫通檢測體容器T的蓋部T2或者樣品杯C的蓋部Cl,而接觸到檢測體或者標準試樣,則由傳感器311b檢測的壓カ上升。由此,探測吸引對象的檢測體或者標準試樣的液面。如果探測到液面,則移液管尖頭350a的下降停止。從該狀態,移液管尖頭350a稍微下降,經由移液管311a吸引規定量的檢測體或者標準試樣。另外,對標準試樣進行的測定與對檢測體進行的測定大致相同,所以以下,以對檢測體進行的測定為中心而說明。返回到圖6,檢測體分注臂311將所吸引出的檢測體分注(吐出)到吐出位置P2的試管。在該試管中,預先,通過Rl試劑分注臂312分注有Rl試劑。之后,該試管通過Rl試劑分注臂312的未圖示的捕集器被移送到反應部320。在R2試劑分注臂313中,安裝有用于進行R2試劑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313a。R2試劑分注臂313使用移液管313a,吸引試劑設置部380中設置的R2試劑,并將所吸引出的R2試劑分注(吐出)到收容Rl試劑以及檢測體的試管。反應部320如圖所示,形成為圓環狀以便包圍具有圓形形狀的試劑設置部380的周圍。另外,反應部320具有沿著外形以規定間隔配置的多個試管設置部320a。試管設置部320a中設置的試管被加熱至約42°C。由此,促進試管內的檢測體和各種試劑的反應。另夕卜,反應部320構成為能夠繞逆時針方向旋轉,使試管設置部320a中設置的試管移動至進行各種處理(試劑的分注等)的各個處理位置。將收容檢測體、Rl試劑以及R2試劑的試管通過未圖示的捕集器從反應部320移送到I次BF分離部341。I次BF分離部341從試管內的試樣去除未與捕捉抗體結合的檢測體內的成分。在R3試劑分注臂314中,安裝有用于進行R3試劑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314a。R3試劑分注臂314使用移液管314a,吸引試劑設置部380中設置的R3試劑。另外,R3試劑分注臂314使用移液管314a,將所吸引出的R3試劑從I次BF分離部341分注(吐出)到移送到反應部320的試管。將收容由I次BF分離部341進行了去除處理之后的試樣和R3試劑的試管通過未圖示的捕集器從反應部320移送到2次BF分離部342。2次BF分離部342取出包含未反應的標識抗體的R3試劑。R4/R5試劑供給部370通過未圖示的管子,向收容由2次BF分離部342進行了去除處理之后的試樣的試管,依次分注R4試劑以及R5試劑。檢測部360通過用光電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取得在與進行了規定的處理的檢測體的抗原結合的標識抗體和發光基質的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光,來測定該檢測體中包含的抗原的量。圖8是示出檢測體搬送部2和測定部3的結構的圖。檢測體搬送部2包括通信接ロ 21、步進馬達部22、旋轉編碼器部23、傳感器部24、機構部25、以及條形碼讀取器225 (參照圖2)。通信接ロ 21與測定部3、和檢測體搬送部2內的各部連接。步進馬達部22包括圖5 (a)所示的2個步進馬達B24,旋轉編碼器部23包括圖5 (a)所示的2個旋轉編碼器B25。根據經由通信接ロ 21從測定部3發送的信號,控制步進馬達部22中包含的步進馬達。旋轉編碼器部23中包含的旋轉編碼器輸出與對應的步進馬達的旋轉變位量對應的脈沖數。將從旋轉編碼器部23中包含的旋轉編碼器輸出的脈沖數經由通信接ロ 21發送到測定部3。傳感器部24包括圖2所示的傳感器222a、222b ;傳感器223 ;傳感器224a、224b ;圖5 (a)所示的傳感器B31、B32;以及檢測體搬送部2中配置的其他傳感器。將傳感器部24中包含的傳感器的檢測信號經由通信接ロ 21發送到測定部3。機構部25包括圖2所示的架子送入機構211、231、和用于驅動架子推出機構226的機構。根據經由通信接ロ 21從測定部3發送的信號,控制機構部25中包含的機構。根據經由通信接ロ 21從測定部3發送的信號,控制條形碼讀取器225,將由條形碼讀取器225讀取的檢測體ID和架子ID經由通信接ロ 21發送到測定部3。測定部3包括控制部31、步進馬達部32、旋轉編碼器部33、傳感器部34、以及機構部 35。控制部 31 包括CPU31a、R0M31b、RAM31c、通信接 ロ 31d、以及 I/O 接 ロ 31e。
CPU31a執行R0M31b中存儲的計算機程序以及RAM31c中載入的計算機程序。另夕卜,在R0M31b中,存儲有為了使檢測體架子L對位到搬送路徑221上的期望的位置而輸出到步進馬達B24的脈沖數。CPU31a參照上述脈沖數,對檢測體搬送部2的步進馬達B24輸出必要的脈沖數,在左右方向上搬送檢測體架子L而對位到期望的位置。另外,在控制部31內,與R0M31b獨立地,設置有能夠改寫存儲內容的備用電池RAM的情況下,也可以將上述脈沖數存儲到備用電池RAM。通信接ロ 31d與檢測體搬送部2和控制裝置4連接。CPU31a經由通信接ロ 31d,將檢測體的光學性的信息(由于標識抗體和發光基質的反應而產生的發光量的數據等)發送到控制裝置4,并且接收來自控制裝置4的信號。另外,CPU31a經由通信接ロ 31d,對檢測體搬送部2發送用于驅動指示的信號,并且接收來自檢測體搬送部2的信號。另外,CPU31a經由I/O接ロ 31e,與步進馬達部32、旋轉編碼器部33、傳感器部34、以及機構部35連接。步進馬達部32包括檢測體分注臂311的步進馬達311d,旋轉編碼器部33包括檢測體分注臂311的旋轉編碼器311e。由CPU31a控制步進馬達部32中包含的步進馬達。將從旋轉編碼器部33中包含的旋轉編碼器輸出的脈沖數輸出到CPU31a。傳感器部34包括圖7所示的傳感器311b。由CPU31a控制傳感器部34中包含的傳感器,將傳感器部34中包含的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輸出到CPU31a。機構部35包括用于驅動圖7所示的注射器部311c的機構,由CPU31a控制機構部35中包含的機構。圖9是示出控制裝置4的結構的圖。控制裝置4由個人計算機構成,包括本體400和顯示輸入部410。本體400具有CPU401、R0M402、RAM403、硬盤404、讀出裝置405、輸入輸出接ロ 406、圖像輸出接ロ 407、以及通信接ロ 408。CPU401執行R0M402中存儲的計算機程序以及RAM403中載入的計算機程序。RAM403用于讀出R0M402以及硬盤404中記錄的計算機程序。另外,RAM403在執行這些計算機程序時,還被用作CPU401的作業區域。在硬盤404中,存儲有操作系統以及應用程序等用于使CPU401執行的計算機程序以及計算機程序的執行中使用的數據。具體而言,除了測定、解析中使用的計算機程序、數據以外,還存儲了用于顯示檢量線架子設定畫面500 (參照圖10)和檢量線畫面600 (參照圖11)的程序等。讀出裝置405由⑶驅動器或者DVD驅動器等構成,能夠讀出記錄介質中記錄的計算機程序以及數據。輸入輸出接ロ 406接收從顯示輸入部410輸出的信號。圖像輸出接ロ 407將與圖像數據對應的影像信號輸出到顯示輸入部410。顯示輸入部410根據從圖像輸出接ロ 407輸出的影像信號顯示圖像,并且將經由顯示輸入部410的畫面從用戶接收到的指示輸出到輸入輸出接ロ 406。另外,在經由顯示輸入部410輸入文字的情況下,在顯示輸入部410中顯示用于接收文字的輸入的鍵盤圖像。用戶通過按下在該圖像上顯示的文字,能夠輸入文字。通信接ロ 408將本體400側的信號發送到測定部3,并接收從測定部3發送的信號。
圖10是示出控制裝置4的顯示輸入部410所顯示的檢量線架子設定畫面500的圖。檢量線架子設定畫面500包括命令列表顯示區域510、輸入框521、522、測定命令顯示區域530、OK按鈕541、以及取消按鈕542。用戶在制作檢量線的情況下,在檢測體架子L中安裝的適配器A的支承部A0fA06上,支承收容標準試樣的樣品杯C,并且經由檢量線架子設定畫面500,登記該檢測體架子L的架子ID等。用戶將安裝了支承樣品杯C的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的架子ID輸入到輸入框521。輸入框522構成為能夠選擇預先登記的測定項目,用戶操作輸入框522來輸入測定項目。根據通過輸入框521輸入的架子ID、和通過輸入框522選擇的測定項目,進行命令列表顯示區域510和測定命令顯示區域530的顯示。用戶能夠通過命令列表顯示區域510和測定命令顯示區域530的顯示內容,確認與檢量線制作相關的信息。如果由用戶按下OK按鈕541,則將包括檢量線制作中使用的檢測體架子L的架子ID和測定項目的信息(以下,稱為“測定命令信息”)相互對應起來,存儲到控制裝置4的硬盤404。如果由用戶按下取消按鈕542,則不在硬盤404中存儲信息,檢量線架子設定畫面500關閉。另外,將從被檢者提取出的檢測體的檢測體ID和測定項目對應起來的測定命令信息也存儲到控制裝置4的硬盤404中。圖11是示出控制裝置4的顯示輸入部410中顯示的檢量線畫面600的圖。檢量線畫面600包括圖形顯示區域610、證實(validate)按鈕620、以及驗證(validation)顯示區域 631、632。如果根據經由圖10的檢量線架子設定畫面500設定的信息,進行了樣品杯C中收容的標準試樣的測定,則如圖11的圖形顯示區域610所示,顯示根據測定內容制作的檢量線的圖形。用戶通過參照圖形顯示區域610中顯示的檢量線的圖形,能夠容易地確認檢量線是否適合。用戶如果判斷為檢量線適合,則通過按下證實按鈕620,能夠承認(證實)檢量線。如果由用戶進行了證實,則在驗證顯示區域631中顯示證實日期時間,驗證顯示區域632的顯示內容從“未被證實(Not Validate)”變更為“被證實(Validated)”。接下來,說明由檢測體搬送部2執行的搬送處理以及由測定部3執行的測定處理。通過由用戶經由控制裝置4的顯示輸入部410進行測定開始指示,則開始利用檢測體搬送部2的搬送處理。另外,以下,將未安裝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稱為“5檢測體架子”,將安裝了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稱為“6檢測體架子”,在未特別區分兩者的情況下,簡稱為“檢測體架子じ’。另外,“5檢測體架子”是從被檢者提取出的生物體試樣的通常測定中專用的通常測定用架子,“ 6檢測體架子”是用于檢量線制作的標準試樣的測定中專用的檢量線測定用架子。以下,與圖12的流程圖一起,還參照圖13 (a) (e)和圖14 (a) (C)所示的檢測體架子L的搬送路徑221上的位置,來說明由測定部3的CPU31a執行的處理。測定部3的CPU31a根據檢測體搬送部2的架子設置部210中配置的傳感器的檢測信號,判定是否在架子設置部210中配置了檢測體架子L (SlOl)0如果在架子設置部210中配置了檢測體架子USlOl 是”),則CPU31a驅動檢測體搬送部2的架子送入機構211,而將檢測體架子L搬送到架子搬送部220 (S102)。接下來,CPU31a通過傳感器222a、222b,判定檢測體架子L是否對位到架子搬送部220的搬送路徑221的左端位置(S103)。如果檢測體架子L對位到搬送路徑221的左端位置(S103 是”),則CPU31a通過傳感器223,判定是否在該檢測體架子L中安裝有適配器A(S104)。如果在該檢測體架子L中安裝有適配器A (S104 是”),則CPU31a對架子種類設置“6檢測體”(S105)。如果在該檢測體架子L未安裝適配器A (S104 否”),則CPU31a對架子種類設置“5檢測體”(S106)。另外,將上述架子種類(表示檢測體架子L的類別的信息)存儲到測定部3的RAM31c。接下來,CPU31a驅動處于搬送路徑221的下方的移動機構B,向右搬送該檢測體架子し此時,條形碼讀取器225如圖13 (a)、圖14 (a)所示,對位到架子ID的讀取位置,搬送檢測體架子L以使條形碼標簽LI對位到條形碼讀取器225的正面。然后,CPU31a通過條形碼讀取器225從條形碼標簽LI讀取架子ID(S107),并將所讀取了的架子ID發送到控制裝置4 (S108)。另外,在控制裝置4中,如后所述,根據所接收到的架子ID,判定該檢測體架子L的架子種類是“5檢測體”還是“6檢測體”。然后,控制裝置4根據判定結果將架子種類發送到測定部3。測定部3的CPU31a如果從控制裝置4接收到架子種類(S109 是”),則通過核對在S105或者S106中設置的架子種類(通過測定部3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種類)、和在S109中接收到的架子種類(通過控制裝置4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種類),判定架子ID是否恰當。SP,在通過測定部3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種類是“6檢測體”的情況下,如果從控制裝置4接收到的架子種類是“5檢測體”,則判定為架子ID不恰當。同樣地,在通過測定部3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種類是“5檢測體”的情況下,如果從控制裝置4接收到的架子種類是“6檢測體”,則判定為架子ID不恰當。另外,如果通過測定部3的判定取得的架子種類、和從控制裝置4接收到的架子種類一 致,則判定為架子ID恰當。如果該檢測體架子L的架子為ID不恰當(S110 是”),則CPU31a將g在該檢測體架子L的架子ID為不恰當的信息發送到控制裝置4(S111)。然后,將該檢測體架子L搬送到架子儲存部230 (S112)。另ー方面,如果該檢測體架子L的架子ID恰當(S110 否”),則CPU31a將g在該檢測體架子L的架子ID為恰當的信息發送到控制裝置4 (S113)。在架子ID為恰當的情況下,接下來,CPU31a根據RAM31c中存儲的架子種類,判定該檢測體架子L是否為5檢測體架子(S114)。在該檢測體架子L是5檢測體架子的情況下(S114:“i”),CPU31a如圖13 (b)所示,使條形碼讀取器225對位到右端的支承部LOl的位置(檢測體ID的讀取位置)。然后,CPU31a通過條形碼讀取器225,從右端的支承部LOl上支承的檢測體容器T的條形碼標簽Tl,讀取檢測體ID (S115)。接下來,CPU31a如圖13(c)所示,將該檢測體架子L向右搬送dl(S116)。直至針對所有支承部上支承的檢測體容器T,檢測體ID的讀取結束為止,CPU31a反復SI 15飛116的處理(S117)。另外,對于由傳感器224a判定為沒有支承檢測體容器T的支承部,跳過利用條形碼讀取器225的讀取。如果針對所有檢測體容器T,檢測體ID的讀取結束(S117 是”),則處理進入S118。另外,在該檢測體架子L并非5檢測體架子的情況下(S114 否”),處理進入S118。
接下來,CPU31a將檢測體架子L向右搬送,而使檢測體架子L的右端的支承部LOl對位到吸引位置Pl。即,在檢測體架子L是5檢測體架子的情況下,如果針對所有檢測體容器T,檢測體ID的讀取結束,則對于該檢測體架子L,如圖13(d)所示,右端的支承部LOl對位到吸引位置P1。即使在檢測體架子L是6檢測體架子的情況下,也如圖14 (b)所示,右端的支承部AOl對位到吸引位置P1。另外,CPU31a向控制裝置4查詢并取得與在步驟S115中讀取的檢測體ID對應的測定命令信息、或者與在S107中讀取的架子ID對應的測定命令信息。接下來,CPU31a從檢測體架子L的右端的支承部LOl所支承的檢測體容器T或者適配器A的右端的支承部AOl所支承的樣品杯C,吸引檢測體或者標準試樣,根據從控制裝置4取得的測定命令信息,測定所吸引的檢測體或者標準試樣(S118)。另外,按照濃度從稀到濃的順序,測定標準試樣。另外,CPU31a將通過測定得到的測定數據依次發送到控制裝置4。另外,對于測定項目,預先從控制裝置4發送,CPU31a根據所接收到的測定項目進行測定。另外,與其他檢測體或者標準試樣的吸引動作并行地進行測定動作。接下來,CPU31a根據RAM31c中存儲的架子種類,判定該檢測體架子L是否為5檢測體架子(SI 19)。在該檢測體架子L是5檢測體架子時(S119 是,,),CPU31a如圖13 (e)所示,將該檢測體架子L向右搬送dl (S120)。由此,右數第2個支承部L02對位到吸引位置P1。直至所有支承部上支承的檢測體容器T的吸引結束為止,CPU31a反復SI 18和S120的處理(S122)。另ー方面,在該檢測體架子L是6檢測體架子時(S119 否”),CPU31a如圖14(c)所示,將該檢測體架子L向右搬送d2 (S121)。由此,右數第2個支承部A02對位到吸引位置P1。直至所有支承部上支承的樣品杯C的吸引結束為止,CPU31a反復SI 18和S121的處理(S122)。如果所有支承部上支承的檢測體容器T或者樣品杯C的吸引結束(S122 是”),則該檢測體架子L被搬送到架子儲存部230 (S112)。這樣,針對I個檢測體架子L,利用測定部3進行的處理結束。圖15是示出由控制裝置4的CPU401執行的處理的流程圖。控制裝置4的CPU401如果經由顯示輸入部410,從用戶接收到測定開始指示(S201 是”),則向測定部3發送測定開始指示(S202)。由此,測定部3的CPU31a開始圖12所示的處理。接下來,CPU401如果在圖12的S108中接收到從測定部3發送的架子ID (S203 “是”),則根據所接收到的架子ID、和硬盤404中存儲的測定命令信息,向測定部3發送架子種類(S204)。S卩,在接收到的架子ID包含于用于制作檢量線的測定命令信息的情況下,CPU401將架子種類設為“6檢測體”,在接收到的架子ID沒有包含于用于制作檢量線的測定命令信息的情況下,CPU401將架子種類設為“5檢測體”。將如此設定的架子種類發送到測定部3。 另外,發送到測定部3的架子種類如上所述,在測定部3中被用于架子ID是否恰當的判定,對于架子ID是否恰當,在圖12的Slll或者SI 13中,從測定部3發送到控制裝置4。
接下來,CPU401如果從測定部3接收到g在架子ID為不恰當的信息(S205 否”、S206:“是”),則在顯示輸入部410顯示圖14 (d)所示的架子ID異常畫面,結束處理。另ー方面,CPU401如果從測定部3接收到g在架子ID為恰當的信息(S205 “是”),則根據在S204中取得的架子種類,判定在測定部3中成為吸引對象的檢測體架子L是否為5檢測體架子(S208),根據架子種類,進行以后的處理。在吸引對象的檢測體架子L是6檢測體架子的情況下(S208 否”),CPU401如果從測定部3接收到該檢測體架子L的所有標準試樣的測定數據(S209 是”),則根據接收到的測定數據,制作檢量線(S210)。將制作出的檢量線存儲到硬盤404,如上所述顯示于圖11的圖形顯示區域610。對于制作出的檢量線,如果用戶通過按下證實按鈕620而承認(證實),則被用于檢測體的解析。另ー方面,在吸引對象的檢測體架子L是5檢測體架子的情況下(S208 是”),CPU401如果從測定部3接收到測定數據(S211 是”),則使用在S210中制作出的檢量線來進行檢測體的解析(S212)。直至該檢測體架子L的所有檢測體的解析結束為止,CPU401進行S2lfS212的處理(S213)。另外,將檢測體的解析結果依次存儲于硬盤404,根據用戶的顯示指示顯示于顯示輸入部410。以上,根據本實施方式,設置了能夠支承與收容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檢測體架子不同的根數的容器的檢量線測定專用的架子,所以即使在測定與測定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情況不同的根數的標準試樣的情況下,也能夠容易且恰當地測定。例如,在測定比測定通常的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情況更多的根數的標準試樣的情況下,能夠通過檢量線測定用架子支承更多的容器。由此,無需使容器遍及2個檢測體架子,而能夠在I個架子上支承所有標準試樣的容器。因此,能夠抑制按照錯誤的順序測定標準試樣,而制作適合的檢量線。例如,在使用6個標準試樣來進行檢量線的制作的情況下,能夠在I個架子上支承收容標準試樣的6個樣品杯C來進行檢量線測定。由此,能夠抑制由于樣品杯C遍及2個以上的架子而標準試樣的測定的順序變得不適當的現象。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形成了 5個支承部的檢測體架子L上,安裝有形成了 6個支承部的適配器A,所以無需使用在I個架子上支承6個樣品杯C的專用的架子。另外,能夠使用僅與未安裝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對應地設計的檢測體搬送部2,來搬送安裝了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し由此,能夠抑制檢測體搬送部2的結構復雜化。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支承部排列的方向(長度方向)上的檢測體架子L的長度和適配器A的長度相同。由此,能夠與未安裝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同樣地搬送安裝了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L,所以能夠簡化檢測體搬送部2的設計。另外, 根據本實施方式,支承部A01 A06的間隔d2小于支承部L01 L05的間隔dl。由此,即使使容器排列的方向上的檢測體架子L的長度和適配器A的長度相同,也能夠使適配器A的支承部的數量多于檢測體架子L的支承部的數量。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如圖13 (b)、(c)所示,條形碼讀取器225對位到檢測體ID的讀取位置的情況下,將5檢測體架子依次向右搬送dl。另外,如圖13 (d)、(e)所示,為了使支承部LOf L05對位到吸引位置PlJf 5檢測體架子依次向右搬送dl。由此,檢測體容器T被高精度地對位到檢測體ID的讀取位置和吸引位置P1。另外,如圖14 (b)、(c)所示,為了使支承部A0fA06對位到吸引位置P1,將6檢測體架子依次向右搬送d2。由此,樣品杯C被高精度地對位到吸引位置P1。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根據通過傳感器311b探測液面,能夠通過同樣的控制,進行吸引位置Pl處的檢測體和標準試樣的吸引。由此,在從檢測體架子L上支承的檢測體容器T吸引檢測體的情況、和從適配器A上支承的樣品杯C吸引標準試樣的情況下,無需以使移液管尖頭350a的下降量不同的方式,控制檢測體分注臂311。因此,能夠簡化檢測體分注臂311的下降控制。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在通過傳感器223判定為在檢測體架子L上安裝了適配器A的情況下,如果根據由條形碼讀取器225讀取的架子ID,判定為該檢測體架子L并非制作檢量線的架子,則在顯示輸入部410中,顯示圖14 (d)所示的架子ID異常畫面。同樣地,在通過傳感器223判定為在檢測體架子L上未安裝適配器A的情況下,如果根據由條形碼讀取器225讀取的架子ID,判定為該檢測體架子L是制作檢量線的架子,則顯示架子ID異常畫面。由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進行用戶未經意的測定。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測定對象例示了血液,但還能夠將尿設為測定對象。即,本發明還能夠應用于檢查尿的分析裝置,進而,本發明還能夠應用于檢查其他臨床檢測體的臨床檢測體檢查裝置。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為了支承收容了用于制作檢量線的標準試樣的樣品杯C,使用了安裝了適配器A的檢測體架子し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為了支承樣品杯C,另外使用形成了比檢測體架子L更多的支承部的檢量線測定專用的架子。在該情況下,檢量線測定專用的架子的形狀優選成為與檢測體架子L相同的形狀(例如,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的寬度相同)。由此,能夠在檢測體搬送部2內,與搬送檢測體架子L的情況同樣地,搬送檢量線測定專用的架子。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檢測體架子L (通常測定用的架子)的支承部的數量是5,但不限于此,檢測體架子L的支承部的數量也可以是5以外的數量(例如,10)。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適配器A (檢量線測定專用的架子)的支承部被設為比檢測體架子L的支承部多I個,但不限于此,適配器A的支承部也可以被設為比檢測體架子L的支承部多2個以上。另外,適配器A的支承部(檢量線測定專用的架子的支承部)的數量優選與用于制作適合的檢量線的必要的標準試樣的根數一致。其目的為,防止在適配器A的支承部上產生空缺,而能夠更容易地執行適當的檢量線測定。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適配器A (檢量線測定專用的架子)的支承部被設為多于檢測體架子L (通常測定用的架子)的支承部的數量,但適配器A的支承部也可以被設為少于檢測體架子L的支承部的數量。另外,適配器A的支承部的數量優選與用于制作適合的檢量線的必要的標準試樣的根數一致。其目的為,防止在適配器A的支承部中產生空缺,而能夠更容易地執行適當的檢量線測定。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為了識別檢測體容器T和檢測體架子L,在檢測體容器T和檢測體架子L上,分別粘貼了條形碼標簽Tl和LI,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粘貼RFI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在粘貼RFID的情況下,在檢測體搬送部2中,代替條形碼讀取器225,而配置用于從RFID取得信息的天線。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吸引位置Pl吸引檢測體和標準試樣時,通過傳感器311b進行了液面探測,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過靜電電容傳感器等其他探測組件,探測移液管尖頭350a的下端近接或者接觸液面。另外,也可以不進行液面探測,而使移液管尖頭350a下降預先設定的下降量。即,也可以在吸引檢測體時,使移液管尖頭350a的下端下降至檢測體容器T的下表面附近,在吸引標準試樣時,使移液管尖頭350a的下端下降至樣品杯C的下表面附近。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顯示輸入部410構成為能夠進行顯示和輸入這兩方的觸摸面板,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獨立地配置顯示部和輸入部。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傳感器223構成為桿式的傳感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構成為遮光型或者反射型的傳感器。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果控制裝置4的CPU401接收到g在架子ID為不恰當的信息(S201 是”),則圖14 (d)所示的架子異常畫面顯示于顯示輸入部410。但是,不限于此,CPU401也可以代替顯示架子異常畫面,或者,與其一起,從控制裝置4中具備的揚聲器,對用戶發出用于通知異常的警告音。另外,也可以在測定部3的CPU31a將g在架子ID為不恰當的信息發送到控制裝置4時(S111),在測定部3中具備的顯示部中顯示用于通知異常的畫面,或者,從測定部3中具備的揚聲器發出用于通知異常的警告音。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測定部3的CPU31a控制了檢測體搬送部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控制裝置4控制檢測體搬送部2。另外,也可以省略控制部31,而使控制裝置4負擔檢測體搬送部2和測定部3的控制。另外,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能夠在權利要求書所述的技術性的思想的范圍內,適宜地進行各種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搬送部,搬送第I架子和第2架子,所述第I架子具有第I數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所述第2架子具有與所述第I數量不同的第2數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標準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 測定部,測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容器內的試樣;以及 控制部,判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第I架子還是第2架子,在判定為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進行與第2架子對應的搬送動作,并且控制所述測定部以按照規定的順序測定所述第2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根據所得到的多個測定結果,制作在生物體試樣的測定結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檢量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信息取得部,用于從附加于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的第I記錄部,取得用于識別該架子是所述第I架子還是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以及 存儲部,與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對應起來存儲測定項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的情況下,基于與該架子識別信息對應的測定項目,執行用于所述檢量線制作的測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顯示部;以及 輸入部, 所述顯示部顯示具有第I輸入欄和第2輸入欄的命令登記畫面,所述第I輸入欄用于通過所述輸入部輸入表示所述第2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所述第2輸入欄用于通過所述輸入部輸入測定項目, 所述存儲部將所述第2輸入欄中輸入的測定項目與所述第I輸入欄中輸入的架子識別信息對應起來存儲。
4.根據權利要求廣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架子是在所述第I架子中安裝了具有所述第2數量的用于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適配器的架子, 該試樣分析裝置還具備用于檢測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檢測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檢測部檢測到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情況下,判定為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具有的支承部的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架子的多個支承部是隔著第I間隔而形成的, 所述適配器的多個支承部是隔著與所述第I間隔不同的第2間隔而形成的。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部具有用于朝向規定的位置搬送架子的搬送路徑, 所述測定部構成為測定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的容器內的試樣,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部,以便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I架子的情況下,沿著所述搬送路徑,使所述第I架子朝向所述搬送路徑上的所述規定的位置移動與所述第I間隔對應的第I距離,從而使所述第I架子的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沿著所述搬送路徑,使所述第2架子朝向所述規定的位置移動與所述第2間隔對應的第2距離,從而使所述第2架子的適配器的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的狀態下,從上方觀察時,在同一位置配置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開頭的支承部和位于所述適配器的開頭的支承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部,以便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I架子的情況下,在使所述第I架子的開頭的支承部移動到所述規定的位置之后,使所述第I架子朝向所述規定的位置移動所述第I距離,從而使所述開頭的支承部的下一個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在所述搬送部搬送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在使所述適配器的開頭的支承部移動到所述規定的位置之后,使所述第2架子朝向所述規定的位置移動所述第2距離,從而使所述開頭的支承部的下一個支承部所支承的容器對位到所述規定的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從上方觀察時,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開頭的支承部至所述第I架子的前端為止的距離與位于所述適配器的開頭的支承部至所述適配器的前端為止的距離相同。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的狀態下,從上方觀察時,在同一位置配置位于所述第I架子的最后方的支承部和位于所述適配器的最后方的支承部。
11.根據權利要求廣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吸引部,包括吸液管和探測液面的液面探測傳感器,通過將所述吸液管插入到容器內而吸引該容器內的液體, 所述吸引部在吸引容器內的液體時,使所述吸液管下降,基于由所述液面探測傳感器探測到液面,使所述吸液管的下降停止。
12.根據權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架子是具有所述第2數量的用于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的架子, 該試樣分析裝置還具備用于檢測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檢測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檢測部檢測到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情況下,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所述第I架子的識別信息的情況下,執行用于警告的處理。
13.根據權利要求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架子在容器的排列方向上具有與所述第I架子相同的長度。
14.根據權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儲部將測定項目與用于識別第I架子中收容的生物體試樣的試樣識別信息對應起來存儲, 對所述第I架子所支承的各容器,附加了記錄有試樣識別信息的第2記錄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了表示第I架子的架子識別信息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進行與第I架子對應的搬送動作,并且使所述信息取得部從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所支承的各容器的第2記錄部取得試樣識別信息,使所述測定部基于與由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試樣識別信息對應的測定項目,執行各容器內的生物體試樣的測定。
15.根據權利要求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測定部以便按照濃度順序測定所述第2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
16.根據權利要求f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數量是檢量線制作所需的容器的數量。
17.根據權利要求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數量多于所述第I數量。
18.—種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該試樣分析裝置具有 搬送部,搬送架子;以及 測定部,測定所述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內的試樣, 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判別步驟,判別第I架子和第2架子中的哪一個是所述搬送部的搬送對象,所述第I架子具有第I數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所述第2架子具有與所述第I數量不同的第2數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標準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 搬送步驟,在通過所述判別步驟判別為所述搬送對象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進行與第2架子對應的搬送動作; 測定步驟,控制所述測定部以按照規定的順序測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所支承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以及 檢量線制作步驟,基于通過所述測定步驟得到的多個測定結果,制作生物體試樣的測定結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檢量線。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架子是具有所述第2數量的用于支承容器的支承部的適配器安裝于所述第I架子的架子, 該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還具備用于檢測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檢測步驟, 在所述判別步驟中,在所述檢測步驟中檢測到安裝了所述適配器的架子的情況下,判別為所述搬送對象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
20.根據權利要求18或者19所述的試樣分析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測定步驟中,按照濃度順序,測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中保持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
全文摘要
試樣分析裝置包括搬送部,搬送具有第1數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被檢者的生物體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的第1架子、和具有與所述第1數量不同的第2數量的用于支承收容有標準試樣的容器的支承部的第2架子;測定部,測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容器內的試樣;以及控制部,判定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第1架子還是第2架子,在判定為通過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架子是所述第2架子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搬送部以進行與第2架子對應的搬送動作,并且控制所述測定部以按照規定的順序測定所述第2架子上支承的容器內的標準試樣,根據所得到的多個測定結果,控制生物體試樣的測定結果的解析中使用的檢量線。
文檔編號G01N35/00GK103033633SQ201210366390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上田誠, 若宮裕二, 福壽利勝 申請人:希森美康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