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多通道并行方法,屬于檢測分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磁微粒發光免疫分析是發光免疫分析方法與磁微粒分離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檢測方法,由于磁微粒具有磁響應性、成本低、能耗少和無污染等特點,能夠在磁微粒表面或磁微粒表面的功能基團(如氨基、羥基、巰基及環氧乙烷等)將酶、抗體、寡核苷酸等生物活性物質進行固定,傳統的免疫檢測多以酶標板作為固相載體,懸浮磁微粒作為載體具有較高的比面積,能夠更為充分的與樣品反應,加之外加磁場的靈活應用,較之酶標板載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更快的檢測速度和更好的重復性等優點,因此磁微粒發光免疫分析儀在免疫分析領域具有其獨到優勢。
磁微粒發光免疫分析儀在進行檢測時,需要利用反應杯裝載運送分析樣本,并且在檢測之前還需要經歷加注試劑、孵育、洗滌、加底物及混勻過程,傳統磁微粒發光免疫分析儀通常采用盤式單通道循環輸送結構,一般是將多個反應杯固定為一組整體輸送或單個反應杯逐一輸送,采用整體方式輸送時,其靈活性較差,難以適應小批量多樣化送樣檢測的需要,單杯逐一輸送時,其輸送效率較低,嚴重限制了磁微粒發光免疫分析儀的檢測效率。
另外,磁微粒發光免疫分析依據加注試劑的次數,其分析過程還分為一步 法和兩步法,采用兩步法時,在第一次加注試劑孵育后,還需要再次加入試劑而后再進行后續分析過程,當部分檢測樣本需要用一步法檢測,部分需要用兩步法檢測時,傳統磁微粒發光免疫分析儀只能逐一進行,難以滿足其檢測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多通道并行方法,以提高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的檢測效率,并保證其靈活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多通道并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反應杯排序并可拆卸地裝入杯條中,放入加樣本通道以加注檢測樣本;
將加注檢測樣本后的杯條運送至加試劑通道,并通過試劑加注系統向反應杯中加注檢測試劑;
將加注檢測試劑后的杯條,通過試劑混勻通道進行試劑混勻;
將混勻后的杯條運送至孵育系統對反應杯中的檢測樣本進行孵育;
檢測樣本經孵育后,將相應杯條運送至洗滌通道,對反應杯進行洗滌;
反應杯洗滌后,將相應杯條運送至底物加注及混勻通道加注底物并混勻;
將加注底物并混勻后的相應杯條運送至檢測等待通道等待檢測;
將檢測等待通道內杯條上的反應杯通過抓手逐一抓取至檢測系統中進行檢測;
以及將檢測等待通道內已取下反應杯的空的杯條運送至加樣本通道;
其中,所述加樣本通道、加試劑通道和洗滌通道均至少為兩條。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多個反應杯組成一條來運送,檢測系統檢測時利用抓手逐一抓取,即保證了靈活性,同時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由于采用多通道并行方式,部分檢測樣本采用兩步法檢測時不影響其他一步法檢測的效率,另 外,杯條能夠循環重復利用,減少了耗材用量,節約了檢測成本。
為保證運送效率,所述杯條的運送依靠至少兩個送杯小車進行,各送杯小車的動作依靠控制系統控制,控制系統能夠監測送杯小車的工作狀態,需要運送杯條時,控制當前處于空閑狀態的送杯小車進行運送。
作為優選,所述反應杯上端兩側設有抓取卡槽,以方便抓手抓取,杯條為長條形結構,沿長度方向分布有至少1個上下貫通的反應杯卡槽,該反應杯卡槽的形狀與反應杯外緣形狀相適配。
為方便定位及運送所述杯條兩端設有定位部,該定位部上下兩端均凸出反應杯卡槽端面,該定位部上設有移送孔,定位部兩側設有弧形的定位卡槽,所述加樣本通道、加試劑通道和洗滌通道均為與杯條形狀相應的槽狀結構,當杯條位于各通道上時,可以利用定位卡槽進行定位,運送時,送杯小車上相應結構伸入移送孔中以方便拖動進行運送。
為進一步提高檢測效率,所述試劑加注系統包括至少1個試劑加注針,可以同時為杯條上的多個反應杯加注試劑。
有益效果:
本發明將多個相互獨立的反應杯放置到同一杯條上進行運送,最終檢測前各步驟均采用多通道并行方式,檢測系統利用抓手逐一抓取進行檢測,在保證檢測靈活性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并且杯條能夠循環重復利用,耗材用量少,檢測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中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的結構原理圖;
圖3為反應杯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杯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反應杯裝入杯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杯條位于各通道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多通道并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多個反應杯1由排杯系統排序后,通過送杯移杯抓手可拆卸地裝入杯條2中,放入加樣本通道a中通過加注樣本系統中的加注針或tp頭加注檢測樣本;
s2:將加注檢測樣本后的杯條2通過第一送杯小車4a運送至加試劑通道b,并通過試劑加注系統向反應杯1中加注檢測試劑;
s3:將加注檢測試劑后的杯條2通過第一送杯小車4a運送至試劑混勻通道c,混勻反應杯1中的檢測樣本和試劑;
s4:混勻后通過第二送杯小車4b運送至孵育系統d對反應杯1中的檢測樣本進行孵育;
s41:部分特殊試劑情況下,檢測樣本孵育后,將相應杯條2運送至加試劑通道b,重復s2~s4步驟;
s5:檢測樣本經孵育后,第二送杯小車4b將相應杯條2運送至洗滌通道e,對反應杯1進行洗滌,以清洗孵育后反應杯1中的雜質;
s51:當采用兩步法時,反應杯1洗滌后,通過第一送杯小車4a將相應杯條2運送至加試劑通道b,重復s2~s5步驟;
s6:反應杯1洗滌后,通過第一送杯小車4a或第二送杯小車4b將相應杯條2運送至底物加注及混勻通道f加注底物并混勻;
s7:加注底物后的,通過第一送杯小車4a或第二送杯小車4b將相應杯條2運送至檢測等待通道g等待檢測;
s8:將檢測等待通道g內杯條2上的反應杯1通過檢測移杯抓手3逐一抓取至檢測系統h中進行檢測,檢測完成后的反應杯1利用該檢測移杯抓手3丟入垃圾倉中;
s9:最后將檢測等待通道f內已取下反應杯1的空的杯條2通過第一送杯小車4a運送至加樣本通道a,等待下一檢測流程。
杯條2的運送依靠至少兩個送杯小車4完成,送杯小車4的結構已在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104646343a、cn104535760a等文獻中得以公開,在此不作贅述,本實施例中,送杯小車4優選為兩個,包括第一送杯小車4a和第二送杯小車4b,相互平行設置,上述步驟s2、s3、s51、s9通過第一送杯小車4a單獨完成,步驟s4、s5單獨由第二送杯小車4b完成,步驟s6和s7則由移動小車4的控制系統檢測兩送杯小車4中處于空閑狀態的其中一個或兩個同時進行,步驟s41先由第二送杯小車4b運送至試劑混勻通道c,再由第一送杯小車4a運送至加試劑通道b。
圖3和圖4分別示意出了反應杯1和杯條2的具體結構,可以看出,反應杯1大致呈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杯子形狀,其上端端部沿周向向外凸出。
杯條2整體呈長條形結構,兩端設有定位部22,中部沿長度方向分布有多個形狀與反應杯1外緣形狀相應的反應杯卡槽21,本實施例中反應杯卡槽21優選為6個。
反應杯卡槽21為上下貫通的通孔結構,兩端定位部22的高度大于中部反應 杯卡槽21部分的高度,且定位部22上下兩端均凸出反應杯卡槽21端面,即中部的反應杯卡槽21部分處于懸空位置。
在兩個定位部22上沿豎直方向設有盲孔結構的移送孔22a,以方便送杯小車4運送杯條,定位部22兩側設有弧形的定位卡槽22b,當杯條2處于上述通道中時,可以利用該定位卡槽22b對杯條2進行限位。
結合圖5可以看出,反應杯1裝入杯條2時,反應杯1的上端凸出部分與反應杯卡槽21上端面抵接,杯條2下端伸出反應杯卡槽21下端面,方便振蕩混勻。
圖6為裝有反應杯1的杯條2處于相應通道內的結構示意圖,為方便描述,本實施例以加試劑通道b為例,其余通道結構與其近似,均為形狀與杯條1外形相應的槽狀結構,但開槽數量根據需要有所差異,在加試劑通道b外緣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彈片6,該彈片6端部固定有限位塊6a,該限位塊6a上的至少一部分結構與杯條2上的定位卡槽22b相應,當杯條2放置到該加試劑通道b上時,限位塊6a在彈片6作用下,嵌入定位卡槽22b中,對杯條2進行限位。
為提高試劑加注效率,本實施例中試劑加注系統中的試劑加注針5優選為3個,對應杯條2上6個反應杯卡槽21中的6個反應杯,在保證效率的同時也避免了系統載荷過大。
最后需要說明,上述描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發明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