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高壓電纜—架空線混合輸電線路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用于定位高壓電纜—架空線混合輸電線路中的短路故障點,所述高壓電纜—架空線混合輸電線路包括若干個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以及連接任意兩個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的架空線結構;
每個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包括分別為A相線路、B相線路和C相線路的三相線路,每相所述線路均包括依次編號從1至n的n段單芯電纜,n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數;每個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連接于第一接地箱和第二接地箱之間,其包括分別為A相線路、B相線路和C相線路的三相線路;每相所述線路均包括依次編號從1至n的n段單芯電纜,n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數,每相所述線路中的各段所述單芯電纜的線芯直接依次相連接;三相所述線路中各自的第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前端與所述第一接地箱相連接,所述A相線路中的第m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后端通過交叉互聯箱與所述B相線路中第m+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前端相連接,所述B相線路中的第m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后端通過交叉互聯箱與所述C相線路中第m+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前端相連接,所述C相線路中的第m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后端通過交叉互聯箱與所述A相線路中第m+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前端相連接,m=1,2,…,n-1,三相所述線路中各自的第n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后端與所述第二接地箱相連接;
所述架空線結構包括分別為A相架空線、B相架空線、C相架空線的三相架空線,三相所述架空線與其兩端的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中對應的三相所述線路相連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電纜—架空線混合輸電線路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為:每個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中,對于三相所述線路中各自的第1段所述單芯電纜,定義其金屬護層的前端直接檢測到的電流信號的反向信號為該第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前端電流;對于三相所述線路中各自的第m段所述單芯電纜,定義其金屬護層的后端直接檢測到的電流為該第m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和與其相連接的第m+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前端電流;對于三相所述線路中各自的第n段所述單芯電纜,定義其金屬護層的后端直接檢測到的電流為該第n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定義每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的相位與其護層前端電流的相位之差為其護層電流相位差;
若一段所述架空線結構兩端的兩個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中,每個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內各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電流相位差均正負符號相同,且兩個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中各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電流相位差正負符號相反,則該段所述架空線結構中發生短路故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電纜—架空線混合輸電線路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當一段所述架空線結構前端的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內各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電流相位差均小于0且該段所述架空線結構后端的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內各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電流相位差均大于0時,則該段所述架空線結構中發生短路故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電纜—架空線混合輸電線路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中,根據各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和護層前端電流是否方向相反而判斷各段所述單芯電纜中是否發生短路故障;若任一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和護層前端電流方向相反,則該段所述單芯電纜中發生短路故障。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壓電纜—架空線混合輸電線路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檢測三相所述線路中各自的第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前端的電流信號,并將直接檢測到的所述電流信號的工頻相位反相而得到該第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前端電流的工頻相位;直接檢測三相所述線路中各自的第m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后端的電流信號,并將直接檢測到的所述電流信號的工頻相位作為該第m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的工頻相位和與其相連接的第m+1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前端電流的工頻相位;直接檢測三相所述線路中各自的第n段所述單芯電纜的金屬護層后端的電流信號,并將直接檢測到的所述電流信號的工頻相位作為該第n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的工頻相位;則根據各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的工頻相位與其護層前端電流的工頻相位之差判斷各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和護層前端電流是否方向相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壓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對各直接檢測到的電流信號做快速傅里葉變換而的到其工頻相位。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壓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的工頻相位與其護層前端電流的工頻相位之差在以±180°為中心的相位允許范圍之內時,則判斷該段所述單芯電纜的護層后端電流和護層前端電流方向相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壓單芯電纜交叉互聯結構的短路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允許范圍為(120°,24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