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熱量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聲道超聲波熱量表基表。
背景技術:
目前,超聲波熱量表上的基表,其結構是將基表側面做一個X型,再將一對超聲波反射裝置固定于其內部,即現有的基表大多是單聲道結構;但是,這種結構基表內的超聲波反射裝置上的換能器其相對距離較近,其所收集的數據精度較低;而且現有的基表大多采用一對換能器來進行作業,這樣當其出現故障時即無法繼續工作,讓使用較為不便,而且其所收集的數據參照樣板較少,使得采集數據誤差較大;因此有必要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多聲道超聲波熱量表基表,它具有結構簡單、數據采集準確及使用較為方便的特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聲道超聲波熱量表基表,包括基體,所述基體的內部為兩端貫通結構;所述基體上設置有與其垂直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內設置有兩對以上的超聲波反射裝置,所述超聲波反射裝置包括換能器、換能器支架及銅壓圈,所述換能器支架固定在定位管內,所述換能器固定在換能器支架上且其與基體的內部使用配合;所述銅壓圈包覆在換能器的外周面且其外端面與換能器支架螺接;所述基體的外周面設置有通管,所述通管的兩端分別與定位管連通;所述通管的中部 設置有積分儀底座安裝部,所述換能器上的數據線位于積分儀底座安裝部內。
所述換能器支架由具有一定角度的上半體及下半體所構成,所述上半體與定位管平行設置,所述換能器12設置在下半體內。
所述換能器支架上設置有穿線孔及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通過螺絲與定位管固定連接;所述穿線孔與換能器上的數據線使用配合。
所述換能器支架上具有臺階,所述臺階內設置有O型密封圈。
所述定位管上設置有封蓋。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基體內設置的兩對以上超聲波反射裝置其不但讓數據采集更加準確,而且在一對無法工作時,另一對還能繼續工作,讓使用較為方便;定位管與基體為垂直結構,其能讓換能器之間反射距離更加,使得收集的數據精度較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換能器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換能器支架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見圖1至圖5所示:一種多聲道超聲波熱量表基表,包括基體10及超聲波反射裝置,基體10的內部為兩端貫通的直管結構,在基體10上 設置有定位管11,定位管11與基體10為垂直結構,這種結構能讓加工較為方便,而且加工精度也較高。超聲波反射裝置為兩對其均設置在定位管11內,且超聲波反射裝置之間平行設置,當然,根據實際的需求也可以采用三對或四對;這種結構在其中某對超聲波反射裝置損壞了的情況下,另一對還能繼續使用,讓使用較為方便,而且這種多聲道結構還能有效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度。超聲波反射裝置包括換能器12、換能器支架13及銅壓圈,換能器支架13固定在定位管11內,換能器12固定在換能器支架13上且其與基體10的內部使用配合;銅壓圈包覆在換能器12的外周面且其外端面與換能器支架13螺接。換能器支架13由具有一定角度的上半體及下半體所構成,上半體與定位管11平行設置,所述換能器12設置在下半體內,這種結構能夠進一步加長換能器12的反射距離,使得收集的數據更加精確。在換能器支架13上設置有穿線孔131及定位孔132,定位孔132通過螺絲與定位管11固定連接;穿線孔131與換能器12上的數據線121使用配合;穿線孔131能方便換能器12上的數據線121安裝,其能保證數據線121在安裝過程中不被損壞。在換能器支架13上具有臺階,在臺階內設置有O型密封圈133,O型密封圈133能具有較佳的密封性。在基體10的外周面設置有通管14,通管14的兩端分別與定位管11連通,基體10、定位管11及通管14為一體式結構,這種一體式結構能讓加工較為方便省力及整體牢固度較佳;在通管14的中部設置有積分儀底座安裝部15,換能器12上的數據線121在穿過穿線孔131后能夠延伸到積分儀底座安裝部15內,在使用中,數據線121連接在積分儀底座上后即能把換能器12所接收的數據傳遞到積分儀上,以便進行數據讀取。為了達到較好的密封效果,在定位管11上設置有封蓋16,封蓋16能防止水流進入到定位管11內而造成內部部件的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