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包括基座,連接在基座上的水槽,連接在水槽上端口的水槽蓋板,連接在水槽蓋板上、用于支承井蓋的井圈,水箱,連接在水箱與水槽之間的管路系統以及用于檢測井蓋數據變化的壓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所述水槽蓋板的中部開有與井圈對應的圓口;所述管路系統包括與水槽連通的連通管、與連通管垂直連通的立管,連接在立管與水箱之間的溢流管和上水管;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壓力傳感器支架安裝在井蓋的上方;所述位移傳感器通過位移傳感器支架安裝在井蓋的圓周邊緣上方;本實用新型用于檢測目前汛期積水嚴重地段或特殊區域雨水井蓋反涌起翹時的位移及壓力。
【專利說明】
一種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井蓋防反涌試驗,特別是一種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檢查井井蓋因丟失、塌陷和起翹等原因在汛期積水嚴重地段或特殊區域容易出現行人陷落等問題,對人身安全造成傷害。新型的檢查井井蓋具有防盜、防塌陷和防起翹的功能,現有的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已無法準確測得新型井蓋起翹時的位移及反涌時的壓力,因此研制一種適用新型井蓋的防反涌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用于檢測目前汛期積水嚴重地段或特殊區域雨水井蓋反涌起翹時的位移及壓力。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包括基座,連接在基座上的水槽,連接在水槽上端口的水槽蓋板,連接在水槽蓋板上用于支承井蓋的井圈,水箱,連接在水箱與水槽之間的管路系統以及用于檢測井蓋數據變化的壓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
[0006]所述水槽蓋板的中部開有與井圈對應的圓口;
[0007]所述管路系統包括與水槽連通的連通管、與連通管垂直連通的立管,連接在立管與水箱之間的溢流管和上水管;
[0008]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壓力傳感器支架安裝在井蓋的上方;
[0009]所述位移傳感器通過位移傳感器支架安裝在井蓋的上方。
[0010]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壓力傳感器支架包括連接在水槽蓋板一側的旋轉支座和橫跨井圈上方的橫梁,所述橫梁的一端與旋轉支座的中部鉸接、另一端通過卡扣與水槽蓋板鎖合連接。
[0011]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橫梁與旋轉支座的頂部之間連接有拉伸彈簧。
[0012]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卡件安裝在橫梁的中部、且位于井蓋的正中心上方。
[0013]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位移傳感器為2?3個、且均布安裝在井蓋的圓周邊緣上方。
[0014]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位移傳感器支架為L形,其豎板端部連接在水槽蓋板上,橫板的端部與位移傳感器連接。
[0015]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立管的側壁上設有觀測并計量水位的刻度。
[0016]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立管通過連通管與水槽連通,所述連通管上連接有連通管閥。
[0017]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溢流管上連接有溢流閥;
[0018]上水管位于水箱的一端與水栗連接;
[0019]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水箱的一側連接有泄水閥。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0021]在基座的上面設置水槽,擴大了井蓋下側的充水空間,井蓋反涌壓力測試時使井蓋所受壓力更加穩定;在立管的上部設有觀測并計量水位的刻度,能夠更加準確的定位水柱的為3m;在立管的上端設溢流管,使水壓更加穩定;在水箱的底端設泄水閥,方便試驗后泄水,以便下次使用;通過壓力傳感器支架將壓力傳感器壓在井蓋中心位置,提高了壓力傳感器的檢測精度。
[0022]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井蓋的測試系統中。
【附圖說明】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是井蓋壓固狀態的示意圖。
[0026]圖3是井蓋釋放狀態的示意圖。
[0027]附圖標記:I一基座、2 —水槽、3-水槽蓋板、4-旋轉支座、5一旋轉銷軸、6 —彈簧拉環、7 —拉伸彈簧、8 —橫梁、9 一壓力傳感器、1 —井蓋、11 一位移傳感器、12 —位移傳感器支架、13 —井圈、14 一卡扣、15—連通管、16—連通管閥、17 —立管、18—溢流閥、19 一溢流管、20 一上水管、21 —水栗、22 —泄水閥、23 —水箱。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實施例參見圖1至圖3所示,一種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包括基座I,連接在基座I上的水槽2,連接在水槽2上端口的水槽蓋板3,連接在水槽蓋板上用于支承井蓋的井圈13,水箱23,連接在水箱23與水槽2之間的管路系統以及用于檢測井蓋數據變化的壓力傳感器9和位移傳感器11;所述水槽蓋板3的中部開有與井圈對應的圓口。
[0029]所述管路系統包括與水槽2連通的連通管15、與連通管15垂直連通的立管17,連接在立管與水箱23之間的溢流管19和上水管20;所述立管17的側壁上設有觀測并計量水位的刻度;所述立管17通過連通管15與水槽連通,所述連通管15上連接有連通管閥16;所述溢流管19上連接有溢流閥18;上水管20位于水箱的一端與水栗21連接;所述水箱23的一側連接有泄水閥22。
[0030]所述壓力傳感器9通過壓力傳感器支架安裝在井蓋10的上方;所述壓力傳感器支架包括連接在水槽蓋板3—側的旋轉支座4和橫跨井圈13上方的橫梁8,所述橫梁8呈L形,其水平桿的端部與旋轉支座4的中部鉸接、豎直桿的端部通過卡扣14與水槽蓋板3鎖合連接;所述橫梁8與旋轉支座4的頂部之間連接有拉伸彈簧7;所述壓力傳感器9通過卡件安裝在橫梁8的中部、且位于井蓋10的正中心上方。
[0031]所述位移傳感器11為2?3個、且均布安裝在井蓋10的圓周邊緣上方;所述位移傳感器支架12為L形,其豎板端部連接在水槽蓋板3上,橫板的端部與位移傳感器連接。
[003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0033]步驟一:進行試驗裝置的安裝及檢查
[0034]安裝試驗所需基座1、水槽2、水槽蓋板3、水箱23、管路系統以及壓力傳感器支架和位移傳感器支架12,檢查各部分管路、閥門連接可靠;
[0035]步驟二:進行待測試井蓋的安裝
[0036]I)將待測試井蓋的井圈13安裝就位,并用壓板預緊,調整確定安裝位置后,將壓板緊固螺栓擰死以固定井圈13;
[0037]2)將井圈13與支撐井圈的水槽蓋板3之間的縫隙用防水密封膠密封,也可在井圈13與水槽蓋板3之間布設防水密封圈,以防水壓泄露。
[0038]3)將待測試井蓋安放在井圈13上。
[0039]步驟三:進行壓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的布設
[0040]I)將壓力傳感器9布設在待測試井蓋10的正中心上方,用壓力傳感器支架將其頂緊,并加之一定預頂力,使壓力傳感器處于受力狀態;
[0041]2)在待測試井蓋10的圓周邊緣上方布設位移傳感器11,并用位移傳感器支架頂住,保證安裝牢固可靠;
[0042]步驟四:進行井蓋防反涌試驗測試
[0043]I)測試準備:將水箱23中注滿足量的水,確定通水管路正常,打開連通管閥16,開啟水栗21,向水槽2中注水,直至水槽2中注滿水,井蓋1處有水溢出時關閉連通管閥16、水栗21,讀取壓力傳感器9及位移傳感器11的初值并記錄;
[0044]2)反涌時井蓋的壓力測試:重新開啟水栗21,繼續向立管17中注水,立管17中液面高度達到3m時自然溢流,即達到預定水壓,此時,打開連通管閥16并讀取壓力傳感器9的數值并記錄,見附圖2;
[0045]3)反涌時井蓋的位移測試:井蓋的壓力測試完成后,保持預定水壓30s,打開卡扣14,橫梁8被拉伸彈簧7拉起,釋放壓力傳感器支架,解除井蓋10所受限制,井蓋將受水壓作用彈起,此時,讀取位移傳感器11的極值并記錄,見附圖3;
[0046]4)關閉水栗,卸載水壓,完成一次測試;
[0047]重復上述步驟2)至步驟4),進行3?5次加載、取值;
[0048]5)根據測得的位移傳感器11的極值記錄值與壓力傳感器9的記錄值,分析所測井蓋是否達到防反涌要求,并進行試驗結果判定;
[0049]井蓋防反涌試驗要求:當井蓋承受高度3m高的靜水水壓時,保持3m水頭高度30s的過程中,井蓋不得脫離井圈且不得出現影響使用功能的損壞;
[0050]當上述要求不能滿足時,即說明試驗井蓋不能滿足防反涌要求;反之,則說明井蓋滿足試驗要求;
[0051 ]步驟五:試驗結束進行安全檢查;
[0052 ] I)打開泄水閥22將試驗用水全部放出后,關閉泄水閥22;
[0053]2)拆下所測井蓋10與井圈13,并將位移傳感器11和壓力傳感器9收起;
[0054]3)關閉電源。
【主權項】
1.一種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I),連接在基座(I)上的水槽(2),連接在水槽(2)上端口的水槽蓋板(3),連接在水槽蓋板(3)上用于支承井蓋(10)的井圈(13),水箱(23),連接在水箱(23)與水槽(2)之間的管路系統以及用于檢測井蓋數據變化的壓力傳感器(9)和位移傳感器(11); 所述水槽蓋板(3 )的中部開有與井圈(13 )對應的圓口 ; 所述管路系統包括與水槽(2)連通的連通管(15)、與連通管(15)垂直連通的立管(17)、連接在立管與水箱之間的溢流管(19)和上水管(20 ); 所述壓力傳感器(9)通過壓力傳感器支架安裝在井蓋(10)的上方; 所述位移傳感器(11)通過位移傳感器支架(12)安裝在井蓋(10)的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支架包括連接在水槽蓋板(3)—側的旋轉支座(4)和橫跨井圈上方的橫梁(8),所述橫梁(8)的一端與旋轉支座(4)的中部鉸接、另一端通過卡扣(14)與水槽蓋板鎖合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8)與旋轉支座(4)的頂部之間連接有拉伸彈簧(7)。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9)通過卡件安裝在橫梁(8)的中部、且位于井蓋(10)的正中心上方。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傳感器(11)為2?3個、且均布安裝在井蓋(10)的圓周邊緣上方。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傳感器支架(12)為L形,其豎板端部連接在水槽蓋板(3)上,橫板的端部與位移傳感器(11)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17)的側壁上設有觀測并計量水位的刻度。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17)通過連通管(15 )與水槽連通,所述連通管(15)上連接有連通管閥(16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19)上連接有溢流閥(18); 上水管(20)位于水箱的一端與水栗(21)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雨水井蓋防反涌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3)的一側連接有泄水閥(22)。
【文檔編號】G01N33/00GK205691574SQ201620605501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公開號201620605501.7, CN 201620605501, CN 205691574 U, CN 205691574U, CN-U-205691574, CN201620605501, CN201620605501.7, CN205691574 U, CN205691574U
【發明人】王灝, 王光明, 薛會青, 董建, 楊德區
【申請人】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