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機油恒溫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270482閱讀:36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機油恒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動機油恒溫裝置。
背景技術
油耗率是發動機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發動機在進行試驗時,進油溫度變化將對發動機油耗率產生顯著的影響,為了正確評價發動機油耗率指標,需要對燃油進行恒溫,目前對燃油進行恒溫裝置如中國專利公告號為CN1996198B,公告日為2010年6月16日,名稱為‘一種改進的發動機試驗臺架機油恒溫控制方法及系統’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發動機試驗臺架機油恒溫控制系統,包括與發動機油進出口相連的發動機油循環系統,發動機油循 環系統上設置有熱交換器,以及與發動機油循環系統在熱交換器中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水循環系統,機油循環管路包括取油和輸送管路,發動機油的輸送管路上設置有具有溫度傳感器的電動調節閥,發動機取油管路上設置有油泵,電動調節閥通過控制由輸送管路上回流到取油管路上的油來控制油溫,這種結構的油路,發動機油必須經過與熱交換器進行一次冷卻過程,但是當發動機出口油溫較低時,發動機油不需要冷卻,如果在經過冷卻水冷卻后會對發動機的性能產生影響,造成發動機不易啟動,使實驗數據不準確,并且該結構只能從發動機油底殼取油,不適用于從發動機主油道取油的操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控制發動機油冷卻溫度的機油恒溫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機油恒溫裝置,包括熱交換器、外部介質循環管路、用于與發動機的機油進出口相連通的機油循環管路,熱交換器上設置有分別連通于所述的機油循環管路中和所述外部介質循環管路中的并相互進行熱交換的機油換熱管路、外部介質換熱管路,機油循環管路包括向機油換熱管路供油的主進油路和將機油換熱管路中的機油送回發動機的主回油路,機油循環管路上設置有用于測量發動機進油口處油溫的進油溫度傳感器,主回油路上設置有用于對發動機油進行比例調節控溫的三通閥,主進油路分成第一、第二油路,第一油路與三通閥的其中一個進油口相連通,第二油路與機油換熱管路的進油端相連通,機油換熱管路的出油端與三通閥的另一個進油口相連通,三通閥的出油口與主回油路相連通。所述的第一油路與第二油路相交處的共同進油口之前的主進油路分成兩路,一路為用于從發動機主油道取油的主油道取油管路,主油道取油管路上設置有取油閥,另一路為用于從發動機底殼取油的底殼取油管路,底殼取油管路上設置有油泵、底殼進、出油閥。機油循環管路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發動機進、出油的發動機進、出油閥、壓力表、濾清器和用于注發動機油的注油口、用于注油時排氣的排氣口。發動機出油閥的出口通過連通管路與發動機進油閥的進口相連通,連通管路上設置有連通閥。所述的外部介質循環管路上設置有外部介質進、出閥,外部介質進閥處設置有外部介質過濾器。所述的機油循環管路上連接有排污管路,排污管路上設置有排污閥。所述的外部介質循環管路內的介質為水。本發明的一種機油恒溫裝置,當發動機出油口的油溫較低時,由三通閥控制發動機油不經熱交換器冷卻直接流入到發動機中,當發動機出油口的油溫較高時,三通閥控制發動機油流經機油熱交換器的流量與不流經機油熱交換器的流量進行一定的比例混合,精確的控制了流入到發動機內的油溫。 進一步,主油道取油路和油底殼取油路既可以從發動機的主油道取油,也可以從發動機的底殼取油。進一步,設置有排污閥,能夠在油質變差或長期不用時實現排污清空功能。


圖I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機油恒溫裝置的實施例,如圖I所示,包括熱交換器5、與發動機進出油口連通有機油循環管路1,以及用于給機油循環管路內的油進行熱交換的外部介質循環管路2,所述的外部介質循環管路為冷卻水循環管路,機油循環管路I上設置有控制發動機進、出油的發動機進油閥3、發動機出油閥4,發動機出油閥4的出口通過連通管路6直接與發動機進油閥3的進口相連通,連通管路上設置有連通閥7,熱交換器5上設置有分別連通于所述的機油循環管路中和所述外部介質循環管路中的并相互進行熱交換的機油換熱管路、夕卜部介質換熱管路,機油循環管路I包括用于給機油熱交換器5內換熱管路供油的主進油路和和將機油換熱管路中的機油送回發動機的主回油路,主回油路上設置有用于對發動機油進行比例調節控溫的三通閥8,三通閥8包括L 口、C 口、U 口,主進油路分成兩路,第一油路與三通閥的L 口相連通,第二油路與機油換熱管路的進油端相連通,機油換熱管路的出油端與三通閥的U 口相連通,三通閥的C 口與主回油路相連通,第一油路與第二油路的進油口相交處之前的主進油路分成兩路,第一路為用于從發動機主油道取油的主油道取油管路,主油道取油管路上設置有取油閥9,第二路為用于從發動機底殼取油的底殼取油管路,底殼取油管路上設置有油泵10、底殼進油閥11、底殼出油閥12,機油循環管路上設置有壓力表13、濾清器14和用于注發動機油的注油口 15、用于注油時排氣的排氣口 16,機油循環管路上設置有用于測量發動機進油口處油溫的進油溫度傳感器17,機油循環管路上還連接有排污管路18,排污管路上設置有排污閥19,外部介質循環管路上設置有外部介質進閥20、夕卜部介質出閥21,外部介質進閥處設置有外部介質過濾器22。本發明在使用時的工作過程
試驗前注油排氣關閉發動機進、出油閥、打開取油閥、底殼進、出油閥、連通閥,打開注油口、排氣口,從注油口加注試驗所需機油,將機油循環管路內的空氣通過排氣口排出,當排氣口出油時加注完畢,關閉注油口、排氣口,打開發動機進、出油閥使機油循環管路與發動機23連接。選擇取油方式若從油底殼取油,需要先將油泵轉向,通過對AC380V電源相線控制,調至正確轉速,全開底殼進、出油閥,并通過調節取油閥的開度大小,調整系統內部的油壓大小;若從發動機主油道取油,需要切斷油泵電源,全關底殼進、出油閥,全開取油閥,拆下發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自制轉接座引出主油道機油到該裝置,通過管路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減少壓力損失,通過樣機試驗,實測壓力損失低于50KPa,滿足發動機試驗要求。3)打開外部介質進、出閥,通冷卻介質后,給該裝置的控制部分上電,啟動發動機,由進油溫度傳感器采集溫度,通過PLC計算并輸出4-20mA信號,控制三通閥進行油比例調節實測油溫低于設定值時,機油直接從第一油路流入到發動機,不經熱交換器,加速升溫;實測油溫高于設定值時,部分機油經過熱交換器冷卻,三通閥通過溫差判定,等比例調節冷卻回路和高溫回路的流量,實現精確控溫。4)更換機油時,打開發動機進、出油閥和排污球閥,將該裝置內的機油排盡。 在其它的實施例中,主進油路還可以為設置在三通閥進口與發動機出油閥之間的單獨的取油管路,所述的取油管路上設置有油泵,底油進、出油閥。在其它的實施例中,還可以不設置排污管路,需要排除油液時直接通過發動機排出即可。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外部介質還可以為冰箱用制冷劑R600a。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油恒溫裝置,包括熱交換器、外部介質循環管路、用于與發動機的機油進出口相連通的機油循環管路,熱交換器上設置有分別連通于所述的機油循環管路中和所述外部介質循環管路中的并相互進行熱交換的機油換熱管路、外部介質換熱管路,機油循環管路包括向機油換熱管路供油的主進油路和將機油換熱管路中的機油送回發動機的主回油路,其特征在于,機油循環管路上設置有用于測量發動機進油口處油溫的進油溫度傳感器,主回油路上設置有用于對發動機油進行比例調節控溫的三通閥,主進油路分成第一、第二油路,第一油路與三通閥的其中一個進油口相連通,第二油路與機油換熱管路的進油端相連通,機油換熱管路的出油端與三通閥的另一個進油口相連通,三通閥的出油口與主回油路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油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油路與第二油路相交處的共同進油口之前的主進油路分成兩路,一路為用于從發動機主油道取油的主油道取油管路,主油道取油管路上設置有取油閥,另一路為用于從發動機底殼取油的底殼取油管路,底殼取油管路上設置有油泵、底殼進、出油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油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機油循環管路上設置有用于控 制發動機進、出油的發動機進、出油閥、壓力表、濾清器和用于注發動機油的注油口、用于注油時排氣的排氣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油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發動機出油閥的出口通過連通管路與發動機進油閥的進口相連通,連通管路上設置有連通閥。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油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介質循環管路上設置有外部介質進、出閥,外部介質進閥處設置有外部介質過濾器。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機油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油循環管路上連接有排污管路,排污管路上設置有排污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油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介質循環管路內的介質為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油恒溫裝置,包括熱交換器、外部介質循環管路、機油循環管路,熱交換器上設有分別連通于機油循環管路中和外部介質循環管路中機油換熱管路、外部介質換熱管路,機油循環管路包括主進油路和主回油路,機油循環管路上設有進油溫度傳感器,主回油路上設有用于對發動機油進行比例調節控溫的三通閥,主進油路分成第一、第二油路,第一油路與三通閥其中一個進油口相連,第二油路與機油換熱管路的進油端相連,機油換熱管路的出油端與三通閥的另一個進油口相連,三通閥的出油口與主回油路相連,本發明通過三通閥控制流入到熱交換器內的油液的流量與不流入熱交換器的流量進行一定的比例混合,精確的控制了流入到發動機內的油溫。
文檔編號G05D23/13GK102819276SQ20111038763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0日
發明者薛朋余, 趙小平, 李小亮, 任春艷, 孫麗, 王鳳魁, 姚星周, 張宏敏 申請人:凱邁(洛陽)機電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普兰县| 泊头市| 永善县| 晋城| 武清区| 兴国县| 海宁市| 抚顺县| 马边| 枣强县| 舞阳县| 金门县| 张家口市| 台江县| 石首市| 禹城市| 逊克县| 莱州市| 吴桥县| 南雄市| 磴口县| 西安市| 胶州市| 平山县| 上饶县| 喀什市| 宁远县| 阜平县| 苍南县| 荥阳市| 澎湖县| 长垣县| 柳州市| 阿坝县| 惠水县| 晋州市| 阳城县| 武安市| 太湖县|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