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地下管線鋪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
背景技術:
分布于城市地下種類繁多、縱橫交錯的地下管網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因管線引起的事故也越來越多,損失也越來越大。傳統的維護作業存在示蹤標識易磨損,無法精確定位,數據更新效率低,標識展現信息有限,無法監測工況,做出高危預警等諸多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以解決上述至少一個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包括:無線定位單元,分別設置在地下管線的各個檢測位置,用于對地下管線的各個檢測位置進行定位;無線感知單元,設置在無線定位單元上,并感測所在位置處的地下管線參數;無線聯網感知單元,設置在無線定位單元上,用于將各無線定位單元和無線感知單元進行組網,并向外傳輸感知管網信息。
優選地,無線定位單元包括電子標示器,電子標示器整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實現管網示蹤。
優選地,無線感知單元包括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用于感測地下管線的溫度信息、濕度信息和壓力信息。
優選地,無線聯網感知單元包括匯聚節點和感測單元,其中一個匯聚節點和多數感測單元組成一個星形網絡,無線聯網感知單元包括多個星形網絡。
優選地,每個感測單元均連接有傳感器。
優選地,每個匯聚節點為中心,在其周圍分布有50個感測單元節點,每個節點間距10至15米。
優選地,每個星形網絡的所有節點收發同頻,相鄰星形網絡的收發頻率不同。
優選地,感測單元包括微處理器、低頻發射機、低頻喚醒接收機、傳感器和高能鋰電池。
優選地,匯聚節點包括微處理器、液晶顯示模塊、鍵盤、RFID讀寫模塊、GPRS模塊和電源供電模塊。
優選地,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還包括中心平臺,匯聚節點將管網信息發送至中心平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包括:無線定位單元,分別設置在地下管線的各個檢測位置,用于對地下管線的各個檢測位置進行定位;無線感知單元,設置在無線定位單元上,并感測所在位置處的地下管線參數;無線聯網感知單元,設置在無線定位單元上,用于將各無線定位單元和無線感知單元進行組網,并向外傳輸感知管網信息。通過無線定位單元、無線感知單元和無線聯網感知單元相互配合,能夠有效地對地下管線工況進行實時監測,方便管理、維護人員確定管線位置,了解管線實時狀態,方便維護人員根據需要進行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的結構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的無線聯網感知單元的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結合參見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包括:無線定位單元,分別設置在地下管線的各個檢測位置,用于對所述地下管線的各個檢測位置進行定位;無線感知單元, 設置在所述無線定位單元上,并感測所在位置處的地下管線參數;無線聯網感知單元,設置在所述無線定位單元上,用于將各無線定位單元和無線感知單元進行組網,并向外傳輸感知管網信息。
通過無線定位單元、無線感知單元和無線聯網感知單元相互配合,能夠有效地對地下管線工況進行實時監測,方便管理、維護人員確定管線位置,了解管線實時狀態,方便維護人員根據需要進行使用。
所述無線定位單元包括電子標示器,所述電子標示器整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實現管網示蹤,能夠實時獲取無線定位單元所在位置處的地下管網位置信息。
所述無線感知單元包括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用于感測所述地下管線的溫度信息、濕度信息和壓力信息,以達到感測管線各項參數之目的。無線感知單元也可以包括其他類型的傳感器,只要是地下管線參數測試需要即可。
所述無線聯網感知單元包括匯聚節點和感測單元,其中一個所述匯聚節點和多數所述感測單元組成一個星形網絡,每個星形網絡組成檢測設備的一個子網,所述無線聯網感知單元包括多個星形網絡。
無線連網感知單元為低功耗雙模無線數據傳輸協議及多節點自組網模式,分主動式工況采集和被動式觸發采集,前者按照閾值設定,統一實時上報,后者遇到指定危險信號立即上報。低功耗為電子標識器采用高能鋰電池,容量大,自放電少,使用壽命長達15-20年。
每個所述感測單元均連接有傳感器。
每個所述匯聚節點為中心,在其周圍分布有50個感測單元節點,每個節點間距10至15米。
每個所述星形網絡的所有節點收發同頻,相鄰所述星形網絡的收發頻率不同,可以避免不同子網之間的信號發出串頻,影響無線網絡信號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所述感測單元包括微處理器、低頻發射機、低頻喚醒接收機、傳感器和高能鋰電池。
所述匯聚節點包括微處理器、液晶顯示模塊、鍵盤、RFID讀寫模塊、GPRS模塊和電源供電模塊。
所述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還包括中心平臺,所述匯聚節點將管網信息發送至所述中心平臺。中心平臺包括服務器和移動端手機APP軟件,主要功能有:實時監測、統計分析、設備維護、歷史查詢、檔案管理、權限管理及地理信息系統。
在該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標識器工作時,PRS/CDMA感測單元安裝于觀察井內,防潮、防水,每天定時采集、上報工況數據,可預設高危預警,立刻上傳數據并告警提示,感測單元433Mhz模式下可將采集數據傳輸至1公里內任意節點,GPRS模式下可直傳至中心平臺。433MHz/GPRS匯聚節點接收數據并實時遠傳給中心平臺,中心平臺自動接收、存儲各感測點抄送數據。
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