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行走車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精確定位的行走小車。
背景技術:
在工業生產中,物料的運轉需要大量的運輸小車來實現,而運輸小車的定位停車對物料轉運的效率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運輸小車一般采用人工駕駛,憑借駕駛人員的技能來實現運輸小車的定位停車,隨著自動化程度的逐步提高,采用自動控制的運輸小車越來越多的得到運用;然而,雖然現有的自動化控制的運輸小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物料運輸的要求,并能夠減少人工成本,但是,在長距離運輸物料后,自動控制的小車很難達到精確定位停車的要求,使得卸料點與停車點不一致,需要花大量時間來調整卸料點與停車點,進而導致物料轉運的效率降低,影響正常的生產作業;目前的運輸小車在檢測位置時很容易受到工廠復雜環境的干擾,造成檢測的不準確,帶來難以預料的誤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精確定位的行走小車,穩定度高,精確性好,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精確定位的行走小車,包括方向輪,所述方向輪上安裝有舵機,所述舵機旁安裝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旁安裝有驅動電路板,所述驅動電路板后按安裝有驅動輪,所述驅動輪上安裝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上套接有大齒輪,所述驅動電機旁安裝有編碼器,所述編碼器上安裝有小齒輪,且大齒輪和小齒輪適度的嚙合在一起,在小車的側面還安裝有第一激光管和第二激光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控制盒采用ARM處理芯片作為控制芯片。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激光管和第二激光管間距離是定值。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編碼器采用歐姆龍三線編碼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驅動電路板上安裝有3-4種穩壓芯片,分別輸出3.3V,5V、12V等電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精確定位的行走小車,可以實現任意位置的行走,采用編碼器進行速度的行駛距離的檢測,相比較傳統的定位小車,極大地增加了檢測的穩定度,同時也減少了測量設備的大小,提高了小車隊的運載量,采用兩對激光管進行指定位置的探測,相比較現有的檢測傳感器,檢測的精度更加的精確,采用ARM系列的處理器作為小車的控制芯片,增加了小車的智能化程度,同時也可以完成更多復雜的任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齒輪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方向輪;2-舵機;3-控制盒;4-第一激光管;5-驅動電路板;6-第二激光管;7-編碼器;8-驅動輪;9-驅動電機;10-小齒輪;11-大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精確定位的行走小車,包括方向輪1,所述方向輪1上安裝有舵機2,所述舵機2旁安裝有控制盒3,所述控制盒2采用ARM系列的處理器作為小車的控制芯片,增加了小車的智能化程度,同時也可以完成更多復雜的任務,所述控制盒,3旁安裝有驅動電路板5,所述驅動電路板5后按安裝有驅動輪8,所述驅動輪8上安裝有驅動電機9,所述驅動電機9上套接有大齒輪11,所述驅動電機9旁安裝有編碼器7,所述編碼器7上安裝有小齒輪10,且大齒輪11和小齒輪10適度的嚙合在一起,適度的嚙合,既不能太緊影響小車行走,也不可太松出現滑動,在小車的側面還安裝有第一激光管4和第二激光管6,且二者的間距是定值,方便估算位置以及車速。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小車行走時,驅動電機9帶動編碼器7旋轉,編碼器7產生不同占空比的方波并傳送給控制盒3,控制盒3根據單位時間信號中高低電平的數量判斷車速以,控制盒3內部定時,此時就能計算出小車隊行走的路程,控制舵機2在指定時候偏轉,就可以實現自動控制行走,第一激光管4和第二激光管6進行小車位置的測定,到達指定的位置之后,檢測到終點的標志物,立即停車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