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適用于正壓送風系統的壓差感控器。
背景技術:
根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規范》中關于5.1防煙系統設計計算的要求,“5.1.2當住宅的剪刀樓梯間合用一個機械加壓送風風道和送風機時,送風量應按二個樓梯間風量計算”,“5.1.3封閉避難層(間)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按避難層(間)凈面積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計算。避難走道前室的送風量應按直接開向前室的疏散門的總斷面積乘以1.0m/s門洞斷面風速計算”,“5.1.4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滿足走廊至前室至樓梯間的壓力呈遞增分布,余壓值應符合下列要求: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封閉避難層(間)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25Pa~30Pa;2防煙樓梯間、封閉樓梯間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40Pa~50Pa。3當系統余壓值超過最大允許壓力差時應采取泄壓措施”。因此,為滿足防煙標準的要求,就需要配備相應的檢測裝置,其中壓差感控器是重要部分。但是目前的感控器集成度不夠高,使用起來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壓差感控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壓差感控器,包括主殼體,所述主殼體內置有主電路腔和接線腔,所述主殼體的上端設置有氣管接口,所述氣管接口連接有氣壓傳感器,所述主電路腔的前側設置有上端蓋,所述接線腔的前端設置有下接線蓋,所述主電路腔內置有與氣壓傳感器連接的主電路板,所述主電路板上設置有功率繼電器、三端穩壓集成電路,所述主電路板上連接有垂直安裝的電源控制電路板,所述電源控制電路板上設置有開關電源芯片和變壓線圈,所述接線腔上設置有與主電路板連接的接線端,所述上端蓋的外側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上端蓋的內側設置有與控制面板連接的控制電路板,所述控制電路板上設置有垂直連接的運算電路板,所述運算電路板上設置有單片機。
作為一個優選項,所述主電路腔還內置有與控制電路板連接的電路保護板,所述電路保護板上設置有保護電路。
作為一個優選項,所述開關電源芯片采用TNY280PN芯片。
作為一個優選項,所述功率繼電器采用JQC-3FF芯片。
作為一個優選項,所述三端穩壓集成電路采用lm7805芯片。
作為一個優選項,所述主殼體后側設置有掛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感控器通過緊湊化的設計,適合精密壓差芯體和雙向感應,保證系統符合《建筑防排煙系統技術規范》的要求,實現傳感與控制器的結合并模塊化,把微處理電路直接把傳感器信號變成可更改的無源開關量信號,降低對工作環境、傳感器裝配點等的要求,實用性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為透徹的理解本發明,在接下來的描述中會涉及一些特定細節。而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時,本發明則可能仍可實現,即所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使用此處的這些描述和陳述向所屬領域內的其他技術人員有效的介紹他們的工作本質。此外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側”、“后側”、“左側”、“右側”、“上側”、“下側”等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相關技術人員在對上述方向作簡單、不需要創造性的調整不應理解為本申請保護范圍以外的技術。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申請,并不用于限定實際保護范圍。而為避免混淆本發明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控制程序、部件尺寸、材料成分、電路布局等的技術已經很容易理解,因此它們并未被詳細描述。參照圖1,一種壓差感控器,包括主殼體1,所述主殼體1內置有主電路腔2和接線腔3,所述主殼體1的上端設置有氣管接口4,所述氣管接口4連接有氣壓傳感器,用于把壓差數據轉化為傳感器信號,所述主電路腔2的前側設置有上端蓋21,所述接線腔3的前端設置有下接線蓋31,所述主電路腔2內置有與氣壓傳感器連接的主電路板5,所述主電路板5上設置有功率繼電器51、三端穩壓集成電路52,所述主電路板5上連接有垂直安裝的電源控制電路板6,所述電源控制電路板6上設置有開關電源芯片61和變壓線圈62,所述接線腔3上設置有與主電路板5連接的接線端32,所述上端蓋21的外側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上端蓋21的內側設置有與控制面板連接的控制電路板7,所述控制電路板7上設置有垂直連接的運算電路板8,所述運算電路板8上設置有單片機81。在實際工作時,氣管接口4接入氣壓管,電源控制電路板6的微處理電路把傳感器信號變成可更改的無源開關量信號。感控器的電源控制電路板6和控制電路板7的垂直安裝設計,使結構更緊湊,有利于集成傳感與控制的相關電路,實現整體的模塊化。
另外的實施例,參照圖1的一種壓差感控器,包括主殼體1,其中此處所稱的“實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請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實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此外,表示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或功能框圖中的模塊順序并非固定的指代任何特定順序,也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所述主殼體1內置有主電路腔2和接線腔3,所述主殼體1的上端設置有氣管接口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氣管接口4包括有高壓區管嘴和高低壓區管嘴,氣管接口4上端采用直徑6mm壓迫式引壓管,通過軟管分別引入高壓區管嘴(短管嘴)和低壓區管嘴(長管嘴)。感控器左右兩側和后部分別有一個直徑25mm的接線孔,便于穿管接線,整體結構更緊湊。所述氣管接口4連接有氣壓傳感器,所述主電路腔2的前側設置有上端蓋21,所述接線腔3的前端設置有下接線蓋31,所述主電路腔2內置有與氣壓傳感器連接的主電路板5,所述主電路板5上設置有功率繼電器51、三端穩壓集成電路52,所述主電路板5上連接有垂直安裝的電源控制電路板6,所述電源控制電路板6上設置有開關電源芯片61和變壓線圈62,所述接線腔3上設置有與主電路板5連接的接線端32,所述上端蓋21的外側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上端蓋21的內側設置有與控制面板連接的控制電路板7,所述控制電路板7上設置有垂直連接的運算電路板8,所述運算電路板8上設置有單片機81。所述主電路腔2還內置有與控制電路板7連接的電路保護板9,所述電路保護板9上設置有保護電路以進行過流保護、過壓保護。所述主殼體1后側設置有掛孔11,可采用壁掛式或螺釘固定安裝。
另外的實施例,參照圖1的一種壓差感控器,包括主殼體1,所述主殼體1內置有主電路腔2和接線腔3,所述主殼體1的上端設置有氣管接口4,所述氣管接口4連接有氣壓傳感器,所述主電路腔2的前側設置有上端蓋21,所述接線腔3的前端設置有下接線蓋31,所述主電路腔2內置有與氣壓傳感器連接的主電路板5,所述主電路板5上設置有功率繼電器51、三端穩壓集成電路52,所述功率繼電器51采用JQC-3FF芯片,所述三端穩壓集成電路52采用lm7805芯片。所述主電路板5上連接有垂直安裝的電源控制電路板6,所述電源控制電路板6上設置有開關電源芯片61和變壓線圈62,其中所述開關電源芯片61采用TNY280PN芯片。所述接線腔3上設置有與主電路板5連接的接線端32,所述上端蓋21的外側設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顯示屏和按鍵,顯示屏采用雙行四位數字顯示,分別顯示實測差壓值及控制輸出差壓值,此外感控器可根據不同要求設定不同的控制輸出壓力值及復位壓力值。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帶報警指示燈顯示。所述上端蓋21的內側設置有與控制面板連接的控制電路板7,所述控制電路板7上設置有垂直連接的運算電路板8,所述運算電路板8上設置有單片機81,其中所述采用sop-14mcu單片機。
根據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經過實踐證明,本感控器適用于前室,樓梯間,地下避難所等的正壓送風系統,可廣泛用于各類高層建筑,酒店,商場,醫院的前室(合用前室)差壓測控系統、封閉避難層、防煙樓梯間差壓測控系統,室內外壓差檢測。本感控器作為差壓控制的一款高精度產品,采用總線制設計。具體安裝時每個單元中的壓差控制器可并聯在四根總線上(兩根電源線,兩根信號線),通過四根總線接入樓頂的QH02旁通泄壓閥控制箱中,再通過控制箱控制旁通泄壓閥的打開和關閉進行泄壓。系統中壓差控制器均為獨立工作,當壓差控制器所在層壓差超過設定值后,壓差控制器紅色的指示燈亮同時輸出控制信號給QH02旁通泄壓閥控制箱。壓差控制器在整個巡檢和報警過程中均為獨立工作方式,任一產品出現損壞均不影響系統中其它產品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