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便攜式觸屏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便攜式觸屏設備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用工具,在使用便攜式觸屏設備時,人們通過點擊設備的屏幕輸入程序指令或進行程序的相關操作,而在很多時候,如單手操作時、手指太靠近屏幕時,手指根部很容易觸碰到屏幕,導致在使用過程中正常觸屏指令失效或執行了錯誤的觸屏指令,降低了觸摸屏指令的輸入效率,進而降低了便攜式觸屏設備的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及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不能區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誤觸屏操作,從而使得正常觸屏指令失效或執行了誤觸屏指令,導致用戶使用不方便的問題。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
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
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該裝置包括:
觸摸參數獲取模塊,用于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
條件判斷模塊,用于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以及
指令執行模塊,用于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
本發明通過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從而保留了用戶的正確指令,過濾了誤觸屏指令,提高了用戶指令的執行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的實現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的實現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的實現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五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六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現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的實現流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
在步驟S101中,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
本發明實施例適用于具有觸摸屏的便攜式終端,尤其適用于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隨身攜帶且使用頻率高的便攜式終端。其中,觸摸操作是指用戶在便攜式終端的使用過程中,因觸摸到觸摸屏而產生的操作,包括用戶的誤觸摸操作和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可通過壓力傳感器來檢測用戶是否在觸摸屏上進行觸摸操作,當檢測到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用于和用戶預先設置的正常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進行匹配。
在步驟S102中,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便攜式終端可以獲取用戶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通過與用戶預先設置的正常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范圍進行匹配,過濾用戶的誤觸摸操作,保留用戶的正確觸屏指令對應的操作,提高了便攜式終端的智能化程度。
在步驟S103中,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從而自動過濾用戶的誤觸屏指令,保留用戶的正確觸屏指令,提高了用戶指令的執行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效果。
實施例二:
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的實現流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
在步驟S201中,獲取并存儲用戶的標準觸屏指令。
本發明實施例適用于具有觸摸屏的便攜式終端,尤其適用于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隨身攜帶且使用頻率高的便攜式終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的標準觸屏指令是指用戶正常觸摸操作對應的正常觸屏指令,便攜式終端具有記憶用戶正常觸屏指令的功能,如果用戶的觸屏指令與便攜式終端記憶的用戶正常觸屏指令相同或相近時,則直接判定為正常觸屏指令,提高了判斷效率。
在步驟S202中,接收用戶在觸摸屏上觸摸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以及用戶輸入的可觸摸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可通過觸摸屏輸入與標準觸屏指令對應的觸摸動作或操作,以用于后續建立對應的關聯關系。具體地,用戶可根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具體的形狀和面積設置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為整個觸摸屏時,其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可不設置。
在步驟S203中,建立標準觸屏指令與接收的形狀、面積和輸入的位置的關聯關系并存儲。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將標準觸屏指令與觸摸屏上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的具體范圍建立關聯關系,從而把抽象的標準觸屏指令與具體的參數對應起來,以便于判斷觸摸操作是否為用戶的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一條標準觸屏指令關聯的用戶觸屏時的形狀可以有多個,面積也可以不同,即為一對多的關系,從而為用戶提供了更為靈活的指令輸入方式。
在步驟S204中,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操作是指用戶在便攜式終端的使用過程中,因觸摸到觸摸屏而產生的操作,包括用戶的誤觸摸操作和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通過壓力傳感器來檢測用戶是否在觸摸屏上進行觸摸操作,當檢測到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用于和用戶預先設置的正常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進行匹配。
在步驟S205中,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與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是否相同。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后,與用戶預先存儲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為整個觸摸屏對應的形狀、面積進行比較,確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是否落入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的范圍內。
在步驟S206中,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與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相同時,獲取與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關聯的指令,執行所獲取的關聯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落入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的范圍內時,則表明該觸屏操作是用戶的正常觸屏操作,因此需要執行該觸摸操作的關聯指令。
實施例三:
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方法的實現流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
在步驟S301中,獲取并存儲用戶的標準觸屏指令。
本發明實施例適用于具有觸摸屏的便攜式終端,尤其適用于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隨身攜帶且使用頻率高的便攜式終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的標準觸屏指令是指用戶正常觸摸操作對應的正常觸屏指令,便攜式終端具有記憶用戶正常觸屏指令的功能,如果用戶的觸屏指令與便攜式終端記憶的用戶正常觸屏指令相同或相近時,則直接判定為正常觸屏指令,提高了判斷效率。
在步驟S302中,接收用戶在觸摸屏上觸摸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以及用戶輸入的可觸摸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可通過觸摸屏輸入與標準觸屏指令對應的觸摸動作或操作,以用于后續建立對應的關聯關系。具體地,用戶可根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具體的形狀和面積設置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為整個觸摸屏時,其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可不設置。
在步驟S303中,建立標準觸屏指令與接收的形狀、面積和輸入的位置的關聯關系并存儲。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將標準觸屏指令與觸摸屏上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的具體范圍建立關聯關系,從而把抽象的標準觸屏指令與具體的參數對應起來,以便于判斷觸摸操作是否為用戶的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一條標準觸屏指令關聯的用戶觸屏時的形狀可以有多個,面積也可以不同,即為一對多的關系,從而為用戶提供了更為靈活的指令輸入方式。
在步驟S304中,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操作是指用戶在便攜式終端的使用過程中,因觸摸到觸摸屏而產生的操作,包括用戶的誤觸摸操作和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通過壓力傳感器來檢測用戶是否在觸摸屏上進行觸摸操作,當檢測到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用于和用戶預先設置的正常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進行匹配。
在步驟S305中,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與預先存儲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相同,是則執行步驟S306,否則執行步驟S307。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后,根據所獲取的位置得到預先存儲的相應的形狀和面積,確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是否落入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的范圍內,是則直接執行下一步驟,否則忽略該觸摸操作。
在步驟S306中,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與預先存儲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相同時,獲取與預先存儲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關聯的指令,執行所獲取的關聯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落入預先存儲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的范圍內時,則表明該觸摸操作是用戶的正常觸摸操作,因此需要執行該觸摸操作的關聯指令。
在步驟S307中,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不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忽略觸摸操作。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不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則表明該觸摸操作屬于用戶的誤操作,因此忽略此次觸摸操作。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該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如ROM/RAM、磁盤、光盤等。
實施例四:
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其中包括:
觸摸參數獲取模塊41,用于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操作是指用戶在便攜式終端的使用過程中,因觸摸到觸摸屏而產生的操作,包括用戶的誤觸摸操作和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通過壓力傳感器來檢測用戶是否在觸摸屏上進行觸摸操作,當檢測到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時,觸摸參數獲取模塊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用于和用戶預先設置的正常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進行匹配。
條件判斷模塊42,用于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便攜式終端可以獲取用戶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通過與用戶預先設置的正常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范圍進行匹配,過濾用戶的誤觸摸操作,保留用戶的正確觸屏指令對應的操作,提高了便攜式終端的智能化程度。
指令執行模塊43,用于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從而自動過濾用戶的誤觸屏指令,保留用戶的正確觸屏指令,提高了用戶指令的執行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效果。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各模塊可由相應的硬件或軟件模塊實現,各模塊可以為獨立的軟、硬件模塊,也可以集成為一個軟、硬件模塊,在此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五:
圖5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其中包括:
標準指令存儲模塊51,用于獲取并存儲用戶的標準觸屏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的標準觸屏指令是指用戶正常觸摸操作對應的正常觸屏指令,便攜式終端具有記憶用戶正常觸屏指令的功能,如果用戶的觸屏指令與便攜式終端記憶的用戶正常觸屏指令相同或相近,則條件判斷模塊直接判定該觸屏指令為正常觸屏指令,提高了判斷效率。
條件接收模塊52,用于接收用戶在觸摸屏上觸摸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以及用戶輸入的可觸摸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可通過觸摸屏輸入與標準觸屏指令對應的觸摸動作或操作,以用于后續建立對應的關聯關系。具體地,用戶可根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具體的形狀和面積設置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為整個觸摸屏時,其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可不設置。
關聯關系存儲模塊53,用于建立標準觸屏指令與接收的形狀、面積和輸入的位置的關聯關系并存儲;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將標準觸屏指令與觸摸屏上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的具體范圍建立關聯關系,從而把抽象的標準觸屏指令與具體的參數對應起來,以便于判斷觸摸操作是否為用戶的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一條標準觸屏指令關聯的用戶觸屏時的形狀可以有多個,面積也可以不同,即為一對多的關系,從而為用戶提供了更為靈活的指令輸入方式。
觸摸參數獲取模塊54,用于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操作是指用戶在便攜式終端的使用過程中,因觸摸到觸摸屏而產生的操作,包括用戶的誤觸摸操作和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通過壓力傳感器來檢測用戶是否在觸摸屏上進行觸摸操作,當檢測到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時,觸摸參數獲取模塊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用于和用戶預先設置的正常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進行匹配。
條件判斷模塊55,用于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
指令執行模塊56,用于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
其中,條件判斷模塊55包括:
第一判斷模塊551,用于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與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是否相同;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參數獲取模塊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后,與用戶預先存儲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為整個觸摸屏對應的形狀、面積進行比較,確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是否落入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的范圍內。
指令執行模塊56包括:
第一指令獲取模塊561,用于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與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相同時,獲取與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關聯的指令。
第一執行模塊562,用于執行所獲取的關聯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第一判斷模塊確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落入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的范圍內時,則表明該觸摸操作是用戶的正常觸屏操作,因此需要第一執行模塊執行該觸摸操作的關聯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各模塊可由相應的硬件或軟件模塊實現,各模塊可以為獨立的軟、硬件模塊,也可以集成為一個軟、硬件模塊,在此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六:
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其中包括:
標準指令存儲模塊61,用于獲取并存儲用戶的標準觸屏指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的標準觸屏指令是指用戶正常觸摸操作對應的正常觸屏指令,便攜式終端具有記憶用戶正常觸屏指令的功能,如果用戶的觸屏指令與便攜式終端記憶的用戶正常觸屏指令相同或相近,則條件判斷模塊直接判定該觸屏指令為正常觸屏指令,提高了判斷效率。
條件接收模塊62,用于接收用戶在觸摸屏上觸摸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以及用戶輸入的可觸摸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可通過觸摸屏輸入與標準觸屏指令對應的觸摸動作或操作,以用于后續建立對應的關聯關系。具體地,用戶可根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具體的形狀和面積設置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為整個觸摸屏時,其對應的有效觸摸位置的范圍可不設置。
關聯關系存儲模塊63,用于建立標準觸屏指令與接收的形狀、面積和輸入的位置的關聯關系并存儲;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將標準觸屏指令與觸摸屏上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的具體范圍建立關聯關系,從而把抽象的標準觸屏指令與具體的參數對應起來,以便于判斷觸摸操作是否用戶的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一條標準觸屏指令關聯的用戶觸屏時的形狀可以有多個,面積也可以不同,即為一對多的關系,從而為用戶提供了更為靈活的指令輸入方式。
觸摸參數獲取模塊64,用于檢測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操作是指用戶在便攜式終端的使用過程中,因觸摸到觸摸屏而產生的操作,包括用戶的誤觸摸操作和正常觸摸操作。具體地,通過壓力傳感器來檢測用戶是否在觸摸屏上進行觸摸操作,當檢測到用戶在觸摸屏上的觸摸操作時,觸摸參數獲取模塊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用于和用戶預先設置的正常觸屏時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進行匹配。
條件判斷模塊65,用于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滿足預設的條件;
指令執行模塊66,用于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執行與觸摸操作對應的指令。
其中,條件判斷模塊65包括:
第二判斷模塊651,用于判斷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與預先存儲的形狀、面積和位置是否相同;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參數獲取模塊獲取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后,根據所獲取的位置得到預先存儲的相應的形狀和面積,確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和面積是否落入預先存儲的形狀和面積的范圍內。
指令執行模塊66包括:
第二指令獲取模塊661,用于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與預先存儲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相同時,獲取與預先存儲的形狀、面積和位置關聯的指令。
第二執行模塊662,用于執行所獲取的關聯指令。
優選地,指令執行模塊66還包括:
操作無效模塊663,用于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不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忽略觸摸操作。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第二判斷模塊確定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落入預先存儲的形狀、面積和位置的范圍內時,則表明該觸摸操作是用戶的正常觸摸操作,因此需要第二執行模塊來執行該觸摸操作的關聯指令。當觸摸屏被觸摸部分的形狀、面積和位置不滿足預設的條件時,則表明該觸摸操作屬于用戶的誤操作,因此忽略此次觸摸操作。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摸屏的指令獲取裝置的各模塊可由相應的硬件或軟件模塊實現,各模塊可以為獨立的軟、硬件模塊,也可以集成為一個軟、硬件模塊,在此不用以限制本發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