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3D顯示
技術領域: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裸眼3D技術柱狀透鏡方案,采用的工藝是先在PET等基材上涂上UV膠并通過刻有柱鏡的模具滾壓同時UV固化,以在脫模后形成3D光學膜(簡稱3D膜),3D光學膜和顯示面板(Cell)通過精密的貼合設備(機臺貼合精度±5μm)貼合在一起形成3D顯示面板(3DCell),然后將密封層貼合于3DCell的表面,最后通過3D精度檢測治具檢測3DCell的3D精度。然而,在3D膜生產至貼合密封層前的這段過程中3D膜受濕度影響很大,濕度變大會導致3D膜中柱鏡(Pitch)的伸長使得其實際寬度大于設定寬度,濕度變小則會導致3D膜中柱鏡(Pitch)的縮短使得其實際寬度小于設定寬度,Pitch的變化直接影響了觀看者與顯示裝置之間的視距,從而降低了觀看者對顯示裝置的視覺感受。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顯示裝置影響觀看者視覺感受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提供3D顯示面板,3D顯示面板包括基材以及設置在基材的兩側表面上的柱鏡層和顯示面板,柱鏡層中各柱鏡的寬度按照設定寬度設置;S2,檢測柱鏡層中的各柱鏡的實際寬度與設定寬度之間的關系,當實際寬度大于設定寬度時對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以及S3,在柱鏡層的表面上設置密封層。進一步地,在步驟S2中,通過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以得出實際寬度與設定寬度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地,3D顯示面板具有標準視距,步驟S2包括以下過程:S21,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S22,判斷實際距離是否大于標準視距,當實際距離大于標準視距時,3D顯示面板為第一類顯示面板,當實際距離小于標準視距時,3D顯示面板為第二類顯示面板;S23,對第一類顯示面板進行干燥處理;S24,重復執行過程S21至S23直到3D顯示面板為第二類顯示面板時停止。進一步地,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的過程包括:將具有第一顏色和第二顏色的圖樣輸入3D顯示面板中,使3D顯示面板顯示間隔設置的多排第一顏色像素點和第二顏色像素點;觀察者單眼分別觀察到3D顯示面板顯示第一顏色和第二顏色時,將人眼的位置定為觀察點;用刻度尺分別測試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最大距離和最小距離,并將最大距離和最小距離取平均值。進一步地,干燥處理的步驟包括:將3D顯示面板和干燥介質設置于密封空間中并靜置,優選靜置的時間為12~24h。進一步地,在步驟S2之前,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為L1,在步驟S2中,L1為380~440mm,靜置的時間為12~16h,或L1為440~490mm,靜置的時間為16~24h。進一步地,在步驟S2之后,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為L2,L2為340~380mm。進一步地,在步驟S3中,采用貼合方式在4h內將密封層設置于3D顯示面板的表面上。進一步地,在步驟S3中,密封層為觸摸屏或蓋板玻璃。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由上述的制備方法制備而成。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由于該制備方法在形成具有柱鏡層的3D顯示面板后,判斷柱鏡層中各柱鏡的實際寬度與設定寬度之間的關系,并對實際寬度大于設定寬度的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從而通過去除柱鏡層中的水分以減小柱鏡寬度,降低了柱鏡層中柱鏡寬度較大對最佳視距的影響,進而提高了觀看者對顯示裝置的視覺感受。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發明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方式所提供的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以及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10、顯示面板;20、基材;30、柱鏡層;40、密封層。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為了使本
技術領域: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于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正如
背景技術:
中所介紹的,現有技術中在3D膜生產至貼合密封層前的這段過程中3D膜受濕度影響很大,濕度變大會導致3D膜中柱鏡變化,從而直接影響了觀看者與顯示裝置之間的視距,降低了觀看者對顯示裝置的視覺感受。本申請的發明人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一種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如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S1,提供3D顯示面板,3D顯示面板包括基材以及設置在基材的兩側表面上的柱鏡層和顯示面板,柱鏡層中各柱鏡的寬度按照設定寬度設置;S2,檢測柱鏡層中的各柱鏡的實際寬度與設定寬度之間的關系,當實際寬度大于設定寬度時對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S3,在柱鏡層的表面上設置密封層。本發明的上述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中由于在形成具有柱鏡層的3D顯示面板后,判斷柱鏡層中各柱鏡的實際寬度與設定寬度之間的關系,并對實際寬度大于設定寬度的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從而通過去除柱鏡層中的水分以減小柱鏡寬度,降低了柱鏡層中柱鏡寬度較大對最佳視距的影響,進而提高了觀看者對顯示效果的視覺感受。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可以由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施,并且不應當被解釋為只限于這里所闡述的實施方式。應當理解的是,提供這些實施方式是為了使得本申請的公開徹底且完整,并且將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構思充分傳達給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首先,執行步驟S1:提供3D顯示面板,3D顯示面板包括基材以及設置在基材的兩側表面上的柱鏡層和顯示面板,柱鏡層中各柱鏡的寬度按照設定寬度設置。上述設定寬度是指欲形成的柱鏡層中各柱鏡的所需寬度,如采用模具形成上述柱鏡層時,模具中具有多個用于形成柱鏡的凹槽,上述設定寬度則與凹槽的實際寬度相同,由于上述3D顯示面板通常是在潮濕環境中進行制備,因此在3D顯示面板之背后,會存在柱鏡的實際寬度大于上述設定寬度的問題。在1000級無塵車間環境中(溫度23℃±2℃,濕度55%±5%)制備上述3D顯示面板,該3D顯示面板的制備工藝可以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在基材的一側表面上設置透明膠層,并利用模具將上述透明膠層壓印形成柱鏡層;然后,將顯示面板貼合在基材的遠離上述柱鏡層的一側表面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對上述模具進行合理選取,從而形成所需的柱鏡層;并且,優選地,采用貼合設備將上述顯示面板貼合在基材的表面上,貼合設備的貼合精度可以為±5μm。在完成上述步驟S1之后,執行步驟S2:檢測柱鏡層中的各柱鏡的實際寬度與設定寬度之間的關系,當實際寬度大于設定寬度時對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通過對實際寬度大于設定寬度的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去除了柱鏡層中各柱鏡的水分,從而減小了柱鏡的寬度,進而降低了柱鏡層中柱鏡寬度較大對最佳視距的影響。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通過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以判斷柱鏡的實際寬度與設定寬度之間的關系。具體地,根據產品尺寸的不同設計對應的標準視距(例如5.5寸產品,設計最佳視距340mm-380mm),記為L0,此時,步驟S2可以包括以下過程:S21,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記為L1;S22,判斷實際距離記為L1是否大于標準視距L0,當實際距離L1大于標準視距L0時,3D顯示面板為第一類顯示面板,當實際距離L1小于標準視距L0時,3D顯示面板為第二類顯示面板;S23,對第一類顯示面板進行干燥處理;S24,重復執行過程S21至S23直到所述3D顯示面板為所述第二類顯示面板時停止。上述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的過程包括:首先,將具有第一顏色和第二顏色的圖樣輸入3D顯示面板中,使3D顯示面板顯示間隔設置的多排第一顏色像素點和第二顏色像素點;然后,觀察者進行移動并在移動過程中單眼觀察3D顯示面板,直到一只眼觀察到3D顯示面板顯示第一顏色且另一只眼觀察到3D顯示面板顯示第二顏色時停止移動,此時將人眼的位置定為觀察點,并用刻度尺分別測試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最大距離和最小距離,并取平均值,上述平均值即為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在上述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由于3D顯示面板中各柱鏡的寬度在增幅較小時不會對觀看者的視覺感受造成明顯影響,因此,在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大于標準視距(例如5.5寸產品,設計最佳視距340mm-380mm即高于380mm)時,對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具體地,在濕度小于50%RH的環境中制備3D顯示面板樣品,并采用上述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測試方法測得該觀察點與上述樣品的距離L0=340mm;然后,提供步驟S1中制備的3D顯示面板,并同樣采用上述測試方法測得該觀察點與上述3D顯示面板的實際距離L1,當L1大于380mm時,對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從而在批量生產顯示裝置時,能夠僅對柱鏡寬度增幅較大的3D顯示面板進行干燥處理,簡化了顯示裝置的制備工藝。在上述步驟S2中,優選地,干燥處理的步驟包括:將3D顯示面板和干燥介質設置于密封空間中并靜置。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現有技術對上述干燥介質的種類進行合理選取;并且,為了進一步提高對3D顯示面板的干燥效果,優選地,上述3D顯示面板的靜置的時間為12~24h。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在步驟S2之前,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為L1,且L1為380~490mm,當步驟S1中提供的3D顯示面板是在潮濕環境中制備而成時,柱鏡層中的各柱鏡會由于吸收水汽而導致其實際寬度變大,當L1為380~440mm,上述干燥處理的靜置的時間為12~16h;當L1為440~490mm,上述干燥處理的靜置的時間為16~24h。從而在上述干燥處理后,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實際距離為L2,L2為340~380mm,此時,上述距離L2為顯示裝置與觀看者之間的最佳觀看視距,從而提高了觀看者對顯示效果的視覺感受。在完成上述步驟S2之后,執行步驟S3:在柱鏡層的表面上設置密封層。上述密封層能夠起到對柱鏡層密封的作用,由于柱鏡層容易吸收水汽而導致尺寸發生變化,從而通過設置上述密封層能夠有效地降低了水汽對柱鏡層的影響。為了更為有效地降低在設置上述密封層的過程中水汽對柱鏡層的影響,優選地,采用貼合方式在4h內將密封層設置于3D顯示面板的表面上。上述密封層可以為觸摸屏或蓋板玻璃,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種類,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對上述密封層的種類進行合理選取。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由上述制備方法制備而成的顯示裝置,如圖2所示,包括順序層疊設置的顯示面板10、基材20、柱鏡層30和密封層40,顯示裝置還可以包括填充于柱鏡層30和密封層40之間的填平層(未在圖中示出)。由于上述顯示裝置由上述制備方法制備而成,且該制備方法在形成具有柱鏡層的3D顯示面板后,判斷柱鏡層中各柱鏡的寬度,并對柱鏡寬度變大的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從而通過去除柱鏡層中的水分以減小柱鏡寬度,降低了柱鏡層中柱鏡寬度較大對觀看者與顯示裝置之間視距的影響,進而提高了觀看者對顯示裝置的視覺感受。下面將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提供的人造革及其制備方法。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在濕度等于10%RH的環境中制備的3D顯示面板,3D顯示面板包括基材以及設置在基材的兩側表面上的柱鏡層和顯示面板,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記為設定寬度L0,此時,柱鏡層中各柱鏡的寬度記為設定寬度M0。實施例2本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提供在濕度等于50%RH的環境中制備的3D顯示面板,3D顯示面板包括基材以及設置在基材的兩側表面上的柱鏡層和顯示面板,其中,柱鏡層采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模具制備而成;S2,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L1,L1>L0,判斷為柱鏡層中柱鏡的實際寬度M1大于上述設定寬度M0,將3D顯示面板和干燥劑(型號為愛華紙20g硅膠干燥劑,SG-20-AH,尺寸55*100mm)設置于密封空間中并靜置,靜置的時間為10h;S3,采用貼合方式在5h內將密封層設置于3D顯示面板的表面上。實施例3本實施例提供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的區別在于:在步驟S2中,靜置的時間為16h。實施例4本實施例提供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的區別在于:在步驟S2中,靜置的時間為12h。實施例5本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提供在濕度等于55%RH的環境中制備的3D顯示面板,3D顯示面板包括基材以及設置在基材的兩側表面上的柱鏡層和顯示面板,其中,柱鏡層采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模具制備而成;S2,測量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L1,L1>L0,判斷為柱鏡層中柱鏡的實際寬度M1大于上述設定寬度M0,將3D顯示面板和干燥劑(型號為愛華紙20g硅膠干燥劑,SG-20-AH,尺寸55*100mm)設置于密封空間中并靜置,靜置的時間為24h;S3,采用貼合方式在5h內將密封層設置于3D顯示面板的表面上。實施例6本實施例提供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5的區別在于:在步驟S2中,靜置的時間為16h。實施例7本實施例提供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5的區別在于:在步驟S3中,采用貼合方式在4h內將密封層設置于3D顯示面板的表面上。上述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紅藍圖輸入上述實施例1至7中的3D顯示面板中,使3D顯示面板顯示為間隔設置的多排紅色像素點和藍色像素點;然后,測試人員進行移動并在移動過程中單眼觀察3D顯示面板,直到左眼觀察到3D顯示面板顯示紅色且右眼觀察到3D顯示面板顯示藍色時停止移動,此時將人眼的位置定位觀察點,然后用刻度尺測試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采用上述測試方法,測得設定寬度L0為340mm,在步驟S2之前,實施例2至4中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L1為420mm,實施例5至7中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L1為450mm,并在步驟S2之后測試實施例2至7中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記為L2,測試結果如下所示: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4距離L2380mm357mm369mm實施例5實施例6實施例7距離L2346mm355mm340mm從上述測試結果可看出,上述實施例2至7中的顯示裝置在步驟S2之后,與實施例1中在較低濕度的環境中制備的顯示裝置相比,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的距離相差不大(≤40mm),即上述實施例2至7中的顯示裝置均能夠使觀察點與柱鏡層之間滿足最佳觀看視距,從而提高了觀看者對顯示效果的視覺感受。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明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的制備方法,由于該制備方法在形成具有柱鏡層的3D顯示面板后,判斷柱鏡層中各柱鏡的實際寬度與設定寬度之間的關系,并對實際寬度大于設定寬度的柱鏡層進行干燥處理,從而通過去除柱鏡層中的水分以減小柱鏡寬度,降低了柱鏡層中柱鏡寬度較大對觀看者與顯示裝置之間視距的影響,進而提高了觀看者對顯示裝置的視覺感受。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