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筆跡同步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多個遠程設備在同步后可以同時進行顯示畫面、寫入軌跡以及擦除軌跡等同步操作。其具體過程為第一設備被用戶執行操作時,向同步的其余第二設備發送同步操作信息,第二設備根據該同步操作信息可以執行與第一設備相同的操作,以保證第二設備顯示的畫面與第一設備顯示的畫面相同。
為了更好地對畫面中的軌跡進行管理,在完成同步操作后,通常會為各軌跡創建一個身份標識(identity or identification,ID)。在創建身份標識時,通常是由第一設備為新生成的軌跡創建ID,并將新生成的軌跡以及創建的ID發送至第二設備中,以使第二設備同步新生成的軌跡的ID。
可見,在第一設備生成ID后,為了保證第一設備中的軌跡和第二設備中的軌跡的ID相同,在完成同步操作后,需要再次對所有新生成的軌跡進行一次同步,并在同步時發送對應的ID。這樣便會增加對通信網絡帶寬的要求,增大了網絡開銷。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筆跡同步的方法、裝置及系統,以解決設備間在同步軌跡的ID時需要較高的通信網絡帶寬的技術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筆跡同步的方法,包括:
當同步設備上顯示第一畫面,在第二設備上顯示第二畫面,所述第一畫面與所述第二畫面相同;
獲取所述同步設備對所述第一畫面的操作信息;
對所述第二畫面執行所述操作信息,并根據執行結果更新所述第二畫面;
如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則根據同步設備上標識生成方法創建所述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使得所述第二標識與所述同步設備對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對應的第一軌跡創建的第一標識相同。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筆跡同步的裝置,包括:
顯示模塊,用于當同步設備上顯示第一畫面,在第二設備上顯示第二畫面,所述第一畫面與所述第二畫面相同;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同步設備對所述第一畫面的操作信息;
執行模塊,用于對所述第二畫面執行所述操作信息,并根據執行結果更新所述第二畫面;
標識創建模塊,用于如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則根據同步設備上標識生成方法創建所述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使得所述第二標識與所述同步設備對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對應的第一軌跡創建的第一標識相同。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筆跡同步的系統,包括第二方面的筆跡同步的裝置,以及通過網絡與所述筆跡同步的裝置連接的同步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筆跡同步的方法、裝置及系統,通過在同步設備上顯示第一畫面時,在第二設備上顯示與第一畫面相同的第二畫面,獲取同步設備對第一畫面進行操作時的操作信息,并在第二畫面中執行該操作信息,以使根據執行結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與同步設備中根據操作信息更新后的第一畫面相同,如果更新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則根據同步設備上標識生成方法為第二軌跡創建第二標識,并且使該第二標識與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對應第一軌跡的第一標識相同的技術手段,實現了在與同步設備進行同步操作后,自動為沒有標識的軌跡創建標識,且保證該標識與同步設備中對應軌跡的標識相同,無需由同步設備發送軌跡同步信息以及標識信息,降低了對同步設備間通信網絡帶寬的要求,減小了網絡開銷。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現有技術中筆跡同步擦除方法的流程圖;
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3a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3b為第二畫面的顯示示意圖;
圖3c為更新后的第二畫面的顯示示意圖;
圖3d為第二標識創建方法的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內容。
智能設備A和智能設備B為已經完成同步的交互設備。下面以擦除軌跡為例,對傳統的軌跡同步操作進行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筆記同步擦除方法的流程圖。從圖1可以看出,用戶開始擦除操作后,智能設備A根據擦除操作生成擦除信息,該擦除信息包括待擦除軌跡的ID以及擦除坐標點,智能設備A將擦除信息發送至智能設備B中,以使智能設備B和智能設備A執行同樣的擦除操作。在擦除完成后生成新的軌跡,智能設備A對新生成的軌跡創建對應的ID,并將新生成的軌跡與對應的ID發送至智能設備B中。智能設備B在擦除完成后,刪除本地存儲的擦除結果,即刪除被擦除軌跡的ID,并在刪除后,根據智能設備A發送的新生成的軌跡與對應的ID實現與智能設備A中軌跡的同步。智能設備B如果沒有接收到智能設備A發送的同步信息,則無法實現新軌跡的同步。同時如果智能設備B的數量過多或者新生成的軌跡過多時,就會提高對網絡帶寬的要求。
因此,為了降低對網絡帶寬的要求,并且更好的在智能設備B中實現與智能設備A中軌跡的同步,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筆跡同步的方法。
實施例一
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提供的筆跡同步的方法可以由筆跡同步的裝置執行,該筆跡同步的裝置可以通過軟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實現,并集成在第二設備中。該第二設備可以為智能平板、智能手機以及視頻會議設備等智能設備。
參考圖2a,該方法具體包括:
S110、當同步設備上顯示第一畫面,在第二設備上顯示第二畫面。
其中,同步設備與第二設備通過網絡連接。同步設備在接收到用戶的操作時,可以將操作信息同步發送給第二設備,以使第二設備與同步設備同步執行對應的操作。同步設備可以為智能平板、智能手機以及視頻會議設備等。
示例性的,同步設備在顯示第一畫面時,可以向第二設備發送同步信息,第二設備在接收到同步信息后顯示第二畫面。其中,第一畫面和第二畫面相同。即實現了第二設備和同步設備的畫面同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面和第二畫面優選為可以顯示書寫軌跡的畫面。
S120、獲取同步設備對第一畫面的操作信息。
示例性的,操作信息為用戶對同步設備進行操作的具體信息。其中,該操作信息具體可以包括:操作內容和操作軌跡坐標等。操作內容可以包括:選中、擦除或書寫等。
具體的,在第二設備與同步設備同步后,第二設備可以實時地獲取操作信息。
S130、對第二畫面執行操作信息,并根據執行結果更新第二畫面。
具體的,根據操作信息執行對應的操作,并在執行過程中,在第二畫面中顯示執行操作的過程。此時,第二畫面和第一畫面顯示的操作過程相同。當然,由于獲取操作信息時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所以第一畫面與第二畫面在顯示操作過程時會存在一定的延時,一般而言,該延時并不會影響后續的操作過程。
進一步的,完成操作后,得到了更新的第二畫面。即當前的第二畫面為完成操作后的畫面。同時,同步設備中也更新成完成操作后的第一畫面。兩個操作畫面仍然相同。
例如,操作信息中包括寫入操作、寫入軌跡坐標以及軌跡顯示參數(顏色、線條粗細)。根據該操作信息便可以在第二畫面中顯示被寫入的軌跡。此時,第一畫面中顯示相同的被寫入軌跡。
又如,操作信息中包括待擦除軌跡ID、擦除軌跡坐標以及擦除單元大小。根據該操作信息便可以在第二畫面中找到對應的待擦除軌跡,并在該待擦除軌跡中,對擦除軌跡坐標對應的顯示點進行擦除操作。進一步的,顯示擦除過程,并確定擦除后的第二畫面。發送待擦除軌跡ID是為了防止擦除軌跡坐標上存在兩條軌跡時,產生誤擦除操作。
S140、判斷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是否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如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則執行S150。否則,執行S160。
一般而言,更新后的第二畫面會與原先的第二畫面有所區別,如增加了某條軌跡、刪除了某條軌跡或者改變了某條軌跡的形狀和/或長度等。其中,如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原有的軌跡發生了改變,則對應刪除原有軌跡的ID。例如,原有的軌跡被擦除了某一部分,則將原有的軌跡的ID刪除,保留的軌跡被確認為新生成的軌跡。
具體的,對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的全部軌跡進行ID識別,以確定是否存在沒有ID的軌跡,其中,沒有ID的軌跡為第二軌跡。
進一步的,同步設備更新第一畫面后,確定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是否存在沒有ID的第一軌跡,且確定過程與上述過程相同。
S150、根據同步設備上標識生成方法創建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
具體的,為第二軌跡創建第二ID。同時,同步設備為第一軌跡創建第一ID。其中,第一ID與第二ID的創建規則相同,以保證第一ID與第二ID相同。即第二標識與同步設備對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對應的第一軌跡創建的第一標識相同。
由于第二ID與第一ID相同,所以無需同步設備將第一軌跡以及對應的第一ID發送至第二設備中,就可以實現軌跡及其ID的同步。如果后續在獲取到同步設備的操作信息中存在第一ID時,就可以找到相同的第二ID以及對應的軌跡。
S160、完成同步操作。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在同步設備上顯示第一畫面時,在第二設備上顯示與第一畫面相同的第二畫面,獲取同步設備對第一畫面進行操作時的操作信息,并在第二畫面中執行該操作信息,以使根據執行結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與同步設備中根據操作信息更新后的第一畫面相同,如果更新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ID的第二軌跡,則根據同步設備上標識生成方法為第二軌跡創建第二ID,使得第二ID與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對應第一軌跡的第一ID相同的技術手段,實現了在與同步設備進行同步操作后,自動為沒有ID的軌跡創建標識,且保證該ID與同步設備中對應軌跡的ID相同,無需由同步設備發送軌跡同步信息以及ID信息,降低了對同步設備間通信網絡帶寬的要求,減小了網絡開銷。
下面對本實施例的方法進行示例描述。本示例中包括同步設備和第二設備。其中,同步設備為獲取用戶操作發送操作信息的智能設備,第二設備為根據操作信息實現與同步設備同步操作的智能設備。本示例中以擦除軌跡的操作為例進行描述。參考圖2b,該方法具體包括:
S1、同步設備接收用戶發送的擦除指令。
該步驟之前,同步設備和第二設備中顯示相同的畫面。
S2、同步設備根據擦除指令得到操作信息,并向第二設備發送該操作信息。
其中,操作信息中包括待擦除軌跡的ID和擦除坐標點。
具體的,同步設備在接收用戶擦除操作的過程中,實時向第二設備發送對應的操作信息。
S3、同步設備進行擦除操作。執行S5。
S4、第二設備根據操作信息進行擦除操作。執行S7。
其中S3和S4可以同時執行。
S5、同步設備確定擦除操作完成。執行S6。
具體的,在S5之前可以判斷擦除操作是否完成。如果完成,執行S5,如果沒有完成,返回執行S1。
S6、同步設備為新生成的軌跡創建ID。
其中,同步設備可以先確認是否有新生成的軌跡。新生成的軌跡為沒有ID的軌跡。
S7、第二設備確定擦除操作完成。執行S8。
具體的,在S7之前可以判斷擦除操作是否完成。如果完成,執行S7,如果沒有完成,返回執行S4。
其中,S5和S7為不同的操作主體,在時間上沒有嚴格的時序關系。
S8、第二設備為新生成的軌跡創建ID。
其中,第二設備可以先確認是否有新生成的軌跡。新生成的軌跡為沒有ID的軌跡。進一步的,第二設備中新生成的軌跡與同步設備中新生成的軌跡相同。同時,第二設備和同步設備的ID創建規則相同,得到的ID的值也相同。
上述示例中,第二設備可以自行判斷是否有新的軌跡生成,并且在有新生成的軌跡時,為新生成的軌跡創建ID,且該ID與同步設備中為對應的新生成的軌跡創建的ID相同,保證了第二設備和同步設備間軌跡的同步,同時無需同步設備再次向第二設備發送同步軌跡以及對應的ID,降低了對網絡帶寬的需求。
實施例二
圖3a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對創建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的步驟作進一步的說明。參考圖3a,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具體包括:
S210、當同步設備上顯示第一畫面,在第二設備上顯示第二畫面。
S220、獲取同步設備對第一畫面的操作信息。
S230、對第二畫面執行操作信息,并根據執行結果更新第二畫面。
S240、如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則獲取第二軌跡的坐標集合。
具體的,獲取第二軌跡中各軌跡點的坐標。其中,該坐標為軌跡點在第二畫面中的坐標。可選的,對各軌跡點的坐標進行取整操作,以得到取整坐標。由各軌跡點的取整坐標組成第二軌跡的坐標集合。
可選的,如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軌跡都存在對應的ID,則結束操作。
S250、對坐標集合中的坐標進行合并,將合并結果以坐標字符串的形式表示。
具體的,將坐標集合中的坐標進行合并時,可以是先將坐標集合中各軌跡點的坐標進行合并以得到各軌跡點的合并值。例如,軌跡點的坐標為(100,200),則該軌跡點的合并值為100200或者200100,同時坐標集合中的其他軌跡點的合并規則與該軌跡點的合并規則相同。進一步的,將各軌跡點的合并值再次合并,并將合并結果以字符串的形式進行表示。
可選的,該步驟具體包括:確定坐標集合中各坐標點的坐標值的和;根據坐標值的和的排序結果對坐標集合中的坐標進行合并,將合并結果以坐標字符串的形式表示。
例如,坐標集合中軌跡點的坐標為(10,21),則該坐標的坐標值的和為10+21=31。
具體的,依次確定坐標集合中每個坐標的坐標值的和,并根據各坐標的坐標值的和對各坐標進行排序。其中,可以是按照坐標值的和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或者是按照坐標值的和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將排序后各坐標進行合并,并將合并結果以字符串的形式表示。
例如,坐標集合為[(10,20)、(11,22)、(11,21)],各點的坐標值的和依次為30、33、32。按照坐標值的和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合并,得到字符串為102011211122,該坐標字符串為坐標字符串。
根據坐標值的和進行排序后再合并,可以減小各軌跡間合并結果的重復率,進而減少后續確定第二ID時的重復率。
可選的,操作信息為軌跡擦除信息時,根據坐標值的和的排序結果將坐標集合中的坐標進行合并,將合并結果以坐標字符串的形式表示之后,還包括:確定已擦除軌跡的身份標識,將已擦除軌跡的身份標識放置在坐標字符串的末尾。
其中,軌跡擦除信息為對軌跡進行擦除的信息。例如,圖3b為第二畫面的顯示示意圖。其中,軌跡201為待擦除軌跡。即軌跡201對應的ID為軌跡擦除信息中包含的ID。圖3c為更新后的第二畫面的顯示示意圖。具體的,執行軌跡擦除信息后,圖3b中軌跡201的部分區域202被擦除,得到了兩條新的軌跡,分別為軌跡203和軌跡204。進一步的,確定軌跡203和軌跡204的第二ID時,將原軌跡201的ID分別放置在軌跡203和軌跡204的坐標字符串的末尾。以進一步的在后續計算時,降低第二ID的重復率。
S260、對坐標字符串進行隨機計算以得到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
進一步的,對坐標字符串進行隨機計算,其中,具體的隨機計算規則本實施例不作限定。將隨機計算的結果作為第二軌跡的第二ID。
可選的,為了進一步的降低第二ID的重復率,該步驟可以包括:利用信息-摘要算法5對坐標字符串進行計算;將根據計算結果生成的隨機數作為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
其中,信息-摘要算法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MD5)為計算機安全領域廣泛使用的一種散列函數,用以提供消息的完整性保護。通常,也將MD5稱為摘要算法或者哈希算法。
具體的,利用MD5對坐標字符串進行計算,并將得到計算結果作為隨機計算的種子。一般而言,各坐標字符串利用MD5計算后得到的計算結果不同,即隨機計算的種子不同,因此在隨機計算后,得到的結果也不相同。將得到的隨機計算的結果作為第二軌跡的第二ID。進一步的保證了第二ID的唯一性。
需要說明的是,同步設備為第一畫面中的第一軌跡創建第一ID時,創建規則與第二設備為第二畫面的第二軌跡創建第二ID的創建規則相同。由于第一軌跡和第二軌跡的坐標相同且創建規則相同,所以第一ID與第二ID也相同。后續對上述軌跡進行操作時,只需要輸入ID的具體值,便可以在同步設備和第二設備中找到對應的操作軌跡。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執行同步設備發送的操作信息得到更新后的第二畫面后,如果更新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ID的第二軌跡,則獲取第二軌跡的坐標集合,并對坐標集合中的坐標進行合并以得到坐標字符串,對坐標字符串進行隨機計算以將隨機計算結果確定為第二ID的技術手段,實現了在與同步設備進行同步操作后,自動為沒有ID的軌跡創建ID,且保證該ID與同步設備中對應軌跡的ID相同,無需由同步設備發送軌跡同步信息以及ID信息,降低了對同步設備間通信網絡帶寬的要求,減小了網絡開銷,且在確定ID時,通過對軌跡的坐標進行計算以得到對應的ID,可以減小ID間的重復率,進而減少了根據各ID識別軌跡時的錯誤率。
下面對創建第二ID的方法進行示例描述。本示例中,對第二畫面中的軌跡進行擦除,并得到了沒有ID的第二軌跡。參考圖3d,該方法具體包括:
S310、獲取第二軌跡的所有點的坐標。
S320、對各坐標的坐標值進行取整,得到坐標集合。
如對(9.9,18.8)進行取整后得到(10,19)。
S330、計算坐標集合中的各坐標點的坐標值的和,根據坐標值的和對各坐標點進行排序。
S340、將坐標集合中的各坐標以字符串形式表示。
如(20,100)轉換成20100。
S350、將坐標集合中各坐標點的字符串按照坐標排序規則進行合并,得到坐標字符串。
S360、將已擦除軌跡的ID的值拼接到坐標字符串的結尾處。
如已擦除軌跡的ID的值為123,坐標字符串為1011121012,則拼接后的坐標字符串為1011121012123。
S370、對拼接后的坐標字符串進行MD5計算,得到計算結果。
S380、將計算結果作為隨機計算的種子,進行隨機計算。
S390、將隨機計算結果確定為第二軌跡的第二ID。
實施例三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參考圖4,本實施例提供的筆跡同步的裝置具體包括:顯示模塊401、獲取模塊402、執行模塊403以及標識創建模塊404。
其中,顯示模塊401,用于當同步設備上顯示第一畫面,在第二設備上顯示第二畫面,第一畫面與第二畫面相同;獲取模塊402,用于獲取同步設備對第一畫面的操作信息;執行模塊403,用于對第二畫面執行操作信息,并根據執行結果更新第二畫面;標識創建模塊404,用于如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則根據同步設備上標識生成方法創建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使得第二標識與同步設備對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對應的第一軌跡創建的第一標識相同。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在同步設備上顯示第一畫面時,在第二設備上顯示與第一畫面相同的第二畫面,獲取同步設備對第一畫面進行操作時的操作信息,并在第二畫面中執行該操作信息,以使根據執行結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與同步設備中根據操作信息更新后的第一畫面相同,如果更新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則根據同步設備上標識生成方法創建為第二軌跡創建第二標識,使得第二標識與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對應第一軌跡的第一標識相同的技術手段,實現了在與同步設備進行同步操作后,自動為沒有標識的操作軌跡創建標識,且保證該標識與同步設備中對應軌跡的標識相同,無需由同步設備發送軌跡同步信息以及標識信息,降低了對同步設備間通信網絡帶寬的要求,減小了網絡開銷。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標識創建模塊404包括:坐標獲取子模塊,用于獲取第二軌跡的坐標集合;合并子模塊,用于對坐標集合中的坐標進行合并,將合并結果以坐標字符串的形式表示;隨機計算子模塊,用于對坐標字符串進行隨機計算以得到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合并子模塊包括:和值確定單元,用于確定坐標集合中各坐標點的坐標值的和:合并單元,用于根據坐標值的和的排序結果對坐標集合中的坐標進行合并,將合并結果以坐標字符串的形式表示。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操作信息為軌跡擦除信息,合并子模塊具體用于:確定已擦除軌跡的身份標識,將已擦除軌跡的身份標識放置在坐標字符串的末尾。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隨機計算子模塊包括:計算單元,用于利用信息-摘要算法5對坐標字符串進行計算;標識生成單元,用于將根據計算結果生成的隨機數作為第二軌跡的第二標識。
本實施例提供的筆跡同步的裝置可以用于執行上述任意實施例提供的筆跡同步的方法,具備相應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實施例四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筆跡同步的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該筆跡同步的系統包括:筆跡同步的裝置501,以及通過網絡與筆跡同步的裝置501連接的同步設備502。
其中,筆跡同步的裝置501的個數為至少一個,每個筆跡同步的裝置501均通過網絡與同步設備502連接。圖5僅示出了一個筆跡同步的裝置501。
具體的,同步設備502用于顯示第一畫面,并將第一畫面的信息發送至筆跡同步的裝置501,還用于根據用戶對第一畫面的操作確定操作信息,將該操作信息發送給筆跡同步的裝置501,并在執行該操作更新第一畫面后,如果更新后的第一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一軌跡,則對第一軌跡創建第一標識。
筆跡同步的裝置501用于根據第一畫面的信息在第二設備上顯示與第一畫面相同的第二畫面,還用于在執行操作信息更新第二畫面后,如果更新后的第二畫面中存在沒有標識的第二軌跡,則對第二軌跡創建第二標識。其中,第二軌跡與第一軌跡相同,第二標識與第一標識相同。
本實施例提供的筆跡同步的系統可以用于執行上述任意實施例提供的筆跡同步的方法,具備相應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發明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