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油氣田開發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油田注水開發過程中,由于儲層的非均質性,易造成注入水沿高滲透帶突進,導致注水波及體積變小,開發效果變差。對油田儲層進行調剖,可以有效抑制注入水沿高滲透帶突進,擴大注水波及體積,緩解治理儲層層間、層內及平面非均質性,達到改善注水開發效果的目的。通過評價調剖影響因素,有利于調控調剖開發過程,使得調剖開發準確性更高。
現有的調剖影響因素評價方法是:首先,以選定區域為研究對象,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數據資料,對影響因素按實施效果的不同進行分段,并對每一段進行不同賦值;其次,將調剖井影響因素的名稱、對應的取值范圍和賦值相應地填入表格中;最后,根據調剖井各影響因素的實際取值,確定各個影響因素的賦值,將各個影響因素的賦值相互乘積,將該乘積作為確定調剖可行性的參數,當該乘積大于設定閾值時,該調剖井的調剖可行。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本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現有方法得到的數據按照不同取值范圍賦予不同的取值,不能夠直觀地體現出單個影響因素對調剖實施效果的影響,不具備指導針對某一影響因素進行調整的作用,同時,現有方法對不同油藏不能調整因素個數,在應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及裝置,用于直觀、準確地體現影響因素對調剖效果的影響程度。
具體而言,包括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敏感性分析資料,得到多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
根據所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賦予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
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生產資料,得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
根據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所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
根據所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
根據所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和待研究調剖井的資料中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得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
對所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
對比所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
進一步地,所述根據所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賦予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具體包括: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大于第一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5;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閾值且大于第二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2;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0。
進一步地,所述對所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根據影響因素的名稱和所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得到以所述影響因素的名稱為橫軸,所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為縱軸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
進一步地,所述對所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具體包括:所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權重值除以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
進一步地,所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的個數與影響因素的個數相同。
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塊,用于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敏感性分析資料,得到多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
賦值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賦予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
第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生產資料,得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
第一建模模塊,用于根據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所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
第二建模模塊,根據所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
取值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和待研究調剖井的資料中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得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
處理模塊,用于對所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
對比模塊,用于對比所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
進一步地,所述賦值模塊具體用于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大于第一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5;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閾值且大于第二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2;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0。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
繪圖模塊,用于根據影響因素的名稱和所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得到以所述影響因素的名稱為橫軸,所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為縱軸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
進一步地,所述處理模塊具體用于所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權重值除以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建模模塊中的所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的個數與影響因素的個數相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
通過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將待研究調剖井的資料中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代入模型中,確定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對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對比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可以直觀地體現出單個影響因素對調剖實施效果的影響,進而具體指導調剖井針對單個影響因素進行調整。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井1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井1在調剖后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井2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井2在調剖后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裝置的第一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裝置的第二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1: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敏感性分析資料,得到多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
在油田的注水開發過程中,調剖是指從注水井進行的封堵高滲透層的作業,可以用來調整注水層段的吸水剖面,減少油井的產水。已實施調剖井即為已經實施調剖作業的注水井,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敏感性分析資料,得到調剖后確定的多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
在本實施例中,以某復雜斷塊油田為例,選取10個與實施效果關聯程度高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分別為剩余可采儲量、井組生產能力、調剖輪次、日注量、油水井動態關系、吸水剖面非均質性、調前壓降、吸水指數、含水和管柱情況。
步驟102:根據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賦予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
具體地,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大于第一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5;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閾值且大于第二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2;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0。
在本實施例中,剩余可采儲量、井組生產能力、調剖輪次、日注量相對應的敏感值大于第一閾值,賦予最高權重值1.5;油水井動態關系、吸水剖面非均質性、調前壓降、吸水指數、含水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閾值且大于第二閾值,賦予最高權重值為1.2;管柱情況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閾值,賦予最高權重值為1.0。
步驟103: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生產資料,得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
具體地,增油量即為進行調剖作業前后油量的增加值,可以利用調剖后獲得的產油量減去調剖前獲得的產油量來得到。
步驟104:根據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
具體地,輸入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對影響因素的實際值與增油量的數據關系進行趨勢擬合,得到數學模型模型,其中,數學模型的表達式可以為直線型或拋物線型。
當數學模型的表達式為直線型時,選出影響因素取值分布98%的范圍作為數據點,在此范圍內進行趨勢擬合,得到數學模型的表達式;當數學模型的表達式為拋物線型時,確定拋物線頂點所對應的影響因素的實際值為最大值,拋物線與增油量為0時的交點為影響因素實際值的最小值。
步驟105:根據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
具體而言,根據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將每個影響因素對應的最大增油量與最高權重值相對等,將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中每個影響因素實際值對應的增油量等比例地代換為權重值,進而建立得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的個數與影響因素的個數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各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分別表示為:
(1)剩余可采儲量關系式:
a1=0.2x1+0.3
式中:a1為剩余可采儲量所對應的權重值;x1為剩余可采儲量,單位為×104t,其中,x1最大取值為6×104t,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2)井組生產能力:
a2=0.032x2+0.24
式中:a2為井組生產能力所對應的權重值;x2為井組生產能力,單位為t/d,其中,x2最大取值為30t/d,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3)調剖輪次:
a3=-0.2x3+1.7
式中:a3為調剖輪次所對應的權重值;x3為調剖輪次,單位為次,其中,x3最大取值為8次,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4)日注量:
式中:a4為日注量所對應的權重值;x4為日注量,單位為m3/d,其中,x4最大取值為266m3/d,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5)油水井動態關系:
a5=-0.28x5+1.34
式中:a5為油水井動態關系所對應的權重值;x5為油水井動態關系,單位為月,其中,x5最大取值為4月,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x5最小取值為0.5,低于最小值時按最小值計算。
(6)吸水剖面非均質性:
a6=0.56x6-0.88
式中:a6為吸水剖面非均質性系數所對應的權重值;x6為吸水剖面非均質性系數,單位為無因次,其中,x6最大取值為2.3,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7)調前壓降:
式中:a7為調前壓降所對應的權重值;x7為調前壓降,單位為mpa/90min,其中,x7最大取值為15mpa/90min,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8)吸水指數:
a8=0.02x8+0.4
式中:a8為吸水指數所對應的權重值;x8為吸水指數,單位為m3/(d·mpa),其中,x8最大取值為30m3/(d·mpa),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9)含水:
a9=-2x9/100+2.2
式中:a9為含水所對應的權重值;x9為含水,單位為%,其中,x9最小取值為60%,低于最小值時按最小值計算。
(10)管柱情況:
當管柱不能滿足調剖時,a10=0;當管柱只能滿足部分體系時,a10=0.5;當管柱能滿足全部體系時,a10=1.0;
式中:a10為含水所對應的權重值。
步驟106:根據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和待研究調剖井的資料中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得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
在本實施例中,待研究調剖井為井1,將未調剖前井1資料中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代入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中,得到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
步驟107:對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
具體地,將井1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權重值除以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具體如表1所示,
表1井1歸一化后的影響因素的得分
本步驟后,為了方便觀察清晰,可根據井1影響因素的名稱和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得到以影響因素的名稱為橫軸,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為縱軸的井1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如圖2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計算井1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在井1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中對應影響因素在縱軸上的位置進行標記,把各影響因素得分的標記連線,得到井1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評價版圖。
計算井1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評價圖版中連線下部的面積,將其除以圖版總面積得到比值q,通過比值q來評價調剖井的調剖優先級。
比值q計算公式為:
式中:s井為影響因素評價圖版中得分連線下部的面積;s總為影響因素評價圖版的總面積。
比值q最大取值為1,當比值q的值越高,說明該井的調剖優先級越高,優先對該井進行調剖;當比值q的值越低,說明該井的調剖優先級越低。如需對該井進行調剖,則應該根據單因素得分的表現對該井進行針對性治理。
同時,影響因素得分連線的光滑度反應了井的基本生產狀態,連線光滑程度越高,說明井的生產狀態越好,反之,則說明井的生產狀態差,需要調整相應措施。
步驟108:對比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
具體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反應了影響因素對調剖優先級的影響。單個影響因素得分低,說明該因素在調剖中的影響較為不利,如果要增強調剖實施效果,就需要對該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反之則說明該因素在調剖中的影響較為有利,不需要調整。
在本實施例中,井1在調剖前的比值q為0.4156,得分不到最大值的一般,所以得分較低,因而其調剖優先級較低,如果不對井1進行措施整改,其調剖后效果可能較差。
井1剩余可采儲量得分較低,說明調剖潛力較弱;井1得分連線較為光滑,說明該井生產狀態較為良好,如想取得較好實施效果,需對井1進行管柱改造。
對井1的管柱進行改造后,使得井1的管柱情況的得分為1.0,再次計算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得到井1在調剖后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調剖后的井1比值q為0.8326,是調剖前比值q的2倍多,接近最大值1,此時,井1的調剖優先級較高,適合調剖。
本實施例的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通過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將待研究調剖井的資料中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代入模型中,確定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對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對比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可以直觀地體現出單個影響因素對調剖實施效果的影響,進而具體指導調剖井針對單個影響因素進行調整。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如圖4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1’: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敏感性分析資料,得到多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
在本實施例中,以某低滲透性油田為例,選取8個與實施效果關聯程度高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分別為剩余可采儲量、井組生產能力、調剖輪次、吸水剖面非均質性、調前壓降、含水、壓力上升空間和管柱情況。
步驟102’:根據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賦予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
在本實施例中,剩余可采儲量、井組生產能力、調剖輪次相對應的敏感值大于第一閾值,賦予最高權重值1.5;吸水剖面非均質性、調前壓降、含水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閾值且大于第二閾值,賦予最高權重值為1.2;壓力上升空間和管柱情況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閾值,賦予最高權重值為1.0。
步驟103’: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生產資料,得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
步驟104’:根據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
步驟105’:根據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
在本實施例中,各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分別表示為:
(1)剩余可采儲量關系式:
a1=0.1125x1+0.375
式中:a1為剩余可采儲量所對應的權重值;x1為剩余可采儲量,單位為×104t,其中,x1最大取值為10×104t,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2)井組生產能力:
a2=0.028x2+0.1
式中:a2為井組生產能力所對應的權重值;x2為井組生產能力,單位為t/d,其中,x2最大取值為50t/d,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3)調剖輪次:
a3=-0.2x3+1.7
式中:a3為調剖輪次所對應的權重值;x3為調剖輪次,單位為次,其中,x3最大取值為8次,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4)吸水剖面非均質性:
a4=0.56x4-0.312
式中:a4為日注量所對應的權重值;x4為吸水剖面非均質性系數,單位為無因次,其中,x4最大取值為2.7,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5)調前壓降:
式中:a5為油水井動態關系所對應的權重值;x5為調前壓降,單位為mpa/90min,其中,x5最大取值為15mpa/90min,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6)含水:
a6=-2x6/100+2.2
式中:a6為吸水指數所對應的權重值;x6為含水,單位為%,其中,x6最小取值為60%,低于最小值時按最小值計算。
(7)壓力上升空間:
a7=0.1x7+0.2
式中:a7為含水所對應的權重值;x7為壓力上升空間,單位為mpa,其中,x7最大取值為8mpa,高于最大值時按最大值計算。
(8)管柱情況:
當管柱不能滿足調剖時,a8=0;當管柱只能滿足部分體系時,a8=0.5;當管柱能滿足全部體系時,a8=1.0;
式中:a8為含水所對應的權重值。
步驟106’:根據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和待研究調剖井的資料中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得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
在本實施例中,待研究調剖井為井2,將未調剖前井2資料中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代入到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中,得到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
步驟107’:對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
具體地,將井2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權重值除以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具體如表2所示,
表2井2歸一化后的影響因素的得分
步驟108’:根據影響因素的名稱和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得到以影響因素的名稱為橫軸,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為縱軸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
具體地,為了方便觀察,可根據井2影響因素的名稱和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得到以影響因素的名稱為橫軸,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為縱軸的井2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如圖5所示。
同樣地,通過計算井2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在井2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中對應影響因素在縱軸上的位置進行標記,把各影響因素得分的標記連線,得到井2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評價版圖,計算井2在調剖前的影響因素評價圖版中連線下部的面積,將其除以圖版總面積得到比值q。
步驟109’:對比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
在本實施例中,井2在調剖前的比值q為0.2937,與最大值相比,其調剖優先級低,如果不對井2進行措施整改,其調剖后效果可能較差。
井2剩余可采儲量、井組生產能力、調剖輪次等因素得分較高,說明井2具有良好的調剖潛力,同時井2得分連線較為光滑,說明井2生產狀態較為良好,可對井2進行調剖施工。井2壓力上升空間和管柱情況兩個因素得分偏低,明顯降低了井2的調剖優先級,如需調剖,則需要對井2管柱改造。
對井2的管柱進行改造后,使得井2的壓力上升空間得分提高到0.9125,管柱情況得分提高到1.0,再次計算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得到井2在調剖后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如圖6所示,可以看出,調剖后井2的比值q為0.7711,此時用模型評價該井調剖優先級較高,適合調剖。
本實施例的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方法通過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將待研究調剖井的資料中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代入模型中,確定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對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對比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可以直觀地體現出單個影響因素對調剖實施效果的影響,進而具體指導調剖井對單個影響因素進行調整。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裝置,如圖7所示,該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塊201,用于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敏感性分析資料,得到多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
賦值模塊202,用于根據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賦予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
具體地,用于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大于第一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5;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閾值且大于第二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2;當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閾值時,該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為1.0。
第二獲取模塊203,用于獲取已實施調剖井的生產資料,得到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
第一建模模塊204,用于根據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
第二建模模塊205,根據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
其中,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的個數與影響因素的個數相同。
取值模塊206,用于根據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和待研究調剖井的資料中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得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
處理模塊207,用于對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
具體地,用于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權重值除以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
對比模塊208,用于對比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
為了更好地實現評價裝置的功能,裝置還包括,如圖8所示:
繪圖模塊209,用于根據影響因素的名稱和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得到以影響因素的名稱為橫軸,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為縱軸的影響因素與權重值之間的關系圖。
本實施例的調剖影響因素的評價裝置,通過第一獲取模塊獲取多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實際值和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敏感值,賦值模塊賦予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最高權重值,第二獲取模塊獲取每個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增油量,第一建模模塊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增油量之間的數學模型,第二建模模塊建立影響因素實際值與權重值之間的數學模型,取值模塊得到待研究調剖井的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值,處理模塊得到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對比模塊對比歸一化后的每個影響因素的得分大小,可以直觀地體現出單個影響因素對調剖實施效果的影響,進而具體指導調剖井針對單個影響因素進行調整。
以上所述僅是為了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