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安防身份認證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生物特征的門禁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的門禁系統主要依賴的是IC卡認證、密碼認證的方式,通常門禁系統只采取單一的認證方式,安全性不高。而且,傳統的門禁系統采用RS232、RS485、RS422等總線方式與遠程服務器傳輸數據,RS232傳輸距離短,若是傳輸速度越快,但穩定的傳輸距離越短,抗干擾能力越差。RS485和RS422傳輸距離可達1200米,但隨著傳輸的距離越長,數據量就越小。所以采用傳統的總線方式與遠程服務器傳輸數據,數據帶寬低,數據傳輸速率低,已不能滿足智能門禁系統的數據傳輸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門禁系統的數據傳輸效率低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生物特征的門禁系統。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基于生物特征的門禁系統,具體包括N個門禁控制系統、交換機和門禁數據管理系統,其中N為大于1的自然數,所述門禁控制系統均與交換機連接,所述交換機連接門禁數據管理系統,所述門禁控制系統包括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控制器、生物傳感器模塊、聲光指示模塊、電控鎖和電子標簽閱讀器,所述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與生物傳感器模塊、聲光指示模塊、電控鎖和電子標簽閱讀器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采用PM44-11BP集成隔離變壓器,用于保護控制器,減少經由外部網線引入的干擾,實現網口與控制器的網絡隔離,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內部具有網絡PHY層,即網絡物理層,實現節省專用網絡集成芯片的使用。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采用Ralink RT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生物傳感器模塊包括指紋傳感器和指靜脈傳感器。
進一步地,所述電控鎖采用電磁控制鎖。
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基于兩種生物特征的認證,提高了門禁系統的安全性,并且采用帶有網絡PHY層網絡接口的控制器和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實現了整個門禁系統的互聯,方便了門禁控制系統中本地數據與遠程數據的傳輸,有效地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門禁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門禁控制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2-控制器、3-生物傳感器模塊、4-聲光指示模塊、5-電控鎖、6-電子標簽閱讀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2 所示,一種基于生物特征的門禁系統,具體包括N個門禁控制系統、交換機和門禁數據管理系統,其中N為大于1的自然數,所述門禁控制系統均與交換機連接,所述交換機連接門禁數據管理系統,所述門禁數據管理系統用于授權人員進出敏感區域的部門或者部位,并準確記錄和統計人員的進出情況;進一步地,所述每個門禁控制系統包括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1、控制器2、生物傳感器模塊3、聲光指示模塊4、電控鎖5和電子標簽閱讀器6,所述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1與控制器2連接,所述控制器2與生物傳感器模塊3、聲光指示模塊4、電控鎖5和電子標簽閱讀器6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內部具有網絡PHY層,即網絡物理層,實現節省專用網絡集成芯片的使用;所述控制器采用Ralink RT控制器,所述Ralink RT控制器自帶有存儲器,可用于存儲本地數據;所述生物傳感器模塊3包括指紋傳感器和指靜脈傳感器;所述電控鎖4采用電磁控制鎖; 所述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1采用PM44-11BP集成隔離變壓器,用于保護控制器,減少經由外部網線引入的干擾,所述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1結合控制器2通過交換機橋接即可實現與其他門禁控制系統的互聯,實現網口與控制器的網絡隔離,
該門禁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
門禁系統接通電源后,系統的配置參數和各個模塊初始化,正常工作時處于低功耗狀態。當待認證人員將手指或者電子標簽放置在生物傳感器模塊3的采集處,系統進入運行狀態。
通過生物傳感器模塊3采集到指紋和指靜脈信息,并在控制器2中與本地已儲存的預置數據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控制器2將匹配成功的結果發送給聲光指示模塊4做出提示,同時控制器2將開門指示發送給電控鎖5,所述電控鎖5通過電磁作用打開并且將認證信息上傳至門禁管理系統;如果連續三次匹配不成功,控制器2將匹配失敗的結果發送至聲光指示模塊4做出告警提示,同時控制器2將此失敗的認證信息進行加密,將加密的認證信息存儲于控制器2并且通過網絡隔離與網口模塊1和交換機上傳至門禁數據管理系統。遠程門禁數據管理系統在接收到認證信息時,將認證信息存儲于數據庫,同時對于非法的認證信息也會給出提示,以便及時告知工作人員,做好維護工作。
雖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的實例公開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如果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非實質性改變或改進,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