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音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音頻連接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一種音頻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防水性能好的音頻連接器。背景技術:
在消費電子領域,很多電子設備,如移動電話,MP3播放器和其它可攜式音頻設備,需要借助外部音頻耳機或聽筒以聽到媒體的聲音。如此,必須有音頻連接器安裝于這些音頻設備上以供耳機或聽筒等插頭插入。上述音頻連接器一般包括絕緣本體及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設有用以收容插頭的收容腔及與收容腔相連通的若干收容槽。所述導電端子收容于收容槽。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安裝于印刷電路板上的安裝面、與安裝面相對的上表面、與對接連接器配合的前端面及與前端面相對的后端面。所述導電端子包括突伸入收容腔內的接觸部及自絕緣本體的安裝面延伸出并焊接至印刷電路板上的焊接部。焊接部自安裝面延·伸出,則安裝面需開設使焊接部穿出的孔。安裝面設有孔,會造成音頻連接器的防水性能不好。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音頻連接器,以克服先前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水性能好的音頻連接器。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音頻連接器,其包括定義收容空間的絕緣本體、容置于絕緣本體內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安裝面、與安裝面相對的上表面、定義插接口的前端面及與前端面相對的后端面,導電端子包括與絕緣本體固定的固持部、與對接連接器配合的接觸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而與印刷電路板固定的焊接部,所述音頻連接器還包括位于絕緣本體的后端面且與絕緣本體密封相連的擋板,所述擋板包括若干貫穿孔,導電端子的焊接部穿出所述貫穿孔呈一排設置。進一步地,所述擋板包括容膠槽,膠自容膠槽注入而在擋板與絕緣本體之間凝固成固態(tài)膠。進一步地,所述容膠槽為楔形。進一步地,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位于收容空間一側的第一導電端子和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位于第二導電端子一側的第一接觸部和第一固持部及位于第二導電端子另一側的第一焊接部,第二導電端子包括位于第一導電端子一側的第二接觸部和第二固持部及位于第一導電端子另一側的第二焊接部。進一步地,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位于收容空間另一側的第三導電端子、第四導電端子和第五導電端子,所述第三導電端子包括第三焊接部、第三固持部及第三接觸部,第三固持部及第三接觸部位于第四導電端子和第五導電端子一側而第三焊接部位于第四導電端子和第五導電端子的另一側。進一步地,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有焊接部的中間。進一步地,所述第四導電端子包括第四焊接部、第四固持部、第四接觸部及自第四接觸部與第四固持部分叉形成間隙的搭接部,所述第五導電端子包括第五接觸部,第五接觸部透過間隙凸伸入收容空間內。
進一步地,所述絕緣本體設有凸臺,所述搭接部搭接于所述凸臺。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觸部和第五接觸部距離插接口最遠,第四接觸部次之,第二接觸部更近,而第三接觸部最近。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第三導電端子及第四導電端子為信號端子,第二導電端子為接地端子,第五導電端子為偵測端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擋板安裝于絕緣本體的尾部且與絕緣本體之間密封相連,導電端子的焊接部自擋板一排穿出而焊接于印刷電路板上,從而,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的防水性能好。
圖I是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圖2是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組合圖。圖3是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導電端子組裝入絕緣本體的后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沿圖I中A-A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圖I至圖6介紹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100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100,其包括絕緣本體I、容置于絕緣本體I內的若干導電端子2、安裝于絕緣本體I前部兩側邊的兩個抓板部3及安裝于絕緣本體I尾部的擋板4。請參閱圖2、圖3及圖5,所述絕緣本體I為箱形,包括具有插接口 14的頭部11、形成收容空間15的本體部12及連接頭部11及本體部12的頸部13。所述頭部11包括前端面111,插接口 14位于前端面111上。所述本體部12包括安裝面121、與安裝面121相對的上表面122及與前端面111相對的后端面123。所述本體部12于靠近頸部13的兩側開設收容抓板部3的開槽124,所述開槽124向下貫穿安裝面121而向上止于上表面122。所述本體部12在收容空間15的兩側設有若干容置槽125,導電端子2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25內。所述本體部12于其中一個容置槽125 —側設有一凸臺126。請參閱圖I、圖3及圖4,所述導電端子2從后端面123插入絕緣本體I。每一導電端子2均包括與絕緣本體I固定的固持部、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配合的接觸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I而與印刷電路板(未圖示)固定的焊接部。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位于收容空間15—側的第一導電端子21和第二導電端子22及位于收容空間15另一側的第三導電端子23、第四導電端子24和第五導電端子25。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1、第三導電端子23及第四導電端子24為信號端子,第二導電端子22為接地端子,而第五導電端子25為偵測端子。請參閱圖3及圖4,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1包括第一固持部211、自第一固持部211前端反轉凸伸入收容空間15內的第一接觸部212及自第一固持部211后端二次彎折形成的第一焊接部213。所述第二導電端子22包括第二固持部221、自第二固持部221前端繼續(xù)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觸部222及自第二固持部221后端二次彎折形成的第二焊接部223。第二焊接部223從第一固持部211的下方繞過,從而第一接觸部212和第一固持部211位于第二導電端子22 —側而第一焊接部213位于第二導電端子22的另一側。相對地,第二接觸部222和第二固持部221位于第一導電端子21 —側而第二焊接部223位于第一導電端子21的另一側。請參閱圖3至圖5,所述第三導電端子23包括第三固持部231、自第三固持部231前端繼續(xù)向前延伸的第三接觸部232及自第三固持部231后端二次彎折形成的第三焊接部233。所述第四導電端子24包括第四接觸部242、自第四接觸部242向后分叉形成的第四固持部241和搭接部244、及自第四固持部241后端二次彎折形成的第四焊接部243。所述搭接部244亦與絕緣本體I固持。搭接部244末端搭接在絕緣本體I的凸臺126上,防止搭接部244由于重力向下偏轉。第四固持部241和搭接部244之間形成間隙245。所述第五導電端子25包括第五固持部251、自第五固持部251前端反轉并透過間隙245而凸伸入收容空間15內的第五接觸部252及自第五固持部251后端二次彎折形成的第五焊接部253。第三焊接部233從第四固持部241和第五固持部251的下方繞過,從而第三固持部231及第三接觸部232位于第四導電端子24和第五導電端子25 —側而第三焊接部233位于第四導電端子24和第五導電端子25的另一側。整體而言,所述焊接部213、223、233、243、253為左右并排設置,第三焊接部233位 于所有焊接部213、223、233、243、253的中間。所述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211、221、231、241、251及接觸部212、222、232、242、252在豎直面內延伸而焊接部213、223、233、243、253在水平面內延伸。沿對接連接器的插入方向看,按距離插接口 14的遠近順序依次為第一接觸部212和第五接觸部252最遠,第四接觸部242次之,第二接觸部222更近,而第三接觸部232最近。如習知此項技藝的人員所知,對接連接器包括被三個絕緣層隔開的四個接觸面,依次分別與所述第一接觸部212和第五接觸部252、第四接觸部242、第二接觸部222及第三接觸部232接觸而傳遞不同的信號,實現語音傳輸。請參閱圖2、圖3及圖6,所述抓板部3為H形,包括一個橫梁31、自橫梁31兩端朝上表面122方向延伸的第一固持臂32和第二固持臂33、自橫梁31 —端朝下未延伸出安裝面121的料帶連接臂34及自橫梁31 —端朝下延伸出安裝面121的鎖板部35。所述抓板部3利用第一固持臂32和第二固持臂33與橫梁31形成的臺階,實現與絕緣本體I更精準的定位。第一固持臂32和第二固持臂33的外側,分別設有倒刺36,固持抓板部3于絕緣本體I上。另,料帶連接臂34和鎖板部35分別成型于橫梁31的兩端,從而可以有效減小單個抓板部3在料帶上所占用的寬度,節(jié)省了空間,避免了材料的浪費。請參閱圖3,擋板4安裝于絕緣本體I的后端面123且與絕緣本體I之間密封相連。所述擋板4上緣包括一個楔形容膠槽42,膠自容膠槽42注入,在擋板4與絕緣本體I之間凝固成固態(tài)膠5。當膠在楔形容膠槽42中凝固后,其會提供擋板4 一個向下的分力,這個力將保證擋板4不從絕緣本體I中脫出。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楔形容膠槽42可為多個。楔形容膠槽42也可形成于擋板4的其他邊緣。所述擋板4包括若干貫穿孔41,使得導電端子2的焊接部213、223、233、243、253穿出。貫穿孔41也可以使膠水通過。在擋板4安裝于絕緣本體I后,擋板4與絕緣本體I的后端面123平齊。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100的焊接部213、223、233、243、253從絕緣本體I的后端面123 —排穿出而焊接于印刷電路板上,所述擋板4安裝于絕緣本體I的尾部且與絕緣本體I之間密封相連,從而音頻連接器100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音頻連接器,其包括定義收容空間的絕緣本體、容置于絕緣本體內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安裝面、與安裝面相對的上表面、定義插接口的前端面及與前端面相對的后端面,導電端子包括與絕緣本體固定的固持部、與對接連接器配合的接觸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而與印刷電路板固定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頻連接器還包括位于絕緣本體的后端面且與絕緣本體密封相連的擋板,所述擋板包括若干貫穿孔,導電端子的焊接部穿出所述貫穿孔呈一排設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包括容膠槽,膠自容膠槽注入而在擋板與絕緣本體之間凝固成固態(tài)膠。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膠槽為楔形。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位于收容空間一側的第一導電端子和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位于第二導電端子一側的第一接觸部和第一固持部及位于第二導電端子另一側的第一焊接部,第二導電端子包括位于第一導電端子一側的第二接觸部和第二固持部及位于第一導電端子另一側的第二焊接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位于收容空間另一側的第三導電端子、第四導電端子和第五導電端子,所述第三導電端子包括第三焊接部、第三固持部及第三接觸部,第三固持部及第三接觸部位于第四導電端子和第五導電端子一側而第三焊接部位于第四導電端子和第五導電端子的另一側。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有焊接部的中間。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導電端子包括第四焊接部、第四固持部、第四接觸部及自第四接觸部與第四固持部分叉形成間隙的搭接部,所述第五導電端子包括第五接觸部,第五接觸部透過間隙凸伸入收容空間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設有凸臺,所述搭接部搭接于所述凸臺。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觸部和第五接觸部距離插接口最遠,第四接觸部次之,第二接觸部更近,而第三接觸部最近。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第三導電端子及第四導電端子為信號端子,第二導電端子為接地端子,第五導電端子為偵測端子。
全文摘要
一種音頻連接器,其包括定義收容空間的絕緣本體、容置于絕緣本體內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安裝面、與安裝面相對的上表面、定義插接口的前端面及與前端面相對的后端面,導電端子包括與絕緣本體固定的固持部、與對接連接器配合的接觸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而與印刷電路板固定的焊接部,所述音頻連接器還包括位于絕緣本體的后端面且與絕緣本體密封相連的擋板,所述擋板包括若干貫穿孔,導電端子的焊接部穿出所述貫穿孔呈一排設置。本發(fā)明音頻連接器的防水性能好。
文檔編號H01R4/02GK102957035SQ20121000973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fā)明者吳鋒輝, 張衛(wèi)德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