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止密封性能降低的連接器。連接器具有:殼體(10),以筒狀嵌合部(12)包圍外周為非圓形的端子容納部(11)的方式構成;密封環(30),在筒狀嵌合部(12)的內部組裝于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的;形成于密封環(30)的定位部(32);以及定位凹部(26),形成于筒狀嵌合部(12)的前端部內周,在組裝密封環(30)的初期,通過使定位部(32)與定位凹部(26)嵌合而在周向上定位密封環(30)。
【專利說明】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防水用的連接器,具有:殼體,以筒狀嵌合部包圍端子容納部的方式構成;和密封環,在筒狀嵌合部的內部組裝于端子容納部的外周。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147474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由于端子容納部的外周是非圓形,密封環也是非圓形。因此,在密封環在周向上錯位地組裝于端子容納部的情況下,存在密封環的彈性變形量在周向上變得不均勻而使密封性能降低的可能性。
[0007]本發明基于以上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防止密封性能的降低。
[0008]作為用于實現上述目的的結構,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具有:殼體,以筒狀嵌合部包圍外周為非圓形的端子容納部的方式構成;密封環,從上述殼體的前方容納于上述筒狀嵌合部內,并組裝于上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定位部,形成于上述密封環;以及定位凹部,形成于上述筒狀嵌合部的前端部內周,在組裝上述密封環的初期,通過使上述定位部與上述定位凹部嵌合而在周向上定位上述密封環。
[0009]根據該結構,如果在密封環的組裝初期將定位部嵌合于定位凹部,則在周向上定位密封環,因此能夠防止由向周向的錯位導致的密封性能的降低。另外,在組裝初期,密封環位于筒狀嵌合部的前端部附近,因此能夠容易地通過目視確認位置或進行位置調整,從而使操作性優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實施例1的殼體的主視圖。
[0011]圖2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
[0012]圖3是表示在密封環的組裝初期定位部嵌合于定位凹部的狀態的俯視剖視圖。
[0013]圖4是表示從圖3的狀態開始進行密封環的組裝、密封功能部與端子容納部的外周抵接的狀態的俯視剖視圖。
[0014]圖5是表示密封環相對于殼體的組裝完成的狀態的俯視剖視圖。
[0015]圖6是密封環的主視圖。
[0016]圖7是密封環的俯視圖。
[0017]圖8是密封環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8]本發明的連接器也可以設定為:上述密封環具有與上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面緊密貼合的環狀的密封功能部,上述定位部和上述定位凹部的位置關系為,在上述密封環的組裝過程中,在上述密封功能部與上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接觸之前,上述定位部與上述定位凹部嵌合。
[0019]根據該結構,在將密封功能部組裝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的時刻,已經在周向上定位密封環整體。因此,一旦將密封功能部組裝到端子容納部之后,就不需要在周向上進行位置校正。
[0020]本發明的連接器也可以具有:后壁部,將上述筒狀嵌合部的后端部與上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連接;以及保持部,形成于上述后壁部,通過使上述定位部與保持部卡定而將上述密封環保持在組裝狀態。
[0021]根據該結構,定位部兼具有將密封環保持在組裝狀態的功能,因此相比與定位部分體地另外形成用于將密封環保持在組裝狀態的專用結構的情況,能夠簡化密封環的形狀。
[0022]實施例1
[0023]以下,參照圖1?圖8對將本發明具體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連接器構成為具有殼體10和密封環30。如圖1、圖2所示,殼體10是合成樹脂制成,一體形成有:形成為塊狀的端子容納部11以及環繞整周地將端子容納部11包圍的筒狀嵌合部12。多個端子配件容納在端子容納部11內(省略圖示)。
[0024]如圖2所示,筒狀嵌合部12的后端部經由后壁部13環繞整周地與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后端部連接。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和筒狀嵌合部12的內周之間的環狀的間隙形成向前方開放的嵌合空間14。在該嵌合空間14內,對方側連接器(省略圖示)的蓋部從前方嵌入。在后壁部13形成有左右一對保持部15。保持部15形成為從后壁部13的前表面向后表面貫通的孔狀。保持部15通過使其內側面凹陷而形成有面向后方的卡定部16。
[0025]如圖1所示,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面形成為密封面17,該密封面形成為非圓形。密封面17 (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面)由以下結構構成:由平面構成的上表面部18 ;由平面構成的左右的側面部19 ;由平面構成的下表面部20 ;以及將這些四個面部18、19、20相互圓滑地連接的四個形成為四分之一圓弧狀的弧狀面部21。
[0026]筒狀嵌合部12是相對于端子容納部11的密封面17隔開大致均勻的間隔而相對的狀態。因此,筒狀嵌合部12的正面形狀和端子容納部11的密封面17相同,為非圓形。筒狀嵌合部12由平板狀的上壁部22、形成為平板狀的左右一對側壁部23、形成為平板狀的下壁部24、和連接這些壁部22、23、24的四個形成為大致四分之一圓弧狀的弧狀壁部25構成。
[0027]如圖1、圖2所示,在筒狀嵌合部12上形成有左右對稱的一對定位凹部26,作為用于定位密封環30的結構。定位凹部26是左右兩側壁部23的前端部內周呈槽狀凹陷的狀態。定位凹部26向筒狀嵌合部12的前端面開放。另外,在前后方向(與密封環30相對于端子容納部11進行組裝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凹部26的形成區域僅為筒狀嵌合部12的前端部。在定位凹部26的后端部形成有相對于前后方向構成傾斜的引導斜面27。筒狀嵌合部12 (定位凹部26)的前端和端子容納部11 (密封面17)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位置。[0028]如圖6、圖7、圖8所示,密封環30由橡膠制成,構成為一體形成有密封功能部31和左右對稱的一對定位部32。密封功能部31形成為與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對應的非圓形的環狀。密封功能部31由以下結構構成:在左右方向上筆直延伸的上框部33、在上下方向上筆直延伸的左右一對側框部34、在左右方向上筆直延伸的下框部35、以及將這些框部33、34、35圓滑地連接的四個形成為大致四分之一圓弧狀的弧狀框部36。
[0029]在密封功能部31的外周形成有外周側凸緣部37,外周側凸緣部37通過彈性變形而呈液密狀緊密貼合于對方側連接器的蓋部的內周。在密封功能部31的內周形成有內周側凸緣部38。內周側凸緣部38通過彈性變形而呈液密狀緊密貼合于端子容納部11的密封面17。
[0030]定位部32是從密封功能部31 (側框部34)的外表面的后端部(比外周側凸緣部37靠后方)向著斜外后方以懸臂狀突出的狀態。即,定位部32與密封功能部31的外側面相比位于外側方。另外,定位部32的大部分與密封功能部31的后端面相比位于后方。因此,定位部32的后端(在密封環30相對于殼體10的組裝方向上的前端)與密封功能部31的后端相比位于后方。另外,在定位部32的突出端邊緣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卡定突起39。另外,在卡定突起39的后表面形成有錐面40。
[0031]密封環30從殼體10的前方組裝于殼體10。在組裝時,使一對定位部32嵌合于一對定位凹部26。此時,定位凹部26向筒狀嵌合部12的前端開放,因此操作者能夠通過目視確認定位凹部26的位置。另外,由于在定位部32上形成有錐面40,因此即使密封環30相對于殼體10在左右方向上錯位,也能夠通過錐面40矯正該錯位。
[0032]在定位部32準確地嵌合于定位凹部26的前端部的狀態下,包括定位部32在內,密封環30不會彈性變形。并且,如圖3所示,使一對定位部32的卡定突起39的外表面與一對定位凹部26的內表面抵接,從而密封環30在左右方向上定位于殼體10。并且,使定位部32的上下兩端面與定位凹部26的上下兩內表面抵接,從而密封環30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殼體10。這些多個抵接部位在沿著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的周向上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關系。
[0033]因此,使定位部32嵌合于定位凹部26,從而密封環30在周向上定位于殼體10。在密封環30被定位時,沿著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延伸的框部33、34、35不與弧狀面部21對應,而保持與由平面構成的面部18、19、20對應的位置關系。另外,弧狀框部36不與由平面構成的面部18、19、20對應,而成為與弧狀面部21對應的位置關系。
[0034]從定位了密封環30的狀態開始,進一步進行密封環30的組裝。此時,利用夾具從前方推壓一對定位部32,從而密封環30與密封面17滑動接觸并且平行移動。如圖4所示,在密封環30的組裝稍微進行時,密封功能部31形成為從外部與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密封面17)的前端部嵌合的狀態。在該時刻,由于密封環30已經在周向上定位于殼體10,因此上框部33、側框部34以及下框部35分別與上表面部18、側面部19以及下表面部20準確抵接,并且四個弧狀框部36分別與對應的弧狀面部21準確抵接。
[0035]從該狀態開始,進一步使密封環30平行移動并且繼續組裝。在該組裝的過程中,定位部32的后端的錐面40與定位凹部26的后端的引導斜面27滑動接觸,因此定位部32不會產生鉤掛,而是向左右方向內側彈性變形并從定位凹部26脫離。此后,伴隨著密封環30的組裝的進行,定位部32與筒狀嵌合部12的側壁部23的內表面滑動接觸。[0036]如圖5所示,如果密封功能部31到達嵌合凹部的里端部、密封環30的組裝完成,則定位部32嵌入保持部15內并且卡定突起39從后方卡定于卡定部16。通過該卡定作用,限制密封環30相對于殼體10向前方(從殼體10脫離的方向)的相對移動。由此,密封環30被保持為在周向上被準確定位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也被準確定位的組裝狀態。
[0037]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具有:殼體10,以筒狀嵌合部12包圍外周為非圓形的端子容納部11的方式構成;密封環30,從殼體10的前方容納于筒狀嵌合部12內,并組裝于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形成于密封環30的定位部32 ;以及定位凹部26,形成于筒狀嵌合部12的前端部內周,在組裝密封環30的初期,通過使定位部32與定位凹部26嵌合而在周向上定位密封環30。
[0038]根據該結構,如果在密封環30的組裝初期將定位部32嵌合于定位凹部26,則在周向上定位密封環30。如果在組裝初期定位密封環30,則此后只要將已經定位了的密封環30筆直地向后方壓入,從而在定位后的組裝過程中不會有密封環30在周向上錯位的危險。因此,能夠防止由向周向的錯位導致的密封性能的降低。另外,在組裝初期,密封環30位于筒狀嵌合部12的前端部附近,因此能夠容易地通過目視確認位置或進行位置調整,從而使操作性優良。
[0039]另外,密封環30具有與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面緊密貼合的環狀的密封功能部31,定位部32和定位凹部26的位置關系也可以設定為,在密封環30的組裝過程中,在密封功能部31與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接觸之前,定位部32與定位凹部26嵌合。根據該結構,在將密封功能部31組裝于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的時刻,已經在周向上定位密封環30整體。因此,一旦將密封功能部31組裝于端子容納部11之后,就不需要在周向上進行位置校正。
[0040]另外,連接器具有:后壁部13,將筒狀嵌合部12的后端部與端子容納部11的外周連接;以及保持部15,形成于后壁部13并通過使定位部32與保持部15卡定而將密封環30保持在組裝狀態。根據該結構,定位部32兼具有將密封環30保持在組裝狀態的功能,因此相比與定位部分體地另外形成用于將密封環保持在組裝狀態的專用結構的情況,能夠簡化本實施例的密封環30的形狀。
[0041]〈其他實施例〉
[0042]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根據上述記載以及附圖進行說明的實施例,例如以下實施例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內。
[0043](I)在上述實施例中,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凹部的形成區域僅為筒狀嵌合部的前端部,但定位凹部也可以從筒狀嵌合部的前端(開口端)到后端(里端)連續形成。
[0044](2)在上述實施例中,形成了兩個定位凹部,但定位凹部的個數也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三個以上。
[0045](3)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密封環的組裝過程中,在密封功能部接觸端子容納部的外周之前,使定位部嵌合于定位凹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密封功能部與端子容納部的外周接觸后,使定位部嵌合于定位凹部。
[0046](4)在上述實施例中,定位部兼具有將密封環保持在組裝狀態的功能,但也可以與定位部分體地、在密封環上形成用于將密封環保持在組裝狀態的專用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殼體,以筒狀嵌合部包圍外周為非圓形的端子容納部的方式構成; 密封環,從上述殼體的前方容納于上述筒狀嵌合部內,并組裝于上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 定位部,形成于上述密封環;以及 定位凹部,形成于上述筒狀嵌合部的前端部內周,在組裝上述密封環的初期,通過使上述定位部與上述定位凹部嵌合而在周向上定位上述密封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環具有與上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面緊密貼合的環狀的密封功能部, 上述定位部和上述定位凹部的位置關系設定為,在上述密封環的組裝過程中,在上述密封功能部與上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接觸之前,上述定位部與上述定位凹部嵌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器還具有: 后壁部,將上述筒狀嵌合部的后端部與上述端子容納部的外周連接;以及保持部,形成于上述后壁部,通過使上述定位部與該保持部卡定而將上述密封環保持在組裝狀態。
【文檔編號】H01R13/52GK103682790SQ20131036730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8日
【發明者】井上裕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