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插頭及磁吸連接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磁吸插頭及磁吸連接組件,包括:一第一吸附件,其具有呈橫條狀的一對接部,所述對接部具有裸露的一上對接面和一下對接面;一插頭端子,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在上下方向不超出所述上對接面和所述下對接面;一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環繞所述插頭端子,所述金屬殼具有相對的一上抵接面和一下抵接面,所述金屬殼的所述上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所述金屬殼下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本實用新型第一吸附件的結構十分簡單,方便制造,且能增強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壁厚及強度,有利于整個磁吸連接組件的薄型化。
【專利說明】磁吸插頭及磁吸連接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頭及連接組件,尤其是指一種磁吸插頭及磁吸連接組件。【背景技術】
[0002]在筆記本和平板電腦等便攜式、小型化電子產品中,為實現這些電子產品與另一電子產品互連以進行充電或者信號傳輸,業界越來越多地采用磁吸插座與磁吸插頭結合的方式,以方便插座和插頭能夠自動結合。其中的磁吸插頭一般包括絕緣本體,絕緣本體內設有端子,絕緣本體外套設一環形吸附件,一殼體包覆所述絕緣本體以及所述環形吸附件的整體。對應的磁吸插座包括絕緣座和設于絕緣座內的導電端子,絕緣座外套設一環形吸附件,吸附件外再包覆一殼體。這種磁吸連接組件中,由于吸附件呈環形,其壁厚較小因而非常脆弱,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損壞;且這種端子外包覆絕緣本體、絕緣本體外包覆環形吸附件、環形吸附件外包覆殼體的結構復雜,這種層層包覆的結構會使得整個磁性插頭的厚度較大,不利于薄型化發展趨勢。
[0003]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磁吸插頭及磁吸連接組件,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創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化了吸附件形狀且降低了整體厚度的磁吸插頭及磁吸連接組件。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磁吸插頭,包括:一第一吸附件,其具有呈橫條狀的一對接部,所述對接部具有裸露的一上對接面和一下對接面;一插頭端子,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在上下方向不超出所述上對接面和所述下對接面;一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環繞所述插頭端子,所述金屬殼具有相對的一上抵接面和一下抵接面,所述金屬殼的所述上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所述金屬殼的所述下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
[0006]進一步,二所述插頭端子分別設于所述對接部的兩側,二所述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兩側,且所述二金屬殼的上抵接面分別與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平齊,所述二金屬殼的下抵接面分別與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平齊。
[0007]進一步,所述磁吸插頭還包括一絕緣本體,所述第一吸附件、所述插頭端子及所述金屬殼分別具有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內。
[0008]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磁吸連接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一磁吸插座和一磁吸插頭,所述磁吸插座包括:一殼體,所述殼體內前端形成一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具有上壁、下壁和側壁;一第二吸附件,呈橫條狀,所述第二吸附件收容于所述殼體內后端;一絕緣座,容設于所述殼體內后端,所述絕緣座具有一基部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一側;一插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基部,所述插座端子的前端顯露于所述插接口 ;所述磁吸插頭包括:一第一吸附件對應吸附于所述第二吸附件,其具有呈橫條狀的一對接部,所述對接部具有一上對接面和一下對接面分別與所述插接口的上壁和下壁配合;一插頭端子對應與所述插座端子電性導接,所述插頭端子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在上下方向不超出所述上對接面和所述下對接面;一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環繞所述端子,所述金屬殼具有一上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以及一下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
[0009]進一步,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上下表面分別不超出所述基部的上下表面。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基部的上下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上下表面平齊。
[0010]進一步,所述基部的前端面與所述第二吸附件的前端面平齊。所述基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一凸部,所述插座端子的前端貫穿所述凸部顯露于所述插接口。所述絕緣座還開設有一收容槽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件后方,所述第二吸附件向后凸伸一收容部進入所述收容槽。所述絕緣座與所述第二吸附件的所述收容部之間設有固定膠。所述上抵接面和所述下抵接面分別與所述插接口的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配合,所述金屬殼具有連接所述上抵接面和所述下抵接面的一側抵接面與所述插接口的所述側壁配合。二所述插頭端子分別設于所述對接部的兩側,所述二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兩側,且所述二金屬殼的所述上抵接面分別與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平齊,所述二金屬殼的所述下抵接面分別與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平齊。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所述插頭端子和所述金屬殼位于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兩側,所述第一吸附件大致呈橫條狀,因而所述第一吸附件的結構十分簡單,方便制造,且能增強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壁厚及強度;同樣地,所述磁吸插座中所述插座端子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件的兩側,所述第二吸附件大致呈橫條狀,因而所述第二吸附件的形狀被簡化的同時也降低了整體厚度;由于所述金屬殼的所述上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所述金屬殼的所述下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所述插頭端子和所述金屬殼與橫條狀的所述第一吸附件呈一字排開,因而整個磁吸插頭的厚度即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厚度,有利于降低磁吸插頭的厚度;且由于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和所述下對接面分別直接與所述插接口的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配合,因而所述插接口的高度可盡量降低,有利于整個磁吸連接組件的薄型化。
[0012]【【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磁吸連接組件的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磁吸插座的分解示意圖;
[0015]圖3為圖2進一步分解的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磁吸插頭的分解示意圖;
[0017]圖5為圖4進一步分解的示意圖;
[0018]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插頭端子與插座端子對接的剖視圖;
[0019]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吸附件與第二吸附件對接的剖視圖。
[0020]【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0021]
【權利要求】
1.一種磁吸插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吸附件,其具有呈橫條狀的一對接部,所述對接部具有裸露的一上對接面和一下對接面; 一插頭端子,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在上下方向不超出所述上對接面和所述下對接面; 一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環繞所述插頭端子,所述金屬殼具有相對的一上抵接面和一下抵接面,所述金屬殼的所述上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所述金屬殼的所述下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插頭,其特征在于:二插頭端子分別設于所述對接部的兩偵牝二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兩側,且所述二金屬殼的所述上抵接面分別與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平齊,所述二金屬殼的所述下抵接面分別與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平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插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絕緣本體,所述第一吸附件、所述插頭端子及所述金屬殼分別具有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內。
4.一種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一磁吸插座和一磁吸插頭, 所述磁吸插座包括: 一殼體,所述殼體內前端形成一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具有上壁、下壁和側壁; 一第二吸附件,呈橫條狀,所述第二吸附件收容于所述殼體內后端; 一絕緣座,容設于所述殼體內后端,所述絕緣座具有一基部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一側;` 一插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基部,所述插座端子的前端顯露于所述插接口 ; 所述磁吸插頭包括: 一第一吸附件對應吸附于所述第二吸附件,其具有呈橫條狀的一對接部,所述對接部具有一上對接面和一下對接面分別與所述插接口的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配合; 一插頭端子對應與所述插座端子電性導接,所述插頭端子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在上下方向不超出所述上對接面和所述下對接面; 一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一側且環繞所述端子,所述金屬殼具有一上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以及一下抵接面不超出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上下表面分別不超出所述基部的上下表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上下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上下表面平齊。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前端面與所述第二吸附件的前端面平齊。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一凸部,所述插座端子的前端貫穿所述凸部顯露于所述插接口。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座還開設有一收容槽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件后方,所述第二吸附件向后凸伸一收容部進入所述收容槽。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座與所述第二吸附件的所述收容部之間設有固定膠。
11.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抵接面和所述下抵接面分別與所述插接口的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配合,所述金屬殼具有連接所述上抵接面和所述下抵接面的一側抵接面與所述插接口的所述側壁配合。
12.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二插頭端子分別設于所述對接部的兩側,二金屬殼對應設于所述對接部的兩側,且所述二金屬殼的所述上抵接面分別與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上對接面平齊,所述二金屬殼的所述下抵接面分別與所述對接部的所述下對接面 平齊。
【文檔編號】H01R13/04GK203466321SQ201320535087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0日
【發明者】彭建民 申請人: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