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封裝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結構。
背景技術:
封裝是太陽能電池生產中的關鍵步驟,沒有良好的封裝工藝,多好的電池也生產不出好的組件板。高質量的電池封裝不僅可以使電池的壽命得到保證,而且還增強了電池的抗擊強度。產品的高質量和高壽命是贏得客戶滿意的關鍵,所以組件板的封裝質量非常重要。
太陽能光伏電池一般由蓋板、膠膜、太陽能電池片、膠膜和背板構成,由于蓋板長期處在戶外日曬雨淋及大氣污染的環境下,一段時間后蓋板表面上形成一層污垢層,而此污垢層會影響光線的透射率,由此便會大大降低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光能轉換效率。
現有的技術方案往往是在太陽能光伏電池蓋板上安裝清潔裝置,但是清潔裝置結構復雜、安裝困難、運行成本又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結構,其可以大大提高電池組建的使用壽命,而且成本低廉。
本發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結構,包括太陽能電池片組、eva膠膜、低鐵鋼化玻璃,還包括邊框、背板、接線盒;低鐵鋼化玻璃上面鋪設eva膠膜,eva膠膜上面鋪設太陽能電池片組,太陽能電池片組上面鋪設eva膠膜,eva膠膜上面鋪設低鐵鋼化玻璃,低鐵鋼化玻璃上面安裝背板,eva膠膜中混有波長轉換劑,所述波長轉換劑能夠將無效或低效的太陽光波長遷移至有效波長。
低鐵鋼化玻璃表面附著抗污自潔凹膜,所述抗污自潔凹膜的表面設有 若干個均勻的微小凹坑,所述抗污自潔凹膜的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配比為:氧化錫8%-12%、納米二氧化鈦15%-20%、無機納米抗菌劑1%-4%、乙醇20%-25%、水45%-50%。
太陽能電池片組由36個電池片和一個模具板組成,36個電池片安裝在模具板的36個凹槽里。
接線盒安裝在背板上,背板上有安裝孔,邊框裝在太陽能電池組件四周,各邊框間用角鍵連接。
背板由基材、耐候層、阻隔膜組成,阻隔膜涂在基材上,耐候層涂在阻隔膜上。
太陽能電池經過本發明封裝后,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紫外線、冰雹、防水、耐氧化、耐高低溫交變、耐潮濕并富有彈性,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太陽路燈、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發電系統、通訊、航天等途徑。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立體結構分解圖;
圖2是本發明的背面結構圖;
圖3是本發明的背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結構,包括太陽能電池片組1、eva膠膜2、低鐵鋼化玻璃3,還包括邊框4、背板5、接線盒6;低鐵鋼化玻璃3上面鋪設eva膠膜2,eva膠膜2上面鋪設太陽能電池片組1,太陽能電池片組1上面鋪設eva膠膜2,eva膠膜2上面鋪設低鐵鋼化玻璃3,低鐵鋼化玻璃3上面安裝背板5,eva膠膜中混有波長轉換劑,所述波長轉換劑能夠將無效或低效的太陽光波長遷移至有效波長。
太陽能電池片組1由36個電池片和一個模具板組成,36個電池片安裝在模具板的36個凹槽里。不同規格的組件使用不同的模具板,磨具板上槽的大小與電池的大小相對應。操作者使用電烙鐵和焊錫絲將前面電池的正面電極焊接到后面電池的背面電極,這樣一次將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組件串的正負極焊接出引線。
eva膠膜2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醋酸乙烯脂,將敷設好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放入層壓機內,通過抽真空將組件內的空氣抽出,然后加熱使eva膠膜2融化將太陽能電池片組、低鐵鋼化玻璃3和背板5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卻取出組件。這一步是組件生產的關鍵一步,層壓溫度和層壓時間根據eva膠膜2的性質決定。
層壓時eva膠膜2融化后由于壓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邊,所以層壓完畢應將其切除。
給玻璃組件裝邊框4,增加組件的強度,進一步的密封電池組件,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邊框4和玻璃組件的縫隙用硅酮樹脂填充,各邊框間用角鍵連接。
低鐵鋼化玻璃(3)表面附著抗污自潔凹膜,所述抗污自潔凹膜的表面設有若干個均勻的微小凹坑,所述抗污自潔凹膜的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配比為:氧化錫8%-12%、納米二氧化鈦15%-20%、無機納米抗菌劑1%-4%、乙醇20%-25%、水45%-50%。
背板5由基材8、耐候層9、阻隔膜10組成,阻隔膜10涂在基材8上,耐候層9涂在阻隔膜10上。背板5上有安裝孔7,用于安裝,在背板5處焊接一個接線盒6,以利于電池與其他設備或電池間的連接。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 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