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壓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587864閱讀:225來源:國知局
壓接端子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壓接端子。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包括與電線的芯線電氣連接的電線連接部的壓接端子。該壓接端子與電線通過由端子壓接裝置壓接,從而其相互間被電氣連接。此處,在這種壓接端子中,要求防止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與電線的芯線之間。例如,在下述的專利文獻1和2的技術中,設置有將筒片與電線之間的間隙封堵的止水部。該止水部是通過在筒片的內(nèi)表面粘貼由丁基橡膠等材料構成的止水片材,并用筒片將安放在該止水片材上的電線緊固,從而形成的。另外,在下述的專利文獻3和4的技術中,代替該止水片材,而形成有聚乙烯、丁基橡膠等絕緣樹脂的層(絕緣覆層部),該絕緣樹脂的層在緊固筒片后成為止水部。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829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18295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4-16059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2-69449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欲解決的技術問題

不過,作為對被2個筒片夾入的電線進行緊固的構造,已知如上述的專利文獻1和2記載的那樣的構造,一個筒片(內(nèi)側(cè)的筒片)邊被卷繞邊被壓接到電線上,另一個筒片(外側(cè)的筒片)與電線一起邊被卷繞邊被壓接到一個筒片上的形態(tài)。在這樣的緊固的構造中,在內(nèi)側(cè)的筒片的末端的端面?zhèn)龋谕鈧?cè)的筒片與覆皮之間形成空間。而且,根據(jù)該空間的容積如何,電線連接部的止水性有可能降低。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電線連接部處的止水性的壓接端子。

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壓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接端子包括端子金屬件和止水部件,所述端子金屬件具有:與對方側(cè)端子電氣連接的端子連接部;通過壓接加工而與載置在內(nèi)壁面?zhèn)鹊碾娋€的端部電氣連接的電線連接部;以及將上述端子連接部和上述電線連接部連結的連結部,上述電線連接部被劃分為:在上述壓接加工時載置上述電線的端部的底部;從上述底部的一端延伸并卷繞到上述電線的端部的內(nèi)側(cè)的第1筒片部;以及從上述底部的另一端比上述第1筒片部更長地延伸并卷繞到上述電線的端部和上述第1筒片部的外側(cè)的第2筒片部,而且上述電線連接部被劃分為:壓接到上述電線的末端的芯線的芯線壓接部;壓接到上述電線的覆皮的覆皮壓接部;以及將上述芯線壓接部和上述覆皮壓接部連結并且壓接到上述電線的端部的連結壓接部,所述止水部件在實施上述壓接加工前被粘貼在上述電線連接部的上述內(nèi)壁面,在上述壓接加工完成后,形成:抑制水從上述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與上述第2筒片部的上述內(nèi)壁面之間浸入到上述電線連接部與上述芯線之間的第1止水區(qū)域;抑制水從比上述芯線的末端位置靠上述端子連接部側(cè)浸入到上述電線連接部與上述芯線之間的第2止水區(qū)域;以及抑制水從上述覆皮壓接部的上述內(nèi)壁面與上述覆皮之間浸入到上述電線連接部與上述芯線之間的第3止水區(qū)域。而且,上述覆皮壓接部處的上述第1筒片部的延伸方向的末端的上述內(nèi)壁面具有隨著從上述底部側(cè)趨向該末端的端面?zhèn)榷搴褡儽〉腻F形面,上述第3止水區(qū)域的一部分在上述第1筒片部的上述末端處的該末端的端面?zhèn)群蜕鲜鰞?nèi)壁面?zhèn)群蜕鲜鐾獗诿鎮(zhèn)戎g相連。

此處,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2筒片部中,上述第1筒片部的上述末端的端面?zhèn)鹊摹⑴c該第2筒片部和上述覆皮之間的空間相鄰的部分的板厚比其周圍更薄。

另外,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覆皮壓接部處的上述第2筒片部的上述內(nèi)壁面?zhèn)龋趶呐c上述空間相鄰的部分到該第2筒片部的延伸方向的末端的端面之間,設置有隨著趨向該端面?zhèn)榷搴褡儽〉腻F形面。

發(fā)明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壓接端子中,第1筒片部的末端的端面?zhèn)鹊牡?筒片部與覆皮之間的空間的容量變小,止水部件對該空間的填充量減小,因此,止水部件對該空間的填充效率變高,容易用止水部件將該空間填完。因此,該壓接端子能夠提高第2筒片部與覆皮之間的止水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立體圖,表示與電線連接前的狀態(tài)。

圖2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側(cè)視圖,表示電線連接部被成形為u形的狀態(tài)。

圖3是示出實施方式中的壓接完成后的壓接端子的立體圖。

圖4是示出實施方式中的壓接完成后的壓接端子的側(cè)視圖。

圖5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端子金屬件的立體圖,表示粘貼止水部件前的狀態(tài)。

圖6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端子金屬件的俯視圖,表示粘貼止水部件后的狀態(tài)。

圖7是示出圖4的沿y1-y1線剖切的電線連接部的剖面部分的圖。

圖8是示出圖4的沿y2-y2線剖切的電線連接部的剖面部分的圖。

圖9是示出圖4的沿y3-y3線剖切的電線連接部的剖面部分的圖。

圖10是說明端子連鎖體的圖。

圖11是說明實施方式的端子壓接裝置的圖。

圖12是說明實施方式的第1及第2模具的立體圖。

圖13是示出圖4的沿y3-y3線剖切的部位的壓接過程的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壓接端子

10:端子金屬件

11:端子連接部

12:電線連接部

12a:芯線壓接部

12b:覆皮壓接部

12c:連結壓接部

13:連結部

14:底部

15:第1筒片部

15a:末端

15a2:錐形面

16:第2筒片部

16a:末端

16a2:錐形面

20:止水部件

21:第1止水區(qū)域

22:第2止水區(qū)域

23:第3止水區(qū)域

24:第1止水部

25:第2止水部

26:第3止水部

50:電線

51:芯線

52:覆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壓接端子的實施方式。此外,本發(fā)明不限于本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

基于圖1至圖13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壓接端子的實施方式之一。

圖1至圖4的附圖標記1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該壓接端子1與電線50電氣連接,在與該電線50成為一體的狀態(tài)下與對方側(cè)端子(省略圖示)電氣連接。此處,電線50在其端部處為了使芯線51露出預定的長度,而將該長度量的覆皮52剝離并去除。芯線51可以是多根線材的集合體,也可以如同軸線纜那樣是單線。對于壓接端子1,為了使其與電線50電氣連接,通過使其壓接在該電線50的端部,從而在與露出的末端的芯線(以下,簡稱為“末端的芯線”)51之間進行電氣連接。

具體而言,壓接端子1包括端子金屬件10以及止水部件20。

端子金屬件10是該例示的壓接端子1中的主體部分。對于該端子金屬件10,通過對作為母材的導電性的金屬板(例如銅板)實施沖裁加工、彎折加工等,從而成形為能夠與對方側(cè)端子、電線50進行連接的預定形狀。如圖5所示,該端子金屬件10具有:與對方側(cè)端子電氣連接的端子連接部11;以及與電線50電氣連接的電線連接部12。端子連接部11和電線連接部12由介于其間的連結部13連結。

端子金屬件10可以是陽端子,也可以是陰端子。端子連接部11在端子金屬件10是陽端子的情況下,被成形為陽型,在端子金屬件10是陰端子的情況下,被成形為陰型。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陰端子作為例子舉出。

此處,在該壓接端子1中,將與對方側(cè)端子之間的連接方向(插入方向)定義為作為長邊方向的第1方向l。另外,對于該壓接端子1的后述的并列配置方向,定義為作為壓接端子1的寬度方向的第2方向w。另外,在該壓接端子1中,將與該第1方向l及第2方向w分別正交的方向定義為作為高度方向的第3方向h。

對于電線連接部12,首先,成形為1張板狀(圖5),實施后述的預定加工,之后,成形為作為與電線50進行連接之前的狀態(tài)的u形(圖1)。然后,對于該電線連接部12,通過在載置有電線50的端部的狀態(tài)下卷繞到該電線50,從而壓接在該電線50的端部,與末端的芯線51接觸。

該電線連接部12能夠劃分為底部14的區(qū)域和第1筒片部15的區(qū)域和第2筒片部16的區(qū)域(圖1及圖6)。底部14是u形的電線連接部12的成為底壁的部位,在壓接加工時載置電線50的端部。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是u形的電線連接部12的成為側(cè)壁的部位,在底部14的第2方向w的兩端分別延伸。在u形的電線連接部12中,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從底部14的兩端以將電線50的端部包圍的方式延伸。

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可以將從底部14側(cè)的根部到末端15a、16a的端面的距離分別形成為相同的長度,也可以將該距離形成為另一個比一個長。在本實施方式中,例示后者。因此,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各自的末端15a、16a在u形的電線連接部12中另一個末端比一個末端在第3方向h突出。在該例示中,第2筒片部16比第1筒片部15從底部14較長地延伸(圖5及圖6)。另外,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被形成為邊相互重疊邊被卷繞到電線50的端部。因此,在該電線連接部12中,在壓接加工完成后(以下,稱為“壓接完成后”),形成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重疊的區(qū)域(以下,稱為“重疊區(qū)域”)(圖7-圖9)。具體而言,重疊區(qū)域是指在壓接完成后,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與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相互對置的區(qū)域。即,在該電線連接部12中,第1筒片部15是在內(nèi)側(cè)卷繞到電線50的端部的筒片部,第2筒片部16是在外側(cè)卷繞到電線50的端部的筒片部。因此,在壓接加工時,第1筒片部15卷繞在電線50的端部的外周面,第2筒片部16以將該狀態(tài)的電線50的端部和第1筒片部15從外周面?zhèn)雀采w的方式卷繞。在電線連接部12中,這樣將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緊固在電線50的端部。

此處,將電線50的端部從電線連接部12的u形的開口側(cè)(在各個末端15a、16a的端面間形成的開口)插入到u形的內(nèi)側(cè)的空間。因此,電線連接部12為了使得電線50的端部容易插入,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的間隔隨著從底部14側(cè)趨向開口側(cè)(末端15a、16a側(cè))而變寬。

并且,該電線連接部12能夠劃分為芯線壓接部12a的區(qū)域、覆皮壓接部12b的區(qū)域和連結壓接部12c的區(qū)域(圖2、圖4-圖6)。芯線壓接部12a是壓接在末端的芯線51的部位,與連結部13相連。覆皮壓接部12b是壓接在與末端的芯線51的露出部分的根部相連的覆皮52的部位。連結壓接部12c是使芯線壓接部12a和覆皮壓接部12b連結并且被壓接在電線50的端部的部位。

在電線連接部12,在其內(nèi)壁面(覆蓋電線50的一側(cè)的壁面)形成有用于對壓接的末端的芯線51進行保持的芯線保持區(qū)域(以下,稱為“細齒區(qū)域”)17(圖5及圖6)。該細齒區(qū)域17至少配置在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中的、向末端的芯線51卷繞的部分。該例示的細齒區(qū)域17以將末端的芯線51整體地覆蓋的方式形成。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的細齒區(qū)域17是指多個凹部、多個凸部或多個凹部與凸部的組合呈矩形狀并列而成的區(qū)域,利用凹部、凸部來增加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的接觸面積,提高它們之間的緊貼強度。在該例示中,利用多個凹部17a形成了矩形狀的細齒區(qū)域17。

此處,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需要在其相互間被電氣連接。因此,水浸入到其間有可能使耐久性降低,因此,不是優(yōu)選的。例如,在電線連接部12和芯線51由離子化傾向的大小不同的異種金屬材料(銅和鋁等)成形的情況下,在它們之間,由于水的浸入,尤其鋁側(cè)有可能會腐蝕。因此,在該壓接端子1中,設置有用于抑制水向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浸入的止水部件20(圖1及圖6)。該止水部件20被形成為以改性丙烯酸類粘接劑等粘接劑為主的片狀。例如,作為止水部件20,使用在片狀的無紡布中滲入粘接劑而在片材的兩面具有粘接效果的止水部件。此外,例如,在電線連接部12和芯線51由同種的金屬材料(銅等)成形的情況下,也可以勉強不設置該止水部件20。

止水部件20在壓接完成后形成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圖7-圖9)。為了具現(xiàn)化這些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的配置,止水部件20在形成為預定形狀的基礎上,粘貼在圖5所示的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

第1止水區(qū)域21是指至少在壓接完成后的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與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之間(即重疊區(qū)域)存在止水部件20的區(qū)域(圖7-圖9),是抑制水從其間向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浸入的區(qū)域。為此,該第1止水區(qū)域21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與比末端的芯線51的根部靠覆皮52側(cè)之間延伸。該第1止水區(qū)域21由止水部件20的第1止水部24形成(圖6)。

第1止水部24在第2筒片部16中的末端16a側(cè)與底部14側(cè)之間,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與比末端的芯線51的根部靠覆皮52側(cè)之間地配置。該第1止水部24的底部14側(cè)延伸到將細齒區(qū)域17的第2筒片部16側(cè)遮蓋的位置。因此,該例示的第1止水區(qū)域21不僅形成在重疊區(qū)域,而且在不會阻礙第2筒片部16與末端的芯線51的電氣連接的范圍內(nèi)還形成在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圖8)。

第2止水區(qū)域22是指至少在壓接完成后的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側(cè)的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填充有止水部件20的區(qū)域(圖7),是抑制水從該端子連接部11側(cè)向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浸入的區(qū)域。該第2止水區(qū)域22主要由止水部件20的第2止水部25形成(圖6)。

第2止水部25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側(cè)與第1止水部24之間,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與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部分側(cè)之間地配置。該例示的第2止水部25以蓋在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部分上的方式配置。因此,該例示的第2止水區(qū)域22對該芯線51的末端部分也用止水部件20(第2止水部25)覆蓋。另外,該例示的第2止水部25與第1止水部24相連。因此,該例示的第2止水區(qū)域22由第2止水部25、以及第1止水部24中的與第2止水部25的相連部分(比重疊區(qū)域靠底部14側(cè))形成。

第3止水區(qū)域23是指至少在壓接完成后的電線連接部12(具體而言,覆皮壓接部12b)的內(nèi)壁面與覆皮52之間存在止水部件20的區(qū)域(圖9),是抑制水從其間向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浸入的區(qū)域。該第3止水區(qū)域23主要由止水部件20的第3止水部26形成(圖6)。

第3止水部26配置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側(cè)與第1止水部24之間的、且是電線連接部12中的卷繞到覆皮52的部分。該例示的第3止水部26與第1止水部24相連。因此,該例示的第3止水區(qū)域23由第3止水部26、以及第1止水部24中的與第3止水部26的相連部分(比重疊區(qū)域靠底部14側(cè))形成。

對于該止水部件20,通過將這樣的形狀的部件配置在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從而在壓接完成后形成為相連狀態(tài)的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該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在電線連接部12中使電線50的端部與外部的連通隔斷。因此,該止水部件20能夠抑制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

對于以上示出的端子金屬件10,經(jīng)過對作為母材的1張金屬板進行的沖壓工序,加工成具有圖5所示的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的形態(tài),在之后的止水部件粘貼工序中,在該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粘貼止水部件20。然后,對于該端子金屬件10,在彎折工序中,形成端子連接部11,且形成u形的電線連接部12。

經(jīng)過了上述的工序的壓接端子1被形成為多個并列的連鎖體(以下,稱為“端子連鎖體”)30(圖10)。端子連鎖體30是指在分別面向同一方向的狀態(tài)下并列地等間隔地配置且呈連鎖狀相連的多個壓接端子1的集合體。在端子連鎖體30中,所有的壓接端子1的一個端部由連結片31相連。連結片31例如被成形為矩形的板狀,相對于所有的壓接端子1的電線連接部12隔開預定的間隔地配置。對于每個壓接端子1,該電線連接部12的底部14與連結片31經(jīng)由例如矩形的板狀的相連部32而相連。在連結片31上,沿著端子連鎖體30的進給方向等間隔地形成有用于將端子連鎖體30傳送到端子壓接裝置100的壓接位置的貫通孔(以下,稱為“端子輸送孔”)31a。這樣形成的端子連鎖體30在被卷繞成卷筒狀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端子壓接裝置100(省略圖示)。而且,壓接端子1在被壓接到電線50后被從端子連鎖體30切下。

說明端子壓接裝置100。

如圖11所示,端子壓接裝置100包括:端子供給裝置101,其將壓接端子1供給到預定的壓接位置;壓接裝置102,其在該壓接位置將壓接端子1壓接到電線50;以及驅(qū)動裝置103,其用于使端子供給裝置101及壓接裝置102動作。端子供給裝置101和壓接裝置102是在該技術領域被稱為貼敷器的裝置。

端子供給裝置101將卷繞成卷筒狀的端子連鎖體30的外周側(cè)的前頭的壓接端子1拉出,依次供給到壓接位置。該端子供給裝置101在結束了該前頭的壓接端子1向電線50的壓接和從端子連鎖體30的切斷之后,將新成為前頭的壓接端子1供給到壓接位置。在該端子供給裝置101中,每次進行壓接加工和切斷加工時依次重復該動作。

該端子供給裝置101具有在該技術領域中公知的構成,包括:端子饋送部件101a,其被插入到連結片31的端子輸送孔31a;以及動力傳遞機構101b,其利用驅(qū)動裝置103的動力來驅(qū)動端子饋送部件101a。動力傳遞機構101b被構成為與壓接裝置102的壓接動作(后述的壓頭114a等的上下運動)聯(lián)動的連桿機構。該例示的端子供給裝置101通過與壓接裝置102的壓接動作聯(lián)動地將端子饋送部件101a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驅(qū)動,從而將壓接端子1供給到壓接位置。

壓接裝置102進行被供給的壓接端子1向電線50的壓接、以及該壓接端子1從端子連鎖體30的切下。因此,該壓接裝置102包括壓接機110以及端子切斷機120。

壓接機110是通過將被供給到壓接位置的壓接端子1緊固在電線50的端部,從而使該壓接端子1壓接到電線50的裝置。該例示的壓接機110通過將壓接端子1中的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分別緊固到電線50中的末端的芯線51和覆皮52,從而使該壓接端子1壓接到電線50。該壓接機110包括:框架111;相互構成對的第1模具112和第2模具113;以及動力傳遞機構114。

框架111包括:基座111a;砧支承體111b;以及動力傳遞機構114的支承體(以下,稱為“傳遞部支承體”)111c。基座111a例如被固定在載置端子壓接裝置100的載置臺(省略圖示)之上。砧支承體111b和傳遞部支承體111c被固定在基座111a之上。傳遞部支承體111c相對于砧支承體111b配置在后方(圖11的紙面右方)且上方(圖11的紙面上方)。具體而言,該傳遞部支承體111c具有:立設部111c1,其在砧支承體111b的后方從基座111a向上方立設;以及壓頭支承部111c2,其被保持在該立設部111c1的上部。壓頭支承部111c2是對后述的壓頭114a進行支承的支承部,在砧支承體111b的上方隔開預定的間隔地配置。

第1模具112和第2模具113是如下壓接成形模具:在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通過將配置在其間的壓接端子1和電線50的端部夾入,從而將壓接端子1壓接到電線50的端部(圖12)。第1模具112形成有2個下模,作為該下模,具有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第2模具113形成有2個上模,作為該上模,具有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第1砧112a和第1卷縮器113a在上下方向相互對置地配置,通過使它們相互間的間隔縮窄,從而將u形的芯線壓接部12a壓接到末端的芯線51。另外,第2砧112b和第2卷縮器113b在上下方向相互對置地配置,通過使它們相互間的間隔縮窄,從而將u形的覆皮壓接部12b壓接到覆皮52。

驅(qū)動裝置103通過將其動力傳遞到動力傳遞機構114,從而在這樣的壓接加工時使第1砧112a與第1卷縮器113a之間及第2砧112b與第2卷縮器113b之間縮窄,并在壓接加工后使第1砧112a與第1卷縮器113a之間及第2砧112b與第2卷縮器113b之間加寬。在該例示中,通過使第2模具113相對于第1模具112上下運動,從而使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同時相對于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上下運動。但是,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和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也可以是個別地成形而成的成形體,在此情況下,驅(qū)動裝置103和動力傳遞機構114也可以被構成為使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獨立地上下運動。在該例示中,在利用第1砧112a和第1卷縮器113a開始了芯線壓接部12a的壓接后,開始利用第2砧112b和第2卷縮器113b進行的覆皮壓接部12b的壓接。

本實施方式的動力傳遞機構114將從驅(qū)動裝置103輸出的動力傳遞到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如圖11所示,包括壓頭114a、壓頭螺栓114b、以及柄114c。

壓頭114a是上下運動自如地被支承于壓頭支承部111c2的可動部件。在該壓頭114a上固定有第2模具113。因此,第1卷縮器113a及第2卷縮器113b能夠與壓頭114a成為一體并相對于壓頭支承部111c2上下運動。例如,該壓頭114a成形為方體狀。在該壓頭114a上形成有內(nèi)螺紋部(省略圖示)。該內(nèi)螺紋部形成在從壓頭114a的內(nèi)側(cè)去往上端面地形成的上下方向的孔的內(nèi)周面。

壓頭螺栓114b具有擰合在壓頭114a的內(nèi)螺紋部的外螺紋部(省略圖示)。因此,該壓頭螺栓114b能夠與壓頭114a成為一體并相對于壓頭支承部111c2上下運動。另外,該壓頭螺栓114b具有配置在其外螺紋部的上方的螺栓頭部114b1。在該螺栓頭部114b1形成有內(nèi)螺紋部(省略圖示)。該內(nèi)螺紋部形成在從螺栓頭部114b1的內(nèi)側(cè)去往上端面地形成的上下方向的孔的內(nèi)周面。

柄114c是圓柱狀的中空部件,在各個端部具有外螺紋部114c1、以及連接部(省略圖示)。該柄114c的外螺紋部114c1形成在中空部件的下側(cè),擰合在壓頭螺栓114b的螺栓頭部114b1的內(nèi)螺紋部。因此,柄114c能夠與壓頭114a、壓頭螺栓114b成為一體并相對于壓頭支承部111c2上下運動。連接部與驅(qū)動裝置103連接。

驅(qū)動裝置103具有:驅(qū)動源(省略圖示);以及將驅(qū)動源的驅(qū)動力轉(zhuǎn)換為上下方向的動力的動力轉(zhuǎn)換機構(省略圖示)。柄114c的連接部與該動力轉(zhuǎn)換機構的輸出軸連結。因此,第1卷縮器113a及第2卷縮器113b利用驅(qū)動裝置103的輸出(動力轉(zhuǎn)換機構的輸出)與壓頭114a及壓頭螺栓114b及柄114c成為一體并相對于壓頭支承部111c2上下運動。作為驅(qū)動源,能夠應用電動機等電動驅(qū)動器、液壓缸等液壓驅(qū)動器、氣缸等空氣壓驅(qū)動器等。

此處,第1卷縮器113a相對于第1砧112a的上下方向的相對位置和第2卷縮器113b相對于第2砧112b的上下方向的相對位置能夠通過調(diào)整螺栓頭部114b1的內(nèi)螺紋部與柄114c的外螺紋部114c1的旋入量而變化。螺母114d在壓頭螺栓114b的上方擰合在柄114c的外螺紋部114c1,與螺栓頭部114b1的內(nèi)螺紋部一起構成所謂的鎖定螺母的功能。因此,通過在上述的相對位置的調(diào)整完成后將該螺母114d向壓頭螺栓114b側(cè)擰緊,從而能夠?qū)⒌?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固定在該相對位置。

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在各自的上側(cè)的末端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狀面112a1、112b1(圖12)。各個凹狀面112a1、112b1與u形的芯線壓接部12a及u形的覆皮壓接部12b各自的底部14的形狀匹配地被形成為弧狀。在該壓接機110中,該各個凹狀面112a1、112b1為壓接位置。對于底部14處于下側(cè)地被供給的壓接端子1,將芯線壓接部12a的底部14載置到第1砧112a的上端的凹狀面112a1,將覆皮壓接部12b的底部14載置到第2砧112b的上端的凹狀面112b1。第1模具112在分別使凹狀面112a1、112b1向上方露出的狀態(tài)下被砧支承體111b支承。

在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上分別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狀部113a1、113b1(圖12)。各凹狀部113a1、113b1與第1砧112a及第2砧112b各自的凹狀面112a1、112b1在上下方向?qū)χ玫嘏渲谩8靼紶畈?13a1、113b1具有:相互對置的第1及第2壁面115、116;以及將第1及第2壁面115、116的上端連接的第3壁面117。對于各凹狀部113a1、113b1,邊使第1至第3壁面115、116、117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接觸并將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卷繞到電線50的端部,邊進行緊固。各凹狀部113a1、113b1被形成為能夠進行這樣的緊固動作。在本實施方式中,依次將較短的第1筒片部15先從末端15a側(cè)卷入到電線50側(cè),然后,將較長的第2筒片部16邊卷入到電線50側(cè),邊卷繞在第1筒片部15和電線50上。圖13是示出圖4的沿y3-y3線剖切的部位(對覆皮52的壓接部位)的壓接過程的圖。在本圖中,為了圖示的方便,省略了第1及第2模具112、113。

這樣用壓接機110壓接加工后的壓接端子1由端子切斷機120從連結片31切下。端子切斷機120將被供給到壓接位置的壓接端子1的相連部32用2個端子切斷部夾入并切斷,與壓接工序的進行同時地進行該切下。端子切斷機120配置在比第2砧112b靠前側(cè)(圖11的紙面左側(cè))的位置。

端子切斷機120是在該技術領域中公知的端子切斷機,例如包括端子切斷體121、下推部件122以及彈性部件123。端子切斷體121以能夠沿著第2砧112b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配置。在該端子切斷機120中,在端子切斷體121和第2砧112b上分別形成有端子切斷部。下推部件122被固定于壓頭114a,與壓頭114a成為一體地上下運動。該下推部件122配置在端子切斷體121的上方,下降并將端子切斷體121下推。彈性部件123是對端子切斷體121施加向上方的施力的部件,由彈簧部件等構成。該彈性部件123在來自下推部件122的下推力被解除時,將端子切斷體121恢復到上下方向的初始位置。在該端子切斷機120中,下推部件122隨著壓接加工時的第2模具113的下降而一起下降,將端子切斷體121下推,從而用各個端子切斷部切斷相連部32,將壓接端子1從端子連鎖體30切下。

此處,優(yōu)選在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各自的末端15a、16a的外壁面?zhèn)龋O置隨著從底部14側(cè)趨向末端15a、16a的端面?zhèn)榷┒?5a、16a的板厚減薄的錐形面15a1、16a1(圖13)。該錐形面15a1、16a1可以在電線連接部12的沖壓工序中形成。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能夠利用這樣的錐形狀的末端15a、16a來增加末端15a與第1壁面115的間隔,且能夠使插入到其間的末端16a的端面?zhèn)葴p薄,因此,抑制壓接過程中的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接觸,第2筒片部16容易插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1壁面115之間。因此,該壓接端子1能夠?qū)嵤┢谕膲航蛹庸ぃ€能夠提高止水部件20所帶來的止水性。

另外,在壓接完成后的覆皮壓接部12b中,對將覆皮52覆蓋的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進一步從外側(cè)覆蓋有第2筒片部16,因此,在假設未粘貼止水部件20的情況下,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端面?zhèn)刃纬捎稍摱嗣婧偷?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和覆皮52的外壁面圍成的空間。而且,對于該空間,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板厚越厚,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與覆皮52的外壁面之間的間隔越寬,該空間的容量越大。因此,在該覆皮壓接部12b中,該空間的容量越大,越難以用止水部件20將該空間填完,有可能使止水性降低。此處,為了方便,將該空間稱為“止水部件填充空間”。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通過使該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與覆皮52的外壁面之間的間隔縮窄,從而減小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容量,能夠?qū)⒃撝顾考畛淇臻g用止水部件20填完。具體而言,在覆皮壓接部12b處的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內(nèi)壁面?zhèn)龋O有隨著從底部14側(cè)趨向末端15a的端面?zhèn)榷┒?5a的板厚變薄的錐形面15a2(圖9及圖13)。該錐形面15a2可以在電線連接部12的沖壓工序中形成。對于該錐形面15a2,由于在壓接完成后的覆皮壓接部12b中,會將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端面?zhèn)鹊牡?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與覆皮52的外壁面之間的間隔縮窄,因此,能夠減小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容量。因此,在壓接完成后的覆皮壓接部12b中,止水部件20對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填充量減少,因此,止水部件20對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填充效率變高(即,在壓接加工時,止水部件20,特別是第3止水部26,容易流入到止水部件填充空間),容易用止水部件20將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填完。

此處,第3止水區(qū)域23中,填充在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中的區(qū)域(第1區(qū)域)、和填充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內(nèi)壁面與覆皮52的外壁面之間的區(qū)域(第2區(qū)域)、和填充在該末端15a的外壁面與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之間的區(qū)域(第3區(qū)域)在末端15a的端面及其周圍相互相連(圖9)。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首先能夠利用填充在第3區(qū)域中的止水部件20來抑制水向覆皮壓接部12b的內(nèi)部浸入,即使在萬一的情況下水穿過第3區(qū)域而浸入,也能夠利用填充在第1區(qū)域、第2區(qū)域中的止水部件20來抑制水向覆皮壓接部12b的內(nèi)部(進一步而言,是第2筒片部16與覆皮52之間)浸入。這樣,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能夠提高第2筒片部16與覆皮52之間的止水性。

另外,如上所述,該壓接端子1在末端15a的外壁面?zhèn)仍O置有用于抑制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的接觸的錐形面15a1。而且,壓接完成后的覆皮壓接部12b中,由于該外壁面?zhèn)鹊腻F形面15a1的存在,從而能夠使得末端15a的板厚隨著趨向末端15a的端面?zhèn)榷。虼耍p方的錐形面15a1、15a2疊加作用,能夠進一步減小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容量。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能夠進一步提高止水部件20對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填充效率,因此,相互相連的上述的第1至第3區(qū)域容易形成,能夠進一步提高第2筒片部16與覆皮52之間的止水性。

另外,該末端15a的端面?zhèn)鹊闹顾考畛淇臻g的容量能夠通過增加構成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壁面的第2筒片部16向覆皮52側(cè)的壓入量從而減小。因此,本實施方式的第2筒片部16優(yōu)選使構成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壁面的部分的板厚比其周圍更薄。由此,該第2筒片部16中的與上述的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相鄰的部分與第2筒片部16的其他部分相比,在壓接加工時容易變形。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能夠在該第2筒片部16中的構成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壁面的部分,在壓接加工時增加向覆皮52側(cè)的壓入量,因此,能夠減小末端15a的端面?zhèn)鹊闹顾考畛淇臻g的容量,減小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中的止水部件20的填充量。因此,該壓接端子1能夠容易通過經(jīng)過壓接過程而用止水部件20將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填完,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第2筒片部16與覆皮52之間的止水性。

例如,第2筒片部16通過在構成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壁面的部分(可以是外壁面?zhèn)纫部梢允莾?nèi)壁面?zhèn)?設置凹部,將該部分的板厚減薄到比周圍薄即可。另外,此處,也可以在覆皮壓接部12b的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zhèn)取⑶覐臉嫵稍撝顾考畛淇臻g的壁面的部分到末端16a的端面之間,設置隨著趨向其端面?zhèn)榷搴褡儽〉腻F形面16a2(圖9及圖13)。在此情況下,在壓接完成后,錐形狀的末端15a與第2筒片部16的錐形狀部分會重疊。在該壓接端子1中,能夠獲得:由錐形狀的末端15a帶來的該末端15a的端面?zhèn)鹊闹顾考畛淇臻g的容量的減小效果;以及由第2筒片部16的錐形狀部分帶來的伴隨向覆皮52側(cè)的壓入量的增加而產(chǎn)生的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的容量的減小效果,能夠進一步減小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中的止水部件20的填充量,因此,能夠更容易用止水部件20將該止水部件填充空間填完,能夠進一步提高第2筒片部16與覆皮52之間的止水性。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枣阳市| 大足县| 炉霍县| 缙云县| 应城市| 玉门市| 易门县| 六安市| 会宁县| 衡阳市| SHOW| 屯昌县| 衡水市| 繁昌县| 双流县| 平乡县| 通州市| 百色市| 北京市| 伊金霍洛旗| 东阿县| 康马县| 鄂伦春自治旗| 甘孜县| 宁陕县| 岫岩| 连云港市| 咸宁市| 英山县| 万载县| 丹棱县| 改则县| 微博| 山阳县| 绥江县| 龙州县| 儋州市| 清丰县| 诸城市| 偃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