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基座及端子,所述絕緣基座包括基部及對接舌板,所述對接舌板包括自基部延伸的臺階部及自臺階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絕緣基座定義有外側面,所述臺階部定義有前端面,所述基部定義有后端面;所述端子包括埋設在臺階部與基部內的連接部、自連接部延伸且裸露在舌板表面的接觸部及延伸出所述基部的接腳;所述絕緣基座的內部進一步設有填充在所述端子的連接部四周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未凸伸出臺階部的前端面、基部的后端面以及絕緣基座的外側面,有利于改善所述電連接器的防水效果。
【專利說明】
電連接器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電連接器。
[0003]【【背景技術】】
[0004]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告第CN204538371U號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多個端子、以及包覆于絕緣本體的金屬外殼,所述絕緣本體具有一基部及位于基部前端的一舌板,端子呈上下排固設于基部內且具有顯露于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接觸部;由于該電連接器端子和基部之間存在間隙,水可能會由間隙滲入電連接器內,進而可能造成電路板的短路或損壞,無法滿足移動通信產品防水設計的需求。
[0005]所以,有必要尋求一種新型的技術方案,以改善上述問題。
[0006]【【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電連接器。
[0008]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基座及端子,所述絕緣基座包括基部及對接舌板,所述對接舌板包括自基部延伸的臺階部及自臺階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絕緣基座定義有外側面,所述臺階部定義有前端面,所述基部定義有后端面;所述端子包括埋設在臺階部與基部內的連接部、自連接部延伸且裸露在舌板表面的接觸部及延伸出所述基部的接腳;所述絕緣基座的內部進一步設有填充在所述端子的連接部四周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未凸伸出所述臺階部的前端面、所述基部的后端面以及所述絕緣基座的外側面。
[0009]進一步,所述密封件為由膠水凝固而形成的平板狀結構。
[0010]進一步,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端子模組及注塑體,所述端子模組包括絕緣體及埋設在所述絕緣體內的所述端子,所述絕緣體在其前端面設置有點膠槽,所述端子連接部的前段部分延伸出絕緣體的前端面,所述密封件由灌入所述點膠槽的膠水凝固而形成;所述注塑體再注塑在絕緣體的前端面而形成所述絕緣基座。
[0011 ]進一步,所述端子模組包括兩個子端子模組及夾持在兩個所述子端子模組之間的遮蔽板。
[0012]進一步,所述基部包括連接臺階部的第一基部及位于第一基部后方的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尺寸較第一基部大,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基部。
[0013]進一步,所述電連接器包括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固定在所述第一基部且包圍所述對接舌板而形成對接腔;所述第一基部的外側面套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被抵壓在所述第一基部與所述金屬殼體之間。
[0014]進一步,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注塑在所述金屬殼體外側及所述第二基部外側面的絕緣外殼,所述金屬殼體與所述第二基部的交界處還套設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抵壓在所述金屬殼體與所述絕緣外殼之間。
[0015]進一步,所述遮蔽板設有露出于所述舌板兩側的鎖扣邊緣。
[0016]進一步,所述兩個子端子模組為第一端子模組和第二端子模組,所述第一端子模組與所述第二端子模組的結構相同。
[0017]進一步,所述第一端子模組設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端子模組設有與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對設置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端子模組設有凸伸出所述第一配合面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配合面對應所述第一定位柱凹設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遮蔽板設有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穿過所述通孔以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孔。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絕緣基座的內部設有填充在所述端子的連接部四周的密封件,且所述密封件未凸伸出臺階部的前端面、基部的后端面以及絕緣基座的外側面,有利于改善所述電連接器的防水效果。
[0019]【【附圖說明】
】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圖;
[0021 ]圖2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0022]圖3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部分分解圖;
[0023]圖4為圖3所示電連接器更進一步的部分解圖;
[0024]圖5為圖4所示電連接器的絕緣基座的部分分解圖;
[0025]圖6為圖5所不絕緣基座的部分分解圖;
[0026]圖7為圖6所示絕緣基座更進一步的部分分解圖;
[0027]圖8為圖7所示絕緣基座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圖;
[0028]圖9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沿A-A線的剖視圖;及
[0029]圖10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沿B-B線的剖視圖。
[0030]【【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圖式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2]請參閱圖1至圖10,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100,其包括絕緣基座1、端子
2、金屬殼體3以及絕緣外殼4,所述絕緣基座I包括基部11及對接舌板12,所述對接舌板12包括自基部11延伸的臺階部121及自臺階部121向前延伸的舌板122,所述絕緣基座I定義有外側面(未標示),所述臺階部121定義有前端面1211,所述前端面1211為面向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的插入方向的一面,所述基部11相對于所述前端面1211定義有后端面110;所述端子2包括埋設在臺階部121與基部11內的連接部21、自連接部21延伸且裸露在舌板表面1221的接觸部22及延伸出所述基部11的接腳23;所述絕緣基座I的內部進一步設有填充在所述端子2的連接部21四周的密封件13;所述密封件13未凸伸出所述臺階部121的前端面1211、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110以及所述絕緣基座I的外側面(未標示)。
[0033]如圖5至圖6所示,所述密封件13為由膠水凝固而形成的平板狀結構。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組5及注塑體15,所述端子模組5包括絕緣體14及埋設在所述絕緣體14內的所述端子2,所述絕緣體14在其前端面140設置有點膠槽1401,所述端子2連接部21的前段部分延伸出絕緣體14的前端面140,所述密封件13由灌入所述點膠槽的膠水凝固而形成;所述注塑體15再注塑在絕緣體14的前端面140而形成所述絕緣基座I。
[0034]參閱圖4至圖5,所述基部11包括連接臺階部121的第一基部111及位于第一基部111后方的第二基部112,所述第二基部112的尺寸較第一基部111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密封件13位于所述第二基部112。
[0035]如圖3所示,所述金屬殼體3固定在所述第一基部111且包圍所述對接舌板12而形成對接腔6;參閱圖4、圖5和圖9,所述第一基部111的外側面套設有第一密封圈7,所述第一密封圈7被抵壓在所述第一基部111與所述金屬殼體3之間。所述第一基部111設有密封槽1111,所述第一密封圈7套設于所述密封槽1111中以實現所述絕緣基座I與所述金屬殼體3之間的防水,所述第一密封圈7還具有防塵的作用,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7為橡膠材質;所述第二基部112設有貫穿外表面的凹槽1121,所述凹槽1121為所述第二基部112的掏料結構,設置該凹槽1121有利于在所述第二基部112成型時防止塑膠發生翹曲。
[0036]如圖1至圖9所示,所述電連接器100還包括注塑在所述金屬殼體3外側及所述第二基部112外側面的絕緣外殼4,所述金屬殼體3與所述第二基部112的交界處還套設第二密封圈8,所述第二密封圈8抵壓在所述金屬殼體3與所述絕緣外殼4之間,進一步實現所述電連接器100的防水。
[0037]參閱圖6至圖7,所述端子模組5包括兩個子端子模組及夾持在兩個所述子端子模組之間的遮蔽板50。所述遮蔽板50設有露出于所述舌板122兩側的鎖扣邊緣501。所述鎖扣邊緣501可卡持于相匹配的對接連接器(未圖示)中,增加對接的穩固性。所述兩個子端子模組為第一端子模組51和第二端子模組52,所述第一端子模組51與所述第二端子模組52的結構相同。因此僅需利用一套模具即可生產第一端子模組51與第二端子模組52,有利于節約制造成本。
[0038]如圖7至圖8所示,所述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4與若干第二端子25,所述絕緣體14包括第一絕緣體141與第二絕緣體142,所述第一端子24固定于所述第一絕緣體141形成第一端子模組51,所述第二端子25固定于所述第二絕緣體142形成第二端子模組52,所述第一端子模組51與所述第二端子模組52相對組裝固定后,所述第一絕緣體141與所述第二絕緣體142共同形成所述絕緣體14。所述第一端子模組51還包括第一固定片511,所述第一端子24、第一固定片511及第一絕緣體141 一體成型;所述第二端子模組52還包括第二固定片521,所述第二端子25、第二固定片521及第二絕緣體142—體成型。所述第一固定片511設有面向所述對接腔6的第一對接面5113,所述接觸部22凸出于所述第一對接面5113;所述第二固定片521設有面向所述對接腔6的第二對接面5213,所述接觸部22凸出于所述第二對接面5213;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面5113、5213為所述舌板表面1221的一部分。
[0039]所述第一端子模組51設有第一配合面5111,所述第二端子模組52設有與所述第一配合面5111相對設置的第二配合面5211,所述第一端子模組51設有凸伸出所述第一配合面5111的第一定位柱5112,所述第二配合面5211對應所述第一定位柱5112凹設有第二定位孔5212,所述遮蔽板50設有通孔502,所述第一定位柱5112穿過所述通孔502以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孔52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絕緣體141設有第一定位塊1411和第一定位槽1412,所述第二絕緣體142對應設置有第二定位槽1421和第二定位塊1422,所述第一定位塊1411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421,所述第二定位1422塊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412。
[0040]如圖2至圖5所示,所述金屬殼體3包括與所述接腳23同向延伸的接地部31,所述絕緣基座I設有與所述接地部31配合的插接槽1122,所述接地部31貫穿所述插接槽1122以使所述金屬殼體3組裝于所述絕緣基座I。所述接地部31焊接于外部設備(未圖示)具有接地與固定的作用。所述金屬殼體3向所述對接腔6內凸設有彈片32,所述彈片32可沿所述電連接器100厚度方向移動,所述彈片32與插入所述對接腔6內的所述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的鐵殼抵接,從而實現接地導通。通過所述彈片32的抵接亦可以加強插接配對的所述電連接器100與所述對接連接器(未圖示)之間的固定效果,防止兩者脫離開。
[0041]參閱圖1至圖3,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第三密封圈9,所述絕緣外殼4的外側設有安裝槽41,所述所述第三密封圈9套設于所述安裝槽41;當所述電連接器100與外部設備(未圖示)配合組裝時,所述第三密封圈9設置于其連接安裝處,由于所述第三密封圈9具有密封性和緩沖性,因此可以使得所述電連接器100與外部設備(未圖示)緊密配合防止異物進入設備,例如水、灰塵等等;此外,所述第三密封圈9還可以防止和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插拔時所述電連接器100的晃動,增加所述電連接器100與外部設備(未圖示)安裝的固持力。
[0042]重點參閱圖9至圖10,所述密封件13的具體位置主要由第一、第二端子模組51、52的形狀決定,若第一、第二端子模組51、52的第一、第二絕緣體141、142的前端面140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基部111或所述臺階部121,則所述密封件13的位置也相應地向前設置,即所述密封件13也可設置在所述第一基部111或所述臺階部121。總之,所述密封件13的具體位置未凸伸出所述臺階部121的前端面1211、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110以及所述絕緣基座I的外側面。
[0043]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應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凡是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同替代方式或者明顯變型方式,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基座及端子,所述絕緣基座包括基部及對接舌板,所述對接舌板包括自基部延伸的臺階部及自臺階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絕緣基座定義有外側面,所述臺階部定義有前端面,所述基部定義有后端面;所述端子包括埋設在臺階部與基部內的連接部、自連接部延伸且裸露在舌板表面的接觸部及延伸出所述基部的接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基座的內部進一步設有填充在所述端子的連接部四周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未凸伸出所述臺階部的前端面、所述基部的后端面以及所述絕緣基座的外側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為由膠水凝固而形成的平板狀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端子模組及注塑體,所述端子模組包括絕緣體及埋設在所述絕緣體內的所述端子,所述絕緣體在其前端面設置有點膠槽,所述端子連接部的前段部分延伸出絕緣體的前端面,所述密封件由灌入所述點膠槽的膠水凝固而形成;所述注塑體再注塑在絕緣體的前端面而形成所述絕緣基座。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組包括兩個子端子模組及夾持在兩個所述子端子模組之間的遮蔽板。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連接臺階部的第一基部及位于第一基部后方的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尺寸較第一基部大,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基部。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包括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固定在所述第一基部且包圍所述對接舌板而形成對接腔;所述第一基部的外側面套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被抵壓在所述第一基部與所述金屬殼體之間。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注塑在所述金屬殼體外側及所述第二基部外側面的絕緣外殼,所述金屬殼體與所述第二基部的交界處還套設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抵壓在所述金屬殼體與所述絕緣外殼之間。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板設有露出于所述舌板兩側的鎖扣邊緣。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子端子模組為第一端子模組和第二端子模組,所述第一端子模組與所述第二端子模組的結構相同。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組設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端子模組設有與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對設置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端子模組設有凸伸出所述第一配合面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配合面對應所述第一定位柱凹設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遮蔽板設有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穿過所述通孔以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孔。
【文檔編號】H01R13/52GK205724167SQ20162040289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6日
【發明人】郭斌, 杜小波, 俞春明, 張國華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