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源模塊。
背景技術:
電源模塊是用于實現電氣連接的一種配件產品,工業上劃分為連接器的范疇,隨著工業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和工業控制要求越來越嚴格、精確,接線端子的用量逐漸上漲,隨著電子行業的發展,接線端子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多,而且種類也越來越多。
如專利網上公開的一種電源模塊(申請號 201210482901.X),包括接線孔、接線座和壓線螺釘等,通過將線纜插入接線座孔內,再通過對壓線螺釘的擰入過程實現對線纜在接線孔的固定,但是,此種是利用螺釘的壓緊方式實現對線纜的固定,在對螺絲進行擰入的過程中,螺絲會經常出現滑絲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螺絲的螺牙損壞導致線纜無法實現在接線孔內的固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的保證線纜固定的電源模塊。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電源模塊,包括塊體和接線端,所述接線端兩側設有分隔板,所述接線端上設有多個供線纜插入的接線孔,所述接線孔內圓周壁上設有導電銅片,所述接線孔內設有壓緊件,所述壓緊件包括件身和鉤頭部分,所述壓緊件與接線孔間隙配合,所述分隔板上設有對壓緊件進行壓緊的壓緊裝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線纜插入接線孔內,再將壓緊件插入接線孔內,由于壓緊件與接線孔實現間隙配合,此時壓緊件即可對線纜實現初步的固定,然后再通過壓緊裝置將壓緊件壓死,此時即可有效的實現線纜在接線孔內的固定,這樣的固定方式簡單方便的實現了對線纜的壓緊固定,且不會出現滑絲的現象,壓緊效果十分有效。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壓緊裝置包括兩個通桿槽、連桿和壓緊板,所述通桿槽分別設置于分隔板側面上,所述連桿貫穿兩個通桿槽,所述壓緊板與鉤頭部分抵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桿可以在通桿槽中轉動,并帶動壓緊板的轉動;當壓緊件實現對線纜的初步壓緊后,轉動壓緊板,使壓緊板豎直放置,并使壓緊板的一側邊與鉤頭部分相抵觸,此時鉤頭部分與壓緊板的一側所產生的相互抵觸力就可以實現壓緊板對鉤頭部分的壓緊作用,從而可以使得壓緊件在接線孔內的固定,即使得線纜在接線孔的連接固定也十分的牢固可靠。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連桿上兩端均設有球體,所述球體的直徑大于通桿槽的寬度。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球體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防止連桿從任一一端的通桿槽中滑落出,保證了壓緊裝置在實現壓緊時的工作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壓緊板上遠離連桿的側邊設有橡膠套。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橡膠套的作用下,可以加強壓緊板的側邊與鉤頭部分之間的摩擦力,從而使壓緊固定更加牢固可靠。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導電銅片上依次設有多條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凹槽的作用下,線纜可以依次嵌入凹槽內,從而可以使得線纜在接線孔內的排布整齊美觀,便于壓緊件的插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凹槽呈逐漸減小趨勢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槽的大小不一即可以實現多種直徑大小的線纜的插入,不會對線纜的直徑大小有所限制。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塊體外表面均設有多條凸起紋路。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凸起紋路的作用下,可以增強塊體表面的摩擦力,從而可以避免在對本電源模塊進行線纜插接時,力過大而導致電源模塊輕易的在工作面上的滑動從而影響工作的現象。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壓緊件和壓降裝置對線纜實現壓緊固定,不會產生滑絲的現象,壓緊固定牢固可靠;
2、在壓緊板側邊增加了橡膠套的設置,可以使得壓緊板在壓緊時摩擦力增大,從而使得壓緊更加牢固;
3、使塊體的表面有較大的摩擦從而可以避免塊體在力的作用下輕易的滑動從而影響工作。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電源模塊中線纜插入接線孔中時的示意圖;
圖4是本電源模塊中壓緊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B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中C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塊體;11、凸起紋路;2、接線端;21、接線孔;211、導電銅片;2111、凹槽;23、壓緊件;231、件身;232、鉤頭部分;3、分隔板;4、壓緊裝置;41、壓緊板;411、橡膠套;42、通桿槽;43、連桿;431、球體;5、線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電源模塊,由圖1-4所示,包括塊體1和位于塊體1一端的接線端2,在接線端2的兩側分別有一塊分隔板3,在接線端2的表面上還設有多個供線纜5插入的接線孔21,在接線孔21內圓周壁上設有一圈導電銅片211,導電銅片211可以與線纜5接觸后起到對線纜5傳輸電力的作用,在接線孔21內還設有壓緊件23,用于對線纜5的壓緊固定,壓緊件23與接線孔21間隙配合,而壓緊件23又包括了件身231和鉤頭部分232,在壓緊件23上的鉤頭部分232上又加入了壓緊裝置4,用于對壓緊件23的壓緊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因為壓緊件23包括件身231和鉤頭部分232,在將線纜5插入接線孔21內后,再將壓緊件23插入接線孔21內,即件身231可以完全插入接線孔21內,由于壓緊件23與接線孔21可實現間隙配合,而線纜5的存在可以完全消除件身231在接線孔21內的縫隙,從而達到了壓緊件23在接線孔21內對線纜5的壓緊固定作用,當件身231完全插入接線孔21內后,此時鉤頭部分232正好處于接線孔21外并壓緊在線纜5的折彎部分上,從而可以進一步對線纜5進行壓緊固定,當壓緊件23在對線纜5達到了初步固定以后,再通過壓緊裝置4對壓緊件23進行壓緊,此時即可完成線纜5在接線孔21上的完全固定;這樣的固定方式利用壓緊件23在接線孔21中的縫隙可以實現線纜5的接入,再通過壓緊件23的鉤頭部分232可以在接線孔21外對線纜5的彎頭部分實現一定的壓緊,最后再通過壓緊裝置4對壓緊件23的壓緊,從而完成對線纜5的固定壓緊,這樣的固定方式通過對線纜5的壓緊作用實現了雙重固定,避免了線纜5會從接線孔21內掉出的現象,也不會出現螺栓擰緊時會出現的滑絲的現象,且壓緊固定過程簡單方便。
實施例2:一種電源模塊,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由圖5-6所示,上述的壓緊裝置4包括兩個分別設置于分隔板3側面上通桿槽42、同時貫穿通桿槽42的連桿43和與連桿43相連的壓緊板41,且連桿43的兩端設有直徑比通桿槽寬度略大的球體431,以使得連桿43無法從通桿槽42的任一端口滑落,壓緊板41在豎直狀態時與鉤頭部分232抵觸,這樣的壓緊裝置4首先可以實現連桿43在通桿槽42中轉動,當連桿43在通桿槽42中轉動時,壓緊板41可圍繞連桿43轉動。
在正常狀態下,壓緊板41水平放置,此時即可實現線纜5插接入接線孔21的工作,被水平放置的壓緊板41不會對線纜5的接入過程產生影響,線纜5插接工作完成后,將壓緊件23插入接線孔21內,并實現對線纜5的初步壓緊。
此時,使連桿43在通桿槽42中轉動,并使壓緊板41圍繞連桿43轉動,在壓緊板41的轉動過程中,壓緊板41的側邊會與壓將件23的鉤頭部分232有所接觸,并在壓緊板41的繼續轉動下,壓緊板41的側邊逐漸加大與鉤頭部分232的接觸,當壓緊板41處于垂直狀態時,壓緊板41的側邊與鉤頭部分232完全接觸,并且此時壓緊板41的側邊與鉤頭部分232之間會互相產生一定的抵觸力,在此抵觸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壓緊板41處于垂直狀態的同時,并對鉤頭部分232產生了壓緊力,此時即實現了對壓緊件23的壓緊固定作用。
由于此時壓緊板41垂直作用在鉤頭部分232上,即此時壓緊板41與鉤頭部分232互相產生了豎直方向的同等大小的抵制力,在此互相作用力的作用下,壓緊板41與鉤頭部分232在豎直方向保持相對靜止,即使得壓緊板41在沒有獲得外界較大力的作用下經無法輕易從鉤頭部分232上移出,此時即可保證對壓緊件23的壓緊固定,從而使得線纜5在接線孔21的連接固定也十分的牢固可靠。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6所示,由于壓緊板41的側邊需要與鉤頭部分232相抵以產生一定的抵觸力從而實現對壓緊件23的壓緊固定,所以在壓緊板41可以與鉤頭部分232相抵觸的側邊加入了橡膠套411的設置,由于橡膠套411有著較好的彈性和密封性,當壓緊板41轉動至與鉤頭部分232相抵觸時,此時在橡膠套411的作用下,可以減少壓緊板41與鉤頭部分232之間的縫隙,橡膠套411與壓緊板41的貼合也更加緊密,在這種狀態下,從而可以使得壓緊板41對鉤頭部分232的壓緊固定更加牢固可靠。
并且當壓緊板41在與鉤頭部分232相接觸并產生一定的抵觸力時,由于此時兩者之間的摩擦都較大,所以會對兩者都產生一定的磨損,在橡膠套411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壓緊板41的側邊與鉤頭部分232直接接觸,從而就可以避免兩者之間多產生的相對磨損,從而延長了壓降板和壓緊件23的使用壽命。
在本實施例中,通桿槽42在分隔板3上的設置可以為呈U形狀的導軌槽,此時即可以實現連桿43在通桿槽42中的位置的移動,并帶動壓緊板41在接線端2上方的移動,當需要首先進行接入線纜5的工作時,就可以使得連桿43在通桿槽42內的滑移,并滑移至遠離接線孔21處,此時將更利于線纜5接入工作的進行。
實施例3:一種電源模塊,與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在于,由圖7-8 所示,由于在將線纜5插接入接線孔21的過程中,在同一個接線孔21內會同時接入超過一根線纜5,此時,在線纜5的插接入時,線纜5的排布會出現凌亂甚至層疊的情況,因為壓緊件23是與接線孔21的間隙配合,即兩者之間的縫隙較小,當接線孔21內的接入線纜5凌亂或層疊時,將不利于壓將件23的插入,為了避免線纜5在插接過程中出現凌亂或層疊的現象,所以在導電銅片211上設置了多條凹槽2111;在凹槽2111的作用下,線纜5在接入的過程中可以依次嵌入凹槽2111內,從而可以使得線纜5在接線孔21內排布整齊美觀且利于壓緊件23的插入,從而更好的實現了線纜5在接線孔21內的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7-8所示,導電銅片211上的凹槽2111呈逐漸變小的趨勢設置,這樣的設置時為了配合插入的導線的大小,可以方便不同直徑大小的導線都將都可以輕易的插入凹槽2111內,并得到固定。
實施例4:一種電源模塊,與實施例3的不同之處在于,由圖9所示,為了可以增強塊體1表面的摩擦力,所以在塊體1的外表面均設置了多條凸起紋路11,由于當實現將線纜5插接入接線孔21內的工作后,并實現對線纜5的雙重壓緊固定的工作時,會對本電源模塊施加一定的力,在此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導致電源模塊輕易的在工作面上的滑動從而影響工作的現象,此時在凸起紋路11的作用下,就可以增強塊體1表面的摩擦力,從而避免了電源模塊出現在較大力的作用下輕易的在工作面上的滑動的現象。
具體實施過程:(該實施過程是結合上述所有實施例進行說明,其每個單獨實施例的實施方式均包含在本實施過程當中),首先將線纜5沿凹槽2111排列有序的依次插入接線孔21內,由于接線孔21中設有導電銅片211,可以實現線纜5接入后的導電功能,之后再將壓緊件23插入接線孔21內,可以實現線纜5在接線孔21內的進一步被固定。
當壓緊件23完全插入接線孔21中后,壓緊件23的鉤頭部分232將會在接線孔21的外部對線纜5的折彎部分進行壓緊,此時即可實現線纜5在接線座上的初步固定,之后,轉動連桿43,使連桿43帶動壓緊板41轉動,在壓緊板41的轉動過程中,壓緊板41的一個側邊會逐漸與鉤頭部分232發生接觸,并在壓緊板41的繼續轉動下,壓緊板41的側邊與鉤頭部分232實現完全接觸,此時壓緊板41處于與接線座的垂直狀態,壓緊板41的側邊與鉤頭部分232之間互相產生了抵觸力,在此抵觸力的作用下,實現了壓緊板41對壓緊件23的進一步壓緊固定,由于壓緊板41的側邊在與鉤頭部分232接觸摩擦較大,會對兩者都產生一定的損壞,在橡膠套411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防止兩者之間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兩只之間的磨損,并且,橡膠套411也加大了摩擦,從而使壓緊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此時即完成了對線纜5在接線孔21內固定作用,使得線纜5可以很好的實現輸電工作。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