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USB C型插頭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端子模組的USB C型插頭連接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USB C型插頭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兩端子模組、兩金屬接地片、一前金屬殼體及一后金屬殼體,絕緣本體設有一對接孔,用來收容插座連接器的舌板,每一端子模組包含一排導電端子及成型在導電端子上的一絕緣塊,兩端子模組上下固定在一起后,再向前組裝于絕緣本體上。導電端子具有向前延伸入對接孔的接觸部,用來與插座連接器接觸。兩接地片分別固定于絕緣本體的上下表面,每一接地片設有向前延伸的弧形抵接臂,絕緣本體設有供抵接臂穿過的通孔,抵接臂凸伸入對接孔,用以抵壓在插座連接器上,接地片具有屏蔽功能外,還可以通過抵接臂提供對插座連接器的保持力。前金屬殼體與后金屬殼體分別收容絕緣本體與端子模組,提供信號屏蔽作用,研發人員做高頻分析時,發現導電端子的信號串擾嚴重,可能會影響信號的傳輸。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改善組裝便利性的USB C型插頭連接器。
為實現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USB C型插頭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本體、一上端子模組、一下端子模組及一前金屬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頂部、底部、連接頂部與底部的相對兩側部及形成在頂部、底部與兩側部之間的一對接孔,所述上端子模組包括一上絕緣塊及插入成型于上絕緣塊的上排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組包括一下絕緣塊及插入成型于下絕緣塊的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分別具有向前延伸出上絕緣塊、下絕緣塊的接觸部及暴露于絕緣本體與上絕緣塊、下絕緣塊外側的焊接部,所述接觸部向前延伸入對接孔,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分別包含位于左右兩側的兩接地端子,所述USB C型插頭連接器還包括夾持在上排端子與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上的兩金屬夾持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持片為豎直片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持片向后夾持在接地端子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接地端子具有向外側凸出的凸片,所述夾持片夾持在凸片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持片包括一基部、自基部向后延伸并上下間隔開的上端臂、中間臂、下端臂,所述接地端子被夾持在上端臂與中間臂之間、中間臂與下端臂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端臂后端具有朝向下方的凸部,中間臂后端具有朝向上方與下方的凸部下端臂具有朝向上方的凸部,各凸部上下對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絕緣塊、下絕緣塊分別設有上下對齊的一定位槽及遮蓋于定位槽外側的側臂,所述定位槽向前及上下貫穿上絕緣塊、下絕緣塊,所述夾持片收容于定位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片越過定位槽后凸出于側臂。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每一接地端子具有上下貫穿的固定孔,所述USB C型插頭連接器包含一第一連接片,所述連接片具有插入在對應固定孔內的兩上插片、兩下插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連接片具有夾持固定在上絕緣塊與下絕緣塊之間的一水平片,所述兩上插片是自該水平片的左右兩端向上彎折延伸,所述下插片是自該水平片的左右兩端向下彎折延伸。
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還包括夾持在上排端子與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上的兩金屬夾持片,組裝時,夾持片先將上端子模組與下端子模組夾持固定在一起,再組裝于絕緣本體,實現模組化組裝,另外,夾持片將上排端子與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短路在一起,改善接地效果、信號傳輸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未顯示后金屬殼體。
圖3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顯示前金屬殼體與絕緣護套分離開。
圖4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未顯示前金屬殼體、絕緣護套及后金屬殼體。
圖5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絕緣本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端子模組、鎖扣片、連接片分離開的立體分解圖。
圖7為圖6另一角度的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USB C插頭連接器導電端子與連接片相互配合的立體示意圖。
圖9為圖8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金屬接地片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USB C型插頭連接器100支持正反插,用以與一插座連接器(未圖示)對接,其包括一絕緣本體10、兩金屬接地片20、上端子模組31、下端子模組32、兩金屬夾持片40、一第一金屬連接片51、一第二金屬連接片52、一金屬鎖扣片60、前金屬殼體70、一絕緣護套80、及后金屬殼體90。
絕緣本體10包括一頂部11、一底部12、兩側部13、一對接孔14、一固定空間15及一隔板16。對接孔14與固定空間15形成在頂部11、底部12與兩側部13之間,對接孔14位于固定空間15前方,隔板16介于對接孔14與固定空間16之間,隔板16具有連通對接孔14與固定空間16的若干通槽162。
頂部11與底部12的外表面設有一第一凹槽111及連通第一凹槽111與對接孔14的若干通孔112,兩側部13的外表面設有一第二凹槽132,頂部11與側部13及底部12與側部13的連接處設有一第三凹槽113,第三凹槽113連通第一凹槽111與第二凹槽132,在前后方向上,第一凹槽111與第二凹槽132的寬度大于第三凹槽113。
頂部11與底部12的后部還設有與固定空間15連通的卡扣孔18。兩側部13設有與對接孔14連通的收容槽134,收容槽134前端與第二凹槽132連通,后端貫穿側部13。
兩金屬接地片20的結構上下對稱,并間隔開,每一接地片20包括固定于絕緣本體10第一凹槽111內的第一片體21、第二凹槽132的第二片體22及第三凹槽113內的第三片體23,第一片體21、第二片體22、第三片體23與絕緣本體10的外表面趨于共面。
第一片體21的外表面設有抵壓在前金屬殼體70上的凸包210,第一片體21與第二片體22在前后方向上的寬度大于第三片體23,可以避免接地片20上下松動,第一片體21前端的左右兩側具有向后反折延伸的兩弧形抵接臂212,抵接臂212經由絕緣本體10的通孔112,進入對接孔14,用以抵壓在插座連接器上,提供保持力,由于抵接臂212是向后反折延伸形成,具有較佳的彈性,改善彈性回復性能,可以延伸使用壽命。
上端子模組31和下端子模組32相互組裝在一起,上端子模組31包含上絕緣塊311及插入成型于上絕緣塊311內的上排端子312,下端子模組32包含下絕緣塊321及插入成型于下絕緣塊321內的下排端子322。每一端子312、322具有位于前端的接觸部313、323及位于后端的焊接部314、324,接觸部313、323向前延伸出上絕緣塊312、下絕緣塊322,進入絕緣本體10的對接孔14,位于接地片20的抵接臂212的后方,用以與插座連接器對接。
上排端子312的焊接部314排成一排,暴露于上絕緣塊311上側,用以與線纜焊接在一起,下排端子322的焊接部324排成另一排,暴露于下絕緣塊321下側,用以與線纜焊接在一起。每一焊接部314、324還設有上下貫穿的一固定孔315、325,上絕緣塊311與下絕緣塊321分別設有與固定孔325上下對齊的過孔3115、3215。
上排端子312共4支,包含兩接地端子3121及位于該兩接地端子3121之間的兩信號端子3122。下排端子322共7支,包含3支接地端子3221及位于每相鄰兩接地端子3221之間的兩信號端子3222。上排端子312、下排端子322中位于外側的接地端子3121、3221具有向外側凸出的凸片3125、3225。
上絕緣塊311、下絕緣塊321具有向前插入于絕緣本體10固定空間15內的前端部315、325及向后凸出于絕緣本體10的后端部316、326,前端部315、325與后端部316、326外表面分別設有卡扣塊317、327,前端部315、325的卡扣塊317、327卡扣于絕緣本體10的對應卡扣孔18內,接觸部313、323進由通槽162進入對接孔14,用以與插座連接器對接。
上絕緣塊311、下絕緣塊321后端部316、326的兩側設有上下對齊的定位槽318、328及遮擋于定位槽318、328外側的側臂319、329,側臂319、329的后端與上絕緣塊311、下絕緣塊321相連,定位槽318、328向前及上下貫穿上絕緣塊311、下絕緣塊321。接地端子3121、3221的凸片3125、3225經過定位槽318、328,凸出于側臂319、329外側面。
夾持片40為直立片狀,包括一基部41、自基部41向后延伸的上端臂42、中間臂43、下端臂44,中間臂43位于上端臂42與下端臂44之間,上下間隔開,上端臂42后端具有朝向下方的凸部421,中間臂43后端具有朝向上方與下方的凸部431,下端臂44具有朝向上方的凸部441,各凸部421、431、441上下對齊。
夾持片40向后插接于上絕緣塊311和下絕緣塊321的定位槽318、328內,上排端子312的接地端子3121的凸片3125被夾持在上端臂42與中間臂43之間,下排端子322的接地端子3221的凸片3225被夾持在下端臂44與中間臂43之間,促使上端子模組31和下端子模組32通過夾持片40定位在一起,同時使上排端子312和下排端子322的接地端子3122、3221短路在一起,改善接地效果?;?1向前凸伸出側臂319、329,便于夾持片40的組裝。
請參閱圖8及圖9所示,第一連接片51和第二連接片52斷開,分別包括夾持在上絕緣塊311與下絕緣塊321之間的水平片511、521及自水平片511、521左右兩端向上彎折延伸的兩上插片513、523及向下彎折延伸的兩下插片514、524。第一連接片51的水平片511位于第二連接片52的水平片521后方,兩者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一連接片51的兩上插片513越過上絕緣塊311的過孔3115后,插入于上排端子312的兩接地端子3121固定孔315,兩下插片514越過下絕緣塊321的過孔3215后,插入于下排端子322位于外側的兩接地端子3221固定孔325,促使該四支接地端子3121、3221通過第一連接片51短路在一起,形成接地回路,降低信號串擾,改善信號傳輸性能。
第二連接片52的兩上插片523越過上絕緣塊311的過孔3115后,插入于上排端子312的兩信號端子3122固定孔315,兩下插片524越過下絕緣塊321的過孔3215后,插入于下排端子322位于內側第2、6位置處的兩信號端子3222固定孔325,促使該四支信號端子3122、3222通過第二連接片52短路在一起,實現USB C型插頭連接器100的正反插功能。
鎖扣片60包括夾持在上絕緣塊311與下絕緣塊321之間的一水平主體片61及主體片61左右兩端向前延伸的一對鎖扣臂62,鎖扣臂62收容于絕緣本體10收容槽134,前端具有凸伸入對接孔14內的鎖扣部63,用以鎖扣在插座連接器上。
前金屬殼體70為中空的筒狀結構,套設在絕緣本體10外側,前金屬殼體70后端設有卡扣孔71及彈片72,上絕緣塊311與下絕緣塊321的卡扣塊317、327一一卡扣于對應卡扣孔71內。
絕緣護套80向后套設于前金屬殼體70上,前金屬殼體70向前凸出于絕緣護套80,用以插接于插座連接器內。絕緣護套80包括前后中空的一套環81及分別自套環81頂端與底端向后延伸的兩定位板82及位于該兩定位板82之間的鎖扣板83,鎖扣板83與定位板82左右間隔開,之間形成有狹槽85,前金屬殼體80的彈片72向上穿過狹槽85,與后金屬殼體98抵壓接觸。定位板82與鎖扣板83在上下方向上壓靠在上絕緣塊311與下絕緣塊321的后端部316、326上,增加上端子模組31、下端子模組32的固定強度。鎖扣板83設有上下貫穿的卡扣孔832,與前金屬殼體70的卡扣孔71上下對齊,上絕緣塊311與下絕緣塊321后端部316、326上的卡扣塊317、327同時還卡扣于絕緣護套80的卡扣孔832內,上絕緣塊311與下絕緣塊321的側臂319、329還同時夾持在絕緣護套70上下兩定位板72之間,可以限制絕緣護套70向后及上下偏移,側臂319、329與定位板72的外側表面趨于共面。
后金屬殼體90包括上殼體91及下殼體92,上殼體91包括頂壁911、自頂壁911左右兩端向下彎折延伸的上側壁912、前端向下彎折延伸的前端壁913及向后延伸的鉚接尾部914。下殼體92包括底壁921、自底壁921左右兩端向上彎折延伸的下側壁922、前端向上彎折延伸的前端壁923及向后延伸的鉚接尾部924。前金屬殼體70的彈片72抵壓在頂壁911與底壁921上,上側壁912與下側壁922卡扣在在一起,前端壁913、923遮蓋于絕緣護套80前方,兩者共同形成有一開口915,前金屬殼體70向前穿過該開口915,鉚接尾部914。924用以鉚合在線纜上。
盡管為示例目的,已經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在不脫離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公開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各種改進、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